大篆是一種與甲骨文共生的書體形式,起始于商代并依附青銅而存在的金文,其主要載體是青銅器皿,故而以金文名之。 1980年,《不其簋》出土于山東省滕州市,現(xiàn)藏于山東省滕州市博物館。此簋誕生于西周晚期,通高26cm,口徑23cm,銘文151字(圖1)。 圖1 《不其簋》銘文拓片
《不其簋》銘文從書體特征來看,大篆的圖案化為其字形帶來緊密聯(lián)系而又各具特色的美感,三者混合如一,令人遐想不盡。其一,殘存的和已經(jīng)走樣的象形痕跡,可以喚起聯(lián)想,把美推向自然;其式樣的模糊性可以直接造成似是而非、如幻非幻、揮之不去、索之皆無的迷蒙感受;其線條凈化勻一,起止無跡,看似單純,實則以其多變的轉(zhuǎn)曲彌補了可能存在的不足。按照曲線美的原理,線條隨著筆勢的不斷變化移動,而產(chǎn)生充溢涌動的勃勃生機,導引著人的視線,去體味力與氣運行不息的節(jié)律,筆順再使之有序地銜接起來,形成一個字形的大節(jié)律,圓融變化,渾然無間。每一個字形,都是一個自給自足、近于封閉狀態(tài)的審美個體,字形結(jié)構(gòu)的差異即意味著審美個體的變化,合而成篇,則構(gòu)成千變?nèi)f化。使之化簡,不過是直曲方圓、陰陽剛?cè)?,由簡易歸于至道,也就擁有了整個宇宙。 宗白華先生認為:中國哲學就是“生命本身”體悟“道”的節(jié)奏?!暗馈本呦笥谏?、禮樂制度?!暗馈庇缺硐笥凇八嚒薄N爛的“藝”賦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給予“藝”以深度和靈魂。 從藝術(shù)角度來看,《不其簋》作為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書寫者自由馳騁,毫無拘束,字之大小,隨應(yīng)而施。其技巧的“不可貼近性”和高超的表現(xiàn)能力仍如同時空跨越所形成的巨大“代溝”,似乎使后人難以企及。其線條圓勁蒼老、質(zhì)樸渾穆;用筆方圓互用,筆力沉雄;結(jié)字謹嚴而不失瑰奇,空靈而不失穩(wěn)健,章法有行無列,錯落有致,字字相生……無一不表現(xiàn)出高超的形式美感和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同時,也增大了我們對該銘技法的掌握和內(nèi)涵的感悟難度。 下面就《不其簋》銘文的筆法、字法、章法嘗試做以下分析,以供讀者參考: 一、《不其簋》的筆法特點 篆書的基本筆法不外逆起、中行、平出或回收,基本點畫筆法歸納起來可為點、直(橫、豎)、曲幾類,許多筆畫看似一筆完成,實則是靠若干搭接筆法寫成的。不同銘文所呈現(xiàn)出的不同線質(zhì),在具體用筆方法上應(yīng)當是不一樣的。《不其簋》適宜用長鋒羊毫,筆鋒鋪開來寫,初學書者,行筆要緩,以定其字形勢,疾則失其規(guī)矩。臨摹古人法帖,不在對臨,而在神會。所謂自運在服古,臨古須有我。兩者融合則雙美,離之則兩傷。 (一)基本筆畫分類及書寫技法 篆書基本點畫筆法歸納起來可為點、直(橫、豎)、曲三種,書寫工具建議用長鋒羊毫。 1.點:《不其簋》里面點畫很少,往往和其他筆畫連在一起,作為其他筆畫的一個部分,或者延長成短橫或短豎。橫點的寫法,從點的中心落筆,先向左逆鋒后向右行筆,直到轉(zhuǎn)成橫點后收筆(圖2)。 圖2 點 2.豎:豎畫的基本寫法,概括有兩種:一、逆入駐收,就是藏頭護尾,中間部位粗細基本一致。二、逆入平收,頭圓尾尖,即逆入平出而露鋒的。橫、豎畫往往呈微微的弧形,很有動感(圖3)。 圖3 豎 3.橫:《不其簋》橫畫較多,作為主筆表現(xiàn)形態(tài)各異,或長或短,富有感染力。其寫法主要有四種(圖4): 圖4 橫 (1)逆鋒起筆,收筆自然回鋒。 (2)逆鋒起筆,順勢收筆,不作回鋒,顯頭粗尾細狀。 (3)順勢入筆,入筆即鋪毫,順勢收筆,無須作逆鋒和回鋒動作。 (4)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兩橫以上的橫畫,會做變化。 4.曲:《不其簋》中弧的運用最為廣泛,可分為上弧、下弧、左右內(nèi)外弧、角弧、半圓弧、圓弧、方弧以及彎曲?。ㄒ卜Q不規(guī)則弧)等。一般的弧兩筆即可完成,以字的中心為軸,目測好對等距離后,第一筆先從下弧的左邊起筆,向右下行筆至中間地段時駐筆,第二筆同第一筆,起止處一致,對稱自然即可,關(guān)鍵是會合的搭接處要自然而然(圖5)。 圖5 曲 (二)其他筆法 《不其簋》的許多筆畫看似一筆完成,實則靠若干搭接筆而寫成的。使用搭接的方法,使篆書寫起來更加簡單便捷。 1.搭筆:搭筆的方法主要是前一筆的盡處無須回鋒,后一筆順勢搭筆,而后兩筆重合正好將搭接處掩藏于筆畫之中。搭筆的筆畫主要用于化方為弧的筆畫,如方弧、角弧或彎曲弧延伸筆畫時。 2.接筆:接筆的筆畫,主要是副筆依附主筆時,從主筆處起筆,或彎曲弧較長時,靠若干搭接筆完成。即后一筆在前一筆處相連對接。對接時要使接筆處不留痕跡,筆畫舒暢婉轉(zhuǎn),遒勁自然。 二、《不其簋》結(jié)體特點 《不其簋》的結(jié)字很有特點:結(jié)字謹嚴而不失瑰奇,形體方正而儀態(tài)萬千。隨意恣性,字形大小不拘。主要表現(xiàn)有四種形式: 1.結(jié)體空靈?!恫黄潴吩谧值慕Y(jié)構(gòu)上,大膽留白,空間感很強,個別字打破疏密均勻的格局,給人以無盡的想象,結(jié)體呈方正或長形,隨物賦形,生動活潑。又安靜祥和,盡顯漢字魅力,如“白”“氏”“敦”等字(圖6)。 圖6 2.結(jié)體險中有穩(wěn),穩(wěn)中有險,化險為夷倒也氣定神祥,處驚不亂(圖7)。 圖7 3.上下錯落,體現(xiàn)搖曳視覺動感。上下相連,左右錯落,豐富多變的動感結(jié)體,體現(xiàn)出作者微妙的想象力(圖8)。 圖8 4.左右參差。字的每個筆畫,猶如一幅你來我往、你進我退、虛實互動、抑揚有致的太極運動場景(圖9)。 圖9 三、《不其簋》章法特點: 1.《不其簋》文字依器物之形來分布,上下寬,中間狹窄,外密不透風,內(nèi)疏可走馬,整體渾然天成。 2.排列有行無列,每個字左顧右盼,隨形自然錯落,字間距忽大忽小無規(guī)可循,看似疏密無序,實則是和諧有序的有機整體。 3.這種有行無列的章法處理,氣息相連,險中有穩(wěn),穩(wěn)中有險,互相迎合,疏密無序致使整幅作品形成明顯的塊面關(guān)系,有著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現(xiàn)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的展廳效應(yīng)相吻合,小作品大氣象,古人的智慧令我輩難以企及(圖10)。 圖10 四、學習《不其簋》注意事項: 1.注意裹鋒:筆鋒內(nèi)斂于點畫中間的稱“裹鋒”,方法是起筆呈反方向運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右”,用裹鋒這個動作達到藏鋒的目的,達到線條圓潤渾厚。 2.重視絞轉(zhuǎn):“唯筆軟則奇怪生焉”??涤袨樵f:“圓筆用絞,方筆用翻?!彼赃@個絞是指筆鋒的絞轉(zhuǎn),是圓筆時的運筆方法。行筆中運用絞轉(zhuǎn),則著紙側(cè)面會出現(xiàn)復雜線條意想不到的變化,形成老辣遒勁、蒼樸厚重的年代感。絞轉(zhuǎn)筆法能夠增強線條的鑄鑿感,避免圓滑。 3.要正確表現(xiàn)金文的書寫性。最忌描龍畫鳳,就是說,要正確認識和掌握金文書寫的筆法。也可參考近現(xiàn)代篆書大家的用筆方法,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當然,學習近現(xiàn)代書家的用筆也不要走彎路,如不要學清代吳大澂表現(xiàn)僵化死板如“蚯蚓”的點畫線條,也不要學李瑞清的顫筆太過,使筆畫兩側(cè)像鋸齒的線條。 4.臨寫時要注意先大后小,初學可以放大臨寫,熟悉后可按照原大臨寫??梢杂珊唵蔚淖中蔚綇碗s的字形逐漸推進,臨寫本銘時,一邊臨寫,一邊辨識文字,一邊辨讀銘文,還可以順便了解到古代民族戰(zhàn)爭的慘烈性,增長了書法以外的知識。慢慢積累,掌握古文字的規(guī)律,再配合有關(guān)工具書的使用,學習大篆也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 5.在章法方面,首要學習的是其自由自在、無拘束地隨意、隨勢而形成的自然美的章法。其中無有刻意,無有做作,純一自然之美。 總之,古人選用青銅金屬作為材質(zhì),文字在鑄刻的過程中,難度極大,鑄造者的虔誠、敬畏,把自然生命和精神信念融入其中,故而造就了作品渾然天成,真正做到了金石永壽;而我們現(xiàn)代人以宣紙為材質(zhì),神秘感一旦趨于失落,缺少敬畏之心,就破壞了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怎么能表現(xiàn)鑄造文字的斑駁、自然神秘之美?所以當下我們首先要了解二者之間的差異。唯有解決了這兩方面的問題,最終才能獲得一種和諧。 (文/楊 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