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 1.頭冷痛,天熱也得戴帽子,患者頭部特別怕冷,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子。病因為虛癥,炙百會穴、上星穴。 2.頭冷痛,前額痛,受寒時疼痛加重,頭部畏風怕冷,常要戴帽子,天冷鼻塞呼吸不利,可分辯氣味,天熱時癥狀消失,病因為氣虛血瘀,炙百會穴,上星穴,撥揉風府風池穴。 3.頭目昏沉,精神不振,全身無力,病因為心理壓力過大,休息不到位,點揉后溪穴3分鐘,后溪為督脈之會穴,上通頭部可使人精神振作。 4.偏頭痛,為少陽膽經(jīng)循環(huán)不良,取小腿外側(cè),陽陵泉穴至光明穴,刮痧法或撥法,(瀉法) 5.酒后頭痛,點搡率谷穴,盧息穴,百會穴,撥揉后頭斜方肌起止點心,淺拿肩井穴。 6.視物不清,好象被云霧庶住,病因為肝虛引起的癥狀,點揉太沖穴300次。 7.聲音嘶啞,病因為感冒咳嗽起因咽痛,捉拿法,強刺激大椎穴,定喘穴,天突穴用捏揉法。手三里用擦法。 8.落枕,手部落枕穴,人中穴風府穴強刺激。 9.背痛,直取大椎穴旁開5分處,后溪穴,外關(guān)穴強刺激。病因為寒凝后背。 10.急性腰扭傷,直取承山穴雙側(cè)上臂扭傷穴,太沖穴強刺激.活動腰部。 11.腰痛環(huán)腰一周,帶脈痛,直取膽經(jīng)足臨泣穴,外關(guān)穴強刺激,活動腰部。 12.腰脹,眼脹,口苦,不想飲食,睡眠不好,病為帶脈病,合并肝膽癥狀,直取足臨泣穴強刺激。 13.腎虛性腰痛,腰俞穴配太溪穴,一手上一手下,共同點揉。 14.岔氣,直取肝經(jīng)的太沖穴,患者張口,強刺激呼出聲來。 15.臀部疼痛,直取脾經(jīng)的五俞穴,病因為脾經(jīng)所主之癥。 16.小腿脹痛,直取合谷穴,病因為六腑之癥,寒瘀大腸。 17.雙腿無力,腿足發(fā)麻,無力,不能正常行走,取三陰交穴后1寸(奇穴) 18.大腿股四頭肌麻木,炙太淵穴,病因為肺所主之癥。配放血法。 19.小腿轉(zhuǎn)筋,取膀胱經(jīng)委中穴,承山穴,刮痧法,病因為寒瘀腓腸肌療 20.足根痛,走路足根不能著地,病因為生殖系統(tǒng)寒癥,內(nèi)外踝關(guān)節(jié)下面揉法拍法。 21.感冒初期,流鼻涕,全頭刮痧,點揉合谷穴,風府風池穴。 22.腹瀉,病因為受寒引起腹瀉,大便如水,一天幾次,體溫正常,隔鹽炙,神闕穴,神效。 23.腹瀉,食物中毒,足部反射療法。腎、腎上腺、腹腔神經(jīng)叢,脾胃,結(jié)腸,肝膽反射區(qū),加補糖水鹽水。 24.夜尿多,腎虛,刮捏手小指,炙或點揉夜尿點。(小指末節(jié)中間) 25.痛經(jīng),點揉昆侖穴,太溪穴,撥揉踝后大筋,病因寒瘀肝脾、任沖脈。 26.手指麻木,病為風寒瘀阻手指經(jīng)絡(luò),炙少商穴、外關(guān)穴。 27.手腕以下至手指稍麻木,病因為風寒如表絡(luò),炙太淵穴,全肘以下至指稍刮痧。 28.肩周炎,手臂不能上抬,取條口穴,承山穴,強刺激,病因為寒入陽蹺脈。 29.肩周炎,人老體衰,筋脈失養(yǎng),致使肩關(guān)節(jié)運動障礙,刮痧活血肩周,點揉強刺激天宗穴3分鐘。 30.打隔,因暴飲暴食造成隔肌驚攣,取足反射區(qū)腦垂體,胃食道,胸膈反射區(qū)。 31.打隔,病因為交感神經(jīng)興奮,造成食道收縮性反應,點揉足大趾腹中間腦垂體反應區(qū),強刺激。 32.肝瘀氣滯,癥狀胸肋脹,食不下,取脾經(jīng)絡(luò)穴大包穴,胃經(jīng)的不容穴期門穴,章門穴拿揉手法,消食化氣。 33.胃痛,直取胃經(jīng)的沖陽穴,歷兌穴,強刺激,足部胃反射區(qū),腹腔神經(jīng)叢用補法。 34.腸鳴腹脹,炙內(nèi)踝下照海穴,配足部反射區(qū)腹腔神經(jīng)叢,脾、腎、肝、膽、結(jié)腸反射區(qū)。 35.胸痛,呼氣吸氣都痛,病因為生氣所發(fā),氣會膻中,患者腹臥強口撥揉法強刺激承山穴至昆侖至太溪穴,患者痛時喊出 聲音來。 36.少兒突發(fā)性腹脹、腹痛,病因為脾胃不合,拇指指甲旁1分處放血一滴。(少商穴相對,指甲外側(cè)) 37.小兒發(fā)熱,足部反射區(qū)療法,腎上腺,腹腔神經(jīng)叢,結(jié)腸區(qū)揉法,全足搓捏,以雙足雙手出汗為度。多喝溫開水. 38.大便困難,病因為長期用瀉藥,致使直腸神經(jīng)叢麻痹,啄法使腰骶部發(fā)熱,點揉承山穴,支溝穴,足部直腸,結(jié)腸反射區(qū)及腹腔神經(jīng)叢腦垂體反射區(qū)。 39.便秘,點揉腕后心經(jīng)神門穴至有便意,然后再排便,可減少心腦血管意外,病因為心腎不交,致使腎的司主二陰功能減弱。 40.便秘,病因為老年陰液虧損,體液從表皮膚散失過多,肺所主功能失調(diào),大腸與肺表里不合,刮痧療法,重點刮手食指雙側(cè),配肺經(jīng)大腸經(jīng)五輸穴。 41.旅途便意,點壓手掌中心,胃腸腎反射區(qū)。 42.暈車,強刺激點揉風池穴特效。 43.鼻出血,雙手中指相鉤,加壓5秒鐘,兒童多見。 44.眼干,癥狀眼干無淚,強刺激攢竹穴,睛明穴,迎香穴風府穴,流淚為止。 45.氣閉耳聾,病因感冒引起,取撲參穴,強刺激,特效。 46.隆閉,癥狀為小便點滴不暢或不通,取足反射區(qū)下腹部,腹腔神經(jīng)叢,腎及腎上腺,加強前列腺,生殖腺反射區(qū)。 47.老年前列腺病,臍下中極穴,會陰穴,常按摩有特效。 48.突發(fā)性疝氣,強刺激足反射區(qū)腹股溝3分鐘,太沖穴1分鐘。 49.心腦循環(huán)不好,子午流注調(diào)理方法,中午11點至1點時點揉通里穴,神門穴,晚7點至9點揉曲澤穴,郗門穴,內(nèi)關(guān)穴,大陵穴,拿揉腋窩淋巴。 50.防中風,全頭刮痧保健,重點刮百會、太陽、風府、風池穴,加刮手腕至指稍,足踝至趾稍,每天保健15分鐘 第二套: 1、掉發(fā)、白發(fā)、發(fā)色干枯、毫無光澤。 1)百會穴解決脫發(fā)煩惱的第一要穴。百會穴位于位于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中點處。 方法:以手握空拳,用急速、間歇性手法敲打點壓百會穴,每次5分鐘左右; 經(jīng)常按揉百會、合谷和大椎這三個穴位,能讓陽氣得以更好的保持,不僅不容易掉頭發(fā),而且也不會太早生白發(fā),并避免頭發(fā)過早發(fā)色干枯、毫無光澤。 2)按摩涌泉穴: 當人們腎虛精虧時,頭發(fā)就會變白、脫落。位于腳心的涌泉穴,是腎經(jīng)的穴位,中醫(yī)喻其為“水之源頭”,具有補腎安神的作用,堅持按摩涌泉穴,會使頭發(fā)的養(yǎng)護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對防止頭發(fā)早白和脫發(fā)的功效并不亞于百會穴。 3)“鳴天鼓”,即手捂耳時,用手指肚敲打頭部,可健腦護發(fā); 2、失眠——不拘時按揉少海穴、合谷穴。 1)按摩少海穴:中醫(yī)說的“心腎不交”,表現(xiàn)癥狀為,夜里渾身燥熱,煩躁、愛出汗、失眠多夢等,男性可能會出現(xiàn)自汗、遺尿、遺精等……。按摩心經(jīng)上的少海穴,位于肘橫紋邊兒上這個點,也就是在屈肘的時候,肘橫紋內(nèi)側(cè)端與肱骨內(nèi)上髁連線的中點處。作用是滋陰降火,即火太旺的人,揉這個穴可以降火,同時又滋陰補腎。 2)在揉少海穴的同時配合著合谷穴一起揉,效果會更好。 3)按摩 然谷穴 醫(yī)圣張仲景說,“少陰病,但欲寐也”,就是說腎上有病,心上有病,這人就老愛犯困。建議在揉腎經(jīng)的時候,最好把心經(jīng)也同時揉一揉,因為心腎是相通的:在胳膊上叫心經(jīng),屬火;在腿上就是腎經(jīng),屬水。如果腎虛,這兩條經(jīng)要同時調(diào)節(jié)。比如,然谷穴可治療失眠,就是陰虛火旺那種,這時您同時揉一揉心經(jīng)的少海穴,去去心火,上下同治,效果更佳。 4)醋治失眠:醋10毫升,加一杯水中,睡前飲服。用于治療高血壓之失眠,飲后片刻即可入睡。 5)食療方:糯米小麥粥。原料是糯米50克,小米50克。把這兩者加水適量同煮成粥,加適量白糖或紅糖調(diào)味即可。這道粥最大的作用就是補脾胃,益心腎,安心神,每日1次,最好當做晚餐用,在臨睡前吃一碗,效果非常好。 3、時差混亂:白天犯困,效率極低,越晚越精神。晚上無法入睡,熬到凌晨;早上起不來。方法:“金雞獨立”能靜心,身心俱調(diào)。抬一足直立,站穩(wěn)后閉眼睛。每天堅持練幾分鐘,一周“時差”就可倒過來。 4、胸痛 1)心胸痛(癥狀:胸部憋悶疼痛,有時甚至連背后都痛)——按摩靈道穴。 靈道穴(手下面腕紋下面1.5寸處,摸這塊兒有一根筋,它就在筋的外側(cè)一點兒)是一個能讓心臟氣血通暢的穴位。揉時要貼著這根筋往里掐著揉。每天花上10分鐘按摩靈道穴。每天3次,每次3分鐘,長期堅持。放下工作,好好地休息一段,要不了兩個月,心痛的毛病就會消失。 “心病”患者,靈道穴肯定是很痛的,靈道穴一定要多揉、有空就揉,把這個穴位揉到不痛了,很可能就消除了你某方面潛藏的疾患。 2)呼氣吸氣都痛,病因為生氣所發(fā),氣會膻中,患者腹臥強口撥揉法強刺激承山穴至昆侖至太溪穴,患者痛時喊出聲音來。 5、心動過速:揉按少海(屈肘,肘橫紋尺側(cè)端與肱骨內(nèi)上髁連線的中點處)1-2分鐘。 6、心動過緩:按揉通里(神門穴上一寸)1—3分鐘,300-500/次。 7、休克: 按摩任脈上的人中(位于人體的面部,當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當遇到中風、中暑、中毒、過敏的病人突然出現(xiàn)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等情況時,用拇指尖陷壓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按摩大腸經(jīng)上的合谷(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cè)),手法:中暑、中風、虛脫時,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可用拇指陷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上),持續(xù)2一3分鐘,一般會緩解。 8、高血壓: 1)按摩肺經(jīng)上的太淵穴,可調(diào)節(jié)血壓及心律不齊: 心律不齊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心氣不足。刺激太淵可以促進氣的運行,讓氣上行。在肺經(jīng)的經(jīng)氣運行時間段(早上3~5點),先在床上按揉2~3分鐘,等心律平穩(wěn)一點了,再穿衣起床。 2)按摩降壓點(在足厥陰肝經(jīng)上,在大敦與太沖之間),手法:震顫點按1-2分鐘。 3)按摩心包經(jīng)上的勞宮穴:當高血壓患者因生氣、暴怒、激動、勞累,血壓會急劇上升,對患者生命有極大威脅。此時按壓勞宮穴 (屈指握拳,中指與無名指尖之間所對的掌心中),可使血壓逐漸恢復正常。 4)降血壓不健忘:百會穴; 5)艾炙、貼敷涌泉穴均可。如用艾炙則每天至少要堅持一次,每次10-15分鐘,炙過以后喝點溫開水。如果是穴位貼敷則用雞蛋清將打成細粉的中藥調(diào)成糊狀,每天睡覺前貼敷在涌泉穴上,兩則穴位交替使用。常用的藥物有:桃仁、杏仁、梔子、胡椒、糯米。也可用 25克吳茱萸研末,用醋調(diào)成糊狀,敷于兩腳心涌泉。 6)老醋花生降血壓: 花生在我國一直是很受歡迎的食品,每天吃10粒老醋花生,對高血壓和冠心病有一定的輔助療效。做法:將花生仁煮熟冷卻后,放在有蓋的玻璃器皿中,用優(yōu)質(zhì)食醋浸泡8~10天,就可以做成老醋花生。 7)蜂蜜治高血壓眩暈:蜂蜜 10克,溫開水化開沖服,每日1~2次,長期服用更佳。 二是用蜂蜜100克,黑芝麻75克,先將黑芝麻蒸熟搗如泥,放蜂蜜攪拌,用溫開水沖化,每日分2次服用。每日早晚各一杯純蜂蜜水,會使血壓趨于正常。 9、冠心痛: 1)治冠心病、肺心病——極泉; 2)按摩膀胱經(jīng)上的冠心穴(左足背解溪穴至2、3趾骨聯(lián)合處聯(lián)線中點),指端或用圓珠筆芯按壓5分鐘。冠心病,心絞痛:按摩元駿穴,位于左手手掌心中指指關(guān)節(jié)下,一指禪推法點揉。 10、緩解心絞痛: 1)用指間關(guān)節(jié)或者用筆去點涌泉穴,治療心紋痛的效果絕不遜于針炙內(nèi)關(guān)穴。 2)按摩督脈上的至陽(背部后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手法:心絞痛發(fā)作常伴有胸部壓迫、窒息感。此時可按壓至陽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坐位低頭垂臂,兩側(cè)肩胛角下緣直線交于脊柱五中點即是此穴),授壓3一6分鐘,心絞痛即可緩解。 11、預防中風: 全頭刮痧保健,重點刮百會、太陽、風府、風池穴,加刮手腕至指稍,足踝至趾稍,每天保健15分鐘。 12、心慌、心跳過速、恐懼——按摩肺經(jīng)上的俠白穴 憂愁和悲傷都會使肺氣消耗,肺氣虛時,機體對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就會下降,從而產(chǎn)生悲觀、自卑、心理負擔重等情緒。而人肺氣盛時,自卑的心理就會減少,做起事來也就更加自信,遇大事時也會沉著鎮(zhèn)定膽子大。俠白穴(俠白穴中的“俠”,是指藝高膽大之人),就是給肺補充力量的穴位,可幫人克服恐懼。肺氣足了,你就會感到勁頭飽滿,應對外界不良刺激的能力也就提高了,膽子自然也就大起來了。 俠白穴位于臂內(nèi)側(cè),肘橫紋上5寸,肱二頭肌橈側(cè)緣凹陷處。古人找這個穴位的方法,將將墨染于乳頭后,抱臂雙手夾之,手臂染上墨點的地方就是這個穴位。按摩方法:用拇指按住俠白穴用力下壓或按揉2~3分鐘之間,以有酸、脹感覺為佳。 此外,這個穴對心跳過速也有很好的功效。很多人在面試或遇到重大事情的時候,總會感到緊張,心跳得很快,這也是由肺氣不足所致。此時可以按按俠白穴,動作雖小,效果卻很好。所以,下次如果你再感到心“撲通、撲通”跳得厲害時,就用力按揉俠白穴,很快就可以找回從容鎮(zhèn)定的感覺了。 13、手腳冰冷、怕冷畏寒(適宜各年齡段女性): 1) 2)按揉中極穴:體質(zhì)寒涼的人,可將掌心搓熱后,用掌心按揉小腹部的中極穴,可以起到保溫的效果。 按摩大拇指內(nèi)側(cè)的合谷穴、手腕內(nèi)側(cè) 4)按摩三焦經(jīng)上的陽池穴(位于人體的手腕部位,即腕背橫紋上,前對中指、無名指指縫凹陷處),可治療手腳發(fā)冷,迅速暢通血液循環(huán),平衡荷爾蒙分泌,曖和身體,進而消除發(fā)冷癥。懼冷而無法入睡的人,睡覺前按摩陽池穴,然后立刻蓋上棉被,身體很快就會暖和起來。只要堅持刺激陽池穴,便可不為冬天的來臨而發(fā)愁。刺激方法: 只要以此穴為中心,互相搓揉手背就可以。在手背摩擦生熱的同時,陽池穴就會得到充分的刺激,從而達到溫暖全身的效果。按摩陽池穴,最好是慢慢地進行,時間要長,力度要緩。最好是兩手齊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壓這只手上的陽池穴。這種姿勢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傳到陽池穴內(nèi)。 5)艾灸任脈上的神闕穴。方法:隔鹽灸,就是將一小把粗鹽填在肚臍眼上,上面放上切成薄片的姜片,然后用艾柱灸,灸到最后,肚臍上填滿了黃黃的鹽姜水,這樣對于身體的保健效果相當好。上了年紀的同志如果經(jīng)常感到身體冷痛,或腹部不適的話,可隔段時間做一個神闕穴隔鹽灸,對于畏寒及保持充沛的精力是非常好的。 按揉 7)常灸太溪穴:太溪,是腎經(jīng)上的穴位(位于腳踝內(nèi)側(cè)后跟骨上動脈凹陷處,當我們用手指按在這個位置上時,馬上可以感覺到這里動脈的跳動,見上圖)。用艾條灸穴位的方法:把點燃的艾條靠近穴位,以能明顯感覺到燙為宜,感覺到很燙的時候就要移開一點。有的人,別的穴位稍微灸一會兒就感到燙,但是這個穴沒感覺,灸了半天還是不燙。這說明體內(nèi)寒氣太重。熱量全部被太溪穴吸進溫暖腎經(jīng)去了,所以一直感覺不到燙,實際上是太溪穴在大口吸收艾灸的熱量!須將太溪多炙幾天,這是最直接補充你體內(nèi)熱量和陽氣的方法. 8)按摩位于腳小拇趾生長處外側(cè)膀胱經(jīng)上的至陰穴(位于足小趾末節(jié)外側(cè)趾甲角與趾腹外側(cè)緣連線的中點處,距趾甲角旁開0.1寸,是足太陽膀胱經(jīng)的末穴 9)按摩涌泉穴(位于腳心部),它是腎經(jīng)里的重要穴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強筋壯骨。可用拇指快速按揉,直到有熱感為佳,每天早晚按揉100下,再接著揉搓各腳趾100下。補腎壯陽,能讓手腳快速暖和。)(涌泉穴位于當腳趾全部彎曲時,在腳底所形成的人字形皺紋中央處)。次數(shù)皆為每天2~3次,每次按壓穴道各40~50次。 10)后背發(fā)涼按摩腰陽關(guān): 很多老人到了冬天經(jīng)常感到后背發(fā)涼,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這里的經(jīng)絡(luò)不通,陽氣無法上行。這時候,只要打通了腰陽關(guān),陽氣順行而上,所有的問題自然就能迎刃而解了! 11)陽虛,如女性手腳冰涼,老年人關(guān)節(jié)怕冷,男性尿頻尿急。艾灸或按摩命門穴(與肚臍眼前后相對。找穴時,只要以肚臍為標準圍繞腰部做一個圓圈,在背后正中線的交點就是命門)。 艾灸:取一定量的附子,切成細末,用黃酒調(diào)成大概厘米厚的餅,中間用針刺出一些小孔,然后放在穴位上,用艾炷來灸,每次灸3~5分鐘,每個月灸一次就可以了。 平時稍感不舒服,但沒有特定癥狀的人,也可以時常用手掌心去按摩命門,按摩到發(fā)熱即可,因為手掌心的勞宮穴是火穴,可以添加命門之火,壯大生命的火力! 12)怕冷,經(jīng)常感到后背涼颼颼的,可采用在大椎穴上做艾灸的方法保健。也可采用撞墻法:找一個門框,或一棵大樹,用后背撞 ,這樣可以同時刺激到這幾大穴位,對于提升陽氣效果是非常好的。就像敲膽經(jīng)一樣,一個小動作,將所有的穴位都刺激到了。 14、老年癡呆也是腎虛的一種表現(xiàn)。而打通腎經(jīng)就可以防治包括老年癡呆在內(nèi)的各種老化癥狀。 太溪穴不但是腎經(jīng)的大補穴,還是全身的大補穴。大家都知道足三里穴是強身大穴,但如果與太溪穴相比,足三里偏重于補后天,太溪穴偏重于補先天。所以,要補先天之本就得從太溪穴開始。 15、改善健忘、提神醒腦: 1)大鐘配天柱能補腦(相當于“醒神健腦丸”),可補腎氣,增強大小腦功能。腎經(jīng)上的大鐘穴(位于“太溪下0.5寸”或“照海后1.5寸”處。找到腳內(nèi)踝,內(nèi)踝后緣的凹陷往下1厘米處),有調(diào)節(jié)腎經(jīng)和膀胱經(jīng)的功效了。膀胱經(jīng)上的天柱穴(位于后頭骨下方凹處,后發(fā)際正中旁開約2CM左右)大家通常在下午3~5點總會感到精神頭特別足,就是因為此時膀胱經(jīng)的氣血最旺;每天按揉30~50次即可。 許多老年人總感到自己愛忘事,這是由于上了年紀,大腦功能慢慢衰退的緣故。與其吃那些被宣傳的不著邊際的保健品,倒不如多按摩大鐘穴和天柱穴,比吃的任何一種保健品都管用。 2)腦疲倦(醒腦):按摩督脈上的神庭(前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中指點按刺激。 16、煩躁 1)寬心順氣:膻中穴。 2)敲十宣穴: 癥狀為事情多、任務重時,容易氣血上涌,明明知道此刻需要平心靜氣,卻越想越著急。方法:宣泄。選擇你愛聽的音樂,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用十個手指肚敲打你的電腦桌。敲到手微痛即可。十指連心,“十宣”穴位于此處,可宣泄心中郁結(jié)之氣。 17、全身無力,頭目昏沉,精神不振,病因為心理壓力過大,休息不到位,點揉督脈上的后溪穴(手握拳時,小指彎橫紋盡頭突出最高處)3分鐘,上通頭部可使人精神振作。 18、暈車,強刺激點揉風池穴特效。 19、頭痛: 1)頭部某點疼痛,類似脈搏跳動。做事沒精神,思維遲鈍。 多半是有氣郁積在心。在同側(cè)找到痛點,用拇指輕揉,疼痛處多有結(jié)節(jié),可揉開。也可揉搓外關(guān)穴治療。 2)偏頭痛,為少陽膽經(jīng)循環(huán)不良,取小腿外側(cè),陽陵泉穴至光明穴,刮痧法或撥法(瀉法)。 3)酒后頭痛,點揉率谷穴,盧息穴,百會穴,撥揉后頭斜方肌起止點,淺拿肩井穴。 4)前額痛,受寒時疼痛加重,頭部畏風怕冷,常要戴帽子,天冷鼻塞呼吸不利,可分辯氣味,天熱時癥狀消失,病因為氣虛血瘀,炙百會穴,上星穴,撥揉風府風池穴。 5)頭部特別怕冷:患者頭部特別怕冷,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子。病因為虛癥,揉或炙百會穴、上星穴。 20、發(fā)燒:按摩下都(手背四、五指縫尖上五分處)。連續(xù)不斷掐按1—2分鐘后可緩解。 21、小兒發(fā)熱,在足部反射區(qū)療法中,按揉腎上腺,腹腔神經(jīng)叢,結(jié)腸區(qū),全足搓捏,以雙足雙手出汗為度。配合多喝溫開水. 22、防治風寒感冒 俗話說“神仙也怕腦后風”,后腦后背上有風府風池風門,風邪很容易從此處侵入人體的內(nèi)部,輕則傷風感冒,嚴重時會導致中風癱瘓。 1)督脈上的風府穴(順著脖子的正中線往上摸,可摸到一個“坑”即是)總督全身的陽氣。如果風邪從這里進入人體,就會出現(xiàn)頭痛、惡寒(即怕冷、畏寒之癥)等癥狀。除了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其直接受風寒侵襲外,平常還要多按摩,以刺激體內(nèi)的陽氣,這樣對防治因風寒而引起的頭痛、頭重是很好重要的。 2)膽經(jīng)上的風池(風池穴位于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與風府穴相平)也不可受風,否則人就會出現(xiàn)口苦、目眩等不適癥狀。而按摩此穴,有疏散風邪、通竅的功效的作用,從而預防感冒。已經(jīng)感冒了按摩此穴也有效。 對于那些抵抗力弱的老年人來講,每天早晚用幾分鐘來按摩風府風池穴,感冒、頭疼基本上就可以與你絕緣了。按摩時,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別按住兩穴,用力按揉100次,至有酸脹微熱感即可。 3)由風邪侵襲引起的頭痛,后腦勺頭痛,“克星”就是風府穴。按摩風府穴時,可低下頭,女性用左手將頭發(fā)向前攬起,右手拇指按摩,其余四指在頭上部固定住,這樣大拇指可以得力,稍微用點勁,每次按摩30~50次,可以很好地緩解頭痛癥狀。用西醫(yī)的說法,就是按摩風府穴,可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也就是大腦的血液供應,按摩完之后會覺得頭腦特別清醒,不再暈暈沉沉的。 4)抵抗風寒的辦法:冬天出門時圍條圍巾,用圍巾圍住脖子,再將后面的一頭搭在背上,可以同時護住風府、風池和風門三個穴位,這就把風寒擋在體外了。另外,晚上睡覺的時候,頭不要朝著窗口,因為就算有窗簾遮擋,風還是可以透過窗縫進來,夜晚的風更是傷人于無形。 23、感冒初期,流鼻涕,全頭刮痧,點揉合谷穴、風府、風池穴。 1)對于感冒發(fā)燒,體內(nèi)有熱的人,通過在大椎穴處放血,可瀉熱。一說放血,很多人就覺得很嚇人,其實大可不必。我們平時不小心磕了、碰了,不是會失掉很多血嗎?大椎放血,就是用食指和拇指將大椎穴處的皮膚提起,然后將針用碘酒或者用火消毒,之后迅速地在提起的皮膚上刺幾針,同時用手擠出四五滴血出來。這個方法對于瀉熱的治療效果非常好,幾乎立竿見影。 2)(感冒)鼻子不通,刺激孔最穴,鼻子很快就可以暢通無阻了。 24、咳嗽、咽疼:按摩少商穴(咳嗽的特效穴) 少商穴在拇指上,是肺經(jīng)的經(jīng)氣傳入大腸經(jīng)的起始處。位于大拇指的指角:將大拇指指角的兩條線,就是沿著指甲殼邊緣的橫向和豎向向外延長,兩條線的連接點就是少商穴。 1)少商穴是咳嗽的特效穴少商最擅長的是我們常見的一個病癥--咳嗽。在秋天的時候,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痛苦,時不時地咳嗽幾次,嚴重地甚至咳出血來,咳得頭痛。這時候,一定要記住我們大拇指上的。 方法:用圓鈍頭的東西(如棉棒、將牙簽、、圓珠筆、尾端)來刺激。 2)按摩陶道(大椎往下的第一個胸椎就是陶道)——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改善肺功能。 按摩時,可以低下頭,一手將頭按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頂住穴位,其余四指抓住脖頸得力,用大拇指按揉,按摩的時候多用點勁,每次按摩大概100下左右,慢慢地,肺功能會有一個很好的提升。 3)刺血療法。在少商穴放血可以減輕咽喉的疼痛。這是因為肺怕熱,喜清涼,少商放血,就相當于將肺經(jīng)過熱的氣血引出去,還肺一個清涼的天地。刺血的時候,先用酒精將針和皮膚都消毒,然后捏起一點點少商處的皮膚,用針快速在皮膚上刺兩下,同時擠三到五滴血,然后迅速用棉棒輕輕按住,以便于止血。 4)聲音嘶啞,病因為感冒咳嗽起因的咽痛,強刺激大椎穴,定喘穴,天突穴用捏揉法,手三里用擦法。 25、耳聾、耳鳴 1)耳鳴、耳聾——按耳門穴 2)(肝火旺造成的)_按摩聽會穴: 癥狀:平時有高血壓病,由于生氣發(fā)脾氣,情志失調(diào)、從而引起暫時性耳鳴、耳聾。耳鳴、耳聾實際上也是因為膽經(jīng)的氣血滯澀.刺激聽會穴來疏通膽經(jīng)里的氣血,肝膽相通,肝火自然也會消除,耳鳴、耳聾的問題也就一并解決了。可(耳垂前面、下頜骨髁狀突出的后緣、張口有凹陷的地方)操作方法:用食指按摩聽會穴350~400下,不要用力太猛,以免傷到皮膚,約15分鐘即可見效。 聽會,是指耳能聽聲音。如果肝膽火旺,膽經(jīng)氣血不通暢,受到阻塞,就會表現(xiàn)為耳鳴耳聾的癥狀。比如內(nèi)耳化膿感染或高血壓病人肝火上炎而出現(xiàn)的耳鳴等。聽會穴不僅對耳聾、耳鳴有特效,對于面神經(jīng)麻痹和面癱、牙痛病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這就是經(jīng)絡(luò)和穴位的神奇之處,身體上的經(jīng)絡(luò)暢通了,所有毛病都會自己跑掉。 3)搓耳朵治耳鳴 每天搓耳朵至少3次,只要有時間就搓。先搓耳廓前部,就是靠臉近的地方9下,從上而下,然后是耳廓后部,也是9下,從上而下。搓完耳朵后,再用食指堵住耳朵孔三兩秒鐘,然后松開。 4)氣閉耳聾,病因感冒引起,取撲參穴,強刺激,特效。 5)食療法:喝葛根參茶:葛根15克,太子參15克,綠茶葉10克,將葛根、太子參和綠茶放入茶杯內(nèi),開水泡茶。這道茶的功效是益氣健脾、升清聰耳,對于這種耳朵暴鳴的現(xiàn)象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注:平時要放寬心。 26、口腔潰瘍、面神經(jīng)麻痹: 1)按摩牽正穴(耳垂前5分至1寸):中度向前斜刺(口腔潰瘍加小腸反射區(qū))。 2)常吃葡萄對治療和防止口腔潰瘍十分有效。每日吃數(shù)次,量不限,一般2~3天可痊愈。 3)含服蜂蜜除口腔潰瘍: 蜂蜜含有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樣物質(zhì)和抑菌素,有較強的抗菌、消炎、收斂、止痛作用。含漱蜂蜜水有利于口腔黏膜上皮細胞的修復,促進潰瘍面愈合。蜂蜜與茶葉沖泡含漱效果也佳,一般3日內(nèi)疼痛消失,潰瘍面縮小,3~5日愈合。用勺子舀一點純凈蜂蜜,直接涂抹在患處,讓蜂蜜在口中保留一會兒,然后用白開水漱口咽下,一天兩三次。 27、面肌痙攣:天容穴與天牖穴之間,多有壓之有酸脹感的反應穴。 ★28、視物不清,好象被云霧庶住,病因為肝虛引起的癥狀,每日點揉肝經(jīng)上的太沖穴300次。堅持按壓風池穴有明目的效果。 視物不清、視力下降、老花眼、眼睛干澀、迎風流淚、眼瞼浮腫的穴位按摩方法 29、視力下降:由于常盯電腦,看東西模糊,眼睛干澀發(fā)癢,眼里有血絲。方法:按揉明目穴(耳垂上戴耳環(huán)的小孔,即是“明目穴”),平常多用手指揉捏此穴,每次兩分鐘,揉時要閉眼睛。 100種疾病的對應穴位治療方法(從頭到腳) 30、眼睛酸脹、老花眼、近視眼、白內(nèi)障: 1)拇指上有三個穴道,分別是明眼、鳳眼、大空骨(如下圖)。愛上網(wǎng)或工作離不開電腦的人,如常常感到眼睛疲勞,可利用穴道的按摩法,舒緩眼睛疲勞的癥狀。空骨穴名不虛傳,按了眼睛酸疼立刻消失。眼睛疲勞往往不容易入睡的人,如果施予上述的刺激,可消除眼睛的疲勞,幫助入睡;此法還可以抑制老人性的白內(nèi)障。按摩時,只要以稍微感覺到疼痛程度的力氣來指壓,每天刺激這三個穴道兩次。 100種疾病的對應穴位治療方法(從頭到腳) 2)眼睛疲勞時按摩百會穴,會感到眼睛都明亮了很多,這是因為肝開竅于目,按摩百會有助于幫助肝經(jīng)的氣血上行滋養(yǎng)眼睛。 31、白內(nèi)障:按摩大骨空穴(在拇指指關(guān)節(jié)背側(cè)的橫紋中點處),用力點刺,重手法效果好(針刺或按摩大骨空穴還可治療扁平疣)。 32、眼睛干澀: 如果您感覺眼干、雙目干澀、甚至嘴唇起皮、皮膚干裂、肌肉消瘦,或心煩不能入睡,可按摩三焦經(jīng)上的液門穴(見前面的“手背穴位圖”,液門穴位于無名指和小指的指縫間的蹼,頂著無名指的骨頭,因此揉的時候比較痛)。液門穴,就是液體之門的意思,揉按它也就相當于打開了液體之門,液體就會灌溉到身體各部位,眼睛干澀啊、嘴巴干啊,當然也就統(tǒng)統(tǒng)不會有了。如果您每天晚上臨睡覺前按揉手上的液門穴3~5分鐘,馬上就會覺得嘴里面和眼睛里有液體出來,當然也就沒有干澀的感覺了,不用幾天的工夫,眼干、口干的癥狀就會大有好轉(zhuǎn),身體狀況也會較以前大不一樣。 干燥癥的一個食療方——銀耳粳米粥:銀耳1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把兩者放在一起煮粥吃,銀耳可以潤肺生津、滋陰養(yǎng)胃、益氣安神,配合粳米的清熱潤肺功能,對干燥癥有很好的療效。 33、近視、視力下降:按摩后溪穴,每次5分鐘,常年堅持。 僅僅是用眼過度引起的眼睛疲勞,不足以造成近視,真正導致近視的,是眼睛缺少陽氣滋潤時還過度疲勞。當我們長期保持同一姿勢伏案工作或?qū)W習的時候,上體前傾,壓抑了總督一身陽氣的督脈,也就壓抑了全身的陽氣,陽氣不足了,就沒辦法補充到眼睛,眼睛的正常舒張功能被抑制,也就容易發(fā)生近視。 視物不清、視力下降、老花眼、眼睛干澀、迎風流淚、眼瞼浮腫的穴位按摩方法 按摩小腸經(jīng)上的后溪穴(手握拳,掌指關(guān)節(jié)后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也就是攥拳頭時,在稱為“感情線”的那條紋的盡頭處),它通督脈、瀉心火、壯陽氣、調(diào)頸椎、利眼目、正脊柱。按摩方法,讓雙手的后溪穴抵在桌沿或鍵盤上,來回滾動,或揉一揉,每次刺激3~5分鐘,每個小時刺激一次就足夠了。 34、迎風流淚——按摩眼睛左右角上的兩穴:瞳子髎穴、睛明穴 1)膽經(jīng)上的瞳子髎穴(位于外眼角旁開0.5寸、眼眶骨外緣凹陷中)是膽經(jīng)頭面部的第一穴,專治迎風流淚。每次按壓40下,可促進眼部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寒濕水氣的擴散,從而起到治療迎風流淚的效果。按壓力量不要太大,有人按摩時把臉部的皮膚都揉掉了皮,用食指按壓比較好。 2)擠按睛明穴(眼睛內(nèi)側(cè),鼻梁和內(nèi)眼角交界的地方)配合起來效果會更好。每用眼1~2個小時,按摩一下睛明穴和瞳子髎穴,也算是對眼睛的一種“回報”了。 視物不清、視力下降、老花眼、眼睛干澀、迎風流淚、眼瞼浮腫的穴位按摩方法 35、急性結(jié)膜炎:按摩小腸經(jīng)上的少澤(手小指尺側(cè),距指甲0.1寸),手法:拇指重掐法。 36、眼瞼浮腫,黑眼圈——太溪穴 早上照鏡子,你若眼瞼浮腫、黑眼圈明顯、面色蒼白,很有可能是因為你的腎虛,需要補腎了。人體有補腎的法寶——太溪穴(位于腳內(nèi)踝后緣的凹陷處按壓,當有酸、痛、脹感覺時,即為此穴)。按摩太溪穴可以打通腎經(jīng),引火歸源。只要腎氣足了,正氣存留于體內(nèi),邪氣自然不得侵入。所以,無論是對于因工作忙碌而導致腎虛的年輕人,還是因歲月的流逝而導致腎功能衰竭的老年人,不用急著往藥店跑,只需用拇指用力按揉太溪穴就好,每日按揉3~5分鐘。 視物不清、視力下降、老花眼、眼睛干澀、迎風流淚、眼瞼浮腫的穴位按摩方法 37、眼皮浮腫:按摩脾經(jīng)上的血海(髕骨內(nèi)上緣二寸),用拇指強力度按壓。 38、麥粒腫:按摩膀胱經(jīng)上的大抒(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處),直按斜向頸椎用力頂按。 3、老想哭:有人因家屬出了車禍老是哭,哭了一段時間,眼睛越來越看不見東西了,還有個人經(jīng)常想起點什么事就哭一鼻子,這時要多揉太溪穴。 ★39、鼻衄: 1)流鼻血時按孔最穴,鼻血很快就可以止住,這比很多老方子都管用得多。 2)鼻出血,雙手中指相鉤,加壓5秒鐘,兒童多見。 3)鼻出血:按摩肝經(jīng)上的太沖(足背一、二趾縫間上一寸五分處),垂直用力點按。 4)止鼻血:按摩腳后跟(取穴方法:踝關(guān)節(jié)及足跟骨之間的凹陷處主治),手法:鼻子出血時,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腳后跟(踝關(guān)節(jié)及足跟骨之間的凹陷處),左鼻出血捏右腳跟,右鼻出血捏左腳跟,即回止血。 5)在涌泉穴上敷大蒜泥,左側(cè)敷左腳心,右側(cè)敷右腳心。 按摩禁忌:稍用力此穴好痛感明顯者適宜,若使很大力而痛感不顯,或此穴處皮膚無彈性,一按便深陷不起的,不可用按摩法(會使腎氣更加虛弱),可選用敷藥法。 40、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按摩迎香、印堂、鼻通、合谷 鼻炎,除了鼻子不適等癥狀外,嚴重時還會導致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炎癥還會擴散到其他器官,有的還會惡化成鼻咽癌。 大腸經(jīng)上的迎香穴有開竅通鼻之功效,“迎香”之名是指能聞迎香氣。該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緣中點,就是緊挨著鼻孔旁邊的地方。眼睛正視時,眼珠中心點直下,在鼻孔兩旁約拇指二分之一寬的笑紋即是此穴。藥物治療往往要辨證,但穴位治療卻是調(diào)節(jié)全身經(jīng)絡(luò),經(jīng)絡(luò)通了,疾病也就沒了。各種鼻炎,按摩迎香穴都會有很好的效果。 可用推法按摩迎香穴時,將大拇指屈曲,然后用大拇指關(guān)節(jié),從緊貼著鼻翼最寬的部位沿著鼻唇溝向上搓到鼻梁骨處,再回到鼻翼處,如此反復進行按摩。因為大拇指屬于手太陰肺經(jīng),而肺經(jīng)與大腸經(jīng)相表里,這樣就可以起到更大的刺激作用。每次推100次,一定要長期堅持。但是這個穴位禁火攻,也就是說不可以用艾灸。 對于重癥鼻炎,短時間點按迎香穴只能起到緩解的作用,想要得到根治,最好與印堂、鼻通、合谷三穴相配合。印堂穴在兩眉頭連線的中點,有清頭明目、通鼻開竅之功,對緩解鼻腔不適及預防感冒也有很好的效果。按摩此穴時,可將大拇指與食指并在一起,稍微用力進行按壓,然后再慢慢向上推,如此反復按摩2~3分鐘。鼻通穴位于鼻唇溝上端盡頭軟骨與硬骨交接處。此穴可以促進鼻部的血行,增強鼻黏膜的功能,從而使鼻子通暢。合谷穴和迎香穴同位于大腸經(jīng)上,都可促進鼻部氣血的循環(huán),從而起到緩解癥狀的效果。 41、鼻竇炎:按摩上迎香(在眼內(nèi)眥下五分處),按揉1-2分鐘。 42、牙痛: 1)取大蒜適量搗爛,溫熱后敷在痛點上可以緩解牙髓炎、牙周炎以及牙痛等癥狀。 2)牙痛的時候可以切一片小生姜咬在痛處,必要的時候可以重復使用。 3)取白酒100克放在杯中,再加食鹽10克,攪拌,等食鹽溶化后燒開。含上一口在疼痛的地方(不要咽下去),牙痛會立即止住。 4)平時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鐘。叩時用力發(fā)出響聲。咬齒可防治牙痛。大小便時尤為重要,最好平時經(jīng)常咬(即所謂咬緊牙關(guān)),也有好處。 43、口腔潰瘍: 1)按摩巨闕——可防止口腔潰瘍 從腹部往上,也就是胸口處兩塊骨頭的交叉處為劍突穴,從這個接口處往下2寸的地方就是巨闕穴。 巨闕穴的一個最大的作用是治療口腔潰瘍。臨床上,口腔潰瘍很多都是由于心火旺盛造成的。中醫(yī)說舌為心之苗,當心火旺盛時,當然會在口腔內(nèi)和舌頭上有所反應。每天在巨闕上按摩3~5分鐘,堅持兩三天就可以將這一股邪火驅(qū)逐出去 2)心火上炎型,用大拇指以適宜力度輕輕撥動手腕陽谷穴(見上圖:手背經(jīng)絡(luò)圖),每次3分鐘,每天三四次。中醫(yī)認為,口腔潰瘍主要是由心火旺盛、脾胃積熱、陰虛火旺、脾胃虛寒及肝寒犯胃造成的,再加上身體虛弱,過食肥甘就會引起脾失健運、肝郁氣滯。現(xiàn)在很多人都愛吃火鍋、燒烤,再加上整天熬夜加班,很容易引起口腔潰瘍。按摩小腸經(jīng)上的陽谷穴(位于人體的手腕尺側(cè),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陽谷穴可以為身體的各個部分輸入陽氣,對口腔潰瘍尤其有作用。按摩陽谷穴的時候,用力要適宜,不要太大,只需用大拇指輕輕撥動就可以了,每次3分鐘,每天三四次,就可讓你的口腔潰瘍漸漸消失。 3)口舌生瘡、口臭、嘔吐、呃逆:按摩勞宮穴(位于手掌心橫紋中,仰掌握拳時中指尖所指處)。 4)按摩涌泉穴 (在足底,正坐或者仰臥,翹足,在足底部,當足趾向下卷時足前部的凹陷處,約相當于足底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2交界處)。主治口腔潰瘍、高血壓、心紋痛.治療原理:此穴能引氣血下行,因此對高血壓、鼻出血、頭止脹痛、哮喘等氣血上逆之癥有特別療效。此穴敷藥的效果最好。用吳茱萸粉碎以后用醋調(diào)成糊狀,貼在涌泉穴上,外面再用膠布固定,效果會很好。 5)食療法:蒲公英綠豆粥,原料是:蒲公英10克,綠豆30克,冰糖適量。先將蒲公英洗凈,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煎汁。綠豆煮爛成粥以后,調(diào)入藥汁和冰糖即成。如果你的口腔潰瘍反復發(fā)作,在按摩陽谷穴之外,還可以喝一碗藥粥,做法也不麻煩,比起反反復復的潰瘍來說,也算小事一樁了。 44、止嘔吐:按摩心包經(jīng)上的內(nèi)關(guān)穴:嘔吐時,可用中指壓內(nèi)關(guān)止嘔。內(nèi)關(guān)穴在掌面腕橫紋上二寸兩筋之間,壓至有酸脹感即說明已中穴位,約1分鐘即止嘔吐。 45、呃逆: 1)按摩肺經(jīng)上的少商穴(在大拇指外側(cè),距指甲角一分處)。呃逆時,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人,至有酸痛感為度,持續(xù)半分鐘到1分鐘,呃逆可止。 2)因暴飲暴食造成隔肌驚攣:取足反射區(qū)腦垂體,胃食道,胸膈反射區(qū)。 3)打隔,病因為交感神經(jīng)興奮,造成食道收縮性反應,點揉足大趾腹中間腦垂體反應區(qū),強刺激。 46、咳嗽、哮喘 1)按摩天突穴(位于胸腔最上面的喉頭上,喉嚨的下面,兩鎖骨中間凹陷的地方),可治療哮喘 天突穴和呼吸密切相關(guān),治療肺的疾(如哮喘)當然也離不開它。哮喘與肺和腎有很大的關(guān)系,中醫(yī)說哮喘是人體元氣不足的表現(xiàn)。相當于肺與天氣相通的通道,清氣從這里進入肺,濁氣又從這里呼出。 可以一邊按摩,一邊做吞咽的動作,配合呼吸,將唾液吞咽下來。中醫(yī)說腎主唾,唾液下降的過程也相當于一種補腎的方法,能夠補充人體的元氣。這樣一邊吞咽一邊按摩,在補腎的同時,還能減輕按摩天突所帶來的不暢快的感覺。哮喘患者在感到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一定要試一試。 也可采用熱敷:用一個小棉布袋,里面裝滿黃豆,然后將布袋縫緊,使用前放在微波爐轉(zhuǎn)上兩分鐘,趁熱放在天突穴敷。 2)稍稍用力按摩中府穴和肺經(jīng)上的云門穴1~2分鐘即可,長期堅持。 中醫(yī)認為“久咳傷肺”,咳嗽可分為5種類型,即風寒、風熱、燥火、痰濕和體虛等,治療時一定要分清證型。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服用梨汁或藕汁可以止咳,卻不知道這只適用于風熱型咳嗽。梨和藕性寒,如果你是風寒咳嗽,那么喝梨汁或藕汁不但達不到效果,還可能會使癥狀加重。對于普通患者來說,沒弄清那些的必要。因為在我們體內(nèi),就有一味“包治百咳”的大藥——中府配云門。 云門穴(位于鎖骨下窩處),有止咳平喘的功效,有利于濁氣的排出。可以食指和中指以感覺舒適的強度,進行畫圓圈式的按揉。中府穴(位于人體的胸外側(cè)部,云門穴下1寸)可以使胸中的濁氣散開,自然也就暢快多了。用手按住此穴,稍稍用力按摩1~2分鐘即可。由于此處皮膚比較稚嫩,不可太用力。天天按壓這兩個穴,比吃止咳藥的效果還要好。 中府穴不單單對咳嗽有效,哮喘患者經(jīng)常按摩此穴也是有好處的。哮喘患者發(fā)作時,一般會用擴張支氣管的支氣管擴張劑。但這類藥物的副作用很大。每天以中府為中心按摩胸部,就會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胸肌恢復柔韌,呼吸自然也就會順暢起來了。 3)蜂蜜泡大蒜治哮喘 用春天起蒜時的嫩蒜60~90頭洗干凈,用蜂蜜浸泡封好后保存6個月。等到秋冬時打開食用,每天吃一頭。堅持服用一段時間后,病情會緩解或好轉(zhuǎn)。 47、咽喉干,喝水也不管用,沒有唾液,這是腎陰不足。揉太溪穴就能補上腎陰。太溪穴是原穴,原穴的意思是既補腎陰,又補腎陽。另外,還可按摩液門穴。 48、發(fā)燒后音啞失聲: 點按腎經(jīng)的“大鐘”穴。 “大鐘”為什么會這么有效呢?除了要記住它是腎經(jīng)的絡(luò)穴,(腎經(jīng)通于咽喉,所以治咽喉腫痛)更不要忘了它的名子叫“大鐘”,鐘不敲不鳴。 49、失語(適宜人群:因驚嚇或者情緒激動失音的患者):揉通里穴和靈道穴,每個穴位2~3分鐘。 50、咽喉疼痛,聲音沙啞——按摩太淵穴 太淵穴(位于手腕拇指端的橫紋上。伸出手掌,拇指立起時會有大筋豎起,在大筋內(nèi)側(cè)凹陷處,摸起來感到有脈搏跳動之處即是此穴)是補氣要穴。如果你爬山或者爬樓梯而上氣不接下氣了,這時按按太淵穴就有效。 可用拇指輕輕按住此處,另外四指托住手腕背部輕輕按揉。但此穴位置較深,所以按揉時一定要用力。在進行按揉之前,最好先剪去指甲,以免傷到皮膚。 一般的人在感到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按摩3~5分鐘即可,但如果走幾步路就氣喘吁吁的話,建議用敷貼療法。晚上睡覺前,將枸杞搗爛,然后貼于太淵穴上,以醫(yī)用膠帶固定,早上起來的時候取下,這樣在睡眠當中,就把氣補足了。第二天再去上班,就可以神清氣爽,精力百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