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朋友說起洛陽來,都帶有一種神秘感,這種神秘感來自對歷史上一位偉人思想和行蹤的考證,這位偉人認(rèn)為高高在上者即為太陽,而洛陽之“洛”與“落”諧音,似乎去了洛陽,高高在上的太陽就會落下,所以到河南多次也不去洛陽。 這種說法我聽了一笑了之,并不在意,但對于洛陽,我必須在意。一是因為我有幾個重要的朋友就職于洛陽,二是我想既然十三個朝代都將都城建在洛陽,必然有它的道理。 按照古人的說法,洛陽是一個占盡好風(fēng)水的地方。洛陽北有邙山,南有洛水,山之南為陽,水之北為陽,為建都之必備的雙陽之地。另從建都城的安全性考慮,洛陽之西,為秦晉崤之戰(zhàn)中活坑萬人的崤山天險;洛陽之北,過了邙山,是滔滔漫流、寬約百里的黃 河屏障;洛陽之東,是可阻兵車的虎牢關(guān)。自古兵禍多起于北方,所以南方不用作太多戒備,恰洛陽南邊是伊水悠悠而來的伊闕,若南門,迎著富饒的南陽盆地,并由南邊之淮河直通長江,可將江浙一帶的絲綢什物運(yùn)往洛陽。安有屏障,生有滋養(yǎng),洛陽城的大數(shù)已在上上。從細(xì)部講,洛陽本身為盆地,東西百里,一馬平川。冬日凜冽的西北風(fēng),被崤山邙山擋了,到洛陽時其力已乏,相對來說,洛陽冬暖。夏來本應(yīng)炎熱,但有洛、瀍、伊、澗四水蜿蜒其間,自然帶來許多清涼。春天洛陽城內(nèi)牡丹盛開,游人如織。秋天洛陽城外稼禾成熟,瓜果飄香。也是民眾生存的上上地方。 正因為如此,周、漢、魏、晉、隋、唐等許多重要朝代,都將洛陽作為首都。一些朝代雖未將洛陽作為首都,但卻將洛陽作為陪都,可見對洛陽的重視。因此,洛陽在許多朝代更迭之后,都要大興土木,從而聚來全國各地的財力物力,使洛陽興旺一番。 比如周,周滅商后,遠(yuǎn)在陜西關(guān)中的鎬京與中原富饒之地相隔著崤山、潼關(guān)天險,來往十分不便,更不便于統(tǒng)治,于是在成王五年,決定遷都洛陽,遂派召公到洛陽實地勘察。《尚書》之《召誥》、《洛誥》記載,召公仔細(xì)勘察后,規(guī)劃出了洛陽的城廓。緊接著、成王又派周公到洛陽占卜,周公分別占卜于洛、瀍、澗三水之畔,卜兆顯示洛水之陽、瀍水之東西建都大吉,成王便下令,在該地建設(shè)成周。幾年后,洛水之陽、邙山之南,便興建起一個方16公里的城、350公里的廓(外城)?!盀樘煜轮鬁悾ù蠖紩?,成王自然就住在了這里,甚至將象征著國家的重器九鼎也放在成周。但這時的成周,還處在陪都地位。直到平王即位,才將首都遷至洛陽。由此開始,歷時515年,二十三王,皆置首都于洛陽。 再比如隋。隋煬帝楊廣殺父自立后,即改洛陽為東都。遂到洛陽視察,當(dāng)他站在北邙山上,俯瞰洛陽盆地中破敗不堪的漢魏洛陽城,南望伊水滔滔于其間的伊闕,不禁心動,嘆曰:“自古何不建都于此?”耳邊立即響起大臣蘇威的奉承:“前代留以待陛下?!彼鍩鄞髳?,于是決定聚全國之財力于洛陽,興建一個空前絕后的帝王之都,而且派尚書楊素統(tǒng)領(lǐng)監(jiān)造。據(jù)《隋書》、《舊唐書》記載,建城的役工兵丁超過百萬。為建高大雄偉的宮殿,所有檁柱附近沒有,需要從江西運(yùn)來,在當(dāng)時運(yùn)載工具落后的情況下,三千人齊力拉一檁柱,檁柱下面是滾動的鐵轂,由于當(dāng)時冶鐵技術(shù)的局限,鐵轂并不結(jié)實,滾動幾十華里,就需要換新的鐵轂,為了加快進(jìn)度,干脆在拉檁柱的隊伍后面,跟隨著打造鐵轂的工匠。就這樣,一天也不過行進(jìn)二三十里。所以一根檁柱運(yùn)到洛陽,最少要花十萬工。雖然如此艱難,由于皇帝特別重視,竟然在一年內(nèi)完成了都城洛陽的建設(shè)。 更有眾所周知的武則天,在她千方百計奪得皇后之位后,為防止打入冷宮的王皇后及蕭淑妃“春風(fēng)吹又生”,竟將王皇后及蕭淑妃兩人各杖一百,再斬斷手足,投入酒壇。王皇后至死不發(fā)一言,蕭淑妃則厲聲詛咒:“愿阿武為鼠我為貓,生生扼其喉!”蕭淑妃的話深深刺痛了武則天,從此不準(zhǔn)在宮中養(yǎng)貓。就這還擔(dān)心王皇后蕭淑妃陰魂不散,干脆嬌攜高宗,長住東都洛陽。高宗死后,武則天專權(quán),改東都為神都,武則天稱帝后,即改洛陽為周都,同時大興土木,興建明堂和天堂。明堂以珠玉美畫裝飾,頂端的鐵瓴、金龍高聳入云。后來明堂和天堂毀于大火,武則天又下令重建,而且建得比所毀之明堂更加富麗堂皇,堂頂立有涂了金的鐵鳳,人們一看即知武瞾皇帝以鳳自喻。后來,這個高懸的涂金鐵鳳毀于大風(fēng),武皇又下令改成銅火珠,而在火珠周圍,以群龍相捧。此間隱喻,一看即知。隨后,武皇又在洛陽端門之外以銅鐵鑄成高達(dá)105尺、直徑12尺的天樞,并親題“大周萬國頌德天樞”。遂又以銅鐵鑄出象征著九州的九鼎,置放在明堂。在洛陽古代的歷史上,武則天時期的建設(shè)達(dá)到了最高峰,城市的興旺也達(dá)到了巔峰狀態(tài)。 這種興旺確實使地處洛陽的老百姓得到部分利益,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增加了就業(yè)機(jī)會,拓展了致富機(jī)遇,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商機(jī)。但是,福兮,禍之所伏。世襲制不可能使一個朝代永遠(yuǎn)興盛,改朝換代的時候,最先受到?jīng)_擊的必然是都城,首先受到打擊的也必然是皇親國戚、達(dá)官貴人。 比如東漢末年,董卓脅迫獻(xiàn)帝遷都長安,“盡徙洛陽人數(shù)百萬口于長安”。“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nèi)無復(fù)孑遺?!辈苤苍凇端蛻?yīng)氏詩》中寫出了當(dāng)時的慘象:“步登北邙坂,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垣墻皆頓擗,荊棘上參天?!幸昂问挆l,千里無人煙?!闭驗槁尻栠^于荒涼,不堪為都城,所以曹操入洛陽后不久,即挾獻(xiàn)帝移居許昌。 還有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使洛陽遭到嚴(yán)重破壞?!杜f唐書·郭子儀傳》如是記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并且殃及洛陽周圍地區(qū):“東至鄭汴,北自覃懷(今河南省武陟縣西),經(jīng)于相土(今河南省安陽市),人煙斷絕,千里蕭條”。 僅從這兩次浩劫中就可以看出,在達(dá)官貴人受害的同時,平民百姓也連帶受難。但過去的史書上很少記載平民受害情況,因為極少有史學(xué)家出身平民,對平民也就很少關(guān)注。但可以肯定的是,每逢浩劫,平民百姓少了賴以生存的都城,甚至毀了遮風(fēng)擋雨的房舍,許多平民的家庭成員甚至在浩劫中喪生。這時候,一些依賴都市生活的平民,就隨著新都城的建設(shè)去尋找新的生存機(jī)會。但根在洛陽本土的民眾,是很難離鄉(xiāng)背井的,是很難離開洛陽這塊肥沃的土地的,但是洛陽屢次都?xì)в诨穑瑲Ш蟮穆尻柌豢赡茉儆薪ㄖ哪静?,于是生活在平原的民眾,就依?jù)洛陽盆地結(jié)實的黃土地,挖出一個四方的深坑,再往深坑三面的黃土崖壁上挖出窯洞,而第四面,挖出一條通向地面的斜坡通道,這樣,不用一點木材,照樣能夠修建遮風(fēng)擋雨的居住地?!斑h(yuǎn)看不見村,進(jìn)村不見人。低頭朝下看,方知有人煙?!倍谇鹆甑貛Ш挖揭粠У拿癖姡头奖懔?,他們順著山坡,即可挖窯夯洞。如此安居后,他們再就地耕作,春種秋收,生兒育女。所以,曹植這樣的貴族文人,是根本深入不到真正的河洛人家庭的,他們看貫了高樓大廈,看貫了亭臺樓閣,在他們眼里,必然是千里無人煙。他們怎能想到,沒有房屋,本地民眾,照樣能夠生存下去。 這些人是真正的河洛土著,他們認(rèn)為到哪里都不如自己的家鄉(xiāng)好,生活在哪里都不如在自己的家鄉(xiāng)踏實,但也就是這些地地道道的河洛土著,在世世代代的延續(xù)中,又不斷地遭遇著洛陽的興衰。洛陽興,不可避免地給他們帶來機(jī)遇,但洛陽衰,又不可避免地給他們帶來災(zāi)難。其實,這些河洛土著,何曾不向往蘇州之類的不起眼的小城呢?這些城市和一個個朝代的政治文化中心都相距較遠(yuǎn),也正因為如此,他們過得非常安寧,一日一日平靜的日子積累成一個人平靜的一生,一個一個人平靜的一生一代一代延續(xù)下來,每一個人就是積斗米之財,一代代下來,一個個殷實的家庭就出現(xiàn)了。但是洛陽土著沒有這樣的福份,在這一代,他們遇上朝庭興洛陽,他們也隨之興,可能會有三進(jìn)院落,但到了下一代,很可能挖穴而居,刀耕火種。所以他們不可能有蘇州人的自在安寧,他們的生活乃至于生命曲線是大起大落的,若臥倒的S曲線。就是這些置根于洛陽的人民,幾千年來,連接了一個一個朝代,連接出了洛陽一次又一次的興衰曲線,同時,形成了洛陽地區(qū)獨特的、大起伏的文化現(xiàn)象。在這樣的文化氛圍里,可以出現(xiàn)重置河山的趙匡胤這樣的大氣派人物,也可以出現(xiàn)耐力極強(qiáng)的挖穴而居的民眾。所以,河洛人知道,每一次到達(dá)他們跟前的繁榮都是來之不易的,于是就珍惜來到他們面前的一切美好的東西,并且把它們發(fā)揚(yáng)光大,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 比如洛陽的水席。 1976年,我因為寫一個電影劇本,和時任長春電影制片廠副廠長的張笑天到洛陽去采訪,共青團(tuán)洛陽市委書記楊長春熱情地領(lǐng)我們到真不同飯店去吃了一次水席。那時,我雖然到河南工作已經(jīng)6年,但卻是第一次吃水席,感到新鮮而又特別。張笑天是東北人,吃到這樣的飯菜更加覺得新奇。但我們都認(rèn)為這一頓飯是我們近來吃得最有特色、也是最好吃的一頓飯,而且我們兩人都吃得額頭冒汗。那次一共上了十幾道菜還是二十幾道菜我已經(jīng)記不清了,但我記住了水席的重要特征,那就是每一道菜都帶湯。而且記得湯菜分甜咸兩種,仔細(xì)品味每一道甜湯菜,就知甜湯菜的甜味偏向蜂蜜的甜味,蜂蜜的甜味兒不同于白糖,白糖的甜味兒甜得迅速也消失得迅速,似旅途中偶然相識又談得很投機(jī)的人,但隨著旅途的結(jié)束也就立即結(jié)束。而蜂蜜的甜味兒醇厚,吃到嘴里,甜味兒綿而長久,似家里的親人,似乎平平淡淡,但它卻長久地滋潤著你。而咸湯菜的主要味道是辣酸咸,辣是胡椒的辣,而不是辣椒的辣,辣椒的辣直接,你還沒有吃到它,就可以看見它的容顏,哪怕是碾成粉末的辣椒,一進(jìn)湯,就用它自身的顏色告訴你它的味道,而且你從辣椒的顏色輕重就可以知道辣味兒的輕重,沒吃以前就有了應(yīng)付它的心理準(zhǔn)備,但是水席用的辣料是胡椒,胡椒又分黑胡椒和白胡椒兩種,入湯時因湯的顏色而選擇胡椒的顏色,白湯即用白胡椒,黑湯即用黑胡椒,這樣,湯一上來,食者根本不知道其中辣味兒的輕重,所以每吃一道菜都有一種類似于探險的味道。而且水席的胡椒大都取多不取少,所以辣味兒深刻,幾道菜下肚,你就會感到渾身通泰,很快就會覺得每一個汗毛孔都張開了,隨后就是汗津津的感覺,而且從頭頂?shù)剿闹?,都有?xì)汗。不象辣椒,發(fā)汗大都先在頭,然后才到上半身,四肢很少出汗。另外就是湯中的酸味兒,必是在做湯過程中放進(jìn)的食醋,所以酸味兒藏在湯里,入口有酸卻不烈,但酸味兒悠長。如果在湯成之后放醋進(jìn)去,酸味兒就過于沖,但入口即散。其實咸湯菜最主要的味兒是咸,人說好廚師一把鹽,而且人群中,百人百味,這百味中,對咸的要求,是一人一個輕重,所以要讓每個人都覺得咸味兒適中,極其困難??磥韽N師對咸是動了一番腦筋的,我在品味的時候體會到廚師取其中,即不咸不淡,再有胡椒之辣和食醋之酸,就會讓食客忽略了最重要的咸,忽略了是好事,說明人在下意識里認(rèn)可了。正因為如此,不但我們外地的客人一吃水席就喜歡上了,洛陽本地人更是愛吃水席,記得那次我們是在包間里吃飯,吃完后發(fā)現(xiàn)大廳里座無虛席,和楊長春一同請我們吃飯的朋友告訴我們,不但是飯店,就是夜市的小攤點上,也有水席中人們最愛吃的燕菜、假海參等,而且賣得很快。 這一次吃水席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久久不能忘懷。后來我和張一弓先生到洛陽采風(fēng),《洛陽日報》總編輯李宗挺請我們到他家里吃了一頓漿面條。其實我在真不同的水席中吃過漿面條,但那是其中的一道主食。而在李總家,我們吃的是以漿面條為主的午飯,對漿面條就有了特別的認(rèn)識。記得那次吃完飯后,張一弓先生擦著臉上的汗,連說過癮。后來他對我說,他十幾歲就到《河南日報》駐洛陽記者站當(dāng)記者,深深地愛上了漿面條,因為它不但好吃,還特別便宜,一般人都吃得起。另外,人都容易上火,上火后喝足一頓漿面條,還有退火的功能。 后來我又到洛陽做了深入考察,主要是考察水席和牡丹。這才知道,水席是從漿面條開始的。而且年代可上溯至周。 周滅商以后,將殷商那些達(dá)官貴人全部遷至洛陽,稱他們?yōu)椤耙箢B”,在洛陽東邊劃一塊地方讓他們居住,并以重兵把守,以防他們造反。這些殷商貴人,猛一下成了平民,而且是被重兵看守著的平民,只能以粗茶淡飯充饑,但他們又過慣了貴族生活,平日食慣了山珍海味,“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一下子連面條都吃不上,這是他們不能忍受的。而他們要讓全家人吃飽,只能買得起雜糧,而雜糧中,綠豆最多也最便宜。因為中原農(nóng)民種植綠豆的歷史很長,一來綠豆可以和任何糧食作物套種,二來在過去生產(chǎn)手段和糧食品種少的 情況下,人們在長期的種植實踐中,總結(jié)出了倒茬的好處,就是說這片地種了冬小麥,下面就要改種別的作物,否則,連續(xù)種小麥,就容易使小麥生病。但如果在小麥剛剛收割時,立即種一種作物,這種作物生長時間短,一收割,又不耽誤種冬小麥,地又倒茬了,小麥又不生病了,豈不兩全其美?!而這種作物,就是綠豆。芒種時節(jié)收了小麥,立即種綠豆,到了立秋,綠豆最早結(jié)莢的就已經(jīng)成熟,開始收摘,到了處暑,最晚開花結(jié)莢的綠豆也已經(jīng)完全成熟。到了白露,所有綠豆都已經(jīng)收割完畢,尚有十幾天的時間將地進(jìn)行耕耙收拾,然后再種小麥,這樣,一來倒了茬,小麥不會生病,二來綠豆的根帶有根瘤菌,含豐富的氮,可以肥地,滋養(yǎng)小麥豐收。但綠豆吃一頓還覺新鮮,長期吃,就會覺得很難吃,特別是那些殷商貴族,他們在朝歌當(dāng)權(quán)時,哪里會吃綠豆這樣的低級食品,最差也是小麥面做的面條。但小麥?zhǔn)菢O其珍貴的,價格當(dāng)然也是最昂貴的,就是買,也只能買得起口糧中十之一二。但殷商貴族們家家都有家奴,家奴中不乏好的廚師。又要讓主人高貴的胃和高貴的嘴巴過了癮,又要省錢,于是廚師們開始打綠豆的主意。他們將綠豆?jié)B水磨成漿,然后讓它發(fā)酵變酸,用這樣的漿把鍋涮一下,然后再用油把鍋一擦,這時倒入漿,燒到漿起沫時,加入少許油,用筷子攪拌,將沫攪到四周,這時候漿即將沸騰,就在這將沸未沸時,下入珍貴的、量當(dāng)然也很少的面條,待漿和面條滾起,因為面條畢竟太少了,所以還要加入一些綠豆面汁,使?jié){呈糊狀,再加入炒好的芹菜、青菜、蔥花,還可將家中有的青豆、花生米一類的東西放進(jìn)去,這樣做出來,一,顯得面條很多,二,面還很稠,三,吃起來根本沒有綠豆的味兒,四,面中的東西很多,顯得很豐富,不象貧窮人家的飯食,完全是一頓不但吃起來好吃,而且端到鄰居面前,更是一碗很給主人撐面子的飯。 還有上面說到的一道菜——假海參,也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也和綠豆密不可分。綠豆粉條當(dāng)然很好吃,但價格貴,而粉條的渣和軋粉條時擠在軋床上的殘存渣坨,是很便宜的,于是,“殷頑”的廚師們就將這些東西買回去,用水泡開,再擠壓成坨,晾至半干,然后切成海參狀,或炒或燴,謂之假海參。因為它看上去,和海參顏色一致,味道也相像,很受那些破落貴族的喜愛。 這兩樣飯食,雖然發(fā)明于特殊時期的“殷頑”廚師,但洛陽人,或者說是真正的洛陽土著人,把它保存下來了,而且一直保存至今。試想中間發(fā)生了多少次戰(zhàn)亂兵禍,曹植所述“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的慘象就發(fā)生在有了漿面條和假海參之后。 到了唐朝,武則天定都洛陽之后,洛陽東關(guān)下園菜地里長出了一個特別大的蘿卜,長約三尺,上青下白,重達(dá)二三十斤,菜農(nóng)認(rèn)為是吉兆,獻(xiàn)給了武則天,武則天龍顏大悅,認(rèn)為這只蘿卜象征著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就讓廚師將蘿卜做成一道菜。這可難為了廚師,因為蘿卜是最普通的蔬菜,天子怎么能吃蘿卜呢?于是廚師將蘿卜切成細(xì)絲,經(jīng)多道工序加工,使其由脆變?nèi)?。然后用海參、燕窩等珍貴食品熬成湯,將蘿卜絲下進(jìn)去文火慢煨,再烹成湯羹冒著騰騰熱氣端給皇上,武則天一吃,蘿卜竟然有燕窩的味兒,就高興地給這道菜賜名燕菜。于是,這道菜也被洛陽人保存下來了,恰恰也是湯菜,就被聰明的洛陽人立即列為水席之首。但民間的燕菜不可能完全和宮廷一樣炮制,不可能為了一道蘿卜做的燕菜動用燕窩海參熬湯,所以到后來,大部分都以雞湯或高湯為湯料,只有蘿卜絲的做法還保存了當(dāng)年的方式方法和風(fēng)格。 雖然安史之亂時洛陽“宮室焚燒,十不存一”。但是燕菜被洛陽的普通老百姓保存下來了,水席不但沒有因為動亂被毀,而且有了發(fā)展。因為真正的洛陽人知道,洛陽的興,在意料之中,但洛陽的廢,也在意料之中,所以他們把發(fā)展后的水席保存下來了,一直到現(xiàn)在。 還有洛陽的牡丹,也和對世道炎涼體會深刻的洛陽普通百姓密不可分。 其實我對花鳥魚蟲一直沒有什么愛好,兒時在農(nóng)村,野花野草見得多了,后來到南方當(dāng)兵,南方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所以部隊營房四周,幾乎都有花草,特別是我開始所服役的飛機(jī)場,空曠平坦的飛行外場上,到處是鮮花,冬夏都有。但我只是把這些作為一種狀態(tài)記下來了。因為我少年時挨餓日久,眼睛里看到的最美好的東西是食物。一直到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到了鄭州,這種習(xí)慣還保持著。 記得在上世紀(jì)80年代中期,河南省作協(xié)在洛陽開了一次全省農(nóng)村題材小說研討會,會議恰恰放在洛陽第一屆牡丹花會期間,在洛陽供職的小說家張宇說4月20日是看牡丹的最佳日子,于是就帶我們?nèi)チ?。其實我很不想去,但是大家都去,我不去面子上拉不開,就去了。沒想到那一天王城公園等幾個看牡丹的最佳地方,全都人山人海,給我當(dāng)時體會最深刻的是,人比花多。當(dāng)然也掃了牡丹幾眼,只留下了一個印象,牡丹花很富態(tài),若滿月,若雍容華貴的貴婦人的臉。僅此而已,并未覺得多么好看。 去年春節(jié)前,我在洛陽就職的一個朋友送我兩盆牡丹,囑我在年三十晚上澆水,這樣,初一早晨,日出花開,豐富節(jié)日色彩。我雖然并不珍視牡丹,但珍視朋友的友誼,于是我就將這兩盆牡丹放在暖氣充足的辦公室。一位同事不知此情,看這兩盆牡丹含苞待放,葉子卻蔫蔫的,就澆上了水。那天下午我到市委開會,走前就見兩盆牡丹的葉子舒展開來,綠且肥碩,花苞也開始松動,有綻放的跡象,等到開完會,我一進(jìn)辦公室,就看見兩盆牡丹大部分花蕾都開放了,也許是因了朋友的友誼,也許是因了只有我一個人看,沒有人山人海的擁擠,也許是這十幾年來我的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認(rèn)為最美好的東西是食物,有了比較廣泛的興趣,所以我一下子被這兩盆牡丹花吸引住了。 第一盆牡丹是五根花枝成叢從盆中直接長上來,三枝上的花開了,各開一朵,另外兩枝上的花朵似綻未綻,呈羞答答的待放狀。開著的三朵花卻是三種顏色,一朵是紅,紅得特別鮮艷,就象在濕氣很重的早晨看到的日出,似乎世間最濃重的紅色都凝聚在這里。花瓣并不太大,但是很密,團(tuán)團(tuán)圍著花蕊,卻讓你看不見花蕊??粗銜氲健柏S富”和“富貴”兩個詞。另一朵是白色,花瓣很大,大部分呈弧形,每一片花瓣都晶瑩剔透,用潔白如玉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中間的花蕊卻是黃色的,一絲一絲黃絨絨的,給人一種暖意,就這一堆暖,便使白色的花瓣不顯得寒了,而且還給人一種親和感。還有一朵卻是紫色,花瓣小、密,每一瓣都顯得特別的嬌嫩,中間的花蕊是橘紅色的,也是那么嬌嬌地臥在花團(tuán)中央,一下子讓我想起“憐香惜玉”四個字,讓我產(chǎn)生一種必須去呵護(hù)的欲望。另外一盆是一根核桃粗的花桿從盆中間長上來,上面高高低低地分出五個枝,五個枝結(jié)了五個花朵,而且都開放了,顏色卻是黑色,花瓣不大不小,一層層展開來,給我一種特別凝重的感覺。我記得第一次在洛陽看牡丹時,王城公園的管理人員告訴我們,那片花圃的中間,有一朵黑牡丹,因為它非常難培育,被人稱作牡丹花王,所以怕人偷走,就栽在花叢中間??上翘煳覀兛吹臅r候那一株牡丹還沒開放。而在今天,我卻在我的辦公室里看到了它尊貴的容顏,它那么安靜地開在那里,讓你想到從容不迫,讓你想到王者風(fēng)范。我久久地注視著那五朵疏密有度、高低錯落著的花朵,心想,黑色是紅黃藍(lán)三原色絕對對等的顏色和在一起,才能產(chǎn)生黑的顏色,而一旦為黑,再想把它分開成紅黃藍(lán),卻又難上加難了。所以它的培育,是非常艱難的。怪不得王城公園的管理人員對它那么愛護(hù)珍惜。這時候我的整個辦公室里彌漫著花的香氣,我每走一步,都在花的香氣中穿行?;庖u人,真正的花氣襲人啦!我在心中感嘆。 也正因為這兩盆牡丹,我對牡丹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就在去年四月下旬,專程到洛陽看牡丹。 記得那一天下著小雨,但是洛陽街道上還是浩蕩著看牡丹的人流,好在現(xiàn)在已大不同于十幾年前,洛陽看牡丹的地方增加了許多,甚至在洛陽市主要街道中間的花壇里,都綻放著牡丹。所以我?guī)缀踝弑榱寺尻査叙B(yǎng)植牡丹的地方,每一個觀賞地,人都很多,但不擁擠,其中中外游客都有,雖有小雨,人們依然興趣盎然,不禁使我想起了唐朝劉禹錫的名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我在這些花中,找到了春節(jié)前朋友送我的那兩盆花,一問陪同我參觀的牡丹專家,才知道那一盆黑牡丹的花名叫黑花魁,而另一盆中開放的三種顏色的牡丹,紅的叫狀元紅,白的叫鳳丹白,而那朵紫色的,叫彩云紫。都是名貴花種。 前不久我在洛陽考察時,又找到了這位牡丹專家。他除了給我一大堆和牡丹相關(guān)的資料外,還認(rèn)真地告訴我,牡丹開始栽培,并不從洛陽開始,而始于陜西延安和河北易州(今河北易縣)。隋煬帝時,詔告天下,將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洛陽,于是河北易州晉獻(xiàn)了二十箱牡丹,而且花色品種各異。從此開始了洛陽栽培牡丹的歷史。后來唐朝建都長安后,又將牡丹帶到長安。武則天到洛陽定都后,又使洛陽的牡丹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因為唐時,人們欣賞華貴美,比如龍門石窟中最著名的盧舍那大佛,就以武則天的形象為藍(lán)本,屬于華貴型,所以武則天愛牡丹興牡丹,非常正常。到了玄宗皇帝,更以豐腴為美,于是就選擇楊玉環(huán)為貴妃。環(huán)肥燕瘦,說出了楊玉環(huán)的形象。而這種形象正是牡丹之美。所以白居易記載唐時人們熱愛牡丹的程度為:“家家習(xí)為俗,人人迷不悟?!被ㄩ_時節(jié),“一城之人皆若狂。”“以不就觀為恥?!钡搅四纤?,牡丹栽培中心南移,至四川天彭,都城杭州。到了明代,牡丹的栽培中心轉(zhuǎn)移到京城南京,還有亳州、曹州等地。明代著名的戲劇家湯顯祖,就在這個時期寫出了流傳至今的名劇《牡丹亭》。到了清代,特別是在清康熙到咸豐的200年間,牡丹在北京等地也有了很大發(fā)展。但是真正讓牡丹大興長興的,還是洛陽。洛陽人不但長久地保存發(fā)展了牡丹品種,而且發(fā)展了牡丹文化?,F(xiàn)在,洛陽所栽培的牡丹質(zhì)量,是全國最好的,品種也是全國最多的,竟然有400種之多。而且可以做到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讓牡丹開花,并不是過去的只有在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現(xiàn)在可以讓任何時間都變成牡丹的花開時節(jié)。當(dāng)然,大量的、自然生長的牡丹還是在4月中下旬開花,于是洛陽人就將一年一度的牡丹花會定在這個時候,由此衍生出和牡丹相關(guān)的許多產(chǎn)業(yè),進(jìn)一步拉動了洛陽的經(jīng)濟(jì)發(fā)展。 這番話使我感慨良多,我禁不住站起來,走到窗前,看著窗外人來人往的馬路,洛陽人啦!我在心里感嘆。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的文字出現(xiàn)在我的心頭:“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者皆插花,雖負(fù)擔(dān)者亦然?!逼鋵嵾@是洛陽人的特性,凡發(fā)生于或發(fā)展于洛陽的東西,他們都特別珍惜。過去的改朝換代,是達(dá)官貴人之間的事情,是一個家天下到另一個家天下的過渡,這種過渡使洛陽深受其害。但是洛陽人,特別是歐陽修所說之賤者和負(fù)擔(dān)者,一代一代將牡丹、水席等和他們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東西保存下來,并持之以恒地讓其發(fā)展。水席產(chǎn)生于洛陽,洛陽人使它發(fā)展成一個龐大的菜系,就是別的城市將水席的一些菜學(xué)習(xí)去了,比如漿面條,但其口味很難超過洛陽。只有在洛陽,才能吃到正宗且過癮的水席。而牡丹就不同了,按說牡丹應(yīng)該在西安大發(fā)展,因為最早將野生牡丹栽培的,就有和西安很近的延安,易州人在獻(xiàn)給隋煬帝的牡丹中,就有延安黃。唐玄宗那么愛牡丹,都城就建在長安,牡丹花開時節(jié),竟攜楊玉環(huán)和朝廷要員賞花、飲酒、做詩。但是古長安人和今西安人并沒有使其進(jìn)一步發(fā)展。還有杭州和南京,在其作為首都時都曾興過牡丹,但是牡丹至今在這些地方只是一個花種而已。最后是北京,清時牡丹在北京興了200年,至今北京景山公園的牡丹園里,牡丹還長得很好,但也僅僅是一處景觀。在解放前幾千年的歷史中,牡丹隨著皇室,興于各地,但最終使牡丹大興長興的,還是洛陽人。因為前面所說到的若臥倒的S曲線的洛陽的興衰史,教會了洛陽人珍惜、保存、發(fā)展來到他們面前的來之不易的、一切和他們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美好的東西。 離開洛陽后我到了鄭州,中午和朋友一起去吃羊肉燴面。吃完之后我突然想到了羊肉燴面在鄭州的發(fā)展史。開始鄭州只有一家羊肉燴面館,招牌前面赫然寫著陜西兩字,說明是從陜西引進(jìn)來的食品。從上世紀(jì)70年代末期開始,鄭州的大街小巷到處都開起羊肉燴面館,而且再也不標(biāo)之以陜西,大小飯館的羊肉燴面,幾乎吃起來都很不錯。但當(dāng)我真正到了陜西,卻很難吃到羊肉燴面。即使找到了,口味也大不如鄭州。從這一點上說,鄭州人和洛陽人有許多相同之處。 這使我油然想到了河南省的簡稱:豫?!墩f文解字》對豫的解釋是:“凡大皆稱豫?!薄稌?jīng)·禹貢》引用李巡的話說:河南地面附著著很密的氣,生活在這里即安且舒,故稱豫?!霸?,舒也?!倍盾髯印ご舐浴酚钟涊d了對豫的另一種解釋:“先患慮患謂之豫?!本褪钦f,曾經(jīng)受過患難,擔(dān)心再受患難,這種狀態(tài)就叫豫。對豫的兩種解釋,恰恰說明了河南的狀態(tài)和河南人的狀態(tài)。古人說:“得中原者得天下。”這說明了中原的重要性。但也正因為重要,才使得兵家必爭。解放前幾千年改朝換代的過程,也是爭中原的過程。這個爭,是個動詞。就因為這個動詞,中原人、特別是占中原絕大部分地域的河南人,飽受戰(zhàn)爭磨難。所以河南的興衰史也是一個臥倒的S曲線,正因為如此,河南人像洛陽人一樣,珍惜來到他們面前的一切美好的東西。 豫,舒也;豫,先患慮患謂之豫。豫,一個相反相成意蘊(yùn)深刻的漢字。 |
|
來自: 勒馬聽風(fēng) > 《帝都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