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人生哲理經(jīng)典語錄99: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芳草屋845 2019-07-21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名句的誕生

齊人有言1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2,不如待時?!苯駮r則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3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也矣;雞鳴狗吠4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5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6也。

———公孫丑章句上

完全讀懂名句

1﹒齊人有言:齊國民間有句流傳的諺語。2﹒镃基:田器、農(nóng)具,相當于今天的鋤頭之類。3﹒地:指天子直接統(tǒng)治的地方。4﹒雞鳴狗吠相聞:意指人口繁密。5﹒改辟:改,變更;辟,擴展。6﹒御:阻擋、阻止。

齊國人流傳著一句諺語:“即使有智慧,不如趁勢而起;即使有好農(nóng)具,耕種也要趁農(nóng)時。”而現(xiàn)在的時勢,就相當有利于用王道來統(tǒng)一天下:夏、商、周三代興盛之時,也沒有哪一國的國土有超過方圓千里,但現(xiàn)在的齊國卻超過了;四境之內(nèi)雞鳴狗叫聲處處可聞,表示齊國的人口已相當繁多。國土不需要另行開辟,百姓不需要重新凝聚,這時如果施行仁政來統(tǒng)一天下,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擋。

名句的故事

孟子有一個弟子名喚公孫丑,齊國人。有一回,公孫丑問孟子:“要是先生您在齊國為官,那么能做到像管仲、晏嬰曾做過的功績嗎?”

孟子聽了公孫丑的話后,先是開玩笑似地說到:“你果然是個齊國人啊,就知道管仲與晏嬰,不知有其他人了?!倍?,孟子舉了曾參的孫子曾西的一個例子,表示連曾西都不愿與得到國君百般信賴、輔政時間那樣長卻功業(yè)那樣小的管仲相比較,自己自然也不愿與之相提并論。

這時公孫丑又問孟子:“難道使自己輔佐的君王稱霸天下的管仲,以及使自己的君王顯名于眾諸侯的晏嬰都不值得先生您仿效嗎?”孟子對此的回答則是:“齊國早擁有稱霸天下的力量,只是時間的早晚問題,任何人輔政都是一樣的?!?/p>

作為“王道”的推崇者,孟子不屑與主“霸道”的管仲、晏嬰相比,自然有他的道理存在。而從隨后孟子舉出周文王行“仁政”卻無法一統(tǒng)天下,商紂王行暴政卻許久之后才被推翻,從這些例子不難看出,孟子的言下之意是,任何事都有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問題。管仲能成就功業(yè),是因齊國早具備成就霸業(yè)的條件,而文王終其一生未能一統(tǒng)天下、紂王遲遲才被推翻,也全是因為“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所謂的“乘勢、待時”,其實講究的便是“鴨子滑水”那水面下的功夫,表達的則是一種“事半功倍”的思想。人們不常說“趕得早不如趕得巧,算得精不如運氣好”,強調(diào)的便是在做好準備之時,善待時機以及捕捉時機的重要性。

歷久彌新說名句

孟子所說的“乘勢待時”其實就是要人懂得等待機會,并且把握機會。古今中外持此看法的人并不少見,例如《韓非子·八說》中便提及:“以智士之計,處乘勢之資,而為其私急,則君必欺焉?!薄段倪x·鍾會·檄蜀文》中也說:“今邊境又清,方內(nèi)無事,蓄力待時,并兵一向?!倍目茖W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居里夫人更是坦白地說道:“弱者坐待良機,強者制造時機?!?/p>

由這些例子中不難看出,眾家學者的言下之意都是要人抓住時機、主動出擊,但我們必須注意的一點是,其實在捉緊時機出擊前還有一個必要的前提,那就是要同時具備足夠的智慧,以及足夠的積淀,因為就像那句西洋諺語一樣,“If you prepare your‐self,you will beable to grasp opportunity for broader experience when it appears.”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并認為在動蕩的年代中特別容易出現(xiàn)英雄,這話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實這并非絕對。因為若不好好充實自己,而僅以投機的心態(tài)去面對,機會有時反而也會變得不再是機會。只有正確地分析各種情況,捉準時機、做出判斷,才有可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何人都想“事半功倍”,但有時投機取巧并沒有辦法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甚至還會造成反效果,對于這種例子,我們一定要引以為鑒。

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

名句的誕生

孟子曰:“規(guī)矩,方圓之至1也;圣人,人倫之至也。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法2堯、舜而已矣?!?/p>

———離婁章句上

完全讀懂名句

1﹒至:極、甚。2﹒法:效法。

孟子說:“圓規(guī)和尺,是圓形和方形的最完美表現(xiàn);圣人,是人倫的最完美典范。要成為君王,應該善盡君王的道理;要為人臣子,就要善盡人臣的道理;這兩種為君為臣的道理,都是效法堯舜罷了?!?/p>

名句的故事

孟子在這句名言中,強調(diào)對君臣制度的實踐,這個制度系指堯舜流傳下來的典范,簡言之,也是公天下時期的君臣之道。君道與臣道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透過《易經(jīng)》的記載來了解。《易經(jīng)·系辭》記載,君道為“陽”、小人之道為“陰”,陰陽之數(shù)就是君臣之辨,如果占卜時,得到相反的卦象,就是違反君道,會招致災禍。

違反君道會招致災禍,這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因此孔孟對于君道、臣道之各司其職、各盡其守的道理,向來很堅持。因此古代所謂的“天子教育”,目的就是要教道皇帝如何去“盡君道”,而歷朝的選舉制度、宰相制度、監(jiān)察制度、史官制度等,這些制度的目的即是規(guī)范人臣如何去“盡臣道”。

所以,本章說的是君臣之道,進而言之,就是立國的政治制度。孟子以堯、舜的行為作為勉勵政治人物的標準,正是希望君臣們都能回復到堯舜時代“無私無我”的理想。

歷久彌新說名句

話說金廢帝海陵王其為人足智多謀、善巧詐、多猜忌,荒淫且殘忍。他之所以成為皇帝,乃是因為他“欲為君則弒其君”,弒殺金熙宗后篡位。登基之后他不僅沒有“盡君道”,而且“欲奪人之妻則使之殺其夫”,讓婦姑姊妹都成為他的后宮嬪妃。因此史官評鑒說,天下最為無道的君主就是海陵王(《金史·海陵王本紀》)。

《慎子》相傳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人氏慎到所寫,為法家的作品之一,其中有一《民雜》篇討論為君之道、為臣之道。作者說:“大君者,太上也,兼畜下者也。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做一個人君對于臣子的選擇,不要設限,當盡量去發(fā)現(xiàn)每位臣子的專長,并有效地運用,方得以“臣事事而君無事”、“臣盡智力以善其事”,每一位臣子能善用他們的智慧、盡心治事,君王就不需多費心。慎到的意思是,君王要具備識人與用人的能力,人臣則當有自己的政治所長,以為君王、國家所用。慎到還強調(diào),君王的智慧不需要是最優(yōu)秀的,因為如果太聰明,反而容易將所有的事情攬到自己身上,臣子反而無用武之地,這就變成君臣易位了。

我們來看三國時代的君臣互動關系。劉備收服益州后,打算聽從趙云的建議,協(xié)助益州百姓恢復正常生活,因此請諸葛亮擬定治國條例。其間,法正對于諸葛亮擬的刑法有點意見,認為諸葛亮的刑法太嚴,建議應該采取漢高祖的懷柔作風。

孔明立刻回答,漢高祖寬仁是因為秦始皇用法太過,萬民皆怨;而過去劉璋在益州時“德政不舉,威刑不肅”,君臣之道逐漸喪失,因此現(xiàn)在必須“威之以法”,用法律建立國家的威嚴,人民方知國家恩惠;“限之以爵”,有授予官位的標準,被封官者才會感到榮耀;如此方能“恩榮并濟,上下有節(jié)”,國家秩序得以建立。

法正聽后非常佩服,劉備則依據(jù)孔明的規(guī)劃,讓益州逐步邁向安定繁榮,作為他定奪天下的基礎(《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劉備就是善用趙云、法正、諸葛亮等臣子的長處,所以有三分天下之勢。

仁者無敵

名句的誕生

彼1奪其民時2,使不得耕耨3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4,王往而征5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蓖跽埼鹨?!

———梁惠王章句上

完全讀懂名句

1﹒彼:指他國,這里指秦國及楚國。2﹒民時:正常農(nóng)耕的時間。3﹒耕耨:耕,耕種;耨,除去田中雜草。4﹒陷溺其民:將百姓陷害、沉溺于水深火熱之中。5﹒征:討伐。

因為秦國、楚國的執(zhí)政者剝奪了國內(nèi)百姓的生產(chǎn)時間,使他們不能夠安心耕種來贍養(yǎng)父母,造成父母挨餓受凍、兄弟妻子各自離散的現(xiàn)狀。由于他們已使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因此大王若此時去征伐他們,還有誰會來和您抵抗呢?所以說:“施行仁政的人是無敵于天下的。”大王請不要猶疑,放手去做吧!

名句的故事

梁惠王即位之后,不僅東方敗于齊國、大兒子戰(zhàn)死沙場,并且西面又被秦國奪去七百里土地、南面受辱于楚國……對此種種,梁惠王并非無動于衷。

也因此,在經(jīng)與孟子的幾次詳談之后,梁惠王終于不再對孟子心存芥蒂,而愿意開誠布公,將心中的憾事告訴孟子,毫不隱瞞地向他表達出自己想為死在戰(zhàn)場上的將士報仇雪恨的念頭。

既然梁惠王已坦誠,孟子自然也是傾囊相援,再度提出自己一向不遺余力鼓吹的“仁政”主張,并且更為細致地將其分為“內(nèi)政”及“文化教育”兩個層次來談。

在內(nèi)政方面,孟子提出三項實際可行的政策:一是減輕刑罰,二是降低賦稅,三是讓百姓能無后顧之憂地致力于農(nóng)事,保證人民得到最基本的溫飽。而在文化教育方面,則強調(diào)儒家一貫主張的“孝”、“悌”、“忠”、“信”;如此一來,不僅能讓社會穩(wěn)定,并且當國家遇到危難之時,所有人才會義無反顧地同心一致、保衛(wèi)家國。

自然,孟子在提出這些政策之時,也不忘舉出他國“倒行逆施”的例子來作為戒諫,具體地分析敵國的致命弱點,明白點出敵國國君因施行暴政而導致百姓民心渙散、人民向往“仁君”的心理,以此作為梁惠王的“定心丸”,引出“仁者無敵”的真諦。

孟子如此有理有據(jù)、擲地有聲的論點,就是今天聽起來,也是相當?shù)鼐哂姓f服力,引人深思。

歷久彌新說名句

所謂的“仁者”,在中國古籍中通常用來形容有仁德之人。在孟子以前,孔子便曾按人格的境界,將人分為智者、勇者和仁者三類,并且在多處提及這三類人的人格特質(zhì),例如《論語·憲問》篇中所言,“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以及“仁者樂山、知者樂水”。

至于“無敵”二字,運用的范圍就更為廣泛了,它意指不可對抗、不可比擬。像《三國演義》第五回中形容呂布時,便是如此描述:“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p>

自從孟子說出“仁者無敵”后,已成為一種文人用來自勉或者對人格高尚之人的贊頌。不過要注意的是,“無敵”不是指實質(zhì)上的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而是形容一種精神狀態(tài),一種無人可擬、無人能及的壯闊胸懷。就像是曾獲諾貝爾和平獎而現(xiàn)已辭世的泰瑞莎修女,人們便常以“仁者無敵”來稱頌她對全人類一視同仁的無私之愛。

除了“仁者無敵”之外,后世也借用這個句子的句型,結合孔子提出的三類人格特質(zhì),衍生出“智者無畏”、“勇者無懼”的類似說法。

現(xiàn)在,你可以試著思考一下,是否有什么樣的人,在你的心目中完全符合“仁者無敵”、“智者無畏”、“勇者無懼”的標準。若有,不妨動筆將他們的事跡記錄下來,并將此作為砥礪自己向上的動力。

為政不難,不得罪于巨室

名句的誕生

孟子曰:“為政不難,不得罪1于巨室2。巨室之所慕3,一國慕之;一國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4德教溢乎四海?!?/p>

———離婁章句上

完全讀懂名句

1﹒得罪:觸怒、冒犯。2﹒巨室:有聲譽的世家望族。3﹒慕:心悅誠服之意。4﹒沛然:恩澤寬廣深厚的樣子。

孟子說:“治理國家政務并不難,只要不觸怒國家中有聲譽的世家望族就是了。因為這些有聲譽的世家望族所心悅誠服的對象,就會被這個國家的所有人臣服;這個國家所臣服的對象,也會為天下人所臣服;因此君主深厚的德教就會普及天下了。”

名句的故事

我們熟知孟子的政治理念不外乎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會說出“為政不難,不得罪于巨室”,實在是有其歷史背景。春秋時代是代西周而起的歷史時段,在這個時段中,周室天子仍舊是存在的,也為春秋各國的公室諸侯所尊重,特別是齊桓公的“尊王攘夷”,讓王室與貴族之間大體還維持著封建制度的君臣關系。

由于封建制度趨于式微,周王室已經(jīng)不再為人所尊重,各國的公室諸侯也面臨其國內(nèi)氏族(巨室)的威脅,例如魯國公室屢遭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等三家大夫的威脅與僭越,齊國公室更發(fā)生田氏取而代之的慘劇,歷史從此進入戰(zhàn)國時代。封建時期所遺留下的階級制度,早已不堪回首,各國主政者如果想要政令通達、有效地處理國家政務,對于這些“巨室”多多少少都要使出拉攏、妥協(xié)的手段。

因此孟子說“為政不難,不得罪于巨室”,只要這些有聲譽的世家望族能夠臣服于一國之君,自然也會起風行草偃的作用,如此一來,國君的恩澤就可以遍及天下百姓了。有趣的是,戰(zhàn)國時代的君主更聰明地開始提拔一些巨室之外的“謀略之士”,以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勢力,間接降低巨室的政治影響力。

歷久彌新說名句

網(wǎng)絡上有一篇名為《郭明義點傳師慈悲開示》的文章討論到這句名言。這位作者認為,“為政不難,不得罪于巨室”的“巨室”,不應該是指所謂的大家族、大企業(yè),而他也認為孟子所講的“巨室”,并非指有權勢財富的家族。郭先生認為,孟子所講的巨室是指曾子、子思等這些道德之士,當時的君臣皆會去求教這些大德者,所以為政要尊重這些有德的家族。

《金史》記載有一位名叫宗端脩的人,好學、重名節(jié),官雖至監(jiān)察御史,但是仕途并不順遂,他認為正直之道不顯于世,因此更加自重自愛。一天,游彥哲向他請教為政之道,他回答:“為政不難,治氣養(yǎng)心而已。”“心正則不私,氣平則不暴。為政之術,盡于此矣?!睆恼楣俨浑y,就是要能修養(yǎng)脾氣與端正心性,心如果端正就不會偏私,氣如果平順則不會暴戾(《金史·宗端脩列傳》)。

有一句名言叫做“為政不在多言”,從政者最重要的還是要腳踏實地做事,不要“光說不練”,滿嘴空話,到最后什么都沒做;尤其“言出如箭,不可亂發(fā),一入人耳,無法拔去”,射出去的箭是收不回來的,說出去的話也是一樣,只要有一個人聽到,就如同中箭一樣,是無法否認的。當前我們常常會看到許多政治脫口秀,不就是“亂箭齊發(fā)”嗎?

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名句的誕生

孟子曰:“禹1惡2旨酒3,而好善言。湯4執(zhí)中5,立賢無方6。文王7視民如傷8,望道而未之見。武王9不泄邇10,不忘遠。周公11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12﹔幸而得之,坐以待旦13?!?/p>

———離婁章句下

完全讀懂名句

1﹒禹:人名。夏代開國之君。相傳因治水有功,得舜讓位,立國為夏。亦稱為“大禹”、“夏禹”。2﹒惡:討厭,厭惡。3﹒旨酒:美酒。4﹒湯:人名。商朝的開國君主。亦稱為“商湯”、“成湯”。5﹒執(zhí)中:執(zhí),抱持;中,中庸,不偏不倚。6﹒立賢無方:無方,無定類、無一定方向。立賢無方,推舉賢人不拘一格。7﹒文王:帝號。指周文王。8﹒視民如傷:看待人民如同對待傷患,唯恐有所驚擾。形容在上位者對人民愛護之深。9﹒武王:帝號。姓姬名發(fā),文王之子。討伐商紂而有天下。10﹒泄邇:泄,狎;邇,近。11﹒周公:人名。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12﹒夜以繼日:表示夜晚接著白天,一直不歇息。13﹒待旦:等待天明。

孟子說:“禹討厭美酒而喜歡善言。湯掌握住中正的原則,選拔賢人沒有一成不變的常規(guī)。文王看待百姓,如同他們受了傷一樣的憐愛,望見了‘道’卻像沒有看見一樣,還是不斷追求。武王不輕慢近臣,不遺忘遠臣。周公想要兼有三代圣王的功業(yè),實踐上述四種美德;要是有不合時宜的,就仰首思索,從夜晚到白天片刻不休息;幸而想通了,就坐等天亮好立即實行?!?/p>

名句的故事

商鞅在跟秦孝公講述帝道、王道時,秦孝公哈欠連連,一副索然無味的樣子,并覺得商鞅是平庸之輩。等到商鞅搬出“霸道”之說時,秦孝公立刻眼睛為之一亮,聽得津津有味、徹夜不眠。這不僅只是秦孝公的個人特質(zhì),而是戰(zhàn)國時期大部分君主的共同傾向。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讓孟子非常想念大禹、商湯、文王、武王還有周公這幾位前代君主。他懷念大禹討厭美酒的禁欲生活,想念商湯喜歡結交各式各樣的朋友、賢人,還有文王把自己的人民當成小孩一樣的呵護關愛。武王的重感情,不會忽略身旁的人,也不會忘記遠方的臣子。還有周公的認真學習,常常從夜晚到白天、無時無刻不在想如何使自己更完美。

這樣的君主是孟子夢想遇到的,但是事與愿違,他出生得太晚了。他遇到的君主是,如齊宣王需要力能勝戰(zhàn)的志士,或者是魏惠王需要能報仇雪恨的武將,幫他從戰(zhàn)場扳回失去的勝利。孟子處處碰壁、不受歡迎,也更讓他想象、懷念前代君主的美好。

歷久彌新說名句

孟子稱贊大禹是一位不喜歡美酒、喜歡善言的英明賢良的君主。英明的可不只有大禹,連大禹的兒子都子承父業(yè),深受人民的想念與愛戴。

有一次,諸侯中的“有扈氏”因故起兵叛變,于是大禹便派他的兒子伯啟去制服他。兩方大軍在“甘”這個地方打了起來,伯啟的部隊大敗而逃。跟在伯啟身邊的將領們要求伯啟略事整頓后再行出兵還擊。“不用再戰(zhàn)了!”伯啟擺擺手說。將領們都覺得奇怪,伯啟為什么說不用再戰(zhàn)了呢?

伯啟回答:“有扈氏擾亂老百姓的生活,我才奉命來圍剿他。大家想一想,我的地盤不比他小,率領的部隊也是最精良的,結果我卻不能完成任務。這是什么原因呢?”伯啟停了一下,繼續(xù)說:“因為我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譬如我沒有以身作則帶領屬下,管教部屬的方法也不如他。所以,如果我要讓老百姓恢復安居樂業(yè)的生活,我必須先糾正自己的錯誤。”

此后,伯啟認真要求自己,與一般的兵士一同作息,天還未亮,就起來操練,生活變得樸實,并選用有品德和才能的人來商討國家大事。有扈氏從其他諸侯那里知道了伯啟的改變,不但不敢舉兵來犯,反而帶兵前來歸順了。真是所謂:“君有道,士不遠千里而來?!本械?,很少有不“反求諸己”而能成功的。孟子舉出的每一位圣人典范,都是能夠做到“嚴以待己”在先。

任何想闖出一番大事業(yè)的人,很少有對自己太放縱而獲得成功的。西晉人祖逖每天早上聽到雞叫立即起來練劍的故事,大家或許不陌生。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睡在祖逖隔壁床一個名叫劉琨的,每天晚上甚至是拿刀劍當枕頭的。他在給家人的信中寫道:“在國家危難時刻,我經(jīng)常枕戈待旦(枕著兵器睡覺一直到天明),立志殺敵驅(qū)虜,常常擔心祖逖會先我一步拿起馬鞭攻打敵人!”(《晉書·祖逖傳》)。當時的晉朝內(nèi)憂外患、風雨飄搖,這兩個年輕人,不僅互相激勵,每天心中只想如何鍛煉自己,以拯救國家。結果兩人果真是衰弱不堪的晉國當中少數(shù)能在前線立下戰(zhàn)功的人。想成功嗎?先訓練自己有這種“枕戈待旦”、“臥薪嘗膽”的精神吧!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名句的誕生

曰:“……欲辟1土地,朝秦楚2,蒞3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曰:“若是其甚與?”

曰:“殆4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

———梁惠王章句上

完全讀懂名句

1﹒辟:開辟、擴大。2﹒朝:使……來朝之意,朝秦楚意指接受秦楚兩國來朝。3﹒蒞:臨、至。4﹒殆:副詞,多用來表示不肯定之意,比如說大概、幾乎、可能等。

孟子說:“……您希望能夠擴張國土,使秦、楚這些大國都來朝貢您,讓自己可以君臨中國,并且安撫四方落后的民族。不過,以您現(xiàn)在的做法,想實現(xiàn)您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

宣王說:“有這么嚴重嗎?”

孟子說:“恐怕比我說的還要嚴重。因為爬上樹去捉魚,雖然捉不到魚,可也不會有什么后患。但以您現(xiàn)在的做法,若想實現(xiàn)您的愿望,并且還如此費心力地去施行,以后一定會產(chǎn)生禍患的。”

名句的故事

世人皆知孟子善辯,兼之口才一流,因此,面對著一心一意鼓吹以“王道”取代“霸道”來一統(tǒng)天下的孟子,齊宣王心中縱使仍有以“霸道”來取得天下的念頭與野心,但在面對孟子的層層進逼,也只能采取迂回策略,笑而不答。

聰明如孟子,自然洞悉齊宣王心中的想法,畢竟在當時,幾乎所有的君王都是如此,否則孟子也不必如此苦口婆心地四處宣揚“仁道”。但能說服、感化一個君王便是好事,因此孟子集中火力,采用了“設套”式的“欲擒故縱”法,先問了幾個無關緊要的問題,比如問齊宣王貪圖不貪圖感官享受、是否與諸侯結怨心里才會快活等問題,來誘使齊宣王回答,然后在齊宣王回答“否”之時,將話鋒一轉道入正題,明白無誤地指出既然齊宣王最在乎且追求的事是一統(tǒng)天下,那么若以行使“霸道”之法來為之,根本就等于是“緣木求魚”,也就是爬到樹上去捉魚,絕對的方法錯誤。

至此,齊宣王自然不免為自己辯解一番,認為自己不會做出“緣木求魚”如此荒唐的錯誤舉動,并且也表明孟子之語過于危言聳聽。

齊宣王的答案當然早在孟子的預料之中,因此孟子便打蛇隨棍上,馬上滔滔不絕地開始分析為何以“霸道”來一統(tǒng)天下的方式不僅是“緣木求魚”,并且嚴重的程度絕對超乎齊宣王的想象:因為爬到樹上捉魚了不起捉不到魚,可是若堅持行使“霸道”,則無法統(tǒng)一天下不說,還極有可能危及自身。

而陷入被動狀態(tài)的齊宣王,在這種時候,自然只能乖乖地聽從孟子的“循循善誘”,老老實實地上一堂只有施行“仁政”才能真正一統(tǒng)天下的“王道”課程了。

歷久彌新說名句

孟子與齊宣王這一段對話中,最精彩和最深刻之處莫過于“緣木求魚”這個比喻。它不僅給了齊宣王一個當頭棒喝,并且還成了后世千百年來大家經(jīng)常引用的成語。

“緣木求魚”亦作“求魚緣木”,本意是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后世許多文章中都沿用了這個精彩絕倫的譬喻,例如《漢書·卷十一·劉玄傳》:“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萬分,興化致理,譬猶緣木求魚,升山采珠?!币约啊豆卤驹麟s劇·卓文君·第三折》:“盼功名如守株待兔,要求進若緣木求魚?!贝篌w來說,與它意涵相類似的成語還有“刻舟求劍”、“升山采珠”。

到了現(xiàn)代,人們依然大量地使用這個成語,特別是在報章雜志的標題之中:“畫餅充饑與緣木求魚———看臺灣的就業(yè)藥方”、“政策推動切莫緣木求魚”等。而無獨有偶,外國也有與中國“緣木求魚”相同意思的俗諺:“get water from a flint”(由打火石中取水)。

但有趣的是,在這個五花八門的世界中,“緣木求魚”之事還真能存在。在柬埔寨的洞里薩湖區(qū),有不少被水淹沒的湖畔樹林,而在這些樹林里,有一些老樹身上有樹洞,因此有時魚兒便會躲到樹洞里去,而當湖水退下之時,一些藏身于被水淹沒的樹洞中的魚兒來不及隨水退走,人們便真可以在樹上抓到魚呢!

不過這當然只是一個特例,我們可不能因為這個有趣的特例而否定了“緣木求魚”的真實寓意。

故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

名句的誕生

孟子曰:“君子1平2其政,行辟人3可也。焉得人人而濟4之?故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

———離婁章句下

完全讀懂名句

1﹒君子:這里指在位的官員。2﹒平:使安定、協(xié)調(diào)。3﹒辟人:辟同避,避開、驅(qū)散之意,避人就是驅(qū)散或回避路上的行人。4﹒濟:過河、渡河。

孟子說:“在上位的人只要把政事治理好,出門即使需要驅(qū)散路人以為回避,都是可以的。哪里有時間幫助老百姓一個一個地渡河呢?如果執(zhí)政的人要去討好每個人的歡心,那日子真的是太不夠用了?!?/p>

名句的故事

子產(chǎn)是春秋時代鄭國的貴族大夫,博洽多聞,長于治術,使得鄭國雖然夾在晉、楚兩國的爭霸中,尚能獲得他國的敬畏。子產(chǎn)在擔任相國的時候,曾經(jīng)用自己的駕車,幫助老百姓渡過溱水和洧水。對于子產(chǎn)的做法,孟子批評他“惠而不知為政”,只知施予小恩小惠,并不懂得為政的要領。

孟子認為,對執(zhí)政的人而言,看到百姓無法渡過河水,應該是趕快去修橋,這樣百姓就不用擔心怎么渡河了。做官的人只要認真把國家事務處理好,即使出門必須鳴鑼開道都無妨,國家政事都做不完了,怎么還有時間幫一個個百姓渡河呢?因為根本的問題是,沒有橋可以讓百姓過河,當務之即就應該是造橋,而不是用自己的馬車載人家過河,這樣能夠載多久呢?所以孟子批評子產(chǎn)不懂為政的要領。

諸葛亮說:“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保ā度龂尽放嶙ⅲ┚褪敲献釉诒疚闹兴磉_的意思。執(zhí)政者握有權力是要服務天下所有的百姓,創(chuàng)造恒久的社會福利,小恩小惠只能在短暫的時間內(nèi)讓受惠者高興,時間一久,便會露出馬腳了。

歷久彌新說名句

政治是眾人之事,偶用小恩小惠只能換得暫時的美譽,如果存在的問題沒有獲得解決,眾人的撻伐也是毫不留情的。

陸昌勤發(fā)表了一篇文章《走出“關心下屬”的誤區(qū)》。作者說管理者“只有關心下屬,贏得下屬的忠誠,才能真正建立自己的影響力”。這個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是真正在做的時候,卻常常會出現(xiàn)偏差,作者即認為“把關心下屬等同于小恩小惠,這一現(xiàn)象在中層管理者中相當普遍”。然而小恩小惠只會累積下屬更多的要求,一旦無法滿足時,很快就會有反彈,更何況“小恩小惠往往是以犧牲組織整體利益為代價的”。所以說,與其花很多心思去做一些討好他人歡心的工作,不如從工作的過程中,建立出屬下對自己的信賴,這樣才是長久之計。

現(xiàn)在社會很流行辦信用卡、現(xiàn)金卡、金融卡、會員卡或訂雜志等都可以兌換一贈品、小禮物;甚至填寫問卷、電話訪談、參觀展覽,都有小禮物可以拿;看電視節(jié)目當然也有獎品。這其實反映出我們社會貪小便宜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業(yè)者當然也是看準這種心理,常常有大放送的豪舉,只是這樣的小恩小惠能讓業(yè)績成長多少呢?只要銀行的服務不夠周全、雜志的內(nèi)容不符需求、電視節(jié)目沒有可看性,群眾遲早還是會流失的。

君仁,莫不仁

名句的誕生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1而國定矣?!?/p>

———離婁章句上

完全讀懂名句

1﹒正君:行使正道的君主。

孟子說:“君主心存仁愛,臣民就沒有不存仁愛之心;君主執(zhí)守義理,臣民就沒有不執(zhí)守義理;君主行事端正,臣民就沒有人不行事端正。有一個行正道的君主,國家也就安定了?!?/p>

名句的故事

儒家理論非常重視人際關系的和諧,對于可能發(fā)生的人際沖突,例如君臣之間、父子夫婦之間、國與國之間等,都有一套調(diào)和的系統(tǒng)。正道、仁、義等三個元素,常常出現(xiàn)在孔孟的學說當中,而這些人際關系的實際運作,套用一個字,就是“禮”。“禮”也就是“理”,是我們生活中言行舉止的道理,適用于家庭倫理、社會倫理,甚至是君臣倫理。

這樣的倫理關系是一種相對的演繹,例如孟子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讎仇?!保ā睹献印るx婁下》)君主把臣下看做手足,臣下就會把君主看做腹心;君主把臣下看做狗馬,臣下就會把君主看做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做泥土草芥,臣下就會把君主看做仇敵。換言之,儒家是把道德行為轉化到政治行為。

所以,只要君主能夠率先示范、率先執(zhí)行,人臣子民沒有不會跟著學習仿效,可見君主不僅是管理者,還是教育者。而到了荀子時,國君的地位更加有權威,他說:“居如大神,動如天帝?!保ā盾髯印ふ撈罚┻@可能與他的“人性本惡”,人的行為都有需要被道正的見解有關。荀子的想法比孟子更激烈,可能受到戰(zhàn)國時代上下交相利風氣的影響,而孟子則是運用各種相對的論調(diào),來調(diào)和當世所發(fā)生的問題。

歷久彌新說名句

歷代為了培養(yǎng)出能夠行仁、行義、行正道的國君,從這個儲君一生下來的褓母,便開始審慎選擇,更遑論嚴謹?shù)奶熳咏逃贫?。天子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君主的素養(yǎng),鍛煉其治國的技術,否則日后就無法掌管繁雜的國政。就如同孟子常強調(diào),要注重環(huán)繞在君王身邊的人的品質(zhì),因此天子的老師、伴讀等,都有其嚴選管道,這樣方能保證教育出一個賢君圣主。

吳兢《貞觀政要》第一章《君道》記載唐太宗告訴魏征:“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唐太宗所持的觀點與孟子相同,認為做一個君主必須先要求自己,身體如果端正、影子就不可能歪曲,只要人君端正行事,臣下也就不會行走旁門左道了。當然,唐太宗的這番話受到魏征很大的嘉許。

曾德雄先生寫了一篇《“虐囚”及其他》,從討論美國士兵虐待伊拉克囚犯的事情談起,到人性、人權,至于政治制度的反省。作者認為,“如果說民主是一種‘最不壞’的制度”,那么“最好的制度莫過于儒家的‘仁政’”。曾先生指出,儒家的仁政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一種“‘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上下齊心合德”的世界。這位作者顯然對儒家政治有深切的期望,如果孔子、孟子看到他寫的這篇文章,定會深受感動的。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99青青精品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激情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特级黄色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路| 精品老司机视频在线观看| 大屁股肥臀熟女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精品国男人在线视频| 久久碰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色婷婷久久精品| 国产又大又猛又粗又长又爽| 亚洲精品深夜福利视频| 免费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综合日本欧美| 男人大臿蕉香蕉大视频| 中日韩美女黄色一级片| 欧美尤物在线视频91|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综合视频| 色婷婷久久五月中文字幕| 亚洲黄香蕉视频免费看| 九九热最新视频免费观看| 激情五月综五月综合网|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久久久精品日韩欧美丰满 | 国产又粗又长又大的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中文|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青青操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久草视频这里只是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有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在线| 又黄又爽禁片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对白性色| 成年男女午夜久久久精品| 观看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三级理论片 | 99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 福利在线午夜绝顶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