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作品欣賞) 玉色本是天成,如何人為可變,莫非造假上色不成? 當然不是,今天我們就講解通過物理手段稍微改變玉石的部分顏色。 在這之前先要給玉石顏色分個類,玉色的分類方法很多,我們根據玉色形成的時間不同,將玉石顏色分為兩大類,即原生玉色與次生玉色。 原生玉色,即和田玉形成的時候玉石顏色便隨之形成。 原生玉色主要包括原生紅玉和黃玉,墨玉、白玉、青玉、碧玉。原生玉色,就像人的膚色,生來就有紅、白、黃,后天不會有太大變化。 次生玉色,是指和田玉已經形成特定玉色,但因所處環(huán)境含有帶顏色的離子,有色離子長期侵染玉石,從而造成其玉石改變。也可以人體膚色為例,比如本來是個黃皮膚的中國人,在海南的沙灘上爆曬一個月,膚色變成了黑色,天然黃皮膚變成黝黑皮膚,便是次生變化。 次生玉色的主要有沁黃、沁紅、糖玉。后天成色的玉質往往有特殊的底質玉色,常見的有白玉底、青白玉底、青玉底。 次生玉色的和田玉,肉質往往會稍疏松,硬度低,用小刀劃試,一般吃刀。如果料子不吃刀,并且沁色或糖色鮮艷,那么價值會較大,這種料子也深受玩家追捧。 跟次生玉色相關的還有和田玉的皮色,和田玉的皮色都是后天侵染形成,顏色豐富艷麗。 因為漂亮皮色往往能提升子料的價值,所以也伴生了在玉石上造假上色產業(yè)出現,但玉石上色雖是后期染上去的,但因不是大自然的自然成色,所以不歸類到次生玉色里。 再以人體膚色為例,據傳邁克爾杰克遜,本來是黑皮膚,非要換個色,變成白皮膚,這是人為改變,便不屬于次生。 玉色雖是天成,但在不造假,不上色的情況下依舊可以改變。 在不造假的情況下改變玉色,其實是改變影響玉色的主要因素。 (大師作品) 影響玉色因素主要有三個: 1、光線的強弱 2、玉質的通透度 3、玉質的反光度 這三種因非常好理解,并且相信不少玉友已有親身體驗。 就比如玉器店柜臺上面一般都是強光的白光射燈,目的便是提升玉石顏色。此時在燈下看到的玉石顏色并非是本色,這也是行內流傳的“燈下不看玉的原因”。 又比如,同一塊子料,切割后做成作品,玉色也往往不一樣,甚至有些顏色相差會非常大,這是因為料子切薄和雕刻,改變了料子的透光度,從而影響其變化。 玉石透光度的增強除了做薄雕刻外,還可以通過改變油性進行增強。比如經常盤玩的子料,因為汗液沁入,油份增強,通透度提升,從而引發(fā)玉石的變化,我們常把這種變化作為人養(yǎng)玉的一個依據。 還有玉友反映,新買的和田玉,戴了一端時間,發(fā)現玉石變黯淡了(常見于青海料中的新坑白玉)。 這其實是玉色變回本色而已,原因是成品和田玉往往要經過煮蠟工藝,目的是增加其通透度,使得顏色提升,但在佩戴過程中,煮的蠟慢慢滲出脫落,造成玉石通透度降低,從而恢復本色。就好比女人皮膚在卸妝前后的變化。 再有就是,精致打磨也可以改變玉石顏色。因為極其精致打磨的玉石作品,可使提升玉石表面的光滑程度和透光度,從而使得更多的光線照入玉石,這也會造成玉色的變化。 玉石變化,所帶來最大的好處便是價值提升,就比如一個青白玉變成了白玉,等級提升了一個級別,價值自然是要翻倍。但并非所有玉石的玉色的都能被顯著改變,這里面最容易改變的當屬青白玉。 青白玉石處于青玉和白玉直接的色系,其顏色品種較多,細分歸類主要有四種青白偏白(近白玉)、青白偏黃(黃白料)、青白偏青(清爽料)、青白偏灰。 其中顏色偏白的青白料,雕刻打磨后顏色提升最大,很多都能脫青致白。 而偏黃、偏青的料子,雕刻打磨后顏色也能有較大提升。 但青白中偏灰的料子,打磨拋光,甚至煮蠟后,顏色提升不大。 這也是行業(yè)內經常說青白料要“寧青不灰”的原因之一。 掌握了玉色變化原理,有什么實用價值呢? 當然有,熟知玉石的變化原理,可以在購置子料時選購易提色的料子,通過后期的切薄、雕刻、打磨等方法,使得料子玉色有所提升,從而使料子的價值得以提升,獲得更多利潤。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里,希望這些實用的知識能給玉友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 最后祝大家玩玉愉快。 學習更多玉文化知識,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典藏視界】。 新疆歷代和闐玉博物館,帶給您不一樣為玉文化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