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
來源產(chǎn)地
《本草經(jīng)集注》陶弘景
生益州川谷及漢中。八月采根,陰干。
出宜都、建平,細實黃者,呼為雞骨恒山,用最勝。
《中藥大辭典》
為虎耳草科植物黃常山的根。秋季采挖,除去莖苗及須根,洗凈,曬干。
生于林蔭濕潤山地,或栽培于林下。分布江西、湖北、湖南、陜西、四川、貴州、云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主產(chǎn)于四川、貴州、湖南。此外,湖北、廣西亦產(chǎn)。
性味功效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味苦,寒。主傷寒寒熱,熱發(fā)溫瘧,鬼毒,胸中痰結(jié),吐逆。
《本草經(jīng)集注》陶弘景
味苦、辛,寒、微寒,有毒。主治傷寒寒熱,熱發(fā)溫瘧,鬼毒,胸中痰結(jié)吐逆。治鬼蠱往來,水脹,灑灑惡寒,鼠瘺。
《雷公炮制藥性解》李中梓
味苦辛,性微寒,有毒,入肝經(jīng)。最開結(jié)痰,專理瘧疾,毒令人吐。
《玉楸藥解》黃元御
味苦,性寒,入手太陰肺、足陽明胃經(jīng)。吐痰瀉水,消脹除癭。
常山苦寒迅利,排決痰飲,能吐能下。庸工以治痰瘧,有無痰不虐之說,陋矣。
歸經(jīng)
《雷公炮制藥性解》
歸肝經(jīng)
《玉楸藥解》
歸肺、胃經(jīng)
別名
恒山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互草
《中藥學(xué)》凌一揆主編
常山 (《本經(jīng)》)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寒;有毒。歸肺、心、肝經(jīng)。
【功效】涌吐痰飲,截瘧。
【應(yīng)用】
1. 用于胸中痰飲。常山善上行涌吐。如《千金方》以常山與甘草、蜜同用,煎湯服,有較強的涌吐作用,可治胸中痰飲積聚。
2. 用于瘧疾。本品辛開苦泄,寒能清熱,既有截瘧之功,又能上行吐胸胸中痰飲,下行祛脅下痰飲。古人說:“無酸不成瘧”,故用治瘧疾有良效。如截瘧七寶飲,即由本品與草果、檳榔、青皮等組成,用水酌加酒煎,于瘧發(fā)前二小時服,可治瘧疾久發(fā)不止。
【用量用法】5?l0g。涌吐可生用,截瘧宜酒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作用強烈,能損正氣,體虛者慎用。
《中國藥典》2015版一部
【性昧與歸經(jīng)】苦、辛,寒;有毒。歸肺、肝、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涌吐痰涎,截瘧。用于痰飲停聚,胸膈痞
塞,瘧疾。
【用法與用量】5?9g。
【注意】有催吐副作用,用量不宜過大;孕婦慎用。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