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統(tǒng)一是中國文明史上最關(guān)鍵的歷史節(jié)點之一,中外歷史學家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分歧。對于秦朝為何能終結(jié)數(shù)百年的亂世,開啟中華文明的新篇章,歷史學家們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給出個各種答案,包括經(jīng)濟發(fā)展、商鞅變法、地理形勢、社會變革等等,而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角度卻很少有專門的論述,那就是人心所向。 關(guān)于秦始皇在臨終前,設(shè)立繼承人的問題,一直以來我們都沿襲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說法,那就是胡亥因趙高、李斯篡改詔書而成功上位。但就在2009年,北京大學從海外收購回一批西漢竹簡,其中有一批竹簡的名字叫做《趙正書》,這本書中披露了一個驚人的秘密:秦始皇原本就打算傳位于胡亥。消息一出,史學界一片嘩然,難道是司馬遷撒了謊? 《趙正書》大致成書于漢代,作者不詳,主要是從始皇帝沙丘病重開始寫起,一直到秦朝亡國,書中的重點并非在于某個時間的歷史事件,而在于對秦朝二世亡國作出反思,最后以二世皇帝不聽諫的理由作為秦朝亡國的理由。 《趙正書》有竹簡50枚,大多保存完好,總近1500字。書中大部分篇幅記錄了秦始皇臨終前與李斯的對話、李斯被害前的陳詞以及子嬰的諫言等,負責本卷整理的趙化成認為,其成熟年代可能在西漢早期。而通過書中稱“秦始皇”為“秦王趙正”、稱秦二世為“秦王胡亥”,說明作者不奉秦朝為正統(tǒng),有可能為六國貴族后裔所作。 太史公說始皇帝傳位扶蘇,是趙高與李斯篡改遺詔,逼殺扶蘇與蒙恬;然而《趙正書》卻說秦始皇傳位于胡亥,扶蘇與蒙恬擁兵自重,趙高與李斯二人才以始皇帝之名賜死扶蘇與蒙恬。 但對于胡亥篡位這段歷史的真實性,自古以來便有爭議。 首先,沒有任何《史書》記載,秦始皇表露過將皇位傳給長子扶蘇的態(tài)度,反而扶蘇因為堅持儒家思想而經(jīng)常與堅持法家思想的秦始皇對著干,被秦始皇所討厭,逐漸失去繼承皇位的機會。 其次,秦朝一直以來的傳位習慣就是,誰受到寵愛,就立誰為儲君,秦始皇的父親異人是這樣,他的先祖秦孝公也是這樣,秦朝奉行的并不是《周禮》所規(guī)定的那樣“立儲以嫡,無嫡立長”,而是寵愛誰立誰,最后秦始皇只帶胡亥隨行,說明秦始皇寵愛胡亥,確實想立他為君。 有學者表示,僅憑一本《趙正書》,不足以推翻司馬遷的說法。《趙正書》成書于西漢早期,從作者直呼秦始皇為趙正可以看出,并沒有將秦始皇視為正統(tǒng),很可能是六國貴族的后裔。關(guān)于秦朝末年的歷史,在漢朝有很多版本在流傳,因此《趙正書》也只是其中之一,只是孤證。 而司馬遷作《史記》時,由于其父親的緣故,得以閱讀了海量的官方書籍及資料,包括正史、野史,又因為其本人也實地做了大量的調(diào)查、采訪工作。因此,《史記》的權(quán)威性要遠超前者。 兩本書中很多段落較為相似,學者分析有兩種可能,一種就是《史記》參考了《趙正書》,另一種就是沒有參考《趙正書》,兩者均參考了同樣的或者相似的史料來源。 但顯然,類似《趙正書》這種出土文獻的出現(xiàn),毫無疑問是豐富了我們對歷史記載存有多種可能的認知,值得深入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