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本身是豐富多彩的,富有生命力的,智慧人的。但緣于教材、考試、急功近利等因素,歷史的生命力黯然了,學生的思想桎梏了,課堂的智慧少了,情感世界荒漠了。從教20多年來,為了使自己的歷史課堂富有生命與智慧,時常思想著,探索著,完善著,以求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有些東西已成文,并發(fā)表在國家級的刊物上,如《識記結構 訓練》、《歷史教學中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的教育》。我想,歷史課堂教學因生命而吸引人,因智慧而成長人;生命的教學應該是智慧人的,而智慧的教學更富有生命。 一、生命的課堂 1、激情的課堂 美國學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個教師》這有這樣一段話:“想要教好的教師可能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偉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賦,這是無法傳播的。然而,偉大的教師一定是激情的教師?!痹诮虒W過程中,我注意“神入”歷史,以參與者的身份講授歷史,則能飽含感情,準確、形象、具體地再現(xiàn)歷史人物,而缺乏角色意識的教師,難以“神入”歷史與置身歷史氛圍之中,必然游離于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之外,以旁觀者的角色講授歷史,使教學變得單調乏味,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完成教學任務。歷史事件,在強烈的歷史氛圍之中,使學生常常為之動容,從而產生移情作用。歷史激情著我,我激情著學生。 2、激勵的課堂 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睂W生的正確行為觀點或好的成績表示贊許,多給學生一些鼓勵,一些支持,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我在教學中宜常使用表揚的語氣詞,如:“很好!”“太棒了!”“不錯”“有進步”等等表示你的關注和贊許。 3、趣味的課堂 對缺乏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的中學生來說,歷史知識的間接性,直接影響著歷史教學的效果。我在教學中注意以形象化的素材,通俗易懂的語言,豐富多變的情感,合適恰當?shù)男误w動作,主動形象地再現(xiàn)歷史人物的風姿面貌,準確具體地展示歷史事件的絢麗畫面?;h為近,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傳人適如其人”,“敘事適如其事”,使學生在強烈的歷史氛圍中,通過歷史教師的角色扮演,形成鮮明清晰的歷史表象,掌握準確具體的歷史概念,形成相應的歷史感。 4、常新的課堂 為何“新, 教材的滯后性需補充新內容,要求“新”, 時代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要求“新”, 知識特點要求“新”。 如何“新” 教學模式優(yōu)化要“新” ,中心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開放式教學,探求新的教學模式,研究性學習;史學信息的納入要“新”; 教學手段要新。知識結構的重組要“新”;學科知識的延伸上要“新”; 考試方法要“新”以理念為先的歷史教學。 5、探究的課堂 教學中營造民主、平等、自由、寬容、和諧的學習氣氛能增強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大膽探索,勇于發(fā)現(xiàn)的勇氣,這樣的課堂氛圍,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和諧、融洽、平等的師生關系,“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培養(yǎng)學生探究和發(fā)現(xiàn)能力,從本質上說,即培養(yǎng)學生形成自己在接近客觀歷史原貌的前提下對歷史現(xiàn)象的一點更深層次的認識,而不是去死記模式化的固定結論,這樣就能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僵化定勢,展開思維飛躍的翅膀,真正做到論從史出,寓論于史,史論結合。如何引導學生探究,首先,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和發(fā)現(xiàn)。宋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無疑”。其次,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俗話說得好:“觸景生情”。 特定的歷史情景往往會引起學生無限的遐想和發(fā)現(xiàn)。歷史教學要善于創(chuàng)設歷史情景,使學生置身于彼時彼地的歷史情景中去,引發(fā)歷史性思考,去探究和發(fā)現(xiàn)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再次,培養(yǎng)學生勇于質疑,敢于質疑的精神的培養(yǎng)是培養(yǎng)探究和發(fā)現(xiàn)能力的前提。一般來說,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人格特征有三個:即思維不被已有的結論所束縛;不相信正確的答案只有一個;不屈服專家學者的權威。 6、體驗成功的課堂 人的需要最高層次的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即成功的需要。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成功動機,指導學生的成功行為,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進而升華成功目標,達到人人主動爭取成功,不斷取得學習上的成功,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自信與熱情,從而使學生無論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都得到發(fā)展。通過創(chuàng)造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降低歷史教學難度,樹立學生學習自信;指導學生制訂科學的學習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加強對學生學習歷史方法的指導;實行多維激勵性教學評價。 二、智慧的課堂 1、構建知識結構的課堂 美國著名教育家、結構教學理論的代表人物杰羅姆·布魯姆說:“不論我們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圓滿的結構把它聯(lián)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遺忘的知識。”平時歷史學習,既要掌握 “點”的知識,更要注意知識的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否則,識記模糊,理解不深。面對大量的中外縱橫交錯的各類知識,有必要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構建“點”、“線”、“面”、“體”(中外通史)的知識,使之形成宏觀、中觀、微觀的歷史知識網(wǎng)絡,以利牢固掌握,靈活運用。如九年級世界近代史,我引導學生共同構建了如下知識結構: 2、授人以“漁”的課堂 笛卡兒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現(xiàn)代科學觀和現(xiàn)代科學教育觀認為,作為結果的知識是不斷更新的,發(fā)現(xiàn)真理、探求結果的方法才是更重要的。教學中要“授人漁”,使學生感到“我能學”??茖W的歷史學習方法一旦被學生所掌握,便會大大加強其思維的的 科學性,使他們能更有效地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提高其主動學習的水平。比如閱讀教材的方法。歷史思維的方法,“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贊科夫語)常用歷史學習的思維方法包括: 抽象與概括、聯(lián)系和比較、分析(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與綜合。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分析評價問題的方法。多元理解歷史。重點掌握歷史觀點。密切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解題的方法。 3、以唯物史觀指導歷史教學的課堂 歷史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歷史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唯物史觀, 給學生認識歷史的金鑰匙,使學生具備歷史的宏觀的高屋建瓴的觀察能力。如唯物史觀認為,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物質生產的活動是人類社會所有活動中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物質生產活動的水平和具體形式,決定了人們在生產過程的相互關系,決定了生產關系的性質,因而也決定了上層建筑中的政治統(tǒng)治形式、法律制度、哲學思想以及文化藝術的狀況等等。在學習九年級世界近代史時,將這一唯物史觀通俗易懂的滲透在學習中,引導學生認識到,有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才有了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新航路的開辟,才有了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才有了君主立憲制、聯(lián)邦制度、共和制等形式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權、法制的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才有了工業(yè)革命。反過來,這些又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更快發(fā)展。 另外,在唯物史觀的視野方面,應該擴大。僅從唯物史觀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角度觀察和認識歷史是不夠的,我們要借鑒文明史觀,從文明成果的創(chuàng)造和積累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角度去認識人類社會的歷史;借鑒社會史觀的視角,“眼睛向下”“自下而上地看歷史”;借鑒生態(tài)史觀的視角,從人類與自然關系的角度去認識歷史。歷史表明,沒有正確史觀導向的世界,休想有安寧的日子。史觀能救人,也能殺人。 4、實現(xiàn)歷史教育的真正價值的課堂 面對學生,面對祖國,面對未來,面對我們的職業(yè)道德,有良知的教師,我們不能僅僅是應試的名師,我們更應該是有思想的教師。我時常在問:“我教的歷史有用嗎?”“有沒有可能是除了考試,一無所用?!薄拔业膶W生終生會想起我,感激我嗎?”“教師本身就夠苦的,我們的苦值嗎,苦的快樂嗎?” 我認為歷史教育應該追求的最本真的要義,通過活生生的、有生命的、有思想的歷史,提升的不僅僅是針對考試的,更重要的提升他們的人生追求以及為之而奮斗的精神動力和意志品質。被扭曲了的人文學科的歷史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考試的技術層面上,歷史教學的實施,應該從面向歷史學科的教學轉向為面向學生發(fā)展,一個是發(fā)展觀,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一個是人文觀,培養(yǎng)學生的精神和情感。 |
|
來自: 昵稱15221501 > 《中學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