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楊靖 2019-03-28 09:08:58 朋友圈是你的“人設” 文 / 涼爽 先做個小投票,你覺得什么樣的朋友圈會讓你反感?(多選) 來看看網(wǎng)友們的選擇: (圖片來源見水?。?/p> 我們?yōu)槭裁磿霈F(xiàn)反感情緒? 有人說,討厭的人,無論TA發(fā)什么我們都會討厭。 我們?yōu)槭裁磿憛捯粋€人,或者討厭一件事物? 1、自我保護機制 厭惡感,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我們內(nèi)心有種直覺告訴我們這個人不友善,他們可能會對我們產(chǎn)生一定的傷害和威脅,應該遠離。英國科學家對厭惡感研究后發(fā)現(xiàn)人們更傾向于厭惡那些讓他們感到有威脅的物品或環(huán)境。這種基因中天生就存在的本能反應可以保護我們。 心理學的鏡像神經(jīng)元告訴我們,小嬰兒能夠識別有著微笑表情、對他友善的人,他會感覺到安全和愉悅。我親戚的孩子出生到現(xiàn)在五個月大,平常情緒穩(wěn)定,但在過年期間卻特別愛哭。后來發(fā)現(xiàn)是因為有幾位嗓門特大的阿姨來拜年,孩子被他們嚇哭了。 2,嫉妒與投射 我們討厭某個人,可能是因為這個人太像你了。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在生活中常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個性、喜好、觀念、欲望、情緒等)投射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具有某些特征。 你的朋友圈是什么人設? 張小龍認為,朋友圈不再是對自我生活分享場景,而是自己向外界推廣自己人設的途徑。 朋友圈是你展示“人設”的好地方,它是一個全天候的免費廣告位、撩漢脫單的真實戰(zhàn)場、是你的線上的“臉”。從頭像,朋友圈封面、個性簽名,照片構(gòu)圖與搭配文案,這些可能都泄露著你的生活品味、性格、興趣。 而朋友圈和微博的碎片信息能讓我們快速了解并定位一個人。 有個博主到某寶買了算命服務,事業(yè)、婚姻、子女健康任選其一是288元,全套是576元。他在添加大師好友之后沒有及時關(guān)閉朋友圈,大師通過朋友圈對博主2017年結(jié)婚,婚后經(jīng)濟條件好轉(zhuǎn),2018年喬遷等信息可以了解個大概了。大師猜測博主已經(jīng)生一胎,也一定會有二胎,2019年有遠行。但是博主自己恐懼坐飛機,所以遠行這一點不大確定。有留言開玩笑說,能花五百多塊去算命,大師第一步就已經(jīng)判斷出你是一個有錢人了。有錢人就會到全世界旅游,所以遠行;看了頭像可以判斷出有孩子,二胎政策后一般都會追二胎。 我們普通人也可以通過朋友圈去初步了解一個人。但是很多人的內(nèi)心都有一個自己的“理想人設”,社交平臺的人設可能并不等于真實的你,朋友圈人設是可以打造的。 為了打造自律人設,每天到健身房最激動的事情就是拍照;為了打造愛學習人設,跟風購買了英語app課程,等錄音播完后就分享打卡;為了打造美女人設,把自拍照精修一下午,發(fā)出去渴望稱贊…… 有些人或許已經(jīng)成為了活在朋友圈的人了。因為我們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在朋友圈發(fā)過很多賣力加班、上進又努力、美麗又文藝的人設,自詡正能量的話,只有我們自己才知道水到底有多深、人設到底有多虛假。 人設不是自己想象出來的,而是自己努力靠近并真切存在的。完美的人設并不是不好,而是希望大家加把勁,敢于真誠面對自己,朝著自己的“完美人設”努力。 發(fā)什么朋友圈是大家的自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宣泄方式。如果覺得不喜歡對方發(fā)的東西,你可以選擇屏蔽對方或者關(guān)閉朋友圈,沒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他人身上。想要別人喜歡你,可以花點心思研究研究社交平臺怎么管理。當然,憎恨一個人不如彼此淡忘于江湖,帶著仇恨生活,必定不會輕松自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