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如今的辯論理論方面,已經(jīng)不像過去那樣匱乏,越來越多的知名辯手開始做出努力去加以完善,無論是超級辯手的語音課程、好好說話還是網(wǎng)絡上鋪天蓋地的文章,都在搭建辯論領域的知識系統(tǒng),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涉及到的內容包括了至少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理論的普及,這方面最為典型的要數(shù)吳家麟學長的政策辯論理論普及,這個部分主要是厘清“什么是對的”; 其二,辯論備賽與實戰(zhàn)指導,這方面最為典型的是超級辯手的音頻課程和網(wǎng)上大量的文章,這部分主要討論“怎么樣去打好(贏)一場比賽”; 其三,辯論走向的探討,這方面我不太找得到什么是典型的···但意思可以概括,大致就是討論“這樣打比賽是不是好(夠好)的”。 第二種和第三種看起來會有點像但實際上還是有很大不同,畢竟相比起來好的比賽風貌是較為統(tǒng)一的,但稍差一點的比賽可以有千千萬萬種形式,數(shù)據(jù)使用不仔細、理論用錯、定義過分爭奪、從不推論等等。 我想提的是一個新的思路,那就是辯手可以努力的其他方向,說是新思路其實也不是,只是在這方面的討論在我看來比上面三種要差得遠,并且它的重要性在我所見的范圍內有點被漠視了。 這個思路就是:辯手在比賽中有沒有可培養(yǎng)的重要的素養(yǎng)? 我們對場下的準備十分看重,從而使一場比賽變得可以掌控,這當然是正確的方向。可是有一個問題其實蠻有意思,為什么同樣的資料和論證,老辯手用起來和新辯手用起來完全不同? 答案或許很簡單,那是因為歷練的多了。但同樣都有歷練,為什么不是所有的新辯手都能達到學長姐的水平,遑論老辯手也沒有多少人能與神壇上的辯手比肩。 這里面,一定有“根器”的差異。 所以我的問題在于,這有差異的“根器”,能不能被歸類,以及被訓練? 賽前的準備一定是一個重要的能力,它包括了思路的整理和邏輯的推演,以及資料的搜尋和檢證。但和它無關的能力,又有哪些? 而這些能力,我認為是屬于辯手之間最本質的差別之一的。 上半年的時候我做了一個歸類,供各位探討和批駁。我認為,除去賽前準備所包含的能力,辯手的素養(yǎng)包含以下五項: 1 洞察力:明確語言和資料含義的能力。 2 呈現(xiàn)力:呈現(xiàn)己方資料與論述的能力。 3 區(qū)隔力:排除不當干擾的能力。 4 大局觀:對比賽整體走向的把控能力。 5 比較意識:時刻作比較的格斗意識(嚴格來講這和大局觀都算意識不算能力,但···就這樣吧)。 做一下簡單的講解。 一、為什么這五個方面屬于辯手的素養(yǎng)之一 對于洞察力而言,由于辯論是人類的活動,所以我們絕不可能指望只靠像運行電腦程序一樣單純的先由正方輸入論點和資料再由反方輸入論點和資料,然后程序自動校對出勝負。因此,如何讓自己的論證在被理解之后“被接受”,就必然涉及到了邏輯和資料的包裝,簡言之就是修辭等手法變多,句式多元等等。所以,對于對方的表述能夠清晰準確的辨識,不為多變的修辭而動心,不被同義的反復迷惑,是辯手素養(yǎng)之一。 對于呈現(xiàn)力而言,如上所言,除了對表述和資料需要進行包裝之外,更要考慮到場上比賽的電光火石和受眾的記憶有限程度。場上交鋒過快,有些關鍵的表達,受眾不見得聽得清、反應的過來;受限于記憶的時間,一開始就打出的攻防,或許到了后期,受眾就已經(jīng)忘記。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辯手的選擇是罵評委不負責任或者能力不夠,當然有的時候也確實會遇上這樣的評委,但更多時候,我們不能要求評委都認真負責到一字不差一字不漏,更不太可能要求到每個評委都有能力一字不差和一字不漏,盡管這應該是辯論的世界里努力的方向,但我始終相信,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辯手要學會最大程度的保障自己的勝負,這就是呈現(xiàn)力。 對于區(qū)隔力而言,同樣是受到如上的限制,因而一場比賽中很有可能出現(xiàn)對于同一論點在一方看來已經(jīng)攻防結束但對手依舊反復包裝、同義資料重疊壓制、以及對己方論證誤解甚至于栽贓的情況(當然了,在高水平的比賽里這是不存在的情況,但話說回來高水平的比賽又有多少呢,尤其是在網(wǎng)辯的領域,門檻的大幅放低使得這種現(xiàn)象可以說非常常見),因此,要想己方的論證能夠更為有效的推進下去,也為了評委和自己聽比賽打比賽更加舒服,對于很多的不當干擾,要有區(qū)隔的能力。 對于大局觀而言,其實我覺得不需要解釋什么,在我所接觸到的學校和隊伍中,并不缺乏關于這個部分的討論和訓練。簡單來說,它是指一個辯手對一場比賽局勢的把控能力,它直接關系到接下來的比賽要采取什么行動以及對于目前勝負和優(yōu)劣勢的判斷。 對于比較意識而言,我始終認為,辯手在打比賽的過程中一定要時刻記得自己是在和對方競爭,哪怕自己的論證不那么到位、資料不那么充實、論證不那么完善,都一定要記得只要自己做得比對方好就能贏,因此,比較的意識是必需的,它包含了至少三個動作:拉平、分歧和優(yōu)勢。不過,雖說它是必需的,我依舊非常認真的強調,打比賽絕不應該只把打贏作為唯一的目的,應該在審美上有一定的追求,比較意識可以是保底的求勝手段,也可以是錦上添花的技巧展現(xiàn),具備一定的基礎之后,切不可單純?yōu)榍蟮脛倮^分應用比較手段,使得比賽和自己都顯得很油膩,那讓人非常不舒服。 二、如何做訓練 其實說起來有些好笑,對于洞察力和呈現(xiàn)力而言,其實初高中的語文就已經(jīng)教過了,只是當時完全沒有留意過這些方面罷了。對于洞察力而言,就是最基礎的縮句;對于呈現(xiàn)力而言,就是句式和修辭的學習。當然,細究起來多少還是有點不同。 對于洞察力而言,最為棘手的情況還并不是把長難句進行刪減的縮句活動,而是對一整段內容輸出進行概括。但這個能力的訓練在我看來相對是簡單的,聽比賽的時候,聽完一段申論便進行歸納,聽完一份資料便進行記錄并反應這是用來證明什么的,同時給自己限定時間要在多少秒內完成,然后去對照評委點評或者是對手的發(fā)言看看自己的理解有沒有問題。更進一步的,可以再要求自己思考,這段表述解決了什么問題,如果要解決問題還需要證明什么。給自己的限定時間慢慢減少,但最多不要超過半分鐘,否則就···沒意義了。 對于呈現(xiàn)力而言,在表述上,賽前準備時嘗試用不同的語氣句式、修辭轉換去表達一個觀念或是一個例子、一份數(shù)據(jù),當然了,不能改變它的含義;在呈現(xiàn)時間上,一方面,多看比賽并以評委的視角介入,看看對于一個爭執(zhí)點的交鋒上,你希望在哪些時候聽到相關資料和論述并做好記錄,另一方面,多對自己的比賽做復盤,記錄自己每段論述和資料相對于論點出現(xiàn)的時間,看看哪些地方應該補充論述和資料,距離自己提出論點經(jīng)過了什么樣的交鋒、多長時間。數(shù)據(jù)累計到一定程度,規(guī)律自然就會浮現(xiàn),同時,在整理的時候參考的相關指標越多,也會更有意義。 對于區(qū)隔力而言,這個部分比較簡單,有些固定的表達是可以直接套用的,比如“我方剛才跟您方已經(jīng)討論過了,這個問題上···接下來不要再重復提了”或者更嚴肅(冷酷)的表達,這個就不方便分享了,免得誤導看客。這個部分,多和自己的學長姐討論、多看些打得不太好的比賽。 對于大局觀而言,同樣的多看比賽,在每一個大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做一次歸納,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目前雙方的論證框架是怎樣的,雙方的論證是怎樣的,雙方各自缺少哪些論證,雙方目前的優(yōu)劣勢分析。以上的內容,站在一個認真的觀眾的角度,要在一分鐘內完成,慢慢扣減;如果是給自己的比賽做復盤,那就要在半分鐘完成,慢慢扣減。然后思考接下來的比賽應該怎么打,對照原比賽。 對于比較意識而言,這個其實比較傾向于基本反駁中的交鋒動作了,不贅言。 剛剛進入工作,諸多方面還不太適應,目前只做了ppt,等到精力相對穩(wěn)定,我會在隊里開啟這五個方面的系統(tǒng)訓練,屆時若有些微有價值的經(jīng)驗,再和各位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