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情端午粽飄香古城文化永流傳趙永紅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又是一年端午到。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五月節(jié),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眾所周知,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jì)念戰(zhàn)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而流傳至今。平遙民間流傳'四大節(jié)、八小節(jié)',端午作為'四大節(jié)'中的'夏節(jié)',人們非常重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多少年來,聰明睿智的先輩給我們留下了形式多樣的民俗文化活動,包粽子,蒸端鼓,插艾草,縫香囊、系彩線,點雄黃……'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荷包香,香衣裳。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吉祥'。淡淡粽子香,濃濃古城情。端午節(jié)的古城習(xí)俗,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有著非凡的意義,值得我們?nèi)ネ诰蚝蛡鞒小?/h3>吃粽子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是端午節(jié)不可或缺的食品。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古城人的一大傳統(tǒng)習(xí)俗。不但自己要吃粽子,還要用它來祭祀祖先并互相饋贈。端午節(jié)一到,家家戶戶就飄出了粽子粽葉的陣陣清香。包粽子用的原料有:糯米、紅棗、粽葉和馬蓮。包粽子的準(zhǔn)備工作:打粽葉、割馬蓮、浸糯米、揀棗兒、洗粽葉、洗馬蓮、煮粽葉、煮馬蓮、包粽子。首先是打粽葉。端午節(jié)前,蘆葦長到一人多高,葦節(jié)上已有了七八個葉片,打粽葉的時節(jié)到了。天蒙蒙亮,正是采摘粽葉的好時辰。據(jù)說露水多,包出來的粽子更好吃,其實,趁露水多的時候采摘,是因為不容易被粽葉的邊鋸傷手。采粽葉時要小心翼翼。它需要徒手采摘,每一片粽葉,都要完好無損。打粽葉,憑的是一股巧勁。抬起手來,用三個手指捏住葦葉向下一扽,一支葦葉便齊齊從葦鞘上斷了下來。有的人還能兩只手同時操作,三下五除二,一會兒工夫,兩手便擒滿葦葉。然后,把兩把葦葉合到左手上,騰出右手來另扯一片葉子,一扭,一繞,一扣,便把葦葉捆了起來。之后捆成大捆挑回家中。采摘、折疊粽葉時發(fā)出的悉悉索索的聲音清脆悅耳,煞是好聽。割馬蓮包粽子少不了用馬蓮草,人們正是看中了粽子用的都是純天然的植物。馬蓮除可包粽子外,還有很多用途。馬蓮是叢生,好馬蓮可長到一尺多長,割下的馬蓮越長越好。割馬蓮要從根部齊地皮'砍'下來。包粽子先挑一片又寬又長的粽葉卷成喇叭狀,然后從水中撈起一粒泡好的棗放進去,這樣米就不會漏掉,將已泡了好幾天的糯米抓半把放進去,再插一片粽葉,再放棗再放糯米。幾圈過后,就成型了。最后成品字形放3粒棗、糯米少許,再插兩片粽葉包起來,用馬蓮一捆,一枚小巧、精致的粽子便成型了。成型的粽子樣子為三角形。之后,就要煮粽子了。把它們擺放在鍋里,然后大火煮開,小火慢燉幾個小時,期間要上下翻騰,以便受熱均勻。包粽子,一般是前一天包好,在夜間煮熟,第二天早晨食用。曾有詩寫道'碧裝束裹三角尖,玉帶一縷腰間纏,未解羅裳清香送,無限誘惑在里邊。',將粽子的特點描繪得淋漓盡致,不僅讓人感受舌尖上的誘惑,更讓人享受包粽子的快樂。粽子香甜可口,粽味綿長,真的吃了還想吃。吃餾米過去平遙有不少地方因沒有粽葉而流行吃餾米。餾米正宗的傳統(tǒng)原料是黃米(軟小米、)和紅棗。現(xiàn)在有人用白糯米做。把糯小米浸泡發(fā)兩天,發(fā)酵后淘洗出來,然后把大紅棗洗干凈,按一定的比例,把米和棗一起倒入盆中,上鍋加蓋進行蒸餾。蒸熟的餾米色澤晶瑩,粘軟適中,吃到嘴里軟軟呼呼的,真的讓人難忘。蒸端鼓端鼓是一種面食蒸品,既是端午節(jié)的供品,又是端午節(jié)的食品。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要蒸'端鼓日','鼓日'用平遙話說是老鼠的別稱,用普通話來說就是'端鼠兒'。把發(fā)酵的面團揉成圓圓的長條,從兩邊往回卷,卷到中間并排在一起,再在中間的頂上捏一個尖,就像是老鼠小巧的腦袋,待蒸熟之后,和粽子一起供奉神祖,祈求全家健康平安。你看,這就是我七十四歲的老母親蒸的'端鼓日'。吃涼粉端午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自制涼粉!粉面用的是豌豆粉。配以麻醬、辣椒油、鹽、蒜末、醋、芥末油、花生碎,再拌點黃瓜絲,吃起來麻辣鮮香,看起來舒心愜意。吃餃子端午節(jié)這天,各家各戶肯定少不了吃餃子的。點雄黃酒雄黃是一種藥材,古人認(rèn)為它是既能殺菌又能避邪的東西,就跟朱砂一樣,據(jù)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jié)時,這一天,一些人還要喝雄黃酒。然后在小孩子額頭、手心、腳心、耳朵、肚臍眼處點上雄黃酒,以示祛邪。插艾草端午艾草香。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jié)這天除了粽子是當(dāng)仁不讓的主角外,還有一個最佳配角就是艾草,割艾草,插艾草,用艾草洗浴也是端午節(jié)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內(nèi)容。家家戶戶都要把艾條插于門眉,放于家中。艾草有一種特殊的香氣,是一種能驅(qū)邪能避邪氣又能祛除瘟疫的一種藥材,插到門上成了一種裝飾品。除了辟邪外,人們?nèi)×怂闹C音,它跟平遙人說的'愛戴愛護'的'愛'是同音,就是'互相友愛'這個意思。系五色線端午節(jié)位于春夏之交,是整個熱天的開端,自此各種毒蟲開始活躍,瘧疾容易傳播,所以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人們很注重防毒防病,避邪驅(qū)瘟。平遙講究:端午節(jié)要給兒童扎'百線'。'百線'用紅、黃、藍(lán)、綠等五色或七色絲線合股擰成,節(jié)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五色線講究用100種線編織,百線和當(dāng)?shù)胤窖?避邪'同音,就是希望孩子們健健康康地成長。佩香囊為了保護不被毒蟲病害侵?jǐn)_,端午節(jié)還要給小孩佩戴小香袋。節(jié)前數(shù)日,婦女們就開始縫制一種形似荷包的繡花袋,里面放上雄黃、蒼術(shù)、香草等中草藥,小巧可愛,香氣撲鼻,所以稱為'香包',或稱'雄黃荷包'。袋子外面用絲線繡上花卉、鳥獸等圖案,十分漂亮,惹人喜愛。唐朝詩人白居易曾有詩云:'拂胸輕粉絮,暖手小香囊。'做五色絲粽在平遙,端午節(jié)前一兩日,女人們都要制作'五色絲粽'。方法是:先將圪帛、硬紙片折剪作大拇指甲蓋大小的粽子狀,內(nèi)放幾粒軟黃米,四角粘金紙,后用赤橙黃綠藍(lán)等各色絲線纏繞,但忌白線,黑線,遂成'五色絲粽'。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遺產(chǎn)之一。平遙古城端午節(jié)文化底蘊是別樣的濃郁而又豐厚,氣氛是別樣的熱烈而又歡快。讓我們一起攜手傳承古城端午節(jié)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