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優(yōu)秀文學作品鑒賞
尹新天
2017-12-28
閱讀220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創(chuàng)作了傳奇故事《鶯鶯傳》,元代著名元曲作家王實甫將其改造為元曲雜戲《西廂記》,我國不同朝代的兩位文學大碗共同打造了中國古代最為有名的愛情故事,流傳至今,經(jīng)久不衰。元稹(公元779年831年),字微之,中唐著名詩人、文學家,北魏宗室鮮卑皇族拓跋部后裔,曾官至宰相,后被貶往外地,任武昌節(jié)度使等職。'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這是元稹的名句元稹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結(jié)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史稱'元白'。元稹以詩成就最大,其詩言淺意哀,扣人心扉、動人肺腑,代表作有《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xiàn)存詩八百三十余首,有《元氏長慶集》。上面的照片是宜昌長江三峽岸邊的'三游洞',因元稹曾與白家兄弟白居易、白行簡同游此洞而得名。2002年夏條法司組織全司人員前往宜昌一游,曾前往三游洞游覽。唐朝國力強盛,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頂峰。盛唐時期長安居民超過百萬,當時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長安城面積是西漢長安城的2.4倍,是古羅馬城的5倍,是君士坦丁堡的7倍。國盛則文興,唐朝文化藝術(shù)之繁榮也是中國古代歷史的頂峰。張畫顯示了唐代達官貴人的生活面貌。元稹還留有一篇著名的傳奇作品(也就是現(xiàn)在所稱的小說),即《鶯鶯傳》,堪稱唐人傳奇之翹楚,這在唐代詩人中相當罕見。陳寅恪先生評價說:'微之以絕代之才華,抒寫男女生死離別悲歡之感情,其哀艷纏綿不僅在唐人詩中不多見而影響及于后來之文學者尤巨。'陳演恪在其《讀鶯鶯傳》一文中考證道:'《鶯鶯傳》為微之自敘之作,其所謂張生即微之之化名,此固無可疑。'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第九篇《唐之傳奇文》中也說:'《鶯鶯傳》者,即敘崔、張故事,元稹以張生自寓,述其親歷之境。'元稹在娶韋叢為妻之前,曾與一位女子有過一段私情,這便是崔鶯鶯。元稹為他與崔鶯鶯的那段戀情創(chuàng)作了《鶯鶯傳》,總共只有3500多字,卻凄婉動人,極盡纏綿。《鶯鶯傳》采用文言寫成,一些文字比較難以讀懂。為便于鑒賞,在原文中以括號方式作了釋義或者譯文。唐貞元年間,有張生者,性溫茂,美風容,內(nèi)秉堅孤,非禮不可入(從不做非禮之事)?;蚺髲居窝纾瑪_雜其間,他人皆洶洶拳拳,若將不及(有時與友人一起游樂聚餐,紛紛雜亂,他人喧鬧歡騰,猶恐不及);張生容順而已,終不能亂(張生只是在一旁看著而已,從來不參與)。以是年二十三,未嘗近女色。知者詰之(元稹的朋友問他這是為什么),謝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兇行(登徒子不是好色之人,卻被認為有不端行為)。余真好色者,而適不我值(我是真喜歡美女的人,卻總是沒有機會)。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嘗不留連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為什么這樣說呢?但凡遇見絕色女子,未嘗不怦然心動,由此可以知道并非是忘情之人)。'詰者識之(問他的人這才明白了)。無幾何,張生游于蒲(今山西永濟),蒲之東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張生寓焉。適有崔氏孀婦,將歸長安,路出于蒲,亦止茲寺。崔氏婦,鄭女也;張出于鄭,緒其親,乃異派之従母(張生母親也姓鄭,說起姻親關(guān)系,崔氏還是張生的遠房姨母)。是歲,渾瑊(中唐名將)薨于蒲,有中人(宦官)丁文雅,不善于軍,軍人因喪而擾(軍人在為其辦理喪事期間發(fā)生騷擾),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財產(chǎn)甚厚,多奴仆,旅寓惶駭,不知所托。元稹在普救寺邂逅崔鶯鶯先是張與蒲將之黨有善(張生與駐守蒲州軍隊的將領(lǐng)有些交情),請吏護之,遂不及于難。十余日,廉使杜確將天子命以總?cè)止?jié)(皇帝指派按察使杜確統(tǒng)轄該地軍隊),令于軍,軍由是戢(收藏兵器,指不再騷亂)。鄭厚張之德甚,因飾饌以命張,中堂宴之(鄭婦非常感激張生的厚德,在堂屋設(shè)宴款待他)。復(fù)謂張曰:'姨之孤嫠未亡(你姨母是個寡婦),提攜幼稚,不幸屬師徒大潰,實不保其身,弱子幼女,猶君之生,豈可比常恩哉?今俾以仁兄禮奉見,冀所以(希望以此)報恩也。'命其子,曰歡郎,可十余歲,容甚溫美。次命女:'出拜爾兄,爾兄活爾。'久之辭疾(女兒稱病久而不出),鄭怒曰:'張兄保爾之命,不然,爾且擄矣,能復(fù)遠嫌乎?'久之乃至,常服睟容(穿著平常,容貌溫柔),不加新飾。垂鬟接黛,雙臉銷紅而已,顏色艷異,光輝動人。張驚為之禮,因坐鄭旁。以鄭之抑而見也(因為是鄭氏逼她出來相見的),凝睇怨絕,若不勝其體者。問其年紀,鄭曰:'今天子甲子歲之七月,終于貞元庚辰,生年十七矣(鶯鶯是當朝皇帝甲子年七月出生,現(xiàn)在是該皇帝的貞元庚辰年,故鶯鶯十七歲了)'。張生稍以詞導之,不對,終席而罷。張自是惑之,愿致其情,無由得也(張生由此神魂顛倒,想向鶯鶯表達愛慕之情,卻沒有機會)。崔之婢曰紅娘,生私為之禮者數(shù)四,乘間遂道其衷(崔鶯鶯的丫鬟名叫紅娘,張生私下多次向紅娘打招呼,乘機向她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婢果驚沮,腆然而奔,張生悔之(紅娘聽了驚駭不已,嚇得拔腿而跑,張生看她如此也很后悔)。翼日(次日),婢復(fù)至,張生乃羞而謝之,不復(fù)云所求矣。婢因謂張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詳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你對我說的,我不敢對小姐說,也不敢告訴他人,你明明知道自己是崔家親戚,為什么不趁著對崔家有恩德而請媒人提親呢?)'張曰:'余始自孩提,性不茍合?;驎r紈綺間居,曾莫流盼(但凡有女人在場,都不敢瞟視)。不為當年,終有所蔽(雖然現(xiàn)在不再這樣了,但總感到拘束)。昨日一席間,幾不自持。數(shù)日來,行忘止,食忘飽,恐不能逾旦暮(前次在席間遇見崔鶯鶯,簡直神魂顛倒難以把持,幾天來,走路時忘了要去哪里,吃飯時忘了吃飽沒有)。若因媒氏而娶(如需托媒人提親),納采問名,則三數(shù)月間,索我于枯魚之肆矣。爾其謂我何(你說我該怎么辦呢)?'婢曰:'崔之貞慎自保,雖所尊不可以非語犯之(崔鶯鶯很看重自己的名聲,即使是她很尊敬的人也不敢以非禮之語冒犯),下人之謀,固難入矣(由下人為她張羅,小姐絕對不會聽從)。然而善屬文,往往沈吟章句,怨慕者久之(然而小姐很喜歡閱讀詩文,往往反復(fù)品味,常常會幽怨羨慕良久)。君試為喻情詩以亂之,不然則無由也(你可以試試給她寫情詩看看能否打動她,除此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張大喜,立綴春詞二首以授之。是夕,紅娘復(fù)至,持彩箋以授張曰:'崔所命也。'(這天晚上,紅娘又來了,手拿一張彩色信箋交給張生,說這是崔小姐叫我轉(zhuǎn)交你的),題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張亦微喻其旨(張生感覺鶯鶯似有約會之意)。是夕,歲二月旬有四日矣。崔之東有杏花一株,攀援可逾(這一日是二月十四。崔鶯鶯住的院落東面有一棵杏樹,爬上這棵樹就能夠翻過院墻)。既望之夕,張因梯其樹而逾焉,達于西廂,則戶半開矣(二月十六晚上,張生爬樹越過院墻到達西廂,果然看見門是半開著的)。紅娘寢于床,生因驚之。紅娘駭曰:'郎何以至?(紅娘躺在床上,張生將紅娘推醒,紅娘大驚失色,說你怎么敢晚上來到這里?)'張因紿之曰(張生有些疑惑地說):'崔氏之箋召我也,爾為我告之(是鶯鶯約我來呀,煩請你告訴鶯鶯)。'無幾,紅娘復(fù)來連曰:'至矣!至矣!'張生且喜且駭,必謂獲濟。及崔至,則端服嚴容,大數(shù)張曰:'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見托。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詞,始以護人之亂為義,而終掠亂以求之,是以亂易亂,其去幾何(有什么區(qū)別)?誠欲寢其詞,則保人之奸,不義;明之于母,則背人之惠,不祥;將寄與婢仆,又懼不得發(fā)其真誠。是用托短章,愿自陳啟,猶懼兄之見難,是用鄙靡之詞,以求其必至。非禮之動,能不愧心,特愿以禮自持,無及于亂。'言畢,翻然而逝。張自失者久之,復(fù)逾而出,于是絕望。 這一段對理解《鶯鶯傳》故事甚為重要,故翻譯如下:沒過多久,紅娘回來連聲說道“來啦來啦”。張生又驚又喜,自以為好事一定成了。等到鶯鶯來到跟前,只見她穿戴端莊,面色凝重,大聲數(shù)落張生道:“兄長救我全家,恩重如山,所以母親以弱子幼女相托,沒想到你通過不懂事的婢女送來淫逸之詞。你先前保護我們免遭禍亂是行義之舉;現(xiàn)在卻乘機要挾索取,這難道不是以亂換亂,二者相差幾何?若隱匿你的言辭,掩飾你的丑行,這是不義;若稟報母親,則有違你的恩德,這是不祥;若讓婢女轉(zhuǎn)告,又恐不能如實表達我的心意;由我自己給你回了一封短信,又擔心讓你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故意采用鄙靡之詞,務(wù)求你前來,好當面說清楚?,F(xiàn)在你果然作出非禮之舉,難道不感到羞愧嗎?望你遵制守禮,勿陷不端!”鶯鶯說完就轉(zhuǎn)身而去。張生呆若木雞,愣了好一會兒,才再次翻墻回去,于是徹底絕望了。數(shù)夕,張生臨軒獨寢,忽有人覺之。驚駭而起,則紅娘斂衾攜枕而至(幾天后,張生靠著窗戶獨自睡臥,忽然被人驚醒,只見紅娘抱著枕頭被子來了)。撫張曰:'至矣!至矣!睡何為哉?'并枕重衾而去(紅娘拍拍張生,說道:“來啦來啦,還睡著干啥。”)張生拭目危坐久之,猶疑夢寐,然而修謹以俟,恭謹以待。(張生擦擦眼睛,呆坐了很久,以為是在做夢。然后趕緊整衣打扮,恭恭敬敬地等候鶯鶯到來)俄而紅娘捧崔氏而至,至則嬌羞融冶,力不能運支體,曩時端莊,不復(fù)同矣(一會兒,紅娘扶著鶯鶯來了,鶯鶯不勝嬌羞,仿佛無力支撐自己,此時鶯鶯的神情已不是平日的端莊嚴肅了)。是夕旬有八日也(這天是二月十八),斜月晶瑩,幽輝半床。張生飄飄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謂従人間至矣。有頃,寺鐘鳴,天將曉,紅娘促去。崔氏嬌啼宛轉(zhuǎn),紅娘又捧之而去,終夕無一言(鶯鶯嬌啼幽咽,紅娘又扶著她走了,鶯鶯整夜沒說一句話)。張生辨色而興,自疑曰:'豈其夢邪?'及明,睹妝在臂,香在衣,淚光熒熒然,猶瑩于茵席而已(張生天剛蒙蒙亮就起來了,還半信半疑地說:這難道是在做夢?等到天大亮了,看見鶯鶯的脂粉還留在手臂上,香味還留在衣服上,鶯鶯嬌啼的淚水還點點撒在被褥上,這才確信不疑了)是后又十余日,杳不復(fù)知。張生賦《會真詩》三十韻,未畢,而紅娘適至。因授之,以貽崔氏。自是復(fù)容之,朝隱而出,暮隱而入,同安于曩所謂西廂者,幾一月矣(此后又過了十來天,鶯鶯再也沒有露面。張生思戀不已,動筆寫一首長詩,還沒有寫完,正好紅娘過來,就將已經(jīng)寫成的交給紅娘,請她轉(zhuǎn)交鶯鶯,于是鶯鶯又開始與張生幽會,從此清晨悄悄出來,晚上悄悄進去,差不多有一個月的時光)張生常詰鄭氏之情(張生常問鶯鶯,你母親態(tài)度如何),則曰:'我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我無法開口,就這樣吧)。'無何,張生將之長安,先以情喻之。崔氏宛無難詞,然而愁怨之容動人矣(沒過多久,張生要前往長安去了,悄悄地暗示給鶯鶯。鶯鶯沒說一句責難的話,然而凄婉之表情令人感動)。將行之再夕,不可復(fù)見,而張生遂西下(張生臨行之夜,鶯鶯不肯相見,于是張生便西去長安了)。數(shù)月,復(fù)游于蒲,會于崔氏者又累月(過了幾個月,張生再次回到普救寺,又與鶯鶯幽會了好長時間)。崔氏甚工刀札,善屬文(崔鶯鶯書法甚好,還善于寫文章),求索再三,終不可見。往往張生自以文挑,亦不甚睹覽。大略崔之出人者(但凡崔鶯鶯肯出示于人的),藝必窮極,而貌若不知;言則敏辯,而寡于酬對。待張之意甚厚,然未嘗以詞繼之(但從不述諸言語)。時愁艷幽邃,恒若不識(崔鶯鶯時常愁悶幽深,卻總是讓人看不出來);喜慍之容,亦罕形見。異時獨夜操琴(以往崔鶯鶯曾深夜獨自操琴),愁弄凄惻,張竊聽之,求之,則終不復(fù)鼓矣。以是愈惑之(張生更是猜不透鶯鶯心思)。張生俄以文調(diào)及期(張生偶爾說道考期已近),又當西去。當去之夕,不復(fù)自言其情,愁嘆于崔氏之側(cè)。崔已陰知將訣矣,恭貌怡聲,徐謂張曰(崔鶯鶯已經(jīng)暗自明白將要訣別了,于是態(tài)度恭敬、和聲細語地慢慢說道):'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這或許是我命該如此),愚不敢恨。必也君亂之,君終之,君之惠也(即使君亂之君棄之,也是你對我的恩惠);則歿身之誓,其有終矣,又何必深感于此行?然而君既不懌(不悅),無以奉寧(我也無法寬慰你)。君常謂我善鼓琴,向時(那時)羞顏,所不能及。今且往矣,既君此誠(如今要分手了,就滿足一次你的心愿吧)。'因命拂琴,鼓《霓裳羽衣序》,不數(shù)聲,哀音怨亂,不復(fù)知其是曲也。左右皆唏噓,張亦遽止之(張生也急忙叫鶯鶯不要再彈了)。投琴,泣下流連,趨歸鄭所(回到母親那邊去了),遂不復(fù)至。明旦而張行。明年,文戰(zhàn)不勝(科考失利),張遂止于京,因貽書于崔,以廣其意(張生便留在長安攻讀,其間給鶯鶯寫了封信,以寬慰鶯鶯)。崔氏緘報之詞,粗載于此(現(xiàn)將崔鶯鶯回信所言粗略記載如下),曰:'捧覽來問,撫愛過深,兒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勝一合(你還饋贈剪彩首飾一盒),口脂五寸(口紅一只),致耀首膏唇之飾(這些都是女人化妝打扮之物)。雖荷殊恩,誰復(fù)為容(雖承蒙惠贈,可是又讓我打扮給誰看呢)?睹物增懷,但積悲嘆耳。伏承使于京中就業(yè),進修之道,固在便安(謹聞你打算留京攻讀,然進修之道,在于心靜)。但恨僻陋之人,永以遐棄,命也如此,知復(fù)何言?自去秋已來,常忽忽如有所失,于喧嘩之下,或勉為語笑,閑宵自處,無不淚零。乃至夢寢之間,亦多感咽。離憂之思,綢繆繾綣,暫若尋常(只恨已習以為常);幽會未終,驚魂已斷。雖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遙。一昨拜辭,倏逾舊歲(你我分別猶如昨日,不知不覺已逾一年)。長安行樂之地,觸緒牽情,何幸不忘幽微,眷念無斁(所幸的是你還不忘鄙人,眷念不已)。鄙薄之志,無以奉酬。至于終始之盟,則固不忒(對曾經(jīng)做出的終生誓約,我從來都沒有違背)。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處(過去因是遠親,曾經(jīng)一起吃飯),婢仆見誘,遂致私誠。兒女之心,不能自固。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無投梭之拒(你通過丫鬟來引誘我,表達了你的誠意,兒女之情難以抗拒,你有意心挑引,我無意堅拒)。及薦寢席,義盛意深,愚陋之情,永謂終托(等到以身相許,你我情意深重,我當時的心情,實指望以終生相托)。豈期既見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獻之羞,不復(fù)明侍巾幘(誰知既以身相許,卻不能鞏固你的情愛,致使我蒙受自獻之羞)。沒身永恨,含嘆何言(長恨終生,唯自嘆而已,又能再說什么呢)?倘仁人用心,俯遂幽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假如你能以仁人之心待我,即便是死了,也猶如在世)。如或達士略情,舍小従大,以先配為丑行,以要盟為可欺(或許達人高士并不看重感情,往往舍小求大,視婚前戀情為丑行,以山盟海誓為兒戲)。則當骨化形銷,丹誠不泯;因風委露,猶托清塵(即使骨化形銷,對你的丹誠之心永不泯滅,縱然如歷經(jīng)風霜而飄落的枯葉,也依然依托在你腳下的凈土之中與你相隨)。存沒之誠,言盡于此;臨紙嗚咽,情不能申。千萬珍重!珍重千萬!玉環(huán)一枚,是兒嬰年所弄,寄充君子下體所佩。玉取其堅潤不渝,環(huán)取其終始不絕。兼亂絲一絇(還奉上亂發(fā)一束),文竹茶碾子一枚。此數(shù)物不足見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真,弊志如環(huán)不解,淚痕在竹,愁緒縈絲,因物達情,永以為好耳。心邇身遐,拜會無期,幽憤所鐘,千里神合(你我心近身遠,再會無期,鐘情所致,只能神馳千里在夢中相會了)。千萬珍重!春風多厲,強飯為嘉。慎言自保,無以鄙為深念。'張生發(fā)其書于所知,由是時人多聞之。所善楊巨源好屬詞,賦《崔娘詩》一絕云:清潤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銷初。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河南元稹亦續(xù)《會真詩》三十韻:微月透簾櫳,螢光度碧空。遙天初縹緲,低樹漸蔥蘢。龍吹過庭竹,鸞歌拂井桐。羅綃垂薄霧,環(huán)佩響輕風。絳節(jié)隨金母,云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會雨蒙蒙。珠瑩光文履,花明隱繡龍。瑤釵行彩鳳,羅帔掩丹虹。言自瑤華浦,將朝碧玉宮。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東。戲調(diào)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蟬影動,回步玉塵蒙。轉(zhuǎn)面流花雪,登床抱綺叢。鴛鴦交頸舞,翡翠合歡籠。眉黛羞偏聚,唇朱暖更融。氣清蘭蕊馥,膚潤玉肌豐。無力傭移腕,多嬌愛斂躬。汗流珠點點,發(fā)亂綠蔥蔥。方喜千年會,俄聞五夜窮。留連時有恨,繾綣意難終。慢臉含愁態(tài),芳詞誓素衷。贈環(huán)明運合,留結(jié)表心同。啼粉流宵鏡,殘燈遠暗蟲。華光猶苒苒,旭日漸瞳瞳。乘鶩還歸洛,吹簫亦上嵩。衣香猶染麝,枕膩尚殘紅。冪冪臨塘草,飄飄思渚蓬。素琴鳴怨鶴,清漢望歸鴻。海闊誠難渡,天高不易沖。行云無處所,蕭史在樓中。張之友聞之者,莫不聳異之,然而張志亦絕矣(張生的朋友讀了無不驚詫,然而張生已決意與鶯鶯斷絕這段情緣了)。稹特與張厚,因徵其詞。張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但凡天生艷絕女子,不是禍害自己,就是禍害他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為云為雨,為蛟為螭,吾不知其所變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據(jù)百萬之國,其勢甚厚。然而一女子敗之,潰其眾,屠其身,至今為天下僇笑(嘲笑)。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所以只好克制自己的感情)。'于時坐者皆為深嘆。后歲余,崔已委身于人,張亦有所娶(鶯鶯已出嫁他人,張生也已娶妻)。適經(jīng)所居,乃因其夫言于崔,求以外兄見(通過其丈夫轉(zhuǎn)告鶯鶯,祈求以表兄名義再見一面)。夫語之,而崔終不為出。張怨念之誠,動于顏色(張生誠心誠意想會鶯鶯一面,卻被拒絕,不由得滿臉沮喪),崔知之,潛賦一章詞曰:自従消瘦減容光,萬轉(zhuǎn)千回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竟不之見(鶯鶯終不肯見)。后數(shù)日,張生將行,崔又賦一章以謝絕云: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下面談?wù)勎覍Α耳L鶯傳》的讀后感。魯迅先生《中國小說史略》對唐人傳奇評價最高的有兩篇:一是元稹的《鶯鶯傳》;二是李朝威的《柳毅傳》。元稹是中唐詩壇領(lǐng)軍人物,文學功底非同一般,寫詩更是其強項,故在《鶯鶯傳》中插入了不少元稹的詩作,堪稱'文眼',使之大為增色?!稌嬖姟啡嵤请y得的佳作,一韻到底,非高手不能為之;兩首五言絕句'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更是傳神之作,傳頌千載?!都t樓夢》也有類似之處,'金陵十二釵判詞''黛玉葬花詞''芙蓉女兒誄''題帕三首''秋窗風雨夕'都是曹雪芹嘔心瀝血之作,是《紅樓夢》精華之所在,后四十回作者高鶚在這方面遠不能與曹雪芹相比,后四十回全然沒有這等詩文。從小說作品的角度出發(fā),《鶯鶯傳》中主要人物其實只有三人,即張生、崔鶯鶯與紅娘?!耳L鶯傳》對張生的描寫很一般,不外乎開始一見鐘情、繼而挑逗勾引,始亂終棄而已,沒有什么值得稱道之處。對紅娘的描述也很一般,僅僅記載了她幫張生傳遞書信,并沒有做出什么有違于丫鬟身份的舉止,不像后來在《鶯鶯傳》基礎(chǔ)上改寫的《西廂記》那樣成為主角。不過,對紅娘的描寫雖然很少,卻仍強于張生,文中兩次記述紅娘所言“至矣、至矣”,將紅娘一個小丫頭的天真善良表現(xiàn)得很逼真。相比之下,《鶯鶯傳》對崔鶯鶯的描寫細膩飽滿得多,她與張生之間的交往委婉曲折,跌宕起伏,給人留下的印象遠過張生。元稹筆下的崔鶯鶯是大家閨秀,在嚴格閨訓中長大,深受傳統(tǒng)禮教約束,又受過良好教育,多才多藝,造就了她了深沉幽遠的個性。如《鶯鶯傳》所述,崔鶯鶯才藝過人,且追求極致,卻表現(xiàn)得好似不懂一樣;言談敏捷雄辯,卻很少展示;分明對情人情深意切,卻從來不訴諸言語;經(jīng)常愁緒滿懷,心事重重,表面上卻好似不大在乎;喜怒之情,絕少溢于言表。這樣的性格太不同于一般女子了,讓張生感到猜不透鶯鶯的心事,在她面前缺乏自信感,這或許也是兩人日后勞燕分飛的原因之一。《鶯鶯傳》中記載的崔鶯鶯一開始對張生的態(tài)度是很嚴肅的。崔氏設(shè)宴款待張生,感謝他的搭救之恩,叫鶯鶯出來拜謝,鶯鶯卻遲遲不肯出來,出來之后態(tài)度也很冷淡。這或許是因為大恩不言謝的緣故,鶯鶯不愿過于熱情招致糾纏,這很符合崔鶯鶯的身份與個性。張生對崔鶯鶯一見鐘情,通過紅娘傳送情詩給鶯鶯。鶯鶯回了一首千年傳頌的詩:'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我過去看《西廂記》總以為這是鶯鶯在主動約會,張生欣然赴約卻又遭到鶯鶯一頓痛斥,似乎難以理解,給人一種捉弄人的感覺。此番細讀《鶯鶯傳》,才知道原文并非如此。收到張生的情詩,崔鶯鶯感到既不宜置之不理,也不宜稟報母親,又不宜通過紅娘予以回絕,只能由自己來表明態(tài)度。然而,僅憑一兩首情詩就予以訓斥未免有些唐突,于是就寫了這首貌似相約的情詩,及至張生果然半夜翻墻而來,偷香竊玉之心昭然若揭,崔鶯鶯這才有理有據(jù)、正言厲色地數(shù)落張生的非禮之舉,讓張生無話可說。這正是《鶯鶯傳》的過人之處,突顯出鶯鶯的縝密思維,也與鶯鶯一開始的冷淡態(tài)度保持了一致。然而,崔鶯鶯畢竟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妙齡少女,作品中的張生也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年輕人,且有恩于鶯鶯一家,追求鶯鶯又如此熾熱,鶯鶯雖然一開始拒絕了張生,但張生畢竟有大恩與崔家,他的多才多藝和癡情也讓鶯鶯感到難以抗拒,于是后來才有忽然主動夜奔張生住所的舉動。這種矛盾和反復(fù),真實反映了崔鶯鶯從堅拒到動搖,終于反叛封建禮教的曲折過程。崔鶯鶯即使與張生幽會長達數(shù)月,也依然保持了她那種矜持的個性,《鶯鶯傳》中多處體現(xiàn)了這一點。首次幽會之夜,鶯鶯雖然溫順可人,但竟夕不說一句話,以掩飾自獻之尷尬;鶯鶯不肯將其書法詩作輕易示人,顯得很有個性;張生常以詩文相挑,鶯鶯也不怎么愛看;鶯鶯彈得一手好琴,張生偷聽后請她再彈一次,鶯鶯竟不肯答應(yīng);兩人初次分別之夜,鶯鶯不像一般熱戀中的女孩那樣纏綿不已,而是默默承受,只是流露出哀怨表情而已。這些描寫隱含了崔鶯鶯從一開始就有終遭遺棄的預(yù)感,為兩人后來的訣別埋下了伏筆。后來張生又回來與鶯鶯相聚了一段時間,崔鶯鶯在最后訣別之夜對張生的言行舉止以及在兩人分手之后寫給張生的長信是整個《鶯鶯傳》的高潮,將崔鶯鶯的心思和性格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充分展示了元稹善于書寫愛情的才情。尤其是給張生的回信,是整個《鶯鶯傳》中篇幅最長的一段文字,元稹通過這段話反反復(fù)復(fù)從各個角度描寫崔鶯鶯此時悲哀無奈的心情,極盡纏綿,委婉感人。從崔鶯鶯所說的話和所寫的信來看,她絕非無情無義之人,相反她對張生感情至深,從內(nèi)心里希望兩人能夠白頭偕老。然而世事難料,崔鶯鶯在思想上終究未能擺脫社會、出身、教養(yǎng)的桎梏,仍然認為私自戀愛結(jié)合是不合適的,'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因而在遭到遺棄以后只能自怨自艾,聽從命運的擺布,表現(xiàn)出她性格中軟弱的一面?!耳L鶯傳》對崔鶯鶯的著意刻畫和傳神描寫有血有肉,異常鮮明。訣別之夜,崔鶯鶯為張生撫琴,琴聲紛亂,充滿哀怨,連張生也聽不下去了,鶯鶯淚流滿面,撇琴徑直離去,哀怨之情讓讀者無不為之深深打動。鶯鶯另嫁他人之后,張生還歸來過一次,懇請鶯鶯丈夫同意讓兩人再見一面,終遭鶯鶯拒絕?!耳L鶯傳》最后以婉拒張生的詩句 '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 結(jié)尾,意境無窮,完整地保留了崔鶯鶯的獨特個性,留給讀者的唯有深深的嘆息。這樣的結(jié)局與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傳統(tǒng)結(jié)局不同。唐人傳奇中的另一名篇《霍小玉傳》講述的故事與《鶯鶯傳》在開始部分有些相似,即男才女貌,感深意篤,但結(jié)局卻大相徑庭?;粜∮癖焕钜鎾仐壓?,苦苦相思,矢志不渝,以至臥病不起,生命垂危。忽聞李郎被義士強拽到家,霍小玉'歘然自起,更衣而出,恍若有神',與生相見時'含怒凝視,不復(fù)有言'。最后在宴席上,'小玉側(cè)身轉(zhuǎn)面,斜視李生良久,舉杯以酒酹地,曰: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慈母在堂,不能供養(yǎng)。綺羅弦管,從此永休。徵痛黃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當永訣!我死之后,必為厲鬼,使君妻妾,終日不安!乃引左手握生臂,擲杯于地,長慟號哭數(shù)聲而絕'。后來果然將李十郎折磨得生不如死。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記載名妓杜十娘與李甲的愛情故事,結(jié)局與《霍小玉傳》頗為相似。兩人歷經(jīng)磨難,杜十娘終于脫離苦海從良于李甲,開啟新的生活。然而就在乘船行進途中,李甲竟私下將李十娘賣給一個商人以獲千金,杜十娘得知后萬念俱灰,她強掩悲傷假裝同意他們的交易,在交易達成時還親自驗證李甲所獲千金真假,隨后當眾怒斥商人及負心漢,命李甲將杜十娘所攜帶百寶箱的抽屜逐一打開,將她積攢的價值數(shù)萬金的珍寶悉數(shù)拋撒江中,讓李甲為自己的負心之舉和有眼無珠悔恨得無以復(fù)加,然后毅然投江自盡,致使眾人怒不可遏,痛打李甲和商人。《霍小玉傳》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這種類型的悲劇結(jié)局在文學作品中常見,反映了民眾的心愿。然而,現(xiàn)實中更多的可能是崔鶯鶯的結(jié)局?!耳L鶯傳》沒有此等轟轟烈烈,而是以平平常常的分手為結(jié)局,元稹能將這樣的結(jié)局也描寫得如此引人入勝,真是寫作高手。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鶯鶯傳》末尾張生的一段議論,竟將鶯鶯稱為'天生尤物',說什么這樣的女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將鶯鶯比作古代西周的誤國女子褒姒,還說什么“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這段話遭到魯迅先生痛斥,說'篇末文過飾非,遂墮惡趣'??v觀《鶯鶯傳》,通篇都是對鶯鶯的深情描述,文中充滿贊賞之意,最后竟然要寫上這樣一段,實在是匪夷所思。盡管有這樣的不足之處,仍然瑕不掩瑜,不會減損《鶯鶯傳》有如明珠般的光輝。元稹后來與韋叢的婚姻經(jīng)歷也表明他并非薄情之人。元稹留下的'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這一千古傳誦的佳句就是為悼念亡妻韋叢所作。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時任太子少保的韋夏卿將小女兒年方二十的韋叢下嫁給二十四歲的詩人元稹。這樁婚姻有很大的政治成分,當時元稹科舉落榜,但是韋夏卿很欣賞元稹的才華,相信他有大好前程,于是將小女兒許配給他。當時正是元稹不得志的時候,過著清貧的生活,然而兩人婚后卻是百般恩愛,感情非常好。韋叢不僅賢惠端莊、通曉詩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貴,卻不好富貴,不慕虛榮。韋叢從高官大富人家來到這個清貧之家無怨無悔,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關(guān)心體貼丈夫,對生活的貧瘠淡然處之。元稹原本以為這只是一個仕途晉升的途徑,卻沒想到獲得了韋叢這樣一位溫柔體貼的嬌妻。婚后元稹忙著科試,家務(wù)全是韋叢一人包辦,婚前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父親疼愛的小女兒,能夠與元稹同甘共苦,大有卓文君的風范,韋叢的賢惠淑良可想而知。不幸的是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韋叢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此時元稹已升任監(jiān)察御史,幸福生活就要來臨,愛妻卻撒手人寰,使元稹悲痛不已。韋叢營葬之時,元稹因公務(wù)無法親自前往,事先寫了一篇情詞痛切的祭文,托人在韋叢靈前代讀。到了下葬那天,元稹情不能已,又寫了三首悼亡詩,這就是最負盛名的《三遣悲懷》:其一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fù)營齋。其二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其三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上面是韋叢的畫像,她的生世可能也是通過元稹的三首懷念詩才為人知曉的。元稹后來又與唐代才女薛濤發(fā)生過一段戀情,他倆的愛情故事是中唐文藝界最為出名的愛情故事之一,雖然這場愛情最終無疾而終,但正因為沒有結(jié)果反而更有余味。薛濤是唐代著名女詩人,她制作的'薛濤箋'一直流傳到至今。薛濤才貌過人,不但聰慧工詩,而且有政治頭腦,身為樂伎,卻心比天高,十分鄙視那些貪官污吏,達官貴人。唐元和年間,詩人元稹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地方。他久聞蜀中詩人薛濤芳名,到蜀地后特地約她在梓州(今四川綿陽三臺縣)相見。與元稹一見面,薛濤就被這位年僅三十一歲的年輕詩人的俊朗外貌和出色才情吸引。兩人議詩論政,情誼漸深。在薛濤的支持下,元稹參劾為富不仁的東川節(jié)度使嚴礪,由此得罪權(quán)貴,被調(diào)離四川,任職洛陽。從此兩人勞燕分飛,關(guān)山永隔。兩人最終未能修成正果,一方面是年齡懸殊過大,三十一歲的元稹正值風華歲月,薛濤即便風韻綽約,但畢竟大了十一歲;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薛濤出身樂籍,相當于一個風塵女子,對元稹的仕途只有負作用。對此薛濤心中很明了也很坦然,故亦無恨。與元稹分手之后,薛濤從此她脫下了極為喜愛的紅裙,換上了一襲灰色道袍,從熾烈走向淡然。成都浣花溪旁仍然車馬喧囂,但薛濤內(nèi)心從此一片靜寂。上面的照片是薛濤的石雕塑像。成都的風景名勝景點薛濤井,位于成都浣花溪畔,據(jù)說是薛濤故居。《鶯鶯傳》的悲劇結(jié)局讓許多人感到遺憾不滿,希望看到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故事有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于是后來陸續(xù)產(chǎn)生了許多續(xù)作。如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所述:'金則有董解元《西廂諸宮調(diào)》,元則有王實甫《西廂記》,關(guān)漢卿《續(xù)西廂記》,明則有李日華《南西廂記》,陸采《南西廂記》等,其他曰《竟》曰《翻》曰《后》日《續(xù)》者尤繁,至今尚或稱道其事。唐人傳奇留遺不少,而后來煊赫如是者,惟此篇及李朝威《柳毅傳》而已。'《鶯鶯傳》諸多續(xù)作中,以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最負盛名,原名為《崔鶯鶯待月西廂記》,采用元曲形式寫成,共5本5楔21折,總共5萬多字,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堪稱鴻篇巨制。作者王實甫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河北省保定市定興人。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有時專指雜劇。雜劇在宋代是一種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表演形式,到元代發(fā)展成戲曲形式。每本以四折為主,開頭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宮調(diào)同韻的北曲套曲和賓白組成,流行于元大都(今北京)一帶。元曲也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shù)、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然而雖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許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與唐代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更大的靈活性。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朵燦爛的花朵,它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成就上獨有特色,與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并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又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產(chǎn)生了元曲四大名家,即關(guān)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王實甫《西廂記》最突出的成就是從根本上改變了《鶯鶯傳》的主題思想和悲劇結(jié)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愛情上堅貞不渝,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并經(jīng)過不懈努力終于得到美滿結(jié)果的一對青年。較之《鶯鶯傳》,王實甫續(xù)寫的《西廂記》做了如下改動:將崔鶯鶯的身份提高到當朝相國之女,崔夫人鄭氏送丈夫靈柩回河北安葬,途中受阻暫住普救寺。崔相國生前已將鶯鶯許配鄭氏侄兒鄭尚書之長子鄭恒,然而鄭恒系紈绔子弟,鶯鶯很不滿意。將《鶯鶯傳》所稱'張生'改名為張珙,字君瑞,是當朝禮部尚書之子,父母雙亡,家境貧寒,只身一人赴京城趕考,途中也在普救寺小住,得以邂逅崔鶯鶯,一見傾心。張生得知鶯鶯小姐每夜都到后花園內(nèi)焚香,于是趁夜深人靜來到后花園內(nèi)偷看小姐,吟詩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聽到也隨即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yīng)憐長嘆人。兩人由此萌生愛慕之情。叛將孫飛虎聽說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貌,率五千人馬將普救寺團團圍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內(nèi)交出鶯鶯做'壓寨夫人'。眾人束手無策,危急中夫人申言:'不管何人只要能退賊解圍,就將小姐許配給他。'張生與領(lǐng)兵十萬駐守蒲州的白馬將軍杜確有八拜之交,先用緩兵之計穩(wěn)住孫飛虎,然后寫信求救于杜確。三日后,杜確帥兵趕到打退了孫飛虎。然而此時崔老夫人卻變卦了,不愿招'白衣學士'為婿,在酬謝宴席上以鶯鶯已許配鄭恒為由,讓張生與崔鶯鶯以兄妹相稱,厚贈金帛,讓張生另擇佳偶,張生和鶯鶯都痛苦萬分。看到這些,紅娘安排他們相會。夜晚張生彈琴向鶯鶯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鶯鶯也向張生傾吐愛慕之情。自那日聽琴后,張生多日不見鶯鶯,相思患病,趁紅娘探病之機托她捎信給鶯鶯,鶯鶯回信約張生月下相會。當晚,張生翻墻而入,鶯鶯見了卻怪他行為不端,說以后再不見他,致使張生病情愈發(fā)嚴重。后鶯鶯借探病為名,到張生房中與他幽會。老夫人看鶯鶯近日神情恍惚,行為異常,懷疑女兒與張生不軌行為,于是叫來紅娘拷問,紅娘無奈只得如實說來。紅娘替小姐和張生向老夫人求情,并說這不是張生和小姐的罪過,而是老夫人的過錯,老夫人不該言而不信。老夫人無奈,告訴張生如果想娶鶯鶯,必須進京趕考取得功名方可。鶯鶯在十里長亭為張生送行,臨行再三叮囑張生休要停妻再娶。長亭送別后,張生行至草橋店,夢中與鶯鶯相會,醒來不勝惆悵。張生考得狀元,向鶯鶯傳信報喜。這時鄭恒又一次來到普救寺,捏造謊言說張生已被衛(wèi)尚書招為東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將小姐許給鄭恒,并決定擇吉日完婚。恰巧在成親之日,張生以河中府尹身份歸來,征西大元帥杜確也趕來祝賀,真相大白,鄭恒羞愧難言,含恨自盡,張生與鶯鶯終成眷屬。在藝術(shù)上,《西廂記》通過錯綜復(fù)雜的情節(jié)描寫,完成了鶯鶯、張珙、紅娘等藝術(shù)形象的塑造,使人物性格形象生動鮮明,加強了作品的戲劇性。其中,又以紅娘這一地位最為卑下的人物個性最為鮮明突出。紅娘心地善良、聰明伶俐、熱心正直、敢做敢為,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劇作地位中遠過鶯鶯,成為整部《西廂記》的主角,突破了傳統(tǒng)文學作品總是以才子佳人為主角的格局,因而深受廣大平民階層喜愛。王實甫在《西廂記》的最后部分寫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千古名言,成為貫穿該劇的主題思想。高中狀元,衣錦還鄉(xiāng),戀人重聚,共入洞房,這是中國民眾向來樂見的結(jié)局,未必如《鶯鶯傳》那樣深邃感人。然而,王實甫也是元曲創(chuàng)作高手,《西廂記》洋洋五萬余字,人物刻畫更加深入細膩,有許多為人稱道的佳句,例如: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怨不能,恨不成,坐不安,睡不寧。有一日柳遮花映,霧障云屏,夜闌人靜,海誓山盟,恁時節(jié)風流嘉慶,錦片也似前程,美滿恩情,咱兩個畫堂春自生。懨懨瘦損,早是傷神,那值殘春。羅衣寬褪,能消幾度黃昏?風裊篆煙不卷簾,雨打梨花深閉門。無語憑闌干,目斷行云。花影重疊香風細,庭院深沉淡月明。果若你有心,他有心,昨日秋千院宇夜深沉;花有陰,月有陰,春宵一刻抵千金,何須詩對會家吟?月明才上柳梢頭,卻早人約黃昏后。(后來演變?yōu)?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名句)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nèi)成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名段是:鶯鶯長亭送別張生,紅娘問小姐為什么不打扮,鶯鶯以一首'叨叨令'(元曲詞牌之一)作答: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么心情花兒、朵兒,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沉沉的睡;從今后衫兒、袖兒,都揾幫重重疊疊的淚。兀的不悶剎人也么哥!兀的不悶剎人也么哥!久已后書兒、信兒,索與我凄凄惶惶的寄。這樣風格的曲詞在王實甫《西廂記》中很多,言辭更貼近民間語言,充分體現(xiàn)了元曲不同于唐詩宋詞的藝術(shù)特色。到了明清,各種各樣的《西廂記》不同版本竟達80多種。清朝中期之后,各種戲劇大盛,形成了京劇、越劇等著名劇種,《西廂記》又被紛紛搬上戲劇舞臺。從元稹創(chuàng)作《鶯鶯傳》到如今,1400多年的時光已經(jīng)過去了??梢韵嘈牛@一故事將永存于世!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