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唐詩之路”是1991年由紹興新昌學者竺岳兵經(jīng)過考察醞釀提出,自錢塘江經(jīng)紹興,而后經(jīng)上虞曹娥江至剡溪、嵊州、新昌,直至臺州天臺以及溫州等地的詩意之路,其中紹興段占整條詩路一半以上,人文薈萃,是“唐詩之路”精華地段。 ![]() “唐詩之路”與紹興文化資源帶相契相合,她從西興出發(fā),經(jīng)蕭山到紹興鑒湖,沿浙東運河至曹娥江,然后沿江而行入剡溪,再經(jīng)新昌天姥山,最后抵天臺石梁飛瀑。文脈沿著詩歌蜿蜒而下,夢回千年,醒來又見盛世,跟著詩人的足跡一同游歷吧。今天這站來到紹興嵊州。 ![]() 崔顥 剡溪 《舟行入剡》 崔顥 鳴棹下東陽,回舟入剡鄉(xiāng)。 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 地氣秋仍濕,江風晚漸涼。 山梅猶作雨,谿橘未知霜。 剡溪北流至此碰崖折流,沖擊成潭,古稱剡溪口,為剡溪風光絕勝處,是山水詩人謝靈運游憩和垂釣之處,崖上有謝公亭、嶀浦廟。剡溪兩岸已建成書畫剡溪旅游帶。 ![]() 自唐以后,歷代文人士子如過江之鯽,水陸并進,大舉入剡,剡溪成為“唐詩之路”的濫觴,尤以李白、杜甫、白居易、陸游等歷代著名詩人和茶道始祖皎然、茶圣陸羽入剡為盛,僅唐代就有四百五十多位詩人入剡,暢游吟唱剡中大地,留下一千五百多首詩歌。 ![]() 四明山 秋下荊門 李白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 四明山為道教第九洞天,會稽支脈太白山有葛洪煉丹處,九曲剡溪有始寧墅、謝公宿處、謝靈運釣臺、謝車騎坐石等景點和遺跡,是唐朝詩人仰慕和游歷之地。 ![]() 四明山主峰位于嵊州市境內(nèi),龍虎山的氣勢壯觀,兔耳嶺的怪石靈秀,有著第二廬山之稱,林深茂密,青山碧水,各種鳥獸出沒其間,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優(yōu)越,被譽為天然“氧吧”。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飛禽鳥獸,出沒無常;暢游其間,樂而忘返! ![]() 金庭王羲之故里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并序》(節(jié)選) 李白 人游月邊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佇,入剡尋王許。 金庭是王羲之歸隱之地。玄言詩人許詢遷居濟渡筑“知己墅”,高僧支遁在此建“銀庭寺”創(chuàng)立佛教“即色宗”,儒釋道融匯于此,領一時風騷。華堂古村系王羲之后裔集聚之地,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 金庭四周環(huán)山,前有五老峰,后有放鶴峰,左立香爐峰,右峙卓劍峰,峰峰青秀翠綠,峰前溪水環(huán)繞,峰間清泉淙淙。在幽幽的山谷里,有一座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文化圣地-金庭觀。晉書圣王羲之晚年就隱居在風景秀麗的金庭觀,卒后葬在觀后瀑布山下。山門前青石牌坊上鐫刻著'晉王右軍墓道'六個大字,與參天的古柏相映成輝。 ![]()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浙江杭州 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