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齋直指》卷二十一:蔓荊子散處方蔓荊子 赤芍藥 生地黃 桑白皮 甘菊花 赤茯苓 川升麻 麥門冬(去心)木通 前胡 炙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藥銼散。 功能主治治內(nèi)熱,耳出膿汁,或耳鳴而聾。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紅棗2枚,煎至150毫升,食后服。 摘錄《仁齋直指》卷二十一 《幼幼集成》卷四:蔓荊子散處方蔓荊子1錢,粉干葛1錢,赤芍藥1錢,信前胡1錢,桑白皮1錢,淮木通1錢,懷生地1錢,杭麥冬1錢,赤茯苓1錢,綠升麻5分,小甘草5分。 功能主治小兒腎氣上沖,灌為聤耳。 用法用量加燈心10莖,水煎服。 摘錄《幼幼集成》卷四 《醫(yī)方類聚》卷六十七引《神巧萬全方》:蔓荊子散處方蔓荊子1兩,防風(fēng)1兩,獨活1兩,黑參1兩,梔子仁1兩,車前子1兩,黃芩1兩,甘菊花1兩,甘草(炙)1兩,秦皮1兩,地膚子1兩,細(xì)辛1兩半。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肝臟壅熱,風(fēng)毒所攻,眼赤腫痛,生胬肉侵睛。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六十七引《神巧萬全方》 《圣惠》卷三十:蔓荊子散處方蔓荊子1兩,酸棗仁1兩(微炒),防風(fēng)1兩(去蘆頭),百合2兩,枳實1兩(麩炒微黃),桂心1兩,薏苡仁2兩半,木通1兩半(銼),牽牛子3兩(微炒)。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傷筋,風(fēng)引筋脈,拘攣疼痛,或時肢節(jié)浮腫,手指不可拳。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二十二:蔓荊子散處方蔓荊子3分,赤箭半兩,細(xì)辛半兩,麥門冬1兩(去心,焙),地骨皮半兩,石膏1兩,黃芩3分,防風(fēng)3分(去蘆頭),羚羊角屑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芎?3分,茯神3分,甘菊花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fēng)頭旋,暈悶,起則欲倒。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忌熱面、飴糖、羊肉。 摘錄《圣惠》卷二十二 《圣惠》卷三十四:蔓荊子散處方蔓荊子1兩,生干地黃1兩,地骨皮1兩,角蒿1兩,郁李根皮2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牙齒根宣露挺出,皆是積熱風(fēng)毒所為者。 用法用量每用半兩,以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熱含冷吐。 摘錄《圣惠》卷三十四 《直指》卷二十一:蔓荊子散別名蔓荊子湯 處方川升麻、木通、赤芍藥、桑白皮(炒)、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前胡、甘菊、赤茯苓、蔓荊子、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內(nèi)熱,耳出膿汁。 用法用量蔓荊子湯(《準(zhǔn)繩·幼科》卷三)。 摘錄《直指》卷二十一 《圣惠》卷六十九:蔓荊子散處方蔓荊子3分,防風(fēng)3分(去蘆頭),羌治3分,芎?2分,羚羊角屑3分,細(xì)辛半兩,枳殼2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菊花半兩,前胡3分(去蘆頭),白芷半兩,藁本半兩,石膏2兩,赤茯苓3分,旋覆花3兩,麻黃3分(去根節(jié)),荊芥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婦人風(fēng)眩,頭目昏悶煩疼,言語謇澀,痰逆,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