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一句俗語叫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這句話其實是一種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認(rèn)為,人之所以能夠行為思考,主要依靠的就是精氣神三樣?xùn)|西。一個人有了精氣神,才能健康陽光的活著,沒了精氣神就仿佛植物生長沒了太陽,整個人都萎靡不振,渾渾噩噩,胡思亂想,時間長了甚至危及生命。 人說“精盈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本苌鷼?,氣能生神,神能保身體健康。所以,對于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固精,養(yǎng)氣和安神。這句俗語,老祖宗就是在提醒人們一定要注重精氣神的保養(yǎng),保護(hù)身體健康。 一個人若是精氣不足,很容易胡思亂想,這里的淫指的不僅僅是淫欲之事,而是指所有淫亂邪惡不健康的事情。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精力不濟(jì)便無法勞動,不工作就終日無所事事,人就開始胡思亂想,負(fù)能量滿滿,長此以往自己被自己折磨的更加沒了精神,惡性循環(huán)。 但若是一個人精力充沛,那么他根本沒有時間思考那些邪門歪道。全部的精力都會用在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上,他們的內(nèi)心充盈,不會被欲望所打倒。平日里不會胡思亂想,精力往一處使,工作越發(fā)得力,生活也更有追求。 這句話就是告訴人們,平日里千萬不要閑著,閑的時間長了,人的精神就會受損,只要自己還能動,就給自己找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做,讓自己忙起來。寧可集中精神忙著,也不要損精傷神地閑著。 過去,氣飽不思食指的是一種辟谷行為,也就是說,人活在世上,全靠一口氣支撐,所謂有氣即可生存。修行之人只要修煉到一定的境界,體內(nèi)有真氣運行,便可循環(huán)往復(fù)供應(yīng)全身,人根本感覺不到餓。 不過現(xiàn)在,這句話又有了新的解釋。氣并不是一個寬泛的概念,而是人體所必須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如果一個人吃的東西非常有營養(yǎng),即使吃得少,或者少吃幾頓,也能顯露出一副精力充沛的狀態(tài),不會時時刻刻想著吃飯。但若是一個人營養(yǎng)不良,吃的東西又沒有什么營養(yǎng),那么這個人終日處于一種吃不飽飯的狀態(tài)中,肯定會時時刻刻想著吃飯的事,想不了其他的了。 這也就告訴我們,平日里吃東西一定要以補充營養(yǎng)為主,所謂吃得飽不如吃的好。選擇最有營養(yǎng)的食物,只有有了充足的營養(yǎng),我們才能更有精力去做別的事。 最后說說神足不思眠。所謂神足不思眠,說的就是一個人如果精力充沛,思想活躍,那么他通常不會感到困頓。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集中精力去忙一件工作,或者做一件讓人亢奮的事,即使忙到很晚,也沒有一絲困意。這就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一直處于一種活躍狀態(tài),精氣神充足,不感到疲憊。 反之,若是一個人終日沒精打采,精氣神不足的樣子,那么即使他一整天什么都不干也會是一副疲憊至極的狀態(tài),時刻想著睡覺。這是因為大腦越不運動,就越不活躍,仿佛處于停滯的狀態(tài)。人就越容易犯困。 這句話是告訴人們,平日里一定要多鍛煉大腦,提高思維的活躍度,不要無所事事,胡思亂想,這樣大腦越用越有精神,人也會更有活力。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在有限的生命中,我們還是應(yīng)該盡量減少對身體的損害,控制自己的欲望,多運動,多思考,養(yǎng)足精氣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