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從開始就在倒計時。我們無法增加有限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換一種方式,將生命活出質(zhì)量。希望通過閱讀加措“人生智慧三部曲”系列完結(jié)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3》,可以讓你受到些許啟發(fā)。 · 把自己的日子繪成畫,過成詩 · 你看到別人的幸福,只是看到別人的表面現(xiàn)象,別人所經(jīng)歷的風風雨雨你何曾看見?別人所忍受的艱辛苦難你何曾體會?不要總是懷疑春色在人家,人家也要經(jīng)歷春夏秋冬的冷暖,才能觀賞四季的如畫風景。 我們沒有權(quán)利評價別人的生活,更無法改變別人的日子,但是我們至少能把自己的日子繪成畫、過成詩! / 當我們身心俱疲之際,看到別人的美好,就開始羨慕,總以為別人的生活才是更好的,于是就哀嘆時運不濟、命運不公,其實大可不必。 別人的美好,只是表象,未必就那么完美。以平常心過自己的日子,守住自己的幸福,就是最好的。 有個年輕人,總是羨慕富庶的鄰居,于是就向長者抱怨:“鄰人糧米滿倉、牛馬成群,而我卻僅夠溫飽,豈非不公?” 長者道:“此為最公?!?/span> 年輕人不解。 長者又說:“當你在樹蔭下避暑之時,鄰人還在揮汗如雨地辛勤勞作;在你高臥床榻之際,鄰人還在廢寢忘食地耕織。他比你富庶,完全就是天道酬勤的結(jié)果,你完全無視了這些!” 美好的生活并非憑空得來,只看到鄰人的富庶,卻忽視了他的辛勞付出。 其實,鄰人的生活并沒有看到的那么美好,反而滿是艱辛的汗水。盲目地艷羨,不過是自尋煩惱。 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困苦,嘗試著承認接受,以樂觀之心直面,才是克服困境的正確方法。 與其總是盲目羨慕他人,不如以真誠之心提醒自己一句“我的生活也不壞”,然后踏踏實實地努力耕耘,也能收獲累累碩果。 別人的美好,不過是付出之后的結(jié)果,是汗水澆灌出的果實。只見收獲,卻不思付出,豈不是犯了舍本逐末的錯誤? 當別人享受生活的時候,根本用不著羨慕,更不能嫉妒,而是要瀟灑地對自己說一句:“我也能過更好的日子?!?/span> 生活中,類似的事例數(shù)不勝數(shù)。 有個小富即安的上班族,別人總是勸他去做大生意、賺大錢,他卻絲毫不為所動,總是笑呵呵地說:“那些做大生意的人,要承受莫大風險,我一點兒都不羨慕他們的成功,那不是我喜歡的生活,我現(xiàn)在的日子就很好了……” 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喜歡自己過的生活,既是堅守自我的態(tài)度,又是寧靜淡泊的境界。 別人的生活,終究只是路旁的風景,面帶微笑地看看就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根本。 在你羨慕他人之時,或許也在被別人羨慕。 不妄自菲薄,不羨慕他人,是生命原本就應該有的從容本色。 不經(jīng)歷風雨無以見彩虹,每一份成功都是汗水浸潤而成,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所以,完全不必用羨慕的眼光打量別人,低下頭去,踏踏實實過自己的日子,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自己的路,才是直達生命本源的大智慧。 經(jīng)歷春夏秋冬,品嘗苦辣酸甜,在人生中恪守自我,讓生命回歸最初的寧靜,就不會再滿腹牢騷地怨天尤人。 在安然中享受靜好歲月,將自己的生活裝點得如詩如畫,就是巨大的成功。 · 命運不是機遇,而是選擇 · 命運不是一個機遇問題,而是一個選擇問題,它不是我們要等待的東西,而是我們要實現(xiàn)的東西。 人生在世,總有一些事情我們只能欣賞,遠遠地,總也無法走近,最后,選擇走開。總有一些感情,我們只能體會,默默地,總也無法接受,最后,選擇離開。 選擇與命運相連,放棄與生活相關。人生就是于選擇中,走向新的生活;于放棄間,得到解脫自在,然后,繼續(xù)前行。 / 人生路上沒有指示牌,每逢十字路口就會面臨選擇,無論向左還是向右,只能選其一。 無論如何取舍都是選擇的智慧。在得與失之間行走,與其念念不忘計算得失,還不如放下得失之心,昂首挺胸,大步向前。 既然已經(jīng)做出了抉擇,就要勇敢地走下去。不管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都要坦然面對、微笑前行,這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有個年輕的陶匠,萬分懊惱地向禪師抱怨:“如果當初我去經(jīng)商,必然早已家財萬貫?,F(xiàn)如今卻窮苦落魄,整日與陶土為伍,現(xiàn)在想起來真是追悔萬分,懇請禪師指點。” 禪師說道:“那就繼續(xù)與陶土為伍。” 陶匠不解。 禪師解釋道:“既然捏土為器的陶匠之路是你自己的選擇,就要負責到底,又何須懊悔?” 陶匠頓時釋然,專心鉆研,終成陶藝家。 無論做過什么樣的選擇,走上哪一條路,都會面臨各種困難,與其哀嘆抱怨,不如堅守初心,在困境中樂觀豁達,始終心懷希望。 面對艱難和困窘,與其沉淪于“我選錯了”的懊惱悔恨,還不如以坦然之心告誡自己,“這是我的選擇,一定要負責到底”。 相信坎坷會化為坦途,相信成功就在前方。堅持自我,對于當初的選擇無怨無悔。 后悔昨日的選擇,不僅僅是自尋煩惱,亦是對自我的否定,還不如用“美好就在前方”來激勵自己。堅守初衷,不忘本心,默默地繼續(xù)努力,終會迎來晴空萬里。 人們總是習慣于選擇,卻不善于對選擇負責。選擇了事業(yè),往往會輕忽了家庭,然后無論事業(yè)上取得多么輝煌的成就,都會懊悔于對家庭的疏離。而那些選擇了家庭的人,雖然收獲了合家和睦的美好,卻對事業(yè)上的缺失追悔萬分。 既有選擇,必有得失。無論得到還是失去,都不可改變。患得患失,就是未洞悉“得就是失,失亦為得”的妙理。 走在東邊的路上,卻總是想看到西邊的風景,就會看不到眼前的希望。一味地幻想避開風雨,卻又希望看到彩虹,分明就是妄念。 有些人和事,雖然如天上的圓月般美好,卻只能遠觀,無法靠近。既然已經(jīng)選擇了前行,就要堅定信念勇敢地走下去。與其心懷明月,不如用燭火之光照亮自我,牢牢把握屬于自己的光明,踏上嶄新的路途。 舍也好,得也罷,只要做出了選擇,就不必再計較得失。 不悔于過去,不妄于將來,在選擇中大步向前,就一定可以迎來燦爛的朝陽…… · 任世間繁華,只愿靜守一隅天地 · 下雨了,喧鬧城市的傍晚,雨景真美,雨滴靜靜地灑落,仿佛落入人間的精靈。清純透明的塵世,寧心靜氣,只聽微雨滴答吟唱,不急不緩中卻也詩意而浪漫。 遠離俗世喧囂,回歸于平淡之中,任世間繁華,只愿靜守一隅天地。 / 大千世界,萬丈紅塵,雖然繁華鼎盛,但處處喧囂,陷于名利紛擾之中,內(nèi)心不得片刻安閑。 總是想著避開紛擾,追尋內(nèi)心的那一方安寧,于是就苦苦尋覓幽靜的空山幽谷,希望可以在山水林泉中找到安寧恬靜的方寸之地。 心若是真的靜了,便如古井不波,又怎么會受到世俗的侵擾?又怎么會被名利打破靜境之界? 不論是靜謐的清晨或黃昏,還是清幽的荒郊野外,所謂的寧靜都是流于表面的。靜并非外部環(huán)境,而是內(nèi)心的境界,是寬容忍耐、波瀾不驚的人生態(tài)度。 靜在于心,又何必求于外? 靜境之界,不需要用眼看,不需要用耳聞,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若得一心之靜,就算是身在繁華鬧市,亦可以幽靜如蘭、純凈如蓮。 起一心,動一念,就是萬象皆動。萬法萬象皆歸于心、源于心,且發(fā)于心、現(xiàn)于心。心清凈,則境物沉靜;心浮躁,則境物浮躁。若是心靜了,世界就靜了。 人人都在追尋幸福,而內(nèi)心的安靜就是幸福的前提。 身在凡塵,雖然恐怕很難做到“纖塵不染”,卻不能被世俗的塵埃淹沒,更不能在功利、虛榮中把自己弄丟了?;貧w生命的初衷,以最質(zhì)樸、最原始的本性生活,亦是靜心的最高境界。 靜心,是為了控制欲望,以淡泊之心對待成敗得失,以坦然態(tài)度面對浮沉起落,不僅遠離了煩惱,還有利身心。 若是心沒有真的靜下來,不論為人還是處世,都不會踏實,始終好似隨風飄揚的浮塵一般,不知歸處。與其讓紛擾和煩惱主宰內(nèi)心,還不如靜心面對喧囂,用心體察生活中細微的美好,用點點滴滴的積累,凝聚出生活的和諧之美。 平靜面對生活,安靜審視自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過上安寧又祥和的生活,豈不正是苦苦追尋的結(jié)果? 桃花源不在荒僻的林泉空谷,亦不是人跡罕至的荒郊深山,而是在心中。與其求于外,不如問于內(nèi)! 倘使心靜了,則萬籟俱寂,夜闌之際傾聽雨打芭蕉,可感受到絲絲恬靜;晴空之下,笑看云卷云舒,可知天地高遠—大千世界,盡在心中。 寧為靜水,不為落石,任憑世事繁雜、紅塵喧囂,只要靜守內(nèi)心的方寸之地,就是清凈安然的美好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