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span> 本條是傷寒壞病。造成此種結果的原因應是以火劫迫汗,不是誤下。傷寒誤下的結果有結胸、痞硬、清谷不止、協(xié)熱而利等。煩驚譫語乃火劫造成的壞病?;鸾僦笩?、火熏、火熨、火灸等法強迫發(fā)汗。這種方法是違反傷寒因勢利導的治療規(guī)律的。在傷寒太陽過程中若火劫迫使發(fā)汗,一是造成津液的大量喪亡而導致里實而譫語;二是高熱灼傷神經,使之處于過渡興奮狀態(tài),造成煩驚。例如:“傷寒脈浮,醫(yī)以火迫劫汗亡陽,必驚狂起臥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龍骨牡蠣蜀漆救逆湯主之。”又如:“火逆、下之,因燒針煩燥者,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從火劫致煩驚,加龍骨牡蠣治之的條文看,本條證當是火劫不是誤下。文中雖無火迫字樣,或為缺文。 本條譫語小便不利是因津液傷亡胃腸干燥結為硬屎而致。經絡傷于火而津液亡于汗,筋肉神經失于濡養(yǎng)而一身盡重不可轉側。煩驚為火熱對神經的強烈刺激而致過渡興奮。柴胡以解少陽,加龍骨牡蠣以鎮(zhèn)驚安神。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 柴胡56克,半夏20毫升,人參21克,茯苓21克,鉛丹21克,桂枝21克,大黃28克,生姜21克,大棗6枚,龍骨21克,牡蠣21 克 上十一味,以水1600毫升,煮取800毫升,內大黃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溫服一升?!?/span> “太陽病過經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本條太陽病過經十余日是指傷寒初得病在太陽經,十余日以來,曾二三次誤下。后四五日柴胡證仍在的,先與小柴胡湯。后四五日在十余日內的后四五日,而誤下是在五六日間。柴胡證仍在是指一系列少陽證中任何一證或數(shù)證。與小柴胡湯后嘔不止,可見與小柴胡湯之前即有嘔而發(fā)熱。心下急郁郁微煩即心下急滿,發(fā)熱心煩,不欲飲食之表現(xiàn)或在服小柴胡湯前即有,而服小柴胡湯之后未解,再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嘔不止微煩為少陽證。心下痞滿急迫為里熱。這種少陽與里熱合邪時,常與小柴胡湯可解,若小柴胡湯不能解,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為什么要先與小柴胡湯,必待不解而后才用大柴胡湯呢?這是因為少陽禁下,仲景在少陽禁下,仲景慎下少陽,所以必待小柴胡不解而后下。仲景在少陽病中多用此法。如本條及柴胡加芒硝湯條等。這并非仲景辨證不準,正是其辨證用藥的精確之處。 “傷寒十余日,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此條傷寒十余日熱結在里是指心下急腹?jié)M不大便發(fā)熱汗出不解等證。若復往來寒熱是少陽并熱結在里。熱結在里可下,但少陽禁下,須先以大柴胡湯和解少陽兼下里熱。若但結胸身無大熱,但頭汗出的以大陷胸湯主之。 結胸與熱結在里最須區(qū)別。二證皆有心腹?jié)M不大便發(fā)熱汗出不解。而大結胸證身無大熱但頭汗出。以身無大熱但頭汗出以區(qū)別于熱結在里,也區(qū)別于少陽兼有熱結在里證。因結胸證為飲熱結在胸脅,與里熱不同。參看太陽病篇太陽病的繼發(fā)性雜病一章結胸一節(jié)。 “傷寒發(fā)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 本條嘔而發(fā)熱為少陽證,發(fā)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而下利為里熱證。以大柴胡湯和解少陽兼下里熱。 此條證候應與生姜瀉心湯證,桂枝人參湯證相鑒別,生姜瀉心湯證繼發(fā)于太陽表解之后雖有心下痞硬、下利,但干嘔食臭與本條發(fā)熱而嘔不同。桂枝人參湯證亦是心下痞硬、下利,但它發(fā)生于太陽誤下之后,外有發(fā)熱惡寒之表證與本條不同。本條發(fā)熱而嘔無疑是少陽證,而下利痞硬與不大便煩滿雖表現(xiàn)不同,但同是胃腸的陽性病理過程,病機為胃腸熱結,所以同以大柴胡湯主之。 金鑒對本條證下利而用大黃枳實的治法不能理解,故改“下利”為“不利”。按仲景文例,凡說“不利”皆指小便,而且必說,小便不利,從無單用“不利”二字指小便或大便的例。金鑒這種改法是不合仲景文例的。山田正珍也不解下利用大黃之理,于下利上添不字,改為“不下利”。然而“不下利”三字是不能理解為不大便的。充其量也不過是清便自可之義,也不足作為用大黃的依據(jù),同時仲景也沒有這樣的文法。川田氏這一改法也是不正確的??傊?,不大便,大便硬而用大黃易為人所理解。今下利而用大黃,便因不解其病理而生出種種臆說。除金鑒與山田氏之外,眾多醫(yī)家對大柴胡湯中有無大黃一案,至今尚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大柴胡湯方: 柴胡112克,黃芩42克,芍藥42克,半夏99毫升,生姜70克,枳實4枚,大棗12枚擘 上七味,以水24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溫服200毫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黃二兩,若不加,恐不為大柴胡湯。大黃二兩約28克?!?/span> 按:大柴胡湯方后“一方加大黃二兩”等十七字,當是后人的注語誤入正文的。在《金匱·腹?jié)M宿食病篇》有大柴胡湯方,方中有大黃二兩。那么大柴胡湯究竟有沒有大黃呢?歷代注家看法頗為不同?,F(xiàn)綜合各家見解,略加探討如下: 歷代注家對大柴胡湯有無大黃的見解可分以下四種: 1、認為大柴胡湯必須有大黃的;如許叔微說;“大柴胡湯一方有大黃,一方無大黃;此方用大黃者,以大黃有滌蕩蘊熱之功,為傷寒中要藥”。 2、認為大柴胡湯無大黃的:如柯琴說:“大柴胡湯是半表半里氣分之下藥,并不言太便。其心下急與心下痞硬是胃口病,而不在胃中。熱結在里非結實在胃。且下利則地道已通......,不可以‘下之’二字妄加大黃。”徐靈胎說:“要知條文中并無大便硬,更有下利證,則不得妄用大黃以傷胃氣也。” 3、認為大柴胡湯有大黃無枳實的:如張錫純說:“此方無大黃者非原方,即加大黃亦疑非原方。為其病屢下之余,雖柴胡證仍在,氣分必有損傷。況又減人參,復大黃枳實并用,既破其血又破其氣……至枳實能損人胸中至高之氣,其不宜與柴胡并用明矣。愚想當日原但加大黃,后世畏大黃之猛,遂易以枳實。迨用其方不效,不得不仍加大黃,而竟忘去枳實。以后凡我同仁有用此方者,當加大黃去枳實為定方矣?!?/span> 4、認為大柴胡湯中大黃為可有可無的化裁活用法。持這一見解的是林柏良先生。林氏在“小柴胡湯證的研究”一書中說:“‘一方加大黃二兩,若不加,恐不為大柴胡湯’的注語,前七字‘一方加大黃二兩,是仲景原方?!舨患涌植粸榇蟛窈鷾质呛笕藢η捌咦值淖⒄Z。前七字是仲景很重要的指示?!绷质嫌终f:“大柴胡證原是小柴胡證的本態(tài)向內實發(fā)展。隨著內實的輕重,自應有可用或不用大黃的分別。仲景用藥不茍,所以就作出那樣的指示。再看傷寒論本方煎法中只寫‘右七味’并注明‘一方加大黃二兩’。再查對金匱原方,果然加入大黃二兩,并在煎法中寫明‘右八味’??梢姶簏S的或有或無,正是仲景指示讀者化裁活用的意思?!绷质嫌峙e例說:“柴胡證,兼有心下急,郁郁微煩等,這種證為內實不很甚,加用枳實芍藥以舒急,大致也亦足夠了。如內實已堅,則加大黃也是可以的。其他條文也類似,例如:‘傷寒十余日,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畟l(fā)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細看這些證狀,往來寒熱原屬小柴胡湯證,雖說熱結在里,但是加大黃與否,還要由里實的程度來決定。至于心中痞硬既要加枳芍以協(xié)姜夏,一般已能解決。如汗出很多,脈實證急,則加大黃,瀉下存陰,極為必要。故仲景對大柴胡湯只作七味,而注明一方加大黃二兩,目的在于說明大黃不是非用不可的,而是一種酌情的加減法?!?/span> 上述四種說法各自言之成理,誰是誰非姑且不論,大柴胡湯方有無大黃,必須根據(jù)條文中實在的證狀與病理而論。并且以仲景本人的文字依據(jù)來證實其有無,不可以個人的想象為依據(jù)??虑?、徐靈胎二氏主張無大黃的理由是因下利而不可用大黃,其觀點是明朗的,論據(jù)是切實的。這也是歷代主張無大黃的共同的根據(jù)。 那么大柴胡湯證中的下利是不是可以作為無大黃的根據(jù)呢?不可以。下利一證,有陽性病理過程中的下利,有陰性病理過程中的下利。如果陰性過程的下利,如太陽病脈弱手足寒下利清谷,以及桂枝人參湯證中的下利,當然是不可用大黃的。假如是陽性過程中的下利,例如:“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疼,口干舌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這不僅是用大黃,而且有要硝黃枳樸并用而急進的。按一個孤立的證,它只是一個證候的特殊病理反映出來的一個片面現(xiàn)象。如果孤立地看一個證,是難以認識一個證的病理的,病理包括病因病位病性病勢。怎么能根據(jù)一個孤立的證來論藥呢!傷寒六經辨證是從證候辨識,從辨中認識病性病勢,據(jù)此而立法用藥,不是對證下藥如對號入座一般。理解這個意義,方可與言六經辨證論治。 大柴胡湯中有沒有大黃呢?這要先看大柴胡湯證應不應有大黃,再說大柴胡湯有沒有大黃。按大柴胡湯證三條:一“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一條“……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當然這是須要大黃的證候,醫(yī)家都無異辭??梢娭倬罢f“下之則愈”是真切的。當然,這下之則愈四字,包含證候為可下的病機,方劑有下的作用。然而大柴胡湯中若無大黃,如何能有下的作用呢?證候的熱結在里又如何能在“下之”之中得愈呢?看來這兩條,證狀表現(xiàn)雖不同,但有取熱結實的同一病機。大柴胡湯中必須有大黃二兩的。另一條:“發(fā)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要不要大黃呢?此條中嘔而發(fā)熱為少陽證不必說。但發(fā)熱汗出心下痞硬而下利,顯然是胃腸的陽性病理過程。發(fā)熱汗出不解是為里熱,痞為熱痞,硬為熱深病甚而致硬,利為熱利,亦是腸對病理物的抗御反應,雖下利亦不能排除其熱結?!瓣柮鞑“l(fā)熱汗多者宜大承氣湯”?!靶南缕Π粗ζ涿}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這兩條說明了發(fā)熱汗多的熱結在里與發(fā)熱心下痞結是需用大黃清熱破結的。而大柴胡證的發(fā)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當然也是非用大黃不可的,里熱不因下利而除,痞結不因下利而消,所以大黃必不能因下利而不用。仲景用大黃,不據(jù)大便之利否,而在熱結的可下之病理趨勢。傷寒雜病論中里熱下利而用大黃的案例不只一端。 大柴胡湯證三條都是少陽氣機失調并發(fā)熱結在里之證,大柴胡湯中大黃在所必用。方中脫漏大黃必是佚文,《金匱》原方所載大黃二兩可證?!秱摗分写蟛窈鷾胶蟮?/span>“一方加大黃二兩,若不加恐不為大柴胡湯”十七字是后人注語,決非仲景文字。《傷寒論》中這類注語不只一條,而語氣、文辭很象出于一人之手。如小青龍湯方后有:“且蕘花不治利,麻黃主喘,今此語反之,疑非仲景意?!庇职胂纳⒎胶笥校骸鞍胂挠卸?,不當散服?!庇滞}四逆湯方后注:“病皆與方相應者,乃服之”。如此等等皆后世讀者注于方后之言語,而且此人是很有見識的。大柴胡湯方后之十七字注語,句讀與語意連貫完整,與證候的病理相合,與仲景“下之則愈”之辭意相應,與金匱本方相對照,因此而注曰:“一方加大黃二兩,若不加恐不為大柴胡湯”。這是清清楚楚的東西。不可用想象或臆測或伸縮病情來為之作解。 再按大柴胡湯方大黃二兩,約28克弱,每服大黃用量不過五至六克,為大承氣湯大黃每服量的約五分之一,為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每服量的二分之一弱。這個大黃的服量是不會產生顯著的泄下作用的,只能是清熱消痞調和胃氣的作用。至于因下利或因誤下即疑慮大黃的醫(yī)家,只是因為強調了片面的一證而忽視了全面的證候,注意現(xiàn)象而忽略了本質的緣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