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旁通》第36講 二郎神和都江堰而過去幾千年來,農(nóng)田水利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尤其黃河的河患,往往造成千百里地田園廬墓為廢墟。耕種的田地,住的房屋,乃至于祖宗的墳墓都保不住,這又和孟子所說的中國政治哲學的“養(yǎng)生喪死無憾”的原則違背了。造成這種弊害的,水利不興的原因尤重。 我國自大禹治水以后,三代以下近兩三千年以來,時有水患,而以黃河長江兩大河流為烈。黃河的水利,根本就沒有治好過;長江的水利工程,有所成就的,也只有上游川西的一段地方,就是遠在秦始皇時代治好的都江堰。那是在四川青城山下,灌縣縣治旁邊的一個峽口,名為灌口,也就是杜甫詩中“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所謂的“玉壘”和“離堆”等名勝地區(qū)所在。此地筑有一座水壩,在壩上有一座二郎廟,廟中所供的神像,并不是《封神榜》小說中的二郎神楊戳,而是秦昭王時,蜀中太守主持建筑都江堰的李冰父子。 說到李冰父子,現(xiàn)在讓我們看看清人錢茂所撰《歷代都江堰功小傳》中對他們的簡述: 秦 李冰 李冰,戰(zhàn)國時人。知天文地理,隱居氓峨,與鬼谷友。時張若守蜀,與張儀筑城不就,兼苦水患,乃薦冰代若。 冰營郡治,致神龜,鑿離堆,以避沫水之害。壅江作堋,穿鄲檢兩江,別支流過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頹隨水流,坐收其利。又引溉田疇,以萬億計。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鐫石定水則,傀無失度。作大堰以扼蓄泄咽喉,稱都安堰。即今都江堰。蜀以此無饑謹,號天府焉。 冰復導洛通山洛水,與鄲別江會新津大渡,穿廣都鹽井諸陂池,鑿南安溷崖,以殺沫水,世咸饗其利,都江堰乃其較著者也。 其作堰,破竹為籠,以石累其中,或鎮(zhèn)以石牛石人,設象鼻魚鉤護岸。有石刻《深淘灘,低作堰》六大字,尤心傳之妙者,歷代尊其法,食其德,立飼致祭,元至順元年,封圣德英惠王。 至國朝,封敷澤興濟通祐王,載在祀典。 李二郎 王叕 二郎為李冰仲子,喜弛獵,史軼其事,名字無考,世傳種種異跡,薦紳先生難言之??烧髡?,誰作五石犀,以壓水怪,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日犀牛里,與其友七人靳蛟。又假飾美女,就婚(艸自辛蟲)?,以入祠勸酒?;蛑^即冰為牛斗刺殺江神事傅會之,詳見《水經(jīng)注》。 然考亭朱子云:二郎與文昌,分踞蜀境,是二郎克迪前光,以得全蜀人心者,固有在也。元至順元年,封英烈昭惠靈顯仁枯王。 國朝封承績廣惠顯王。 王叕事軼,蜀典姓源韻譜,謂與李冰同時人。方氏通雅作王叕,謂與冰同穿二江,其他無聞焉,或亦冰之良佐也。 原來灌口這個地方,河床有一個彎道,每年到了春末夏初的時候,這條江上游源頭的雪山上,整個冬天的大量積雪開始融化,雪水自廣闊的雪山山脈數(shù)以百計的峰頭,滾滾而下,匯集到灌口這個隘口時,更是波濤洶涌,聲若雷鳴。氣勢之雄,力量之大,和今天石門水庫放水時的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不作適當?shù)拇胧敲礊暮χ?,當不止四川一省,可能遍及下游各地,與黃河的水患,互相比惡了。 早在幾千年前,李冰父子就想出了“深淘灘,低作堰”之六字真言,以拋流籠的辦法,建筑這座都江堰,使這里的洪水不致泛濫。 所謂流籠,是用青竹,剖開以后,浸過桐油或石灰,增加它的纖維拉力,以及防水漬的腐蝕力。再將這種處理過的青竹,編織成長數(shù)丈,直徑一米多,有六角形空洞(俗稱胡椒眼)的竹籠,然后把大大小小圓形——近似鵝卵的石塊(俗稱鵝卵石),填到這竹籠內(nèi),就做成了流籠。 把這種流籠,壩作江岸,作有規(guī)則的排列,而堆積成水壩。當洪水沖來的時候,遇到這種流籠,洶涌的水勢,就被阻擋,但又從籠與籠之間以及籠中鵝卵石之間的空隙通過,于是就收到了減緩水勢的適度效果。堰堤水壩便安全不致被沖毀,也無堤腳被淘空的危險。只是每年要檢查一下,發(fā)現(xiàn)了腐朽的流籠,就要更換新的。 這座都江堰,就這樣從秦代到現(xiàn)在,使用了幾千年,堰堤不壞,功能不減??箲?zhàn)時期,曾有德、英、法、美等許多西方國家的現(xiàn)代水利學者、堤壩專家們,到都江堰共同參觀研究,認為常換流籠太麻煩,于是提出計劃,以他們的現(xiàn)代力學方法,改建水泥壩。不料還是不行。一下子就垮了,唯有恢復原狀,用幾千年前李冰父子的老辦法。這種流籠,我國現(xiàn)代的水利工程人員,目前還在沿用。但是這種流籠,如果用在黃河,就失去效用。因為黃河的流水混濁,帶有大量的泥沙,流過流籠時,泥沙沉淀停滯在石縫間,很快就被淤塞起來,就失去減緩水勢的功用,而終被流水沖垮。 這歷史上唯一成功的河渠水利工程,也反映出我國幾千年來的政治,在經(jīng)濟建設方面,工商發(fā)展方面暫且不說,我們這個以農(nóng)立國的國家對于農(nóng)田水利的問題,則始終沒有解決。 引申到這里,我們透過孟子這簡煉的幾句話,可以看到中國歷史上悲劇性的一面,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而一直未做到孟子所說的“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的程度。同時我們也了解,這“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就是孫中山先生所提出來的民生問題。而現(xiàn)在世界各國,各種政治思想哲學,都以解決民生問題為主。民生主義也好,社會主義也好,乃至共產(chǎn)主義也好,不管他們提的什么主張,何項辦法,總不外乎解決民生問題。究竟要做到什么程度,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目標。當然,現(xiàn)在的民生主義,也就是上繼孔孟所提出來的中國文化大同世界的理想。但看今日的實際情形,大同理想的實現(xiàn),還有待我們各方面更多的努力。 |
|
來自: bulaolindtsg > 《國學名人/名言/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