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與道是同義詞。道,作為行政區(qū)域與行政機構(gòu)歷代常用,用“路”也同于用“道”,常常與“道”間出。 宋代分天下為若干“路”?!爸恋廊辏痔煜聻槭迓?,天圣析為十八,元豐又析為二十三:曰京東東、西,曰京西南、北,曰河北東、西,曰永興,曰秦鳳,曰河?xùn)|,曰淮南東、西,曰兩浙,曰江南東、西,曰荊湖南、北,曰成都,曰梓、利、夔、曰福建,曰廣南東、西?!?/span> 路之名已經(jīng)已經(jīng)接近現(xiàn)代省名,部分省名從路來。二十三路全稱如下: 1、 京東東路。 2、 京東西路。 3、 京西南路。 4、 京西北路。 5、 河北東路。 6、 河北西路。 7、 永興路。 8、 秦鳳路。 9、 河?xùn)|路。 10、 淮南東路。 11、 淮南西路。 12、 兩浙路。 13、 江南東路。 14、 江南西路。 15、 荊湖南路。 16、 荊湖北路。 17、 成都路。 18、 梓州路。 19、 利州路。 20、 夔州路。 21、 福建路。 22、 廣南東路。 23、 廣南西路。 二十三路加上京畿合計二十四路。最多的時候,共二十六路。路之下,轄府、州、軍、縣等。 宋代的路,與唐代的道大小基本接近。而與明清相比,則一路可以抵若干“道”。 元代地域遼闊,設(shè)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即今天的省的由來。全國共有十一個省,185個“路”。這時的路、府、州、縣,以路最高,府與州可領(lǐng)縣,也可直屬于行省,路可以領(lǐng)府、州,也可能僅僅下轄一個縣。 “宋淳熙二年,詔揚州、廬州、荊南、襄陽、金州、興元、興州分為七路。”辛棄疾的詞《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二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一句,關(guān)于路的爭議不休,一說是道路之路,一說是行政區(qū)域之路。辛詞作于1205年,而淳熙二年則是1175年。明明辛棄疾已經(jīng)說了,《宋史》業(yè)已證明,為什么不是地名意義上的“路”。 由此也知:讀書地名意義之難。知道些地名知識畢竟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