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亞本人是一個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一個家庭治療的流派,在這之前,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占主流,而且以男性治療師為主,一對一的治療,從薩提亞開始,建立了家庭為主的群體治療模式。 在薩提亞之前,心理咨詢與治療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占主流,而且以男性治療師一對一的治療為主流; 從薩提亞開始,以家庭為主的群體治療模式建立了起來。 人如何與世界互動 薩提亞治療模式不僅僅是一個治療模式,還是一個教育模式,一個成長模式。 一個人出生之后,要跟外界有互動才能生存下去,他首先互動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跟家庭。 建立什么樣的關系就有什么樣的人生,這是薩提亞的一個重要理念,薩提亞在初期主要的努力方向就是改變溝通。它認為改變了溝通的方式就改變了命運。 中國有句古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之前一個人所有的溝通姿態(tài)、人格基礎就定型了,你是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互動模式、什么樣的互動特征基本上就已經固定了。 體驗至上 薩提亞強調的是個人的改變,它強調如果一個人內在改變了,世界就會變。 薩提亞不同于我們以前學習的思想和理論,它不太強調概念,它有自己的體系結構,但是更強調體驗,如果你學習了,你要明白這個理念,要在生活中去感受它,上升到自己的意識層面,之后才會變成你的經驗性的東西,融入你的生活。所以薩提亞不強調你的知識有多少,更看重你能做到多少。 意識的冰山 讓我們來畫一條水平線,以水平線為基準,畫一座冰山。水平線之上的是你的意識,水平線之下的是你的無意識。面對你新的朋友,你能看到他的外表言論,這是行為層面的,可觀察的,接下來,你可以看到水平面以下的,他在跟你交流時,他內心的感受是怎樣的?他是緊張、害怕還是害羞?有的人會掩飾自己真實的感受,所以這些都是看不出來,需要你去確認。 指責背后的渴望 薩提亞是這樣發(fā)現的,當看到一個指責時,實際上是渴望愛,隱藏著我們不太容易發(fā)現的、潛意識的、需要對方的愛。 妻子想讓丈夫陪自己去看電影,而男士不愿意去,妻子遂生氣,指責丈夫。妻子想讓丈夫陪看電影,是哪個方面的需求被滿足了?是愛的需求被滿足。 那么沖突從哪里開始?當愛沒有被滿足、你指責他的時候,沖突就開始了。其實指責的潛臺詞是說,你要陪我看電影,我才能感覺你是愛我的,是你要做什么,我才能收到愛。薩提亞是這樣發(fā)現的,當看到一個指責時,實際上是渴望愛,隱藏著我們不太容易發(fā)現的、潛意識的、需要對方的愛。這時候,這位男士也渴望愛,當兩個人的渴望被滿足時,你再來溝通,就會達成一致。 所以,最主要的就是大家都渴望愛,如果所有的愛都連接上再進行溝通,理解就可以實現了,這時候溝通才是有效的。 更多薩提亞治療模式的知識可以參考“世圖心理”薩提亞家庭治療系列圖書以及“薩提亞生命能量之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