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原本名為尼丘山,為了避孔子諱而改名尼山。這座山海拔340米的山,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典型代表。 進(jìn)入景區(qū),蒼柏遍地,燦爛的陽光被擋在樹蔭之外。經(jīng)過智源溪之上的智源橋就來到了孔廟的入口處——欞星門,拾階而上,進(jìn)入古樸的孔廟之中。 因為這里是孔子的出生地,所以當(dāng)?shù)亟ㄔ炝丝讖R來祭祀孔子,孔廟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后周顯德年間,后世不斷對孔廟進(jìn)行裝飾和重建,才有了今天的孔廟形象。 進(jìn)入景區(qū)向東走就可以看到一個觀川亭,灰色的磚頭與紅色的木柱對比強烈,充滿了色彩感。精美的雕梁畫棟極具欣賞價值,最重要的是這里曾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薄钡牡胤?,站在這里口中念著這句話,仿佛與孔子相遇,與孔圣人來一場相隔千年的對話。 踏進(jìn)大成門,兩側(cè)是東廡、西廡,直接正對著大門的則是大成殿,這是祭祀孔子的場所。這座建筑是清道光年間所建,單檐黃瓦歇山頂,遍鐫小幅云龍,看得出工匠的用心。在大成殿門樓,幾塊石碑與蒼柏相互映襯著,充滿了古樸的氣息。 穿過大成殿的側(cè)門則是寢殿,左右兩邊分布著左右?guī)?。在大成殿的西邊則是祭祀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的地方——啟圣王殿,這里也分布有啟圣王寢殿。在東側(cè)則分布著講堂與土地祠,在講堂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再適合不過的地方了。 在孔廟的東北方向不遠(yuǎn)處就是尼山書院,公元1336年,中書左丞王懋德奏請在尼山創(chuàng)建書院,保舉彭璠為山長。 此時的尼山孔廟已被公開稱為尼山書院了,有祭祀和教育兩種功能,完成了廟學(xué)合一。經(jīng)過世事滄桑的變化,尼山書院早已失去了原來的功能。如今的它與孔廟一起以優(yōu)美的風(fēng)景,迎接著四面八方的游客。 孔廟中最為神秘的地方要數(shù)夫子洞了,夫子洞又叫坤靈洞。傳說孔子的母親顏征在祈禱后回家的途中臨產(chǎn),曠野中找不到人家,只好跑到山洞內(nèi)生下了孔子,所以這個山洞就有了夫子洞的名字。 尼山孔廟與尼山書院可以說是儒家圣地,作為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中國人,一定要來這里接受一下熏陶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