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發(fā)熱的臨床分度,體溫超過41度定義為超高熱。冬春季節(jié)是流感高發(fā)季節(jié),其典型臨床表現(xiàn)為突然發(fā)病,高熱畏寒、全身酸痛、明顯疲倦乏力及輕度呼吸道癥狀。流感高熱,中醫(yī)辨證精準,可較快退熱!此案患兒高燒至42度,疑似流感,其治療過程驚心動魄,但經(jīng)服中藥后亦平穩(wěn)退燒! 病史介紹王某某,女,12歲,2019-03-04下午因“發(fā)熱半天”來診,現(xiàn)發(fā)熱,體溫38℃,稍惡寒,無汗,稍頭痛,稍咳嗽,無痰,咽不痛,稍口干欲飲,精神欠佳,納欠佳,舌尖稍紅苔白脈弦細稍數(shù)。 診斷診斷:發(fā) 熱 辨證施治患兒發(fā)熱、惡寒、無汗,此為太陽,精神、胃納欠佳、脈弦細,此為少陽,舌尖稍紅,脈稍數(shù),稍口干,兼入陽明。三陽合病,處予小柴胡湯合葛根湯加石膏。 處方如下: 柴胡24g 黃芩10g 法半夏12g 黨參10g 生姜9g 葛根20g 桂枝12g 麻黃10g 赤芍10g 大棗10g 炙甘草9g 石膏30g,2劑。囑一劑藥分四次服用,兩個小時服一次,二十四小時內服完兩劑。 復 診2019-03-05下午二診: 服上方后稍有汗出,但發(fā)熱未退,次日晚上再來診,現(xiàn)高熱,40.2度,惡寒,無汗出,口干苦,欲飲,疲倦甚,咳嗽,便意頻,但大便難解,無腹脹。舌尖紅苔白厚脈細數(shù)無力。 患兒疲倦甚,脈細無力,已入少陰,三陽仍未罷,急予小柴胡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 處方如下(顆粒劑換算): 柴胡24g 黃芩10g 法半夏12g 黨參10g 生姜9g 大棗20g 炙甘草9g 麻黃12g 熟附子18g細辛9g 石膏30g 桔梗12g 大黃6g,1劑。 囑留院觀察,等抓藥時護士復測體溫達42℃,恐測量有誤,囑再次測量體溫仍是42℃,患兒神志清楚,無抽搐,無呼吸困難,急予中藥顆粒劑沖服,一劑藥分三次喝,一小時服用一次。下午6:00服第一次藥,并密切關注患兒體溫、情志、呼吸等情況,隔半小時量體溫一次。三小時內服完一劑藥,體溫漸降至40℃-39.8℃-39.6℃-39.5℃-39.3℃,一直有汗出,精神轉佳。 前方附子減半,再處一劑,囑回家休息,繼續(xù)服藥,密切關注患兒體溫、呼吸、情志等情況,若出現(xiàn)高熱不退、或氣促、呼吸困難,或精神差、反應差、面色蒼白或發(fā)黑,甚至抽搐昏迷等,應立即就近醫(yī)院就診。 2019-03-06上午三診: 昨晚回家后再測體溫已降至38.9℃,服完半劑藥,今晨量體溫38.9℃,今日上午來診,現(xiàn)測體溫38℃,精神好很多,納增,口干,大便已解2次,不臭,咳嗽減輕。少陰已解,予小柴胡湯加石膏以清解余邪。 處方如下: 柴胡24g 黃芩10g 法半夏12g 黨參10g 生姜9g 桂枝12g 大棗10g 甘草9g 石膏30g 淡豆豉10g 桔梗12g,3劑。囑3劑藥2天內服完。 2019-03-09上午四診: 當天服藥后傍晚時分即熱退,諸癥息平,家長認為小孩已無礙,遂停藥,次日送小孩去上學,當日未服藥。但昨夜咳嗽較甚,故今來診,咳嗽有痰色黃稍多,納一般,舌尖紅苔白脈沉細稍弦。處予半個小柴胡湯合半夏厚樸湯以收功! 處方如下: 柴胡12g 黃芩10g 法半夏12g 姜厚樸9g 茯苓10g 紫蘇子10g 枳殼12g 桔梗12g 魚腥草30g 甘草6g 前胡10g 生姜6g(自備),4劑。藥后諸證均消。 病案分析《傷寒論》第97條:“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正邪紛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嚜嚜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庇捎凇把酰瑲獗M,腠理開”,正氣抗力不濟,邪氣已突破太陽之藩籬,但是正氣又并非過于虛衰,于是奮起抗邪,正邪紛爭于半表半里之間。此時汗下皆非所宜,宜以小柴胡湯扶正祛邪和解之。故徐靈胎謂“小柴胡湯之妙在人參”,此乃小柴胡湯之病機關鍵! 本案患兒初起發(fā)熱時,無汗,惡寒,精神、胃納欠佳,口干,舌尖紅脈弦細。四診合參,辨證為三陽合病。三陽合病,治在少陽,亦可根據(jù)在三陽各經(jīng)之權重,三經(jīng)均治。故初診予小柴胡湯合葛根湯加石膏治之。 然外感病傳變迅速,未及一日,已入少陰,高熱不退,熱勢愈熾,患兒疲倦甚,脈按之無力。此時已現(xiàn)少陰衰憊之象,但三陽仍未罷,故急予小柴胡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石膏等振奮陽氣,挽救衰頹,扶正以祛邪。待陽氣回復,精神轉佳,高熱漸退,酌減附子之量,至翌日傍晚體溫終恢復正常,且未再反復! 祝味菊六經(jīng)五段論:太陽為開始抵抗,少陽為抵抗不濟,陽明為抵抗太過,太陰少陰同為抵抗不足,厥陰為最后之抵抗。人體抗邪反應不外體力之盛衰,抗力之消長;五段者,抗力消長之符號也。此說對指導臨床治療具有啟迪意義。 本案患兒初起發(fā)熱,精神欠佳,旋即精神轉差,脈現(xiàn)弱象,從三陽轉入少陰。臨證之時,如何及時看出病勢將傳少陰之端倪?精神偏差,脈稍弱,有正氣不足的一面,如何判斷是在何種抵抗階段?在少陽還是在三陰?臨證繁雜,體察不詳,細微之差,謬以千里。其個中真理,需醫(yī)者臨證細心體悟。 本案患兒罹患高熱,初診發(fā)熱雖未退,但未延請他醫(yī),或看西醫(yī),乃感謝患兒家屬之百般信任!發(fā)超高熱時,歐陽主任整體評估病情,未予西藥退燒,囑留院觀察,急予中藥退燒,在接診期間歐陽主任及其團隊、醫(yī)館護士密切關注患兒病情,待中藥起效,精神轉佳,發(fā)熱漸退后才放心讓其回家休息,終至順利退熱!疾病的療愈,離不開醫(yī)生、患者、家屬的相互理解、配合、信任與支持! 為醫(yī)者,“膽欲大則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與諸同道共勉! |
|
來自: 中醫(yī)緣的圖書館 > 《 中醫(yī)治療感冒及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