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游》作為《莊子》一書的開篇,包含了莊子對“道”的領(lǐng)悟,寄托了莊子對于人生追求的深刻寓意。 要讀懂莊子對“道”的領(lǐng)悟,要讀懂莊子的人生追求,不可不讀《逍遙游》。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資料圖) 1 鯤化為鵬 《逍遙游》開篇就講一條名為鯤的大魚化身為鵬遨游天際,飛往南海的故事,寄托了莊子追求大自由大逍遙的人生理想。 鯤有幾千里那么大,顯然它要比一般魚兒的活動能力和范圍要大很多,但還是受到生存空間的限制,不夠自由, 所以讓其化身為大鵬,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于天上地下,活動空間更加得廣闊無礙。 2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蟬和斑鳩譏笑大鵬說:“我一下子就飛起來,碰到榆樹檀樹之類的小樹就停落在上面,有時飛不上去就落到地上,何必非要高飛九萬里而往南海呢?” 楚國南面有一種冥靈樹,以五百年為一個春季,五百年為一個秋季;遠古有一種椿樹,卻以八千年為一個春季,八千年為一個秋季,這就是“大年”。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資料圖) 由此可見莊子的時空觀,他要的自由既不想被局限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范圍內(nèi),也不想被限定在一個短暫的時間范圍內(nèi)。 人生有時間的局限性,用萬年古樹的眼光看人的一生,和用百年人類的眼光看小蟲的一生,難道不是一樣短暫嗎?只在朝生暮死之間。 所以莊子能夠把思維放到漫漫歷史中去,縱橫上下千萬年,來思考想要的自由。 3 此雖免乎行,尤有所待者 莊子覺得大鵬還是還不夠自由,因為鵬鳥飛翔還得依靠風,要依靠什么就會被什么所限制?!帮L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span>
對于從不在乎外在的贊譽和非議,能認定自我和外物區(qū)別的宋榮子,對于乘風而行,從不極力追求得到幸福的列子,莊子認為兩人還是沒達到理想的境界,因為“尤有所待者也”。 乘風而行(資料圖) 4 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由不依靠從而引申出不追求,因為只有不追求什么,所以才能不依靠什么。所以別人都追求有用,而莊子追求無用。 道是有缺陷的智慧難以理解的。肩吾問連叔,覺得接輿說話海闊天空好似誑言,而不相信。連叔回答說人不僅有瞎、聾等生理缺陷現(xiàn)象,智慧上也有同樣的情形,認為肩吾就有,說得道神人不管世俗事。 道與世俗追求的東西是截然不同的。宋人到越國賣帽子,但越國人根本不戴帽子。 堯治理天下安定政事,但是如果到姑射山和汾水北拜見四位得道神人,就會感到深奧而忘掉自己是一國之君。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莊子說為何不把樹種植于空曠鄉(xiāng)土、廣闊曠野,逍遙地躺在樹下呢?樹不遭斧砍或傷害,它雖然沒用途,但又有何苦惱呢? 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資料圖) 5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 莊子認為,若順應自然,順應六氣的變化,遨游于無邊無際的宇宙,他還需要依賴什么呢? 所以說至人能超越自我,神人能不求有功,圣人能不求有名?!叭舴虺颂斓刂鶜庵q,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莊子追求的大自由大逍遙境界可謂大矣! 雖然我們可能沒有想過達到這種境界,莊子本人是否達到我們也不知道,但是深刻領(lǐng)悟莊子在其中論述的種種道理,對我們感受莊子思維的廣闊性。 思考自己想要的人生;對我們理解莊子悟的道,體悟自己的道,都是受益匪淺的。 (編輯:西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