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博:@宋恩庭 無論我們是否認真思考過它的存在,“構圖”是每個人按下快門前,都會需要面對的視覺屬性。一張照片的構圖,決定了什么東西會出現(xiàn)在照片里,這些東西的大小、位置、角度,都會幫助或阻擋最終畫面所要呈現(xiàn)的故事和情感。 以下是我前陣子在臺南的一次人文拍攝中,所總結的十個構圖技巧。這十個技巧幫助我更有效的記錄當下看到的故事和情感。 比如說現(xiàn)在,寫文案我都讓自己時刻保持帥的狀態(tài):熏香、亂亂的發(fā)型、寬松有型的居家服、灑脫又不失文雅的坐姿,無論用什么辦法,總要能讓自己保持最帥的狀態(tài)和輕松的心情。有良好的自我感覺,你就已經成功一半了。這是最常被忽略,卻也是影響我們創(chuàng)作輸出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隨時保持最帥狀態(tài) 好了,領悟完宋叔這次拍攝技巧50%的內容,我們就可以繼續(xù)學習剩下的50%了。 當我第一次進入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往往會先放下相機,放下所有偏見(盡管這是件不可能的事),認真的感受當下的所有,像海綿一樣完全的吸收。除了感受身外環(huán)境,我也會留心觀察自己內心的情感,因為它就像一面鏡子,反射著環(huán)境的變化,仔細聆聽它,就能對環(huán)境有更深的認識。閉上眼,深呼吸,我感覺到的是冷還是熱?是溫暖還是寂寞?是激蕩還是平靜?是希望還是絕望?是壓抑還是解放?是吵雜還是寧靜?如果要用顏色來表達,它會是什么顏色? 找到最初接觸的那份情感,記住它。 以這次的拍攝做例子,我身在臺南的一間老宅。我的第一印象是這里相當?shù)睦吓f,有點孤單,但是卻又不失溫暖。臺南有非常多的老宅,宅子里經常會囤著一些老人們不愿意丟棄的小東西。對于我們來說可能非常陌生混亂,可是對于老人們來說,他們卻清楚的記得每一個物件的來龍去脈和其中的小故事。這些東西,都是兩代人故事傳承的橋梁,能借此機會將這些畫面用攝影的方式記錄下來,感覺就像是和過去進行了一番對話,十分的珍貴。 有組織的混亂是我感受的第一個沖擊 臥房里的各種擺設 經過技巧二所提到的情感找尋,下一步就是思考要如何把這份情感呈現(xiàn)出來。呈現(xiàn)的方式,我會在環(huán)境里選一個吸引我的視覺元素,專注用它來紀錄這份情感。 我環(huán)繞老宅時,最吸引我的視覺元素就是臥房的光。自然光從老窗戶灑在房間里的漸層,特別是光打在裝衣服的塑料袋上,由淺綠到深綠的這種過度,我覺得很美。所以接下來的挑戰(zhàn)就是,我要如何用眼前的這個畫面來表達這種有點孤單又不失溫暖的故事感? 光線漸層述說著老宅的故事 在試圖捕捉上面提到的光線漸層時,我通常都會把相機的曝光補償刻意壓低,不讓畫面有任何曝光的機會,因為現(xiàn)在的后期技術能允許我們很容易把偏暗的畫面調亮,卻無法拯救曝光。完全黑或完全曝光都救不回來,但是當一張照片在大部分有日光的時候,把曝光補償設在中間正常值會更容易曝光。所以根據(jù)當時的光線情況,我把曝光補償設在了-3,保留了大部分光線的細節(jié)。 一般曝光補償在相機上的設置處 佳能相機的曝光補償設定界面 當我繼續(xù)探索這個房間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房主人的儲物柜非常特別,每個柜子都用紙寫好了備注,然后用透明膠帶粘好。暈染的字跡,膠帶的黑色舊痕跡,儲物柜上的缺口,不僅僅讓我感受到時間的流逝,更讓我感受到這位老人是多么用心,細心的對待自己的生活。 我該如何用鏡頭來呈現(xiàn)這種質感呢?通常我會水平面正著照,這樣焦點會放在眼前物件的內容上。為了能盡量不造成線條的扭曲,我除了會看相機水平線的提示以外,也會在拍攝時避免使用廣角鏡。 使用廣角的鏡頭,相機角度些微的變化就會讓線條發(fā)生很大的拉扯,造成線條的扭曲,進而影響我專注于眼前物件的能力。拍人時把被攝者的腿放在鏡頭邊緣就是這個緣故:鏡頭會拉扯線條,讓腿看起來更長。所以拍攝這些物件,我選擇50mm的鏡頭(而不是例如廣角24mm),會對這種線條的拉扯更加的寬容,鏡頭角度些微的變化,也不會造成非常多的線條扭曲。 水平面正著照減少線條的扭曲 這點我覺得很重要。有些拍攝的手法很酷,對于視覺上的沖擊也很大,例如玩弄物件大小的反差,線條交錯的不平衡等。但是我發(fā)現(xiàn),一張技術上有趣的照片,縱使能帶給我很大的視覺快感,卻很少能讓我印象深刻,或激起內心深處情感的共鳴。 當然,我覺得這是因人而異的,我研究一項技術久了,看到它被發(fā)揮的淋漓盡致還是會很嗨,但是我身邊不懂攝影的朋友可能就只能一頭霧水,看我一個人在那邊自嗨。 所以是的,有時候某種鏡頭或特效真的很酷,但是無論你采用什么拍攝方式,都記得不要讓攝影手法阻擋故事的呈現(xiàn),除非觀眾就你一個,拍的讓自己爽,那其實也沒有那么多破規(guī)則。 不讓攝影手法阻擋故事的呈現(xiàn) 相片之所以有趣,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有前景與后景之間的差異。前景,中景,后景的存在會讓我們的眼睛感覺到視覺空間的延伸,可是當相機和主題之間沒有前景后景的區(qū)分時,有什么辦法能既不影響主題,又能讓畫面有趣起來呢? 如果我們留意拍照時身邊的環(huán)境時,會發(fā)現(xiàn)往往會有一些比較容易獲得的物件,可以幫助我們在攝影時用作前景和后景的分割。把它們擺在主題前面或旁邊,能有效的把觀看者的視覺導向主題,制造出空間的深度。 例如在這個老宅里的新式熱水器,我把在它附近的衣服和塑料袋拿來遮擋部份的鏡頭畫面,不僅可以用這個當框架,把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熱水器上,這些物件本身也成為畫面里原本沒有的前景,讓整張照片有空間的延伸。 前后景的分割讓主題更明確 鏡頭的光圈開的越大,或者焦距越長,越能模糊化前景的遮擋物。我們再回到技巧七那個熱水器的例子,當時我用的是50mm f1.8的鏡頭,雖然我和你說我用了衣服和塑料袋做了畫面的前景,但是你估計是看不出來的,看到的也就是兩塊不知道是什么的咖啡色物件。這就是大光圈虛化物件的能力。 那為什么我要虛化衣服和塑料袋呢?因為在我想表達的畫面里,熱水器前面是什么對我來說不重要,它并不會加強我想要說的故事。我要的純粹就是讓觀看者知道前面有個東西,框住熱水器,然后加深觀看者和熱水器之間的空間深度。 虛化后的前景看不出是什么東西 我在技巧九這里要把焦點暫時帶回技巧五所提到的柜子。還記得我在技巧五為了能把觀看的注意力集中在柜子上的細節(jié),那些暈染的字跡,膠帶的黑色舊痕跡,儲物柜上的缺口等,我選擇水平面正著構圖,這樣還可以避免鏡頭對線條帶來的扭曲。 這個方式雖然能讓柜子被照的很清楚,但難免會讓整張照片看起來乏味無趣,因為它既沒有前后景的分離,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光線反差。這時,如果我們能有一塊布,就可以利用大光圈的鏡頭把這塊布虛化,制造不同形狀和顏色的自然暈影。這里你可以發(fā)現(xiàn)這其實是技巧七和技巧八的合并應用,利用被大光圈虛化的前景遮擋物,來增加畫面的質感。 利用襯衫做遮擋,蓋在鏡頭前來調整暈影 這個與后期的暈影不一樣在于能自由選擇暈影的形狀和顏色。以上面提到的柜子為例,我利用床上的襯衫做遮擋,蓋在鏡頭前調整衣服的位置,讓衣服好像擋住了鏡頭,又好像沒有。襯衫本身有一定的厚薄層次,所以會在照片上產生非常自然的過度。 使用遮擋物前 使用遮擋物后,畫面出現(xiàn)自然的暈影 自然的暈影增加了畫面的質感和層次 另外兩個例子就是我在老宅的廚房拍的照片。與其就這樣把廚房照個赤裸裸,我在下面的第一張照片放了一個削蘿卜皮的板子在畫面右邊;在第二張照片里,我在左邊加了打蛋器,右邊加了塑料袋??梢园l(fā)現(xiàn)它完全看不出是這些廚房常見的器具,看到的只是增加畫面質感和層次的暈影。 右邊放了一個削蘿卜的板子 左邊加了個打蛋器;右邊加了塑料袋 我今天因為攝影的緣故,有了一個認識臺南老宅的機會。這不僅是一個攝影的機會,更是一個和過去展開一次交流的機會。透過和民宅主人聊天,透過房子里各式各樣的標簽,我試圖了解在當時的物資和文化背景下,他是為什么會做他所做的這些擺設、這些組織方式。這是一段很美的交流,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我們雖然手上有相機,但是不能忘記我們首先是個人,其次才是一位攝影者。 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的橋梁 每次的拍攝,都是了解一個故事的機會 |
|
來自: 昵稱QAb6ICvc > 《攝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