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玉紅 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的語言言簡意賅、含蓄雋永,或循循善誘,或簡單應(yīng)答,或啟發(fā)論辯,或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 孔子思想體系中“仁”這一重要概念的內(nèi)涵是極為豐富的,有內(nèi)在的如何達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實現(xiàn)“仁”的方式方法;小到個人理想人格的培養(yǎng),大到治理國家的理想社會行為,是一個具有深刻內(nèi)涵,包括個體及群體生活在內(nèi)的思想和行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養(yǎng)體系。 一、何為“仁” 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nbsp; 樊遲問孔子怎樣是仁,孔子說:“仁人對難事,做在人前面。有收獲時,他得在人后,這可以說是仁了。” 看來,這就等同于我們今天所提倡的“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了。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nbsp; 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鬃诱f:“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于仁了。實行仁,完全在于自己,難道還在于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要領(lǐng)?!笨鬃诱f:“不合于禮的不要看,不合于禮的不要聽,不合于禮的不要說,不合于禮的不要做。”孔子認為,“克己復(fù)禮”是達到仁的境界的修養(yǎng)方法,只要不合乎禮的都不看、不聽、不說、不做,那么就是“仁”了。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痹唬骸捌溲砸沧殻怪^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 司馬牛問怎樣做才是仁??鬃诱f:“仁人說話是慎重的?!彼抉R牛說:“說話慎重,這就叫做仁了嗎?”孔子說:“做起來很困難,說起來能不慎重嗎?”“其言也讱”是孔子對于那些希望成為仁人的人所提要求之一?!叭收摺保溲孕斜仨毶髦?,行動必須認真,一言一行都符合周禮,這與“克己復(fù)禮為仁”基本上是一貫的。 二、“仁”之本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若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不喜好觸犯上層統(tǒng)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wù),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有若,字子有,后被尊稱為有子。他勤奮好學(xué),能較全面深刻地理解孔子的學(xué)說。尤其重視“孝”道。因他品學(xué)兼優(yōu),且“狀似孔子”,孔子死后,曾一度被孔門弟子推舉為“師”。有子認為,人們?nèi)绻軌蛟诩抑袑Ω改副M孝,對兄長順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對國家盡忠。儒家認為,在家中實行了孝弟,統(tǒng)治者內(nèi)部就不會發(fā)生“犯上作亂”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廣到勞動民眾中去,民眾也會絕對服從,而不會起來造反,這樣就可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安定。這里所提的孝弟是仁的根本,它與社會的安定有直接關(guān)系。 “孝”,在中國古代政治、經(jīng)濟社會中占據(jù)著一個很重要的位置,甚至有“以孝治天下”的說法。到了當今社會,“孝”又成了一個現(xiàn)代人應(yīng)有的基本道德品質(zhì)之一。2012年,北京大學(xué)“校長實名推薦制”實施細則中,明確列出了不得被推薦的四條“高壓線”,第一條就是“不孝敬父母”?!鞍偕菩橄取!弊怨乓詠恚⒕撮L輩被稱為“天下第一孝道”。而“熱愛北大,心系天下,人格健全,成績優(yōu)秀”,這是北大選拔推薦生的“十六字標準”。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可能“心系天下”,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就很難說他對國家、對社會能做多少有益的事情。 三、如何做到“仁”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說:仁德很遠嗎?我想要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鬃诱J為,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由此看來,為仁不難,關(guān)鍵是是想不想,而不是遠不遠的問題。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曾子說:“真正的君子用道義去交朋友,通過交友輔助仁德?!?nbsp; 西晉傅玄《太子少傅箴》中有“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的名言佳句,形容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不管你跟著什么樣的人,都會被其擁有的品行所感染。換句話說就是跟好人學(xué)好,跟壞人學(xué)壞?!墩撜Z·里仁》也說:“見賢思齊焉?!比绻粋€人周圍都是一些道德高尚的人,那么這個人也會通過努力,去趕超他們。同樣地,如果一個人總是與一些道德素質(zhì)低下的人交往,久而久之他的品性也會變得惡劣。所以孔子強調(diào)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孔子說:“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是最好不過的事。選住址不顧環(huán)境,哪算聰明?”如果你想像雄鷹一樣翱翔天空,那你就要和群鷹一起飛翔,而不要與燕雀為伍;如果你想像野狼一樣馳騁大地,那就要和狼群一起奔跑,而不能與鹿羊同行;正所謂“畫眉麻雀不同嗓,金雞烏鴉不同窩。”這就是潛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果你想聰明,那你就要和聰明的人在一起,你才會更加睿智;如果你想優(yōu)秀,那你就要和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你才會出類拔萃;如果你想成為品德高尚的人,那你就要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你才會德高望重。 四、將“仁愛”推己及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nbsp; 孔子說:“自己做不到或者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贝司鋸娬{(diào)的是人應(yīng)該寬恕待人,應(yīng)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xiàn)。對己要嚴,對人要寬;待人處事切勿心胸狹窄,而應(yīng)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討厭的事物,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guān)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yīng)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xiàn)。人生在世除了關(guān)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guān)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于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別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別人。這兩句話是儒家道德修養(yǎng)中用于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重要原則,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據(jù)自己內(nèi)心的體驗來推測別人的思想感受,達到推己及人的目的。如果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消極表現(xiàn)的話,那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則是積極的。 孔子畢生堅持以仁愛治國的思想,竭力勸說統(tǒng)治者施行仁政,鼓勵國民忠君愛國、報效國家,發(fā)出了“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的號召,要志士仁人以實行仁道為已任,活著的時候不做有害國家利益、有損自己信仰的事,且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的生命用以維護國家的利益、維護自己的信仰。 孔子關(guān)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適用性,這也是孔子思想的強大生命力之所在??鬃铀枷霝楹髞淼拿献雍蛙髯铀岢摹皟?nèi)圣外王”之道提供了理論參考,其中的某些行為甚至完全被后人所吸取,成為儒家仁學(xué)思想中永恒的不滅之火。 《孟子·公孫丑上》有句:“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選取學(xué)習(xí)別人的優(yōu)點用來完善修補自己,這是和別人一起做善事。所以君子最看重的就是對別人做善事了。我想這與孔子的仁愛思想是一脈相承的了。 儒學(xué)在中國的影響面之大,歷史之悠久,已經(jīng)滲透到中國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民族的共同信念。從目不識丁的文盲,到學(xué)識淵博的學(xué)者,恐怕都或多或少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在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的今天,儒學(xué)無疑仍然可以成為喚起民族意識的資源,成為聯(lián)絡(luò)民族情感的紐帶。 ——本文刊載于2014年《北海道》春季刊 |
|
來自: 濰坊北海道 > 《原創(chuàng)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