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流傳著關于所羅門王的傳說: 他有一個神奇的指環(huán),帶上之后,可以跟所有動物自由交談。 無論獅子與蛇,抑或飛鳥與魚。 康拉德·洛倫茲,可能就有這樣一個指環(huán)。 康拉德?洛倫茲。圖片來源:Pinterest.com 01 一個公子哥的選擇 20世紀初,奧地利的維也納,活躍著無數(shù)耀眼人物: 弗洛伊德、卡夫卡、哥德爾、薛定諤…… 維也納。圖片來源:Pixabay 康拉德,就出生在這里。 他的父親是極有名望的醫(yī)生,會定期飛去美國,給美國總統(tǒng)看病。 康拉德從小就讀貴族學校,成績優(yōu)異。出于子承父業(yè)的考慮,他大學學了醫(yī),25歲就成了助理教授。 這樣的家庭,這樣的背景,如同大部分所謂社會精英一樣,康拉德或許會成為一位出色的醫(yī)生吧,像他爸爸一樣,為達官顯貴聽診,給商賈名流開藥。 但是,康拉德不喜歡醫(yī)學,或者說,沒那么喜歡。 與研究人體相比,他更喜歡動物。 30歲時,康拉德放棄了醫(yī)學,開始了動物學研究。 青年康拉德。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02 世界上最悠閑的職業(yè) 康拉德認為自己適合研究動物,原因很簡單:他很懶。 康拉德最喜歡研究的動物是雁鵝,原因也很簡單:雁鵝也很懶。 雁鵝。圖片來源:農(nóng)村養(yǎng)殖網(wǎng) 雁鵝們至少有半天都在休息和消化,在覓食和消化之間的空擋,它們才稍微做一點正經(jīng)事,而這只占它們清醒時間的八分之一。 不只是雁鵝,大部分的動物其實都很懶。 它們不會去做多余的工作。即使被比作勤勞象征的蜜蜂和螞蟻,大部分時間也是閑在家里,只是一般人看不到罷了。 螞蟻只有工作的時候才能被我們看到。圖片來源:Unsplash 沒錯,蜜蜂和螞蟻只要不工作,就會立刻躺在家里! 所以,如果你想觀察動物們的真實面貌,就必須和他們同步。一個天生不懶的人,不可能花費一整個春天,窩在鵝群中,過著鵝一般的生活。 不過,巧的是,康拉德很懶。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這個人非常懶,幸虧這么懶,才成為很好的觀察家,我才懶得工作呢!” 就這樣,康拉德每天帶著一群雁鵝,來到多瑙河邊,進行動物行為的研究。而研究的過程是,他在八分之七的時間里,無所事事地躺著曬太陽。等到雁鵝發(fā)出交配或者捕食的特定叫聲,他才睜開眼睛,拍兩張照片。 這種悠然的生活,一直持續(xù)到某個溫暖的下午。 那天,一只初生的雁鵝,把康拉德當成了媽媽。 03 雁鵝母親是怎樣煉成的 當時,康拉德有了一批雁鵝蛋。于是,他找來一只大肥鵝來孵化這些蛋。原本的計劃是,讓這只肥鵝順便來當雁鵝的媽媽。 雖然家鵝和雁鵝不是一個物種,但好在習性差別不大。 結(jié)果,有一只蛋,孵化的日子提早了一天。恰巧,當時大肥鵝沒在,康拉德目睹了這只小雁鵝破殼而出的那一瞬間。 當然,這只雁鵝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康拉德。 只是在雁鵝蛋里多看了他一眼,再也無法忘記他容顏。 康拉德給這只小雁鵝起名叫做瑪?shù)倌取偝錾默數(shù)倌戎挥?0克重,但沒想到這卻是康拉德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瑪?shù)倌纫怀錾椭幌矚g跟著康拉德走,而且她和同一窩的其他雁鵝完全不親近,甚至充滿敵意。 康拉德呢,為了照顧瑪?shù)倌?,就得和她一起趴在草地上,教瑪?shù)倌纫恍┗镜纳娣椒?,還把雞蛋和蕁麻切成末,喂給瑪?shù)倌瘸浴?/p> 只要康拉德稍微走遠點,瑪?shù)倌染蜁萑虢^望的恐懼,發(fā)出歇斯底里的哭聲。 康拉德沒辦法,只好編了一個小籃子讓她睡到里面。他夜里也不敢大意,要不斷輕撫瑪?shù)倌龋⒉粫r模仿雁鵝的叫聲,只為了讓瑪?shù)倌劝踩蝗胨?/p> 好在,忙碌的日子持續(xù)沒有多久。對于雁鵝來說,童年很短,或許只能稱為“童周”。 春天一過,雁鵝就發(fā)育勻稱。隨著瑪?shù)倌乳_始練習撲騰翅膀,康拉德也結(jié)束了他作為母親的職責。 撫養(yǎng)小雁鵝的經(jīng)歷,讓康拉德學會了更多。借由這段體驗,他提出了一種動物行為理論——“印隨”。 印隨,簡單來說,就是動物在出生早期,會把出現(xiàn)在眼前的第一個物體當媽媽。這個我們現(xiàn)在習以為常的理論,最早就是康拉德提出的。他認為這是動物在幼兒期,對環(huán)境刺激所表現(xiàn)的一種學習行為。 在隨后的幾年,印隨理論被他不斷加以完善,成為康拉德最重要的學術貢獻之一。 印隨行為。圖片來源:study.com 04 他的家就是動物世界 當然,康拉德的研究興趣不只是雁鵝,可以說,他喜歡一切動物。 從天上飛的燕雀、斑鳩和烏鴉,到水里游的斗魚、烏龜和小蝦,還有地上跑的兔子、猴子和狗子。這些動物,他都養(yǎng)過。 粗略算了算,他養(yǎng)過的動物不下數(shù)百只。 更要命的是,康拉德信奉:若要了解一只動物,唯一的方法是讓它自由活動。 于是,不難想象康家的宅子里,是怎樣的光景。 有段時間,他家里養(yǎng)了些體積較大的危險動物,比如,兩只大的黃冠鸚鵡,兩只孟高芝猴子,兩只戴帽猿和一大群富有攻擊性的渡鴉。 然而,當時康拉德的孩子還很小,不適合與這些動物獨處。 于是,為了孩子的安全,康家夫婦在花園里造了個很大籠子; 然后,把孩子放了進去。 康拉德他爸退休之后,就搬過來住,老人家也是出了名的喜歡動物。 有一次,康拉德發(fā)現(xiàn)花園里自己養(yǎng)的24只鵝不見了。 原來,他爸把24只鵝放進了屋子,老人家一邊喝茶,一邊看著報紙,又一邊把面包喂給鵝。 眾所周知,鳥類的消化過程都特別迅速; 于是,這24只鵝,在那張名貴的波斯地毯上,留下了密集的“青黃色斑點”。 鵝:怪我咯。圖片來源:Unsplash 家人們倒不必康拉德費心,真正讓他犯愁的是,怎么跟這些動物交流? 動物沒有語言,叫聲只是在傳遞信號。為了理解這種信號,康拉德所做的,就是盡量模仿它們的叫聲。 而這其中,最難模仿的,是黃冠大鸚鵡。 按照康拉德的記錄,為了模仿這種鳥表達友善的叫聲,需要“想想殺豬時,豬的嚎叫,再用擴音器放大幾倍就得了”。 他每次都要使勁全身力氣,把嗓門憋的尖尖的,對著他的大鸚鵡吼叫,直到那只叫“可可”的鸚鵡能夠聽懂。 可可為了回報康拉德的好意,有一次叼了只蟲子,來喂康拉德。 康拉德沒有辦法,只能張嘴,接受這“混合了泥土和鳥唾液的半截蚯蚓”。 康拉德在野外觀察鳥類。圖片來源:wordpress.com 05 “懶”出來的諾獎 康拉德有一段不愿意被揭開的過去——他當過納粹。 也許是幸運吧,他很早就被蘇聯(lián)人俘虜了,所以在戰(zhàn)爭中沒留下什么劣跡。 不過,他的這段經(jīng)歷,在戰(zhàn)后廣受詬病,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于是,他更是不愿意理會這些人世間的事情。 1948年被釋放后,他定居到了奧地利中部,就在他以前撫養(yǎng)雁鵝的淺草池邊,度過了后半生。 老年康拉德和他的動物。圖片來源:Searchmap.eu 1973年,康拉德?洛倫茲,因為動物行為學研究,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yī)學獎。 康拉德曾在自己的書中寫下這樣一段話,可能是對他體驗最好的闡述: “活潑的生命,無須借助魔法,便能訴說至美至真。 真實的大自然,比起詩歌中的描繪,更要美妙千倍?!?/p> 或許,康拉德不需要所羅門王指環(huán); 他想要的,是活潑的生命和真實的自然。 更多科學家故事 點擊圖片直達原文 作者名片 排版:凝音 參考文獻: [1]《所羅門王的指環(huán)》,康拉德?洛倫茲,1998年,中國和平出版社。 [2]《洛倫茨的另一面》, 方在慶,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11月15日。 微信公眾號全新改版 如果你還想找到“我是科學家” 請盡快將【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設置為“星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