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編 導 讀 臨床上,體虛之人不在少數(shù),大家都想好好調(diào)理一下。那究竟怎樣調(diào)補才是正確的?是不是多吃大棗、阿膠就可以?小編覺得,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在這里同樣適用。了解自己的身體,自己為何種體虛,如此才能對證調(diào)補。不同的人群,調(diào)補方法也不相同。所以,千萬不可盲目調(diào)補,以免沒有效果,反受其害。 “調(diào)理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身體好!” “什么叫身體好?” “就是身體陰陽平衡?!?/p> 這句話可能我們平時說得很多,但是對于中醫(yī)專業(yè)人士來說,我們更愿意講“和”而不愿意講“衡”。因為“衡”這個概念,有點像天平,這邊放50g重量的東西,另一邊放50g的砝碼,就平衡了。但是“和”的概念更寬泛一點。 難道陰陽平衡就是人體里面有50%的陰和50%的陽嗎?顯然不是。 人體內(nèi)水分占了大多數(shù),按照中醫(yī)來說,這些津液、水分應該屬于“陰”,難道就是“陰”多了,陰陽不平衡了嗎?并不是。 這么多的水分對人體來說恰到好處,而其他的“陽”就夠用了。陰陽互生,有相互的制衡,相互的補充,相互的利用,就是一個好的狀態(tài)。想要變成一種“和”的狀態(tài),通常我們會在冬天使用進補的方法。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去進補呢?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是什么體質(zhì)。 一般來說,體虛有4個方面——氣、血、陰、陽。 當然,這是一個簡單的分法,也有些人可能氣血都比較虛,或者陰陽兩虛,或者氣虛加陰虛,氣虛加陽虛,都有可能。 氣虛,從癥狀上來說,就是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特別容易累。中醫(yī)常說“氣”,可能一般人聽起來太玄乎。簡單來說,我們常說這個人脾“氣”大,神“氣”活現(xiàn),趾高“氣”揚,這都是說“氣”,也就是人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生命活力的表現(xiàn)?!皻狻弊愕脑挘盍ψ?,精神旺,“氣”如果不足,人就“蔫”了。氣虛的人很容易動不動就出汗,有點喘,或者氣急。 對于氣虛的人應該怎么調(diào)補呢?在藥物上最常用的就是黃芪和人參,人參如果吃不到,吃點黨參也可以。在平時的食物當中,糯米、山藥都是補氣的佳品。 再來說說血虛。中醫(yī)的血虛和西醫(yī)的血虛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表現(xiàn)就是爪甲顏色淡,頭暈目眩,面色萎黃,月經(jīng)量少。 血虛的人該怎么調(diào)理?西醫(yī)可以采用補鐵的方式,讓血色素(血紅蛋白)升高。中醫(yī)治療最主要的藥物就是當歸、阿膠,還有一個專門補血的方子叫四物湯。而我們平時吃的食物中,紅棗、桂圓都是補血的(當然這里的“補血”不一定是升高血紅蛋白)。 陽虛,就是人的“陽氣”不足。男性和小孩的陽氣都很足,像青年人、中年人,睡覺有時不想蓋被子,因為他陽氣足,怕熱??墒堑搅死夏甑臅r候,就容易身體蜷縮、腳冷,穿兩件羽絨服都不夠御寒。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陽氣用完了。陽虛最主要的表現(xiàn)就是怕冷,手腳怕冷。另一個表現(xiàn)就是在性功能上面,出現(xiàn)陽痿、早泄,包括起夜多、夜尿清長,這都是陽虛的表現(xiàn)。 陽虛就要補陽,就要使用溫性的東西。在藥物里面最厲害的補陽藥物就是鹿茸,鹿角也是,它們都是溫性的。平時吃東西里比較典型的就是羊肉,到了冬天也是一種溫補的家常菜。 對于陰虛來說,我們知道“陽虛則寒,陰虛則熱”,陰陽互相制約,“陽”就是火,“陰”就是水,正常的情況下兩者相當,處于平衡狀態(tài)。 如果陰虛那就水少,火相對來說就大了,所以陰虛火旺。最常見于更年期的女性,表現(xiàn)為潮熱,一陣烘熱汗就出來了,臉紅紅的,半夜失眠,睡不著覺,是一種怕熱的狀態(tài),舌頭伸出來是紅紅的、沒有苔,我們說這是“陰虛火旺”的表現(xiàn)。 那水少了該怎么辦呢?補水。常用的藥物是地黃,還有冬令進補會用一些膏滋,比如龜甲膠、鱉甲膠,這些都是補陰的藥物,當然同時它們還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平時常吃的東西里面西洋參、楓斗、白木耳、百合都是養(yǎng)陰的。 根據(jù)體質(zhì)的不同,可以補氣、補血、補陰、補陽,這就是調(diào)補。但是,不需要把陰陽調(diào)到平衡的程度,調(diào)到對于你現(xiàn)在這個狀態(tài)最好就可以了。 根據(jù)人群不同,調(diào)補也有不一樣的操作方案。 中醫(yī)有一個概念,腎為先天之本,脾胃后天之本。 小孩只需要開胃,只要孩子肯吃肯動,就能生長。我們常說小孩“見風就長”,只要吃得好就行。但現(xiàn)在很多情況下家長喂養(yǎng)不當,孩子厭食挑食,那就長不好了。 青年、中年人最主要是調(diào)補脾胃,只要脾胃功能好了,可以吸收水谷精微,吃的東西能消化,那么氣血都會變好。因為這個年齡階段,從娘胎里帶來的精微物質(zhì)還在,沒有流失,就是中醫(yī)說的“腎”。腎不虧,所以不一定要補腎陰腎陽。 對女性來說,需要補血補陰,這都是女性先天比較容易缺乏的東西,應該注意補充。除此之外,一定要注意疏肝。女性往往有情緒化的傾向,經(jīng)常在不舒服的時候,郁郁寡歡。如果不去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精神狀況不佳,就會影響到氣血流通。所以,我們常常在補的同時加一些疏肝的藥,比方說逍遙丸。 老年人在補脾胃的同時一定要補腎,因為他的精氣少了,用的時間長,基本上快用完了。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不好,所以要加開胃的藥,補的同時能增加吸收。另外,老年人常常有動脈硬化、血管老化的情況,加點活血的藥讓藥性能夠通達全身。 所以,對于進補這個事還得看醫(yī)生,不能瞎補。 現(xiàn)在跟很多人說要補,他們就開心;而如果跟他們說不需要補,他就不開心,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有時候營養(yǎng)過剩是不需要補的,無須濫補。還有補不對癥,明明陰虛卻用補陽藥,明明陽虛卻用補陰藥,這也是不對的地方。 另一個就是社會風氣,人們普遍認為貴的就是好的,補藥就要越貴越好。其實,吃的都是藥,不是吃錢,吃的藥只要對癥就是好的,“和”就是好。 |
|
來自: srfb > 《中醫(yī)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