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練武,小則可以行走江湖,除暴安良;大則可以拜將統(tǒng)兵,保家衛(wèi)國。練武跟讀書一樣,都可以一展個人抱負,對國家的貢獻也不分軒輊。 但自槍械發(fā)明之后,武術就漸漸沒落了,習武的人越來越少,中華武術眼看就要失傳。 不過,武術另辟蹊徑,學武的人居然還可以拍電影、演舞臺劇。李小龍、成龍、李連杰都紅透半邊天,成了國際大明星。 不但如此,武學重鎮(zhèn)少林寺也出現了生態(tài)變化。 自釋永信接任方丈之后,不但在全球廣設少林分寺,經常接受國際媒體采訪,還率領功夫表演團走遍全世界,儼然已成為一個多元化的“跨國功夫企業(yè)”。 話說回來,如果能夠以功夫養(yǎng)功夫,一面走入大眾、廣聚資源,一面培養(yǎng)專業(yè)人オ、傳承血脈,倒也是發(fā)展武學的一條可行之道。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每逢政府招待外賓的宴會場合,常會邀請隸屬于中華國術會的“梅花拳推行委員會”安排兩個鐘頭的武術表演,表演項目包括拳術、兵器、對打、內功等,跟少林寺來臺表演的節(jié)目內容差不多。 中華武術能夠在全世界大放異彩,可見西洋人對中國功夫極為好奇。 我在歐美游學時,經常會有外國人要求展示中國功夫,在西洋人的眼光中,認為每個中國人都身懷絕技。 武術的運用,無非防衛(wèi)及攻擊,但人的體能終究有限,所以要煉氣以增加強度及速度。 中國人體型雖不如西洋人,但中國功夫堪稱世界第一,其原因即在于中國人懂得煉氣,懂得將內功運用在武術上面,增加了無堅不摧的威力,加上捉拿穴道以及巧妙的招式運用,使中國武術臻于藝術的境界。 談武術,免不了要研究肢體的運用機制。在20世紀30年代,首位分離出維生素C的諾貝爾獎得主山特·捷爾吉對“肌肉如何產生運動”這個現象就非常好奇,花了不少時間研究。 也許你會說,研究這個問題不是笑死人了嗎? 肌肉本來就會運動的嘛,但是我問你“力量”是從哪里來的,你答得出來嗎?為什么肌肉鍛煉之后就會有力量,力量是如何形成的? 就像我們的頭腦為什么會思考,科學家都還找不到答案哩! 中國人自古就把“力”和“氣”結合在一起,深知有氣オ有力的道理,沒有氣,筋骨皮肉本身是沒有能力運動的。 科學家用儀器檢測得知,肌肉緊張時該部位的皮膚電位立即提升,這就表示氣到的現象。 一個體型魁梧、肌肉結實的大力士,為什么在瀉過幾次肚子之后,變得全身軟綿綿?其原因是,筋骨肌肉雖不變,但是精氣泄光,力全不見了。 等同此理,人生重病之后變得非常衰弱,也是氣虛的緣故,非要長期調養(yǎng)才能恢復。 有功夫的人,在靠近病人時,常覺得病人是一個填不滿的深淵,自己身上的氣不斷地被病人吸走。 每個人在使用力量的瞬間,都會繃緊小腹,控制呼吸,它的功用就是在于把丹田中的氣灌注到筋骨皮肉來。 如果小腹放松,任由呼吸出入,就會有“使不上力氣”的感覺。 丹田是精氣的供應中心,所以力氣的操作中心在丹田,幻真先生在《諸真圣胎神用訣》中說“丹田者,生氣之源”。 武術家在防御及攻擊時,都需要運用極大的力氣,所以武術內功的重點在不斷強化丹田氣,讓丹田氣的輸出量很大而且源源不絕。 武術家時時刻刻都需要用到丹田氣,所以要不斷培養(yǎng)“內力”,功力才能隨著歲月增長,武林前輩一甲子以上的功力,豈是后輩晚生可以比擬的? 武術家與修道家對精氣的需求是不同的,武術因為需要運用肢體攻擊及防御,還要有極快速的反應,所以用氣的心法不ー樣。 修道家只要丹田精足氣動時,便可改用意守的溫養(yǎng)功夫將氣轉化。 武術家煉氣則必須經過氣到丹田一氣滿丹田→氣壯丹田的步驟。 我們已談到氣到丹田的方法,接下來的氣滿丹田,就是要把丹田的容積撐得比一般人大數倍,用的是拍打、撞擊的方法,要費好多功夫。 至于氣壯丹田這一階段,更要進一步把丹田的密度增高數倍于一般人,用的是陰陽吸斥、磁場旋轉的方法,讓氣不斷地往氣海中心匯聚集中,使得丹田電容不斷擴大,并能承受極高的電壓,達到“氣充于中,力貫于外”的境界。 練武的標準課程是三年功架兩年拳,外加兵器,對打短則四年長則六年,再接下來才開始練內功,這時才逐漸進入內外兼修的高級階段。 武術家力能扛鼎、掌能劈石,這些能力也是一步ー步鍛煉出來的。 由于有丹田氣支應,而且可以借用天地的能量,因此鍛煉的效果可以不斷向上延伸,以致幾乎可達無堅不推的地步。 在功力增長的進程中,需要很堅強的毅力及吃苦的耐力。 功夫的增長就像竹筍的嫩芽要突破硬殼冒出頭一樣,每一節(jié)都必須用盡力氣,練功需要不斷突破層層關卡,因此,大俠也是練出來的。 絕少像小說、電影里面描寫的情節(jié),主角得了秘籍、靈藥或由前輩灌輸功力之后,一タ之間突然變成高手。 武術家內力的高低如何判別呢? 武術家用的“內力”來自丹田,他們的丹田經過特殊鍛煉,強而有力,所以武林前輩說“丹田者,氣力之府也,欲精技擊,必健丹田?!蹦憧催^少林寺僧表演沒有?他們可以用巨大的木柱撞擊丹田而毫發(fā)無傷。 武術家要把大部分氣脈、穴道開通,與天地能量打成一片,幾乎全身可以進氣,使得進氣量非常大而且非??焖伲哪钜粍?。 氣隨時可以充滿丹田及全身,所以能馳騁沙場,與敵人大戰(zhàn)三百回合,打不過癮還要挑燈夜戰(zhàn)。 不會用內力的人打不了幾下就累得跟狗一樣,氣喘吁吁,手酸腳軟,感到“精疲力盡”,這就是丹田的精氣供應不及,如何能成為大俠? 武術內功煉氣的方法像刷油漆,是一層一層加上去的,因為武術的重點在于驅動肢體,也就是要讓肢體充滿力氣可以做工,所以要不斷地練身體經常用勁的部位,氣會一次又一次地往該部位集中,以致越練越強。 現代人在健身房里鍛煉肌肉,也是同樣的道理。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在于武術家有丹田氣,一般人丹田里沒有氣的庫存,大都調用身上其他部位的氣。 此外,與人過招,免不了挨幾下拳頭,所以練武要先學挨打。 要挨得起打,就要往身上“布氣”,丹田氣練壯了以后,將氣運到身上來,利用各種練武工具拍打。 因為氣會往拍打的地方集中,經過長期的拍打鍛煉之后,筋骨皮肉的強度就會不斷地提升,銅筋鐵骨就是這樣練出來的,練到一運勁全身就有厚厚的一層氣保護的時候,就是所謂的鐵布衫了。 有一位網友問我,說他練拳練了十幾年,也沒練出什么勁道,原因何在?我認為其中要訣在于動靜之分,因為任脈主靜,其功能在于吸納能量。 而督脈主動,其功能在于運用能量,練武如果不會使用督脈,當然發(fā)不出勁道。 靜坐用任脈,練武用督脈,不是練了內功,肢體就可以發(fā)出勁道,而是要利用各種練功方法將丹田氣和肢體結合在一起。 如果氣只是存在丹田里,沒有將它與氣脈串流、散布到身上來,就無法借用氣的威力。 《樂育堂語錄》說:“虎者,猛物也,坎中空陽之氣。此氣純陽,陽者易動,有如虎之難防,此氣最剛,有如虎之難制,惟龍之下降可以伏此虎也?!?/p> 武術即是利用精氣中陽的動能,但是陽難以控制,所以要進行下一個步驟煉精化炁,達到精炁合一的地步,用炁來控制精使其安定,服氣兼伏炁,精氣就能乖乖聽命,這就叫做“以龍降虎”。 武術家有一句行話“練成丹田混元氣,走遍天下無人敵”?;煸獨饧词蔷呕煊玫?,這就是武術內功的特點武術家在練外功的拳術、兵器時,用精偏多。 在靜坐練內力時,用炁偏多。一般而言,煉氣的要領是“靜時練意,動時練心”,但武術家行氣的方法是心意合用的,練外功時用心偏多練內力時用意偏多,跟修道靜坐時純用意的方法有些不同。 但是由武入道之后,跟修道家就完全相同了。 基本上,武術家的守竅與修道家的守竅方式也不太一樣,修道守竅目的在于轉化能量,而練武守竅目的在于增強能量。 練武運用穴道時必須讓它高速旋轉,達不到一定的轉速時進氣的功能就很差,像汽車的馬達如果轉速不夠就發(fā)動不起來一樣。 修道守竅只要凝神專注任脈上的穴道即可,而練武守竅則大都是連同督脈上的對應穴道一起守,比方說,守關元就要配真炁,守胎元就要配命門,所謂“六神統(tǒng)一”、“九九神功”即是多組穴道同時發(fā)動的,因此能夠產生沛然莫之能御的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