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最后幾天,紅軍長征到達貴州的烏江南岸。幾十萬敵軍緊跟著從四面八方圍攏過來,紅軍被壓縮到50公里長、30公里寬的狹小區(qū)域,必須馬上渡過烏江,否則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烏江是貴州省內(nèi)最大的河流,江面寬闊、水流湍急。敵人在紅軍到達前把沿江100公里內(nèi)的船只全部燒毀,還把可能架橋、渡河的器材全部拖往北岸,企圖利用烏江困住紅軍。 雖然渡河的可能性接近于0,但紅軍仍然向烏江挺進, 3個團長黃珍、楊得志、耿飚(geng biao)分別負責(zé)奪取3個渡口北岸的敵軍陣地,然后掩護工兵架設(shè)浮橋。 3個團長作了多次嘗試,包括泅水、乘竹排偷渡,都因烏江水流太急而失敗。但他們沒有放棄,繼續(xù)組織戰(zhàn)士強渡,工兵也冒著敵人的炮火跳進冰冷的河水中架設(shè)浮橋。終于,在元月3日上午,楊得志、耿飚強渡成功,把對岸的敵人全部消滅,浮橋也很快就架起來了。但黃珍組織了多次強渡都沒成功,眾人都非常焦急。 負責(zé)架橋的工兵們沒有慌,也沒有著急,正沉著的繼續(xù)“架橋”。 這次他們沒有跳到河里向?qū)Π都軜?,而是先把浮橋做好,與河岸平行放在河里,浮橋在河上游的一端用繩子綁在巖石上,河下游的一端做成活動的,可以轉(zhuǎn)動。 到中午時分,對岸的敵人都聚著吃飯、抽鴉片煙去了。彭德懷一聲令下,工兵一斧子就砍斷了上游栓浮橋的攬繩。浮橋在河水的沖擊下,就像鐘表的指針一樣繞著下端旋轉(zhuǎn),上端慢慢的向?qū)Π稒M過去,不久后,就橫跨在河兩岸。橋兩端的工兵迅速把浮橋固定好,不到20分鐘,浮橋就完全架好可以過人了。 彭德懷第一個跳上浮橋,向?qū)Π睹蜎_,后面2000多紅軍戰(zhàn)士像潮水一樣涌上浮橋,跟著彭德懷沖向?qū)Π丁?/p> 對岸的敵人被紅軍嚇傻了,回過神來后就一哄而散,紅軍很快就占領(lǐng)了北岸陣地。彭德懷指揮部隊繼續(xù)前進,攻占了敵人在北岸的全部據(jù)點,原來大肆吹噓“紅軍不能過烏江”的幾個敵軍團長也全部成了俘虜。 紅軍就這樣靠著自己的智慧,在不可能架橋的地方架起了巨大的浮橋,又一次粉碎了敵人的罪惡陰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