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至祖國的大山大河,覽盡華夏大地的人文景觀,整個景區(qū)只有一個看點的地方卻是不多見,大同市的九龍壁就算其中一個。 對中國古建筑感興趣的人都了解,我國一共有三處享譽國內(nèi)外的九龍壁:大同九龍壁、北海公園和故宮皇極門前,可見大同九龍壁的文物價值有多高,這應(yīng)了那句俗語“地下文物看陜西,地上文物看山西”。陜西以地下出土文物著名,山西則以地上文物揚名中國。 大同九龍壁始建于明代洪武末年,與北京的其他兩個相比建造時間要早上三百五十至四百年。這座九龍壁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整個照壁表面均勻分布著9條飛龍,大氣磅礴,莊嚴肅穆。 眾所周知,龍紋不是普通人能隨意使用的圖案,為什么朱桂府還能使用象征權(quán)利的龍紋與玻璃磚呢?事實上,雖然王府的照壁采用龍紋,但與皇帝專屬的“九五之尊”的五爪龍是不一樣的,這里的龍只有四個爪子,而這些龍的鱗片是條形疊加分布,與天子志龍的魚鱗狀交錯分布也是有很大區(qū)別的。 正中心的第一對龍呈淺黃色,是為飛行之龍;中心兩側(cè)的第二對龍則呈現(xiàn)出中黃色,輕盈飄逸;第三對龍為紫色與黑色,從龍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府邸的森嚴肅穆;第四對龍為黃綠色,爪牙鋒利無比。 但如果了解故宮九龍壁的人可能會發(fā)現(xiàn),代王府的九條龍都是側(cè)向的,而故宮的九龍壁中間的那條龍是坐著的,這也反映了中國古代帝王尊卑有序的現(xiàn)象,九龍與玻璃磚的采用也能從側(cè)面證實代王背景實力的雄厚。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便將自己的25個皇子封藩于不同的重要地區(qū),這個十三子朱桂從小便不學無術(shù)、不務(wù)正業(yè),且絲毫沒有執(zhí)政頭腦,于是明太祖封他為豫王,后改封為代王,鎮(zhèn)守大同。 他的王妃又是明成祖朱棣仁孝文皇后的親妹妹,所以,朱桂相當于大同的小皇帝,權(quán)力還是比較大的。 朱桂王夫婦二人皆是脾氣古怪且十分捍妒的人,在自己封藩為王的地界上橫行霸道、目無王法,終日不得人心。1649年,總兵王襄反清失敗后,大同淪陷,清軍對這里進行大規(guī)模的屠城、斬城,曾經(jīng)顯赫一時的代王府便堙沒于茫茫火海中,唯有王府前的照壁得以保留,這也是為什么這個景區(qū)只有一個看點的原因。 曾經(jīng)恢弘的代王府以九龍照壁為中軸線,進裕門依次為端禮門、承運門、承運殿、崇信門、存心殿、長春宮、廣智門,東西兩側(cè)由南向北分布著許多金碧輝煌的宮殿,據(jù)說當時代王府的占地面積達17余萬平方米,可見,代王當時在朝中的地位是多么顯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