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九龍壁位于古城內(nèi)和陽街南側(cè),坐南朝北,為代王府門前照壁。 壁長45.5米,高8米,厚2.02米,九條飛龍氣勢磅礴,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龍壁。 九龍壁原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門前的照壁。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桂就藩于大同。代王府的興建就開始于此時,為增強王府的威嚴華貴氣氛,特在府門前建造了這座巨大的琉璃照壁﹣﹣九龍壁。明崇禎末年代王府毀于兵火,唯九龍壁幸免于難,得以保存至今。 全壁由426塊特制燒造的孔雀藍、綠、正黃、中黃、淺黃、紫等色彩的琉璃構(gòu)件拼砌而成。分為三個部分,壁底部為須彌座,中部為壁身,上部為壁頂。 底部須彌座,高2.09米,須彌座束腰部的琉璃磚上鑲有兩層琉璃獸:第一層是象、獅、虎、鹿、飛馬、麒麟、狻猊等形象;第二層是小型行龍。這些琉璃獸姿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對壁身起到一個和諧的襯托作用。 須彌座上平托有九條琉璃壁龍的壁身:壁身為龍壁的主要部分,高3.72米,正面為九條大龍飛舞奔騰于波濤和云氣之間。 壁身下部是青綠色的洶涌波濤;上部是藍色的云霧和黃色流云;中部的巨龍之間以云霧、流云、波濤、山崖和水草相隔相連; 九條巨龍伸爪抱珠,捕風弄雨,盤曲回繞,體態(tài)雄健。 壁頂為仿木構(gòu)單檐五脊頂,由琉璃斗拱承托,正脊脊頂兩側(cè)有高浮雕的蓮花及游龍等圖案,兩端是龍吻、龍首造型。 龍壁東西兩端分別是'旭日東升'和'明月當空'圖案。 壁前建有長34.8米,寬4.4米,深0.8米的倒影池,由石勾欄圍砌,中部有一石拱橋跨越。石勾欄望柱頭雕刻有仙人、石榴、壽桃、棋盤、獼猴等圖案,形式古拙,栩栩如生。池的東西兩端腰部各置石雕龍頭,可從口中向池內(nèi)供水。 當池中碧水經(jīng)微風輕輕吹過,水面蕩起層層漣漪,只見九條巨龍倒影于水中,或奮爪暢游,或翻騰于碧海藍天之間,顯得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關于這個倒影池的修建,在大同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九龍壁建成后,代王攜王后鑒賞。但見九龍栩栩如生,騰云吐霧,大喜。代王剛剛站在端禮門的門樓上,忽然雷雨交加,兩個霹靂飛向九龍壁。龍壁前霎時現(xiàn)出一個大坑;龍壁后的金泊倉巷內(nèi)露出兩眼深泉。只見兩眼泉水中分別騰起一黃一黑兩條巨龍,昂首向龍壁前大坑噴注清泉。遠看坑中,似有九龍飛舞嬉戲,妙不可言,代王遂令人將水坑修成倒影池,將二泉修成二井,并將兩井的水引到池中。 大同九龍壁在現(xiàn)存最享盛名的三座九龍壁中,是建筑年代最早、最大、最巍峨壯觀、最富藝術魅力的一座。另兩座在北京,一座在北海公園,一座在故宮皇極門前,均建于清乾隆時代,較大同九龍壁要晚三四百年。 2001年6月國務院公布大同九龍壁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更多大同景點的詳細游記請參看我《旅居在大同》合集里的文章。別忘了關注一下本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