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日里一刀流、三刀流聽多了,今天給大家講解一個比較奇特的日式傳統(tǒng)手沖流派—— 松屋式手沖 相傳,“松屋式”手沖方法是松下和義于 1962 年所發(fā)明的。他自行研發(fā)了不會妨礙粉層膨脹的濾紙和與此相應的金屬架,用來維持濾紙的角度。這個手沖法的特別之處,在于使用粗研磨的咖啡粉,通過長時間的燜蒸。在沖煮時,先在咖啡粉中挖一個大坑,然后在濾杯上方,從高向下開始注出細水柱,直到咖啡液開始滴落,再跟畫圈一樣,往外畫圈注水把咖啡粉淋濕,蓋上蓋子悶蒸 3 分鐘。待 3 分鐘后,開始均勻不間斷的注水,當咖啡液到咖啡壺的一半時,就要停止注水,最后再加入熱水稀釋便可。 乍一聽,松屋式手沖很像很簡單,但又好像get不到什么重點???別急,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松屋式手沖是日本最早期系統(tǒng)化教學的手法,是日本流傳以久,廣受店家喜好的手沖流派。 松屋式手沖具有五大特色: 一、 放久不變味—讓沖煮出來的咖啡隨時穩(wěn)定保有剛出壺的品質(zhì)。 二、 減少萃取偏差—能大幅減少同一支豆子出杯間的差異,提升萃取穩(wěn)定度。 三、 清爽又干凈的風味展現(xiàn)。 四、 簡單快速好上手,易學不難精,無需手沖經(jīng)驗也可輕松上手。 五、 容易調(diào)整喜好濃度,輕松模擬咖啡風味最佳化的粉水配置 使用特殊的金枠(Waku)濾器進行沖煮,目的是用簡單易懂的概念、短時間能練成的手法,制作出易飲性高、穩(wěn)定度高的咖啡液,不容易變質(zhì)。 口感:以這樣手法所沖出來的咖啡,即使過了一段時間,咖啡風味變化少,也不會變濁。風味表現(xiàn)干凈清爽,易飲性高,絕無令人不易接受的風味,意味著你可以更多朋友輕易的分享咖啡的美好。 其實松屋式的萃取概念,還有一個好處:在咖啡豆剛烘焙好時,咖啡豆排氣還相當旺盛的前提下,采用松屋式手沖仍然可以保有足夠的萃取率,以及足夠干凈的口感。 那么松屋式的沖煮是怎么辦到的呢? 看過相關沖煮或視頻的人都會有比較深刻影響:松屋式手沖的“將咖啡粉撥開均勻貼于濾器壁”、“加蓋悶蒸”的手法迥異于其他手沖流派,其真實目的并不只是“要避免剛烘焙好燥味和二氧化碳干擾”,更完整的說法其實是:“要使進入萃取階段時的咖啡粉狀態(tài)一致”。 說的明白一點,我們一般情況下使用的悶蒸其實也是一樣的目的,只是大家應該也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隨著時間的推移,豆子悶蒸的過程會越來越不膨(看起來越來越不賞心悅目),所以今天的悶蒸30秒,跟后天的悶蒸30秒,其實預備萃取的效果是不一樣的。而除非日積月累的使用科學儀器計算,否則我們也沒有辦法知道今天的30秒是后天幾秒的效果。 松屋的前輩們受到的困擾則更勝于此,他們除了要面對店面中數(shù)支每天排氣狀況都不一樣的咖啡豆,想辦法把今天和后天的咖啡萃取的一樣之外;還要面對客人回家后咖啡豆可能儲存了兩個月沖煮狀態(tài)不好的疑難雜癥…… 終于有天前輩們就爆發(fā)啦—— 他們決定,既然抓不準排氣的狀態(tài),那我就干脆把氣通通排光啦!(生氣氣!) 這樣不管剛烘好一天還是兩個月,沖煮前咖啡粉的狀態(tài)就都會一樣啦! 所以,才有了松屋式的前兩個步驟: “將咖啡粉撥開均勻貼于濾器壁”、“加蓋悶蒸三分鐘” 可是氣都排光光了,這樣在沖煮的過程中不是很容易淹水導致萃取不足?對ho,還真是這樣—— 所以松屋的前輩為了改進這點,將咖啡粉磨的hin粗,連帶的提高水溫。 然后發(fā)現(xiàn)還是不行,溫度太高還是會帶出咖啡粉表層的雜澀物質(zhì),但降低水溫的問題是,那可是19世紀五六十年代??!那個年代可沒可能家家戶戶都配有溫度計這東西,這樣會被投訴的問題還是沒解決阿! 所以決定維持原定的高水溫,也就是水一煮開就倒入壺中,這樣在手沖壺中的溫度大約是95℃,但是把水柱拉——的很高(30cm)來同時解決水溫過高和萃取力道不足這兩個問題。 然后由于咖啡粉長時間的排氣吸水,風味物質(zhì)已經(jīng)很容易釋出,所以原本應該是1:10的粉水比,變成只需要1:5就可以把大量風味物質(zhì)融入咖啡了,再多下去咖啡粉就開始釋出雜味了,但由于這樣沖煮出來的咖啡液很濃,還需要加水稀釋回1:10的粉水比濃度。 所以整套技術下來,發(fā)展完成的結果就是: 1.折濾紙。 2.將要的咖啡粉(一人份10——12克)放入濾紙,研磨刻度hen粗。 3.使用湯匙在中間挖出一個大洞,將咖啡粉撥開均勻貼于濾器壁。 4.使用95度的熱水,從離濾器約30厘邁克爾的地方以極小水柱注水,先從中央開始注水,有水進入下壺后開始繞圈將全部粉打濕。 5.濾器上蓋上蓋子,悶蒸時間以三分鐘為基準。 6.排氣完成后,使用95度的熱水,從離濾器約15厘米的地方以極小水柱注水,直到下壺至1:5的粉水比咖啡液 (EX:20g的粉萃取100c.c.的咖啡液)。 7.加一倍熱水稀釋至1:10的粉水比即可。 以往在介紹日式?jīng)_煮法的時候,時常聽到一種說法:“日本的咖啡店很難愿意把沖煮法分享清楚,總愛把手法搞的神神秘秘很難的樣子,神經(jīng)質(zhì)又難以重復驗證。” 其實不是的,一些日本的老前輩相當熱衷于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只是一來他們可能不懂得當前主流咖啡業(yè)界使用的SCA術語,講起來難免有些雞同鴨講。 二來一個淵遠流長的手法,當中細節(jié)經(jīng)過數(shù)代人的驗證和完善,細節(jié)一多,自然難免在教授上有些言語上難以傳達的地方,若非親自體驗一遍,還真難明白每一個講究的用意何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