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梁啟超,主業(yè)干革命,曾和康有為領導了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變法”,副業(yè)寫文章,為思想大家、文學家,業(yè)余時間教教孩子,結果一 不小心成了教育家,“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堪稱中國近代最牛的老師! 教育成果展 先來感受下梁老師的教育成果: 長女梁思順,詩詞研究專家、曾任中央文史館館長; 長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學家、中科院院士; 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三子梁思忠,西點軍校畢業(yè),參與淞滬抗戰(zhàn); 次女梁思莊,著名圖書館學家; 四子梁思達,著名經(jīng)濟學家; 三女梁思懿,曾任中國紅十字會對外聯(lián)絡部主任; 四女梁思寧,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后參加革命; 五子梁思禮,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中科院院士。 有人可能會說, 子女那么優(yōu)秀是因為人家梁啟超的基因好、學問好、耳濡目染、交游廣闊等等,于是總結之,就倆字: ——拼爹! 當然,孩子好不能說跟梁家的基因沒有半毛錢關系, 但這絕對不是最主要的。 近代名人, 子女坑爹、不成材的例子不勝枚舉, 而能做到滿門皆才俊的卻獨有梁啟超一人, 這確實也是“拼爹”, 但這個爹拼的可不是人脈、社會資源,而是對子女的教育! 梁啟超一生給子女寫了400多封家書,總計百余萬字, 占他全部著作的十分之一,堪與《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并稱三大家教典范了。 足見其對子女教育的重視 “皆才俊”絕非偶然! 教育要先有愛 梁啟超認為教育要先有愛 作為一名老師, 同時也是9個孩子的父親 他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愛 他曾在給孩子們的信中如此表白: “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對于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p> 在家中, 每個孩子都被他取了專屬愛稱, 比如管大女兒梁思順叫“大寶貝”,“寶貝思順”, 即使這位長女后來已經(jīng)三十幾歲, 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了,仍這樣稱呼。 三女兒梁思懿叫“司馬懿”, 小女兒梁思寧叫“六六”, 小兒子梁思禮則被他俏皮地稱為“老白鼻”(英文“老Baby”的諧音)。 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他特別的愛 每個孩子都覺得父親最愛他 他曾在給次女梁思莊的信中 肉麻的寫道: “小寶貝莊莊:我想你得狠,所以我把這得意之作裱成這玲瓏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給你。 你姐姐呢,她老成了不會搶你的,你卻要提防你那兩位淘氣的哥哥,他們會氣不忿呢, 萬一用起杜工部那‘剪取吳淞半江水’的手段來卻糟了, 小乖乖,你趕緊收好吧?!?/p> 字里行間都是滿滿的父愛 讀來又萌又暖 梁啟超次女梁思莊 梁思莊在9個孩子中排行第5, 一般夾在中間的孩子 最容易感到自己被父母忽略, 但梁思莊眼里父親永遠最愛自己。 事實上 梁啟超對所有子女都關注、欣賞 讓他們感覺自己最愛他。 對長子梁思成,他說: “你們?nèi)粼诮烫眯卸Y,思成的名字便用我的全名,用外國習慣叫作“思成·梁啟超”,表示你以長子資格繼承我全部的人格和名譽。” 三子梁思忠在美留學,擔心父親身體,寫了6頁的長信來提醒他注意健康,他便故作嫌棄: “好啰嗦的孩子,比先生管學生還嚴,討厭討厭?!?/p> 這樣的愛無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注入孩子的生命, 必然滋養(yǎng)出自信的花朵。 而自信, 正是個人一切成就和幸福的源泉。 教育要舍得投入 俗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 在這點上 梁啟超早就走在時代的前列了 早年, 長女梁思順同他一起流亡日本。 由于找不到適合的學校,便由他親自教授讀書, 有時甚至為女兒批改作文到凌晨。 經(jīng)濟狀況稍好之后, 為了培養(yǎng)女兒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他甚至在家里專門辟出一座實驗室! 晚年 幾個大孩子出國留學, 梁啟超忙于政事,自覺對身邊幾個年紀小的孩子教誨不多。 于是決定讓思達、思懿、思寧休學一年,專門聘請了謝國楨做家教,給他們補習國學、史學。 去世前一年 為了幫助長子梁思成了解西洋美術及建筑, 梁啟超想辦法籌集了五千美金, 梁思成與林徽因 讓畢業(yè)后新婚燕爾的梁思成、林徽因取道歐洲回國, 一邊度蜜月一邊考察各國建筑, 并寫信說: “我替你二人打算,到英國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歐極有特色,市政亦極嚴整有新意,必須一往……中間最好能騰出點時間和金錢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筑和美術,附帶著看看土耳其革命后政治?!?/p> 要知道, 這番張羅是在他身患腎病, 時常便血,且家境已不富裕的情況下作出的, 長女梁思順甚至寫信來說要負擔他全部生活費用。 但他寧肯自己受累受窮,也絕不讓孩子在教育上有所虧欠。 舍得下血本 是梁啟超對待子女教育的基本姿態(tài) 教育要隨材成就 梁啟超的二女兒梁思莊 曾留學加拿大著名的麥基爾大學 第二年開始選專業(yè) 梁啟超考慮到現(xiàn)代生物學在當時的中國還是空白, 因此建議女兒選生物學專業(yè)。 思莊遵從了父親的意愿, 但麥基爾大學的生物學教授課講的很不對思莊的口味, 她提不起半點興趣,十分苦惱 于是向大哥思成訴苦。 梁啟超知道后,心中大悔, 深為自己的引導不安 趕緊寫信給思莊: “聽見你二哥說你不大喜歡學生物學,既已如此,為什么不早同我說? 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我很怕因為我的話擾亂了你的治學真路,所以趕緊寄這封信?!?/p> 思莊遂改學圖書館學, 最終成為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 梁啟超不但尊重兒女們的選擇 并且還想方設法為他們的選擇 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梁思永喜歡考古, 考古學家梁思永一家 他就親自聯(lián)系當時著名的考古學家李濟,自掏腰包 讓梁思永有機會 親身到田野考古一線。 思永后來成為近代田野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中科院院士。 很多父母往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甚至將自己的“未竟之業(yè)” 完全寄托在兒女身上 卻很少去了解孩子的真正喜好 自以為給了孩子最明智的選擇 實際上可能奪走了他們一生的成就 教育要多鼓勵 梁啟超對子女的教育 永遠以鼓勵為主 二女兒梁思莊初到加拿大留學時, 英文有些困難, 一次考試在班上得了第十六名, 為此心里很是難過。 梁啟超得知后寫信鼓勵她說:“莊莊:成績?nèi)绱耍液軡M足了。 因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級遞升的洋孩子們競爭, 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 真虧你了。 好乖乖不必著急,只需用相當努力便好了?!?/p> 后來, 思莊經(jīng)過努力成績一躍成為班上前幾名,升入大學, 梁啟超高興之余,特意寫信囑咐: “莊莊今年考試,縱使不及格,也不要緊,千萬別著急。 因為她本勉強進大學,實際上是提高了一年,功課趕不上,也是應該的。 你們弟兄姐妹個個都能勤學向上, 我對于你們功課不責備, 卻是因為趕課太過,鬧出病來,倒令我不放心了?!?/p> 他不但寫信鼓勵 有時還要給表現(xiàn)好的孩子發(fā)獎品 通常都是他自己親筆寫的對聯(lián)、橫幅, 內(nèi)容大多是為人處世的道理。 比如梁思達曾得到過用隸書所寫的“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的條幅。 這些“座右銘” 給孩子們以鼓舞和鞭策 令他們終生受益 在梁啟超認為: “人生之旅歷途甚長 所爭絕不在一年半月,萬不可因此著急失望,招精神上畏葸?!?/strong> 因此 鼓勵的作用遠遠大于批評。 教育不能太功利 如果梁啟超活到現(xiàn)在 他是絕不會去寫什么《我的兒子讀哈佛》之類暢銷書的 因為“讀名?!薄吧侔l(fā)財”之類, 根本不是他教育子女的目標 梁啟超認為: “天下事業(yè)無所謂大小, 士大夫救濟天下和農(nóng)夫善治其十畝之田所成就一樣。 只要在自己責任內(nèi),盡自己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p> 梁啟超的子女中 大多學的都不是所謂“熱門專業(yè)”, 有學建筑史的、有學圖書館學的、還有學考古的…… 但凡是真心喜歡,且對社會有益,他必定全力支持。 梁啟超在給孩子們的信中說: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公兩句話:‘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將來成就如何,現(xiàn)在想他作甚? 著急他作甚? 一面不可驕盈自慢, 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 盡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 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又在給梁思成夫婦的信中說: “若專為生計獨立之一目的, 勉強去做那不合適或不樂意的職業(yè),以致或貶損人格, 或引起精神上苦痛,倒不值得?!?/p> 因為不功利 只崇尚腳踏實地的去做 所以后來他的子女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都成就非凡 最終達到了“無入而不自得”的結果 教育要培養(yǎng)志趣 在《學問之趣味》一文中, 梁啟超說: “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 若哭喪著臉捱過幾十年,那么生命便成為沙漠,要來何用?” 大意就是: 人生要是沒樂趣,和咸魚有什么分別 受教育的目的 就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幸福 他寫信告誡在美國留學的梁思成: “我怕你因所學太專門之故, 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單調(diào), 太單調(diào)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之根源?!?/p> 在指點孩子如何做學問上, 梁啟超反復強調(diào)學習要“求理解”, 不要“強記”,且要勞逸結合, “多游戲運動”, 尤其注重心性的養(yǎng)成, “總要常常保持著元氣淋漓的氣象,才有前途事業(yè)之可言”。 在他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梁氏子女個個都有著廣泛的興趣愛好。 比如梁思成除了繪畫功底極好,還會鋼琴、小提琴、小號等數(shù)種樂器; 梁思永能大段背誦莎士比亞的詩; 梁思莊能歌善舞; 梁思達兼擅畫畫; 梁思禮則酷愛古典音樂,在大學參加過古典式摔跤隊,游泳非常好,還喜愛下象棋…… 在生活中, 梁啟超是個天性樂觀風趣的人, “凡著急愁悶無濟于事者,便值不得急它愁它”; “什么悲觀咧、厭世咧,這種字眼,我所用的詞典里頭可以說完全沒有”。 他還曾向兒女“自夸”道: “你們可曾見爹爹有一天以上的發(fā)愁,或是一天以上的生氣?” 這些言傳身教, 就是梁老師留給子女們最寶貴的人生禮物。 他對孩子的教育都是以對方成就終身幸福為目的的, 正因如此, 在他看來,學業(yè)成就,遠不如心性、志趣、健康重要。 教育要重品行 不強求成績,不干涉興趣, 但梁啟超也不是隨意的放任 對有一樣 他就要求的特別嚴格 ——人品 他曾說: “你如果做成一個人,智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智識卻是越多越壞?!?br> 如果說在教育方法上, 梁啟超是個“西方式爸爸”的話, 在對孩子品行的要求上, 他更接近于自己的父輩: ——傳統(tǒng)中國士人 梁啟超自號任公,以天下為己任 他希望子女能繼承自己的責任感與憂患意識, 常在書信中告誡子女 “總要在社會上常常盡力,才不愧為我之愛兒”。 抗戰(zhàn)期間, 梁思成、梁思永全家毫無怨言的踏上顛沛流離的流亡之路; 長女梁思順在丈夫去世后獨自撫養(yǎng)四個孩子,生活極為艱辛,但堅決不為日本人做事; 三子梁思忠身為軍官,在淞滬會戰(zhàn)的戰(zhàn)場上浴血奮戰(zhàn); 梁氏兄弟姐妹九人中, 有七人都曾留學海外,而且都是哈佛、哥倫比亞大學這樣的名校。 學成后,他們?nèi)窟x擇了回國。 1949年9月 梁啟超的小兒子梁思禮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 火箭專家梁思禮 對于當初的回國選擇, 他說道: “我有個朋友留在美國,后來他任美國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學家,我任中國航天部的總工程師,我們地位相當?shù)杖胂嗖詈芏唷?/p> 有人問我,對此作何感想。 我的回答是 他研制的導彈是瞄準中國的, 而我研制成功的東風五號導彈是保衛(wèi)祖國的,這就是我們的差別?!?br> 在梁家,“報效祖國”這四個字,從來不是一句說來好聽的空話。 即便為此顛沛流離或蒙受冤屈, 他們都如乃父當年, 絕未忘一“國”字。 人品 才是人生最高的學歷 教育要讓孩子能吃苦 到民國 梁啟超家族已是名門望族 經(jīng)濟條件也算得上優(yōu)渥了 但他卻常常教育子女要養(yǎng)成吃苦的韌性,不要過分看重物質(zhì)生活。 當他得知長女梁思順抱怨加拿大的生活條件時 便寫信說: “你和希哲都是寒士家風出身,總不要壞自己家門本色……生當亂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ㄆ鋵嵑沃箒y世為然)。 一個人在物質(zhì)上的享用,只要能維持著生命便夠了。 至于快樂與否, 全不是物質(zhì)上可以支配。 能在困苦中求出快活,才真會打算盤哩!” 1927年 梁思順夫婦打算變動工作之時, 梁啟超又告誡他們吃苦的好處: “現(xiàn)在處這種困境正是磨煉身心最好機會,在你全生涯中不容易碰著的。 你要在這個當口做到‘不改其樂’的工夫?!?/p> 梁啟超對于困苦中“磨練人格”, 既重言傳,又不忘身教。 1915年 反袁護國戰(zhàn)爭席卷南國,家人都為梁啟超擔驚受怕。 他在給梁思順的信中卻說: “處憂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奮,志氣強立。 兩年來所境較安逸,而不知不識之間德業(yè)日退,在我猶然,況于汝輩。 今復還我憂患生涯,而心境之愉快,視前此乃不啻天壤,此亦天之所以玉成汝輩也?!?/p> 當然,梁啟超所說的這種困苦 并非生活上的極端自苦,像苦行僧一樣吃齋把素 而是培養(yǎng)子女的“寒士” 風骨 無論順境還是逆境 都能安貧樂道,好學上進。 教育的目的在于人格獨立 理查德·萊文是享譽世界的教育家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 他曾說: 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yè)后,居然擁有某種很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 這就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 他認為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識 是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獨立思考的能力 并為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這與東方傳統(tǒng)文化所說的“君子不器”不謀而合 最終目的皆在于 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認識自我,進而擁有獨立之人格 曾有人采訪梁啟超教育子女的奧妙 他說: “說到教育子女,本沒有什么奧妙,不過是把做人的本份告訴他們, 求知識固然重要, 做人則更為重要,所謂家教, 就是教育子女做一個具有獨立人格,不逐時流的新人?!?/p> 有這樣的老師,這樣的父親 一門三院士也就不足為奇了 事實上 梁啟超門下又豈止才出了三個院士? 民國時期的風云人物和文化名流, 如蔡鍔、蔣百里、張君勵,張東蓀、范源廉……都出自梁門, 已經(jīng)遠遠不能 用多少個院士來形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