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4日10時52分火箭專家梁思禮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這位老先生是中科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得者,也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 這些頭銜,都極有分量。但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身份:梁啟超的兒子。 ▲左圖是小時候的梁思禮,右圖是青年時代的梁啟超 梁啟超,上過歷史課的人都知道,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學術大家。 耐人尋味的是,全面開花之外,他蔭及后世,同時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 ▲梁啟超和長女梁思順、長子梁思成和次子梁思永 梁啟超一共有九個子女,其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三個院士,其他的子女也幾乎都是各行各業(yè)的精英,號稱“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也許有人要說了,這是因為基因好啊,天生聰明,而且出身名門,起點本來就比普通人高。但是莫忘了,名門子弟中,也出了許多不成材、不成器的例子。像這樣滿門俊秀,自然與他們接受的家庭教育分不開。 于是問題來了,梁啟超這位“金牌老爹”是怎樣教育出這一家子精英的呢? ▲1934年,梁思寧、梁思懿、梁思禮、梁思達(左起)在天津“飲冰室”前。 首先,梁啟超是一位十分異類的父親。在當時是異類,甚至在現(xiàn)在,也稱得上是異類。直到現(xiàn)在,很多中國父親都很難十分直白地對孩子表達愛。但梁啟超經(jīng)常會告訴孩子們,自己有多愛他們。他曾在給孩子們信中如此表白: 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對于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 九個兒女,各有性格,梁啟超要確保他們都能感受到父愛,而且都覺得自己是父親心中特殊的一個。他給大女兒思順取愛稱“大寶貝”“我最愛的孩子”,三女兒思懿被他取了個外號叫“司馬懿”,小兒子思禮的代號則是“老白鼻”(老baby)。 言傳身教 , 男女平等 梁啟超的教育不僅限于口頭,他還在行動上為子女成長付出了極大精力。 長女梁思順同他一起流亡日本,由于找不到適合的學校,便由他親自教授讀書,有時甚至為女兒批改作文到凌晨。經(jīng)濟狀況稍好之后,為了培養(yǎng)女兒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他還在家里辟出一座實驗室——如果聽到現(xiàn)在還有人鼓吹女生學不好數(shù)理化,梁啟超一定是第一個嗤之以鼻的人。 如果梁啟超生活在現(xiàn)在,他是絕不會去寫《我的兒子讀哈佛》之類的暢銷書的——因為“讀名校”“升官發(fā)財”之類,根本不是他對子女教育的目標。 那梁啟超看重的是什么呢?在他給子女的家書中,大概能窺見一二: 總要在社會上常常盡力,才不愧為我之愛兒。 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梁啟超會給子女提建議,但絕不會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他們。本來,他很希望次女梁思莊學生物,但思莊嘗試之后,自覺興趣不大,他便又忙寫信道: “聽見你二哥說你不大喜歡學生物學,既已如此,為什么不早同我說。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話?!?/p> 梁啟超對子女的學業(yè)非常關心,卻并不在意一時的考試成績。梁思莊在剛到加拿大時,一次考試在班上只得了第十六名,十分沮喪。梁啟超得知后,立刻寫信說: “莊莊:成績?nèi)绱?,我很滿足了。因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級遞升的洋孩子們競爭,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虧你了。好乖乖不必著急,只需用相當努力便好了?!?/p> 后來,思莊經(jīng)過努力,成績一躍成為班上前幾名。梁啟超高興之余,特意寫信囑咐: “莊莊今年考試,縱使不及格,也不要緊,千萬別著急……你們弟兄姐妹個個都能勤學向上,我對于你們功課不責備,卻是因為趕課太過,鬧出病來,倒令我不放心了?!?/p> 梁啟超在《學問之趣味》中說: “我認為,凡人常常活在趣味之中,生活在有價值中,若哭喪著臉捱過幾十年,那生命便成為沙漠,要來何用?”通俗地翻譯一下,大概就是:人生要是沒樂趣,和咸魚又有什么區(qū)別? 他在給梁思成的家書中曾這樣寫: 思成所學太專門了,我愿意你趁畢業(yè)后一兩年,分出點光陰多學些常識,尤其是文學或人文科學之某部門,稍多用點功夫。我怕你因所學太專門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單調(diào);太單調(diào)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之根源。 重視子女的道德品質修養(yǎng) 不強求成績,不干涉興趣,但梁啟超也有一件最看重的事情:品行。他曾說:“你如果做成一個人,智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智識卻是越多越壞?!?/p> 梁啟超讓孩子們從小讀《論語》《孟子》,教導他們“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道理。 即使在梁啟超過世后,梁氏子女依舊牢記著他的這些教導??箲?zhàn)期間,梁思成、梁思永全家踏上顛沛流離的流亡之路;長女梁思順在丈夫去世后獨自撫養(yǎng)四個孩子,生活極為艱辛,但堅決不為日本人做事;三子梁思忠身為軍官,在淞滬會戰(zhàn)的戰(zhàn)場上浴血奮戰(zhàn);小女兒梁思寧投奔了新四軍。 ▲1908,梁啟超子女合影,攝于日本橫濱 梁氏兄弟姐妹九人中,有七人都曾經(jīng)留學海外,且都是哈佛這樣的名校。學成后,他們?nèi)窟x擇了回國。對梁家子女來說,父親的“遺傳和教訓”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 而這,或許正是我們?yōu)楹稳绱俗鹁戳菏弦患业脑颉T谶@個崇拜成功、膜拜金錢的時代,總該有人提醒我們,什么才是真正的精英。 感謝您的關注或將以上信息分享 |
|
來自: limaping圖書館 > 《生活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