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廣東呆過幾年,食過天下味,卻唯獨只喜歡白粥。 不燙不涼的粥,入口剛好,人間煙火,說的也無非是此刻。喝粥時不動聲色,不急,不燥,一點一點吃,一口一口嘗,碗邊配有榨菜,咬下一口,鮮脆,絕配。 無論你是在陽光明媚的清晨或者四下無人的深夜,吃過白粥后,胃里暖暖的充實而安寧。這樣的不動聲色在我看來,是認(rèn)真。對生活的認(rèn)真,對味覺的認(rèn)真,對自我的認(rèn)真。認(rèn)真活著的滋味,就是“真味”。 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菜根譚》里說得好,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當(dāng)一個人開始喜歡一碗白粥,這意味著他開始邁進人生的后半程。 能將平淡無奇的白粥吃出人間百味的,自然也看過人生百態(tài)。在世俗食譜里,沒有一道菜品可以比得過白粥。配好米和水后,等到鍋開,是持續(xù)不斷的小勺攪拌,只有經(jīng)過耐心細(xì)致的孕養(yǎng),粥才是好粥。而在烹煮過程中,一切心性、脾氣都被修煉得不動聲色,一如不動聲色的溫柔。 再苦再難的歲月,能端上一碗白粥,則多少代表些許期盼。是的,生活還是可以忍耐的,一碗小小的白粥讓家里每個人的心里都無比確信。確信那些讓我們疼痛的,終究能過去。而粥的回甘,也是對未來日子里的所有期盼。 在漫長的歲月里,我們學(xué)會了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的謙卑和隱忍,也學(xué)會了及時總結(jié)自身,從而修煉出夾縫求生的命理與智慧,一如多次翻騰后的米和水,對再糟爛的人間,在挫敗的際遇,也始終保持氣定神閑的樣子。能始終保持氣定神閑的人,才能真的將命運處理得舉重若輕。 不匆不忙,不慌不亂的人,才是真自在。 反觀當(dāng)下人,往往急功近利,性子一變,口味就變,但凡少了咸酸辣麻,吃啥都覺得乏味寡歡。但其實,乏味的不是菜品,而是自身對生活的感知。現(xiàn)代人生活總是太粗心大意,往往忽視了近在眼前的詩意。 南方的姑娘曾經(jīng)給我說過,白粥有三味。 一是清粥,米粒飽滿不花,顆顆含漿,湯色在明暗之間??诟袕楉g筋道,一嘗傾心。是為初境。 二是稀粥,米粒蕊芯已吐,勻巧巧,融抖抖,湯汁稠如煉乳。食之爽滑微糯,胃開二度。是為勝境。 三是賴鍋粥,米粒坍塌低垂,無形可辨,湯也無從談起。但是入口即溶,虛實兩忘。是為化境。 在我看來,白粥也有三味 粥常見,熬粥之人不常見! 粥常見,吃粥之人不常見! 粥常見,同熬同吃之人不常見! 此是三味!亦是人生。 人間有味是清歡。寫到這,自然明白,胃是人的第二個腦。一碗白粥,便是人間煙火的入定時刻。 洗洗睡吧,晚安。 好奇 | 故事 | 電影 | 生活 —————END————— 晚安 世界與你 《如何做一碗好吃的白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