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在夜間在寶寶高燒不退的情況下,媽媽更是著急焦慮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個手法:下推脊柱】 捏脊一般都是上捏脊,有健脾和胃、溫陽散寒的作用。下推脊柱,則是泄法,清孩子一身之熱,清三焦之熱。 給抹上滑石粉或其它介質(zhì),順著孩子的脊柱,從頸部大椎穴開始,用手掌根或手掌由上而下直推到尾骨的長強穴,,3歲左右的孩子一次可推300遍左右,或5分鐘左右。 特別遇到扁桃體腫大的孩子,咽喉干、咽喉充血甚至腫大,有的孩子還會出現(xiàn)膿點,會引起高燒,多在38度5或者39度以上甚至40度。我建議可先用下推脊柱手法推拿,往往體溫能比較快的下降,晚上八九點推,如果退熱,當晚不容易再發(fā)熱。 【第二個手法:打馬過天河】 打馬過天河時,先揉手心內(nèi)勞宮穴清心火,用自己的右手食指和中指,從小兒手腕橫紋中間總筋處沿著孩子的天河水穴敲打至肘彎曲處的曲澤穴。操作次數(shù)可以持續(xù)一百到二百次,也可將手潤濕,將手指沾上清水操作,又叫引水上天河,此方也可退高熱。 【第三個手法:退六腑】 退六腑是一個寒涼的穴位,位于前臂尺側緣,腕橫紋內(nèi)側至肘橫紋尺側端成一直線,主要功效是通調(diào)六腑,善清六腑之熱,通臟腑之閉結,多用于溫度超過39度的高熱。六腑以通為順,比如食積了、大腸不通了(便秘)、小便不通了、都會導致內(nèi)熱,因為熱沒有出路,所以就高熱,這時候用退六腑最適合了。 如寶寶四肢溫熱,發(fā)高熱,這個穴位一般一次推拿10分鐘以上。如手腳涼就先想辦法讓手腳熱起來后再推!如寶寶體質(zhì)虛弱,加推二馬,拿肩井,捏脊等,甚至腑三關一手法。 【張老師溫馨提示】 1、小兒推拿可以反復助力正氣驅(qū)邪退熱,以上手法可任選其中一個操作即可。家長也不要想一推就能退燒,任何病癥都有自身的規(guī)律性,比如幼兒急疹,不管輸液用藥還是推拿,一般發(fā)燒總有三天左右退燒。 2、特別提醒媽媽們,小兒推拿能退高燒,因家長不那么專業(yè),僅限于小兒精神狀態(tài)良好時可配合推拿,同時并不排斥對癥用藥。如果孩子精神不好,注意及時去醫(yī)院就診。 3、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喜歡操作的退熱手法,因此,建議小兒推拿愛好者一定要深入學習一家成體系的小兒推拿技法,我的文章和視頻都是一脈相承的,在精通一家后才能做到融會貫通。 只要用心,真心喜歡小兒推拿的媽媽奶奶姥姥都能掌握小兒推拿!如果不會操作,可點擊視頻鏈接:孩子高燒39度以上怎么辦?這3個退燒手法,媽媽奶奶一定要學會! 為方便大家交流,我在頭條建了一個交流圈【小兒推拿育兒圈】,點擊鏈接可加入圈子: 頭條圈子 希望大家能把你的育兒經(jīng)驗在圈里跟大家分享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