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苦、微辛,性微寒。 歸經(jīng)
入肺、胃經(jīng)。 功效
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 主治
肺熱痰嗽,陰虛勞嗽,咳血,衄血,吐血,胃熱嘔噦,妊娠惡阻,小兒吐乳,消渴及肺風(fēng)面瘡。 相關(guān)配伍
1、治咳嗽,喉中有痰聲,枇杷葉五錢,川貝錢半,叭旦杏仁二錢,陳皮二錢。為末,每服一二錢,開水送下。(《滇南本草》) 2、治肺熱咳嗽,枇杷葉9g,桑白皮12g,黃芩6g,水煎服?;蛎壑髓凌巳~12g,蜜炙桑白皮15g,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3、治風(fēng)熱咳嗽,枇杷葉、苦杏仁、桑白皮、菊花、牛蒡子各9g。煎服。(《安徽中草藥》) 4、治肺風(fēng)咳逆,干枇杷葉30g,芫荽菜、前胡各15-18g,艾葉5片。水煎,沖紅糖,早晚頓服。(《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5、治肺燥咳嗽,干枇杷葉(去毛)9g,干桑葉9g,茅根15g,水煎服。(《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至30g,鮮品15-30g;或熬膏,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入湯劑,需包煎。胃寒嘔吐及風(fēng)寒咳嗽證禁服。
相關(guān)論述
1、《本草經(jīng)集注》:“其葉不暇煮,但嚼食,亦差。人以作飲,則小冷?!?/p> 2、《新修本草》:“用葉須火炙,布拭去毛。不爾,射人肺,令咳不已?!?/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