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篇 陰陽別論 三、陰陽相過、五種脈象 鼓一陽曰鉤,鼓一陰曰毛,鼓陽勝急曰弦。鼓陽至而絕曰石,陰陽相過曰溜。 鉤脈:那鼓一陽是鉤脈,是心臟的脈,就是摸到一個鼓脈。 毛脈:鼓一陰曰毛,如果只有一個,在寸部的陽線,稱為毛脈,是肺脈。細(xì)細(xì)像根毛一樣的,毛是浮在表面上,很輕微的,摸上去中間一條硬硬的,旁邊是平的,就是毛脈。 弦脈:很急,像急剎一樣,很就是肝臟的脈。 石脈:脈一直挺在那邊不動,像石頭一樣,這是腎臟的脈。 溜脈:關(guān)下為陰,關(guān)上為陽,陽在上,陰在下,如果脈跑上下晃來晃去,還常常忽大忽小,有時在陽的位置忽大忽小,有時在陰的位置忽大忽小,就是陰陽相過,就是溜來溜去,跨過了脾臟的位置,是溜脈,溜脈是脾臟。 溝為心,毛為肺,弦為肝,石為腎,脾為溜。 陰爭于內(nèi),陽擾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使人喘鳴。 陰爭于內(nèi),陽擾于外。正常人因為有陽在表,陽可以把皮毛孔合到,陽會那么聽話是因為陰在里面,兩個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相反,如果陰在里面相爭,五臟之間不平衡,叫陰爭,本來是應(yīng)該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腎,腎生肝,變成了肝木克脾,心火克肺。 陽本來是在外面,受陰的節(jié)制,相爭的時候,陽就是不曉得幫誰,陽就不穩(wěn)定,這是陽擾于外,這時破壞了胃腸,魄是肺,津液就會往外散,四逆,指手腳會冰冷,因為津液喪失掉了,肺里面會干燥,這時候就造成喘鳴,有病變的現(xiàn)象。正常人,心臟的火是搏動,火克金,這兩個很平衡的時候,心臟的火是下來,直接進(jìn)入小腸,肺里面的津液會從肺里面回到腎臟那邊,金生水,所以上焦陽不管是心臟的熱,還是肺里面的津液,都是往下沉的。 五、手之正常色、陰盛陽虛癥 陰都是往上升的,所以肺里面的津液來自大腸,大腸因為圍繞著小腸,小腸的火,把大腸里面的水分氣化以后,水才會回到肺里面變成肺的津液。 肝臟是木生火,心臟里面血的源頭來自肝臟。 手正常都是粉紅。肺是西方金,白色,心臟是赤色,心臟很小,肺很大,所以白多紅少 。上焦到了手手掌的時候,上面是陽,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見陽知陰,手掌就是陰,可以看到白,一點點紅混在一起的顏色,就是粉紅色,是正常的。 正常的肝臟把很好的血送給心臟,木生火,那心的這一滴血就很漂亮。如果有一天肝臟出問 題,肝臟一大塊被占領(lǐng)掉了,可能是肝硬化或者肝癌,那血還是同樣要回到肝里面,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被人家占領(lǐng)了,這個血還沒有解毒的時候,就一大堆血一就沖到心臟里面,心臟本來是一滴血,現(xiàn)在是一籮筐的血,紅的太多了,白的變少了,手掌變紅了,紅越來越暗。常人的紅是鮮紅,如果變成暗紅,肝有問題,手掌一看都是暗紅 六、正常之陰 陰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剛與剛,陽氣破散,陰氣乃消亡。淖則剛,柔不和,經(jīng)氣乃絕。 正常的陰,身上的血都是陰,陰要很和平,不要有風(fēng)浪。如果如果有一天陰太勝,太壯大,就是陰勝陽虛。 陰之所以會和,是因為有陽在里面,比如水,有陽在里面,萬物都是來自于水,沒有水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生存,就是大原則。 死陰之屬,不過三日而死。生陽之屬,不過四日而死,所謂生陽死陰者,肝之心,謂之生陽。心之肺,謂之死陰。肺之腎,謂之重陰。腎之脾,謂之辟陰,死不治。 陰氣過盛會造成陽虛,會把陽氣打散掉,陽氣一散就無法治陰,陰就散掉了。 陰散的方式很多,可能是太陽開了,不斷流汗,還有大小便失禁。 陰勝,往外走,陽虛掉了,陽虛掉了合不住,收不起來,收不起來,這個就是因為陽虛會造成陰勝。 七、 腑臟之滿實 臟本身收藏可以滿,不可以實,腑可實,不可滿。舉例:比如胃,吃了很多東西沒有關(guān)系,因為一消化,食物就跑到小腸去了,跑到小腸里以后,變小腸是實,而胃就是空。所以腑可以實,但是不可以滿。 滿:充滿,如便秘。 實:有實實在在的東西在里面。 肝實的話,木生火,會讓心臟的速度變得很快,所以肝陽很亢是因為里面有實。肝陽沒辦法待在里面,就往外走,肝木出來就遇到火,心臟跳的非常的快,到八九一息,正常是五下。 中醫(yī)跟《易經(jīng)》有關(guān)系,五數(shù)是最標(biāo)準(zhǔn)的,太過或不及都不行。 肝生心是相生,為之生陽,但陽亢了,亢是指太多了。 心和肺謂之濕陰,心臟和肺本身是互相制衡、相克的。 肺和腎謂之重陰,腎本身收納來自肺的營養(yǎng)、津液。腎有病時肺還是繼續(xù)提供它很多的營養(yǎng)、津液,就加重了它的壓力,這是謂之重因。 腎和脾謂之辟陰,死不治。常人的脾土克腎水的,就是土是治水。有兩種解釋,一般字面上的解釋是有積水要強(qiáng)脾,把水排出去。真正傳神的想法是,腎的本身有陽在里面,叫腎陽,即是動力,所以有力量,可以舉重物,可以有智慧,可以有記憶,陽要固守在里面就要靠土,陽要能夠潛在里面,所以腎是寒水,陽躲在水里面,要靠脾臟,因為脾能治水。 中醫(yī)開處方,腎陽不固,陽主開合,有一些北派的經(jīng)方家就用一些固心的藥,脾臟一加強(qiáng),土可以治水,這才是根本。有水腫的時候要治脾,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腎陽不固的時候要去治脾就是這個道理。 八、正常之臟腑結(jié)陽/結(jié)陰 結(jié)陽者,腫四肢。結(jié)陰者,便血一升,再結(jié)二升,三結(jié)三升。陰陽結(jié)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二陽(指胃氣)結(jié),謂之消。三陽(指太陽,小腸和膀胱)結(jié),謂之隔。三陰(太陰脾和肺)結(jié),謂之水(寒水)。一陰(厥陰肝)一陽(少陽)結(jié),謂之喉痹。陰搏陽別,謂之有子。陰陽虛,陽辟死。陽加于陰,謂之汗。陰虛陽搏,謂之崩。三陰(指太陰土)俱搏,二十日夜半(木時)死。二陰(少陰心和腎)俱搏十三日夕時死。一陰(厥陰肝和心包)倶搏(正常的陰脈要沉隱緩),十日死。三陽(太陽)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陰(太陰)三陽(太陽)俱搏,心腹?jié)M,發(fā)盡不得隱曲,五日死。二陽(陽明)倶搏,其病溫,死不治,不過十日死。 結(jié)陽就是陽氣被封掉了,受到阻力了,如同被繩子綁住了,陽氣受到阻力。人的四肢是陽,身體是陰,如果陽結(jié)四肢就腫起來了,因為陽不行的話,陰就會勝。 結(jié)陰,如果有個臟被結(jié)到了,血進(jìn)不到脾臟里面,因為陰藏血,陰臟里面都是血,進(jìn)不去了血要回逆,回逆流出來,便血一升,再結(jié)二升,三結(jié)三升。 就是有一個臟因結(jié)住了出來是一升,大概 40CC 的量。兩升的量的時候就代表兩個臟結(jié)到了。三升是三個臟結(jié)到了。排水有可能從大便排,有可能從小便排,有的時候吐出來。 如果陰陽結(jié)斜,多陰少陽,陰陽同時如果受阻,這個時候如果呈現(xiàn)出來是陰勝陽弱的時候,稱之為石水,主要的癥狀就是小腹腫,就是指陰陽結(jié)住了。 二陽結(jié),胃氣被結(jié),它沒有辦法往下散,一直往上升,常人飲水入胃的時候,在胃就直接散發(fā)掉,被身體吸收掉的,飲的水不會進(jìn)入小腸,再進(jìn)入大腸。如果飲的水進(jìn)入小腸或者進(jìn)入大腸,這個人就是下利的,因為太冷了才進(jìn)得去,水混在食物里面可以下來,進(jìn)到小腸里面去,食物里面的水跟一般喝的水不太一樣。如果胃的陽結(jié)住了,這個熱氣沒有辦法往下走,這個熱往上升,造成胃非常的熱,水一喝下去就氣化掉了,這是消,消渴。比如糖尿病就是類似這樣子。 三陽結(jié),指太陽的小腸和膀胱如果結(jié)到,為之隔,小便就不出來了,太熱了,小便就沒有了。 三陰被結(jié)到,謂之水,寒水,正常人身上非常多的氣,這個氣如果是陰結(jié),就是里寒,這個氣就沒有那么熱,氣本來就來自水,氣體就會化成為水。正常人全身的水是氣化的狀態(tài),但如果寒結(jié)在里面,原來氣化的水就轉(zhuǎn)換成變成冷水,就在身體里面堵到,溢是三陰結(jié),三陰指太陰的脾臟還有肺臟。 如果是一陰一陽結(jié),一陰是肝,厥陰經(jīng),一陽是少陽,這個時候產(chǎn)生喉痹,喉嚨會有問題。陰搏陽別,陰這里就是講脈,陰的脈非常的大,搏指一直跳動很強(qiáng),陽別就是本來是一條脈嘛,現(xiàn)在分成兩條,怎么變兩條了,跳來跳去這就是孕脈。實際上在神門內(nèi)側(cè)這里還有個脈,就是講少陰的脈,是小孩子的心脈。 陰陽虛,陰脈、陽脈都是虛癥的時候,病人同時有下痢,腸痹,下痢不止,很危險,虛到極限了,因為陽陽就沒有,陰一直往外散,摸到脈又是虛的。如果是到陰脈上面摸到,代表病人在出汗,汗流不止,因為陽,陰脈往外走。 正常的陰脈是沉、緩、隱,在下面的陰脈跑上來變陽脈,就代表里面的陰,陰就是津液,跑出來就代表病人在盜汗。正常人流汗是運動以后才流汗 如果尺脈是虛的,寸陽脈是搏到的,這是崩,病人大量出血,虛脈就是輕輕摸,可以摸到脈,按到骨邊就沒有脈了,正常的陰脈尺脈是到骨邊的,人虛時陰脈會浮起來,摸到有點一點點脈,可是按下去的時候脈就不見了,這就是陰,陰脈是虛脈,虛脈的時候,陽脈是寸脈力量很大,代表陽一直往外走,就是血崩的現(xiàn)象。 三陰俱搏,太陰包含了脾臟和肺臟。半夜是木氣,木氣當(dāng)旺克土。 二陰俱搏,少陰就是心、腎。 正常的陰脈呢要沉,要隱,要緩,不能夠太搏太強(qiáng),搏就是太強(qiáng)。 三陽俱搏且鼓,指太陽的膀胱和小腸,不但速度很快,而且硬的像像鼓一樣挺起來,摸上去有一個東西頂?shù)降母杏X,脈不是一條,而是鼓著的狀態(tài),這是很危險的。 三陰、三陽俱搏且鼓,太陰脾主心腹,管陽,管四肢。 二陽俱搏,如果陽明脈搏,速度很快,這是陰沒有了。其病溫,溫就是溫?zé)岬牟?。張仲景的《傷寒金匱》里的藥,一劑就就能看好溫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