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面對發(fā)脾氣的孩子, 你有沒有那么一瞬間, 想狂揍孩子一頓? 如果真誠的回答這個問題, 我想大部分父母的答案是肯定的。 能夠管理好情緒的父母,只是想想而已, 而情緒容易失控的父母, 真的會對孩子大打出手。 很多父母常常會把孩子發(fā)脾氣 當作是孩子不聽話, 或者覺得孩子挑戰(zhàn)了自己的父母權威。 這往往會導致父母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哪怕是合理的需求。 其實,孩子發(fā)脾氣,都是有原因的。 而你真的能耐心去傾聽和尋找原因嗎? 故事分享 前幾天,帶兒子從外地坐高鐵回家, 路上有5個小時的路程。 剛剛有點新鮮勁,之后小家伙就說無聊。 而疲憊不堪的我們只想爭分奪秒的好好瞇一會。 可是興奮的孩子總是想找點好玩的。 我們耐著性子給他讀了故事書, 然后又讓他看了一會動畫片。 可是一停下來,他馬上又會說感到無聊。 這時候老婆選擇不理會, 而我也閉著眼睛在休息, 我們都沒有去理會他的感受。 沒想到,他在座位上扭動了一會之后, 竟然哭了起來。 在高鐵車廂里,孩子大哭大鬧可不是好事情, 影響到別人就麻煩了。 我趕緊安慰他,可是自己的心里就有點堵了。 看著他的樣子,真的想打他一頓。 因為我們好像已經想盡了辦法滿足他的需求, 為什么就不能守規(guī)矩,安安靜靜的坐一會呢? 可是我轉念一想,孩子也沒有做錯事啊。 這么長的時間, 讓他就這樣坐在座位上不動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想到這里, 我感嘆到自己未免太不懂孩子的心了。 雖然不能吵鬧打擾別人, 至少父母要積極看到他的情緒、明白他的感受吧。 這時只能由我來幫助他調整一下情緒了。 我對他說我?guī)闳ボ噹镒咦甙桑?/p> 說不定還有好吃的好玩的呢。 希望這樣可以幫助他走出壞情緒。 可是孩子卻有點小脾氣, 嘟著嘴對我說,不想去。 我知道他有點生氣, 但是小小吃貨怎么會跟吃的過不去呢。 最后還是帶著他去別的地方轉了一圈, 回來的時候就拿了一個小冰淇淋, 然后把旅途中的小玩具拿出來給他, 這一路上,就再也沒有吵鬧了。 孩子其實要的就是父母的關注, 希望父母明白自己的感受, 然后耐心的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然而,讓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 作為父母的我們,常常徘徊在犯錯的邊緣。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 當孩子開心的笑著, 父母就會愿意跟孩子一起笑呵呵, 可是當孩子一哭, 父母馬上就斥責他,不準哭, 膽小的孩子只能小聲啜泣。 孩子說自己害怕,父母就說孩子膽小。 孩子說自己不喜歡, 父母就說這個多么好那個多么好, 一定要孩子接受。 要知道,這些負面的情緒是合理的存在, 需要被父母接納。 也會有許多父母說: 自己的情緒容易失控,一點就著。 很多時候, 我們?yōu)槭裁磿刂撇蛔∽约旱钠猓?/p> 仔細回想就會發(fā)現(xiàn), 這和自己的童年息息相關, 跟那個在一起生活過的原生家庭緊密相連。 每個人內心都埋著一些情緒地雷, 有的人多,有的人少。 有的人在不斷的排雷, 而有的人反而越積越多。 而孩子們的一些負面的情緒和行為, 往往會成為父母的導火索, 引爆你們心中的情緒地雷。 不可避免的, 這樣的父母也會在孩子的內心埋下同樣的情緒地雷。 很多年以后, 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當年一模一樣, 痛苦著你的痛苦。 那么,面對脾氣大的孩子,我們該怎么辦? 1.耐心接納,站在孩子的角度找到原因。 2.教孩子去認識情緒,并且表達出來。 3.父母要自我檢驗,審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是好是壞。 孩子的脾氣,跟父母息息相關。 一個愛發(fā)脾氣的家長, 最后教育出來的孩子 往往就會變成愛發(fā)脾氣的人。 孩子總是會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 家長脾氣暴躁,孩子的個性也不會太溫和。 被情緒化、常常發(fā)脾氣的父母帶大的孩子, 情緒問題會更多。 當然,不要覺得發(fā)脾氣的孩子不好, 而不發(fā)脾氣的孩子就是乖孩子。 最怕的是孩子為了取悅父母, 忽視了自己的真實感受,甚至放棄自我。 有一位媽媽說, 她的孩子好像特別懂事, 不管什么事情,都自己壓在心里, 高興的,不高興的,都不喜歡和別人分享, 在學校里受了委屈,和小朋友鬧別扭了, 這些事,孩子從來沒有和她說過, 問她也是什么都不說。 這樣的孩子看上去安靜懂事, 其實內心沒有自信,往往找不到自己, 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 比如情緒憋在心里久了,孩子變得消沉, 有心理研究指出, 童年里過度消沉,沒有光彩, 擁有糟糕童年的人成年之后, 患有抑郁癥的概率更大。 孩子的情緒問題, 看上去好像是孩子自己的問題, 但是這和家庭和父母都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 幫助孩子去管理情緒, 表面上是為了孩子, 其實最終成全的是自己。 而這個過程,需要我們蹲下來, 耐心點,再耐心點,去傾聽孩子的內心。 |
|
來自: 雅博學苑 > 《兒童心理,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