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xù)性缺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是最危重的心血管急癥,是導致中老年人群心臟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識別心肌梗死、合理進行院外急救、及早進行院內血運重建、并長期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藥物治療是減少心肌梗死的危害,減低死亡率、致殘率的重要手段。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識別 心肌梗死患者發(fā)病后越早治效果越好,然而大部分患者自胸部不適出現到到達醫(yī)院的時間在6小時以上。很多患者不了解心肌梗死的表現,延誤了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一般40歲以上男性或絕經期女性,吸煙、有糖尿病史、高血壓史、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體型的人群發(fā)病率相對高。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年輕患者的發(fā)病率也明顯上升。 胸痛是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癥狀,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較劇烈且時間較長,發(fā)作時間一般持續(xù)30分鐘以上。一些原有心絞痛的病人出現胸痛持續(xù)時間長,程度加重,服用硝酸甘油不能夠緩解,則要警惕心肌梗死的發(fā)生。 這種疼痛與病人的呼吸節(jié)律無關,也不會有按壓痛的感覺。疼痛不僅限于胸痛,有時會放射到其他部位,常見的有背痛、左肩痛、胃痛、牙痛等。老年患者的疼痛部位往往不典型,所以很容易被忽視。 一些心肌梗死患者的首發(fā)癥狀不一定是疼痛,而是感覺胸部有壓迫感,胸部不適感,部分患者伴有休克癥狀,如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血壓下降、脈細而快,部分患者還伴有消化道癥狀,如惡心、嘔吐、上腹疼。 一些患者有梗死前心絞痛,心肌梗死的先兆多在發(fā)病前一周出現,少數病人甚至提前數周,約有40%的病人發(fā)生于梗塞前1--2天,有的病人會反復發(fā)生征兆多次,因此,一旦自覺有以上征兆出現,必須高度重視,盡快就診。 總之,對于中老年人群,一旦出現突發(fā)而持續(xù)的胸痛、胸部壓迫感,伴大汗等癥狀,或呼吸困難、甚至暈厥,首先要考慮心肌梗死發(fā)生的可能。
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 既往有冠心病、或有高血壓等病史的中老年患者,建議平時備好硝酸甘油及相關的病歷資料、血壓計,放置在取用方便的地方。家庭成員學習一些心臟病的急救知識,如心肺復蘇等。 懷疑家中成員發(fā)生心梗,應緊急為患者舌下含硝酸甘油(或噴)/速效救心丸,有條件的可以為患者吸氧。緊急呼叫120或999急救中心,并告知急救中心患者可能是心梗,以備監(jiān)護設備和相應的治療,患者需要快速轉運至醫(yī)院,如果患者在30分鐘以內到達醫(yī)院,醫(yī)生能夠通過急診介入治療,可以成功挽救瀕于壞死的心肌,如果在一個小時以內就開通了血管心肌梗死的可能性非常小,在3個小時以內都可達到非常好的效果,而超過12個小時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嚴重影響預后。 所以越早就診越好,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切記患者不能步行或騎車自行前往醫(yī)院,走路會增加心肌耗氧,有發(fā)生猝死的風險。 患者到醫(yī)院后應即刻血運重建,包括靜脈溶栓、內科介入,外科搭橋。 心肌梗死長期治療 從冠狀動脈的斑塊形成到血栓形成、發(fā)生心肌梗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系列危險因素的累積最終導致冠脈的粥樣硬化進展,使得心肌梗死的發(fā)生風險升高。心梗后如果危險因素不能及時糾正則增加再發(fā)心血管病事件的發(fā)生。 為此,必須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絕對戒煙、限制飲酒、合理飲食(限制膽固醇、飽和脂肪和鹽的攝入、增加蔬菜攝入、水果和多種雜糧雜豆攝入、)、有氧運動、控制情緒和心理壓力、良好的休息和睡眠。 心梗后長期的藥物治療包括: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療、他汀藥物治療、倍他受體阻滯劑應用、血管轉化酶抑制劑(ACEI)應用,除此以外還包括降壓和降糖治療。 除外出血風險(禁忌)所有心梗后患者應長期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天;通過他汀治療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到1.8mmol/L以下;服用倍他受體阻滯劑將心率控制在55-60次;服用ACEI防止心室逆構。 除外出血風險(禁忌)所有心梗后患者應長期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天;通過他汀治療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到1.8mmol/L以下;服用倍他受體阻滯劑將心率控制在55-60次;服用ACEI防止心室逆構。(來源:北京安貞醫(yī)院 王錦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