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劉關張趙這四兄弟的感情好到可以穿一條褲子,這四兄弟中劉備對諸葛亮是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遇到麻煩事就需要找他解決,而平日里又有不分主臣非常親密。其他如張飛趙云總得來說對諸葛亮又服又敬,而唯獨關羽最不服氣諸葛亮,有時候還喜歡跟諸葛亮對著干,諸葛亮這個時候就體現(xiàn)出了廉頗與藺相如將相和的大度胸懷,能忍則忍,不能忍就躲被窩里哭一場,然后換一張笑臉。所以這種關系因為諸葛亮的退步,一直沒有產(chǎn)生破裂,然而,當劉關張都死后,有人竟然想學關羽第二,這次諸葛亮就沒那么好脾氣了,在他臨死之前為自己出了這口氣,殺掉了這個人。 這個人是誰了?他就是蜀國上將軍魏延了,這個魏延領兵打仗是一把好手,每逢出戰(zhàn),都調度有方,進退有序,而且在他手下打出的戰(zhàn)役,勝多敗少。因此,劉備在世時特別看好他,將他從降將的身份一步步提拔到了最高領導層,成了守住蜀國門戶的大將。雖然劉備喜歡他,但諸葛亮看不上他,因為他有著和關羽一樣的個性,自負傲慢無禮,他常常喜歡特立獨行,這不僅僅在人際交往上,還體現(xiàn)在軍事指揮上,因為和諸葛亮的軍事計劃不同,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諸葛亮看來他這是對自己不敬,沒把自己這個丞相放在眼里。而諸葛亮早期就一直在受關羽的氣,現(xiàn)在好不容易離開了這個瘟神,結果又來一個不服自已的人,可想而知,諸葛亮會把他所有的憋屈全部發(fā)泄出來,魏延就因為性格問題成了前任關羽的替罪羊。 魏延最終為什么會被殺死了?因為諸葛亮的恨。 諸葛亮己經(jīng)受夠了關羽的氣,曾經(jīng)就想過掛印歸山,但是又舍不得自己親手打拼出來的事業(yè),所以忍著,這件事也成了他的心病,劉備死了,他位高權重,全國人都在巴結他,討好他。后來的楊儀就是靠討好他上位。因此所有人表現(xiàn)得都很乖很聽話,而唯獨魏延喜歡逞能,自覺受先帝重用,在蜀國也算是個老資格,所以在諸葛亮派出軍事計劃時,他常常不屑,經(jīng)常認為自己得計劃才是對的,自己久經(jīng)沙場,比諸葛亮這個山野村夫更懂,他常常當眾反駁諸葛亮,搞得諸葛亮威風掃地,下不來臺。諸葛亮一意的放縱他的行為,但他膽子卻越來越大,最后,諸葛亮要死了,怕魏延得勢對他的名聲和家族進行報復,所以不得不殺了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