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癥,以胃脘部疼痛、脹滿、痞悶不適等為主癥,并伴有噯氣、嘔惡、納呆等表現(xiàn)。按胃鏡病理檢查分類,有淺表性、萎縮性和肥厚性等三種類型; 根據(jù)病變部位有可分為胃體胃炎和胃竇炎。本病屬中醫(yī)的“胃脘痛”、“痞滿”、“噯氣”、“嘈雜”等范疇。多因飲食失調(diào),或肝郁氣滯,或脾胃虛弱等,導致胃失和降而引起。 一、診斷 1.一般多見于青壯年,萎縮性胃炎以中年以上發(fā)病為多。 2.起病緩慢,病程較長,甚至達數(shù)十年,每因情志不暢、飲食不節(jié)、勞累、受寒等而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 3.常有胃脘部不適或疼痛,飽悶,脹滿,噯氣,或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表現(xiàn)。 4.淺表性胃炎可有泛酸;萎縮性胃炎無泛酸而喜食酸甘食物,并伴有消瘦、乏力、貧血等。 5.一般可行X線鋇餐造影、纖維胃鏡窺查及病理檢查而確診,同時可檢測幽門螺旋桿菌,必要時可進行胃液分析、胃液脫落細胞學檢查等。 6.應與消化性潰瘍、胃癌等相鑒別。 二、治療 1.寒邪犯胃 主證胃脘冷痛暴作,嘔吐清水痰涎,畏寒喜暖,口不渴,舌質(zhì)淡暗,苔白,脈弦緊。 治法:溫胃散寒。 用方1、良附丸合厚樸溫中湯加減:高良姜、香附、陳皮各9克,茯苓15克,厚樸、草豆蔻、生姜各6克。每日1劑,水煎服。 用方2、附子理中丸:每日1~3次,每次6克,飯后用溫開水送服。 用方3、良附丸:每日2次,每次3~6克,飯后用溫開水送服,或包煎飲湯。 2.濕熱中阻 主證:胃脘脹滿,疼痛拒按,暖氣泛酸,嘈雜,心煩,口粘而苦,大便不爽。舌苔厚膩,脈濡滑。 治法:清熱化濕。 用方1、半夏瀉心湯加減:蒲公英20克,姜半夏、制蒼術、木香各9克,黃芩、茯苓各12克,干姜、厚樸各6克,白蔻仁(后入)5克。每日1劑,水煎服。 用方2、葛根芩連片:每日3次,每次2片,溫開水送服。 3.胃脘食滯 主證:胃脘脹痛,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緩。舌質(zhì)淡紅,苔厚膩,脈滑或?qū)崱?/p> 治法:消食和胃。 用方1、保和丸加減:焦山楂24克,神曲、連翹、半夏各10克,茯苓15克,陳皮、萊菔子各9克。每日1劑,水煎服。 用方2、保和丸:每日1~2次,每次6克,溫開水送下。 用方3、香砂養(yǎng)胃(濃縮)丸:每日2~3次,每次8粒,溫開水送下。 用方4、枳術丸:每日2次,每次6克,溫開水送下。 4.肝胃氣滯 主證:胃脘痞滿脹痛,或攻竄背脅,噯氣頻作。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和胃。 用方1、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枳實、蘇梗、制香附各10克,綠萼梅、青皮、陳皮、甘草各6克。每日1劑,水煎服。 用方2、氣滯胃痛沖劑:每日3次,每次1包(10克),飯后開水沖服。 用方3、胃泰沖劑:每日3次,每次1袋(12克),飯后開水沖服。 5.瘀阻胃絡 主證:胃痛較劇,痛如針刺或刀割,痛有定處,拒按,或大便色黑。舌紫暗,苔薄,脈細澀。 治法:活血通絡。 用方1、膈下逐瘀湯加減:當歸、牡丹皮、玄胡各12克,川芎、五靈脂、桃仁、紅花、枳殼各10克,赤芍藥15克。每日1劑,水煎服。 用方2、黃芪30~60克,莪術10~15克。每日1劑,水煎服。 用方3、胃復春片:每日3次,每次4片,用溫開水送下。 6.胃陰虧虛 主證:胃痛隱作,灼熱不適,嘈雜似饑,食少口干,大便干燥。舌質(zhì)紅少津,苔少,脈細數(shù)。 治法:養(yǎng)陰和胃。 用方1、益胃湯加減:生石膏(先煎)20克,北沙參、麥門冬、知母、石斛、當歸、枸杞子各10克,綠萼梅6克。每日1劑,水煎服。 用方2、炒白芍12克,制玉竹10克,川楝子9克,炙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服。 7.脾胃虛寒 主證:胃痛隱痛,喜溫喜按,遇寒加重,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沉弱。 治法:溫中健脾,散寒補虛。 用方1、良附丸加味:制香附、革澄茄、高良姜、炒白術、炒玄胡各9克,茯苓、甘松各15克,陳皮8克,白蔻仁(后入)6克。每日1劑,水煎服。 用方2、香砂六君(濃縮)丸:每日3次,每次8粒,溫開水送下。 用方3、養(yǎng)胃沖劑:每日3次,每次1包,開水沖服。 三、防護 1.注意飲食節(jié)制,宜進富含營養(yǎng)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等,避免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煙忌酒。 2.中、重度萎縮性胃炎胃酸分泌不足者,多食一些能刺激胃酸分泌、提高胃酸濃度的食物,如山楂、蘋果、橘子等。進食中尚可佐用少量食醋以助消化。 3.本病病程較長,治療應長期堅持,不可操之過急。一般服藥3~6個月為一個療程。忌斷斷續(xù)續(xù),或頻頻改方。取效后應再服1~2個療程,以作鞏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