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中庸》中說:“天命之謂生,率性之謂道。” 意即遵從天命要活著,順從本性去做事。對此,國學(xué)大師張中行認為,活著比死好,快樂比痛苦好,要隨心所欲,順其自然,“人要心靜、少貪、順生”。他沒有什么養(yǎng)生秘訣,要說有的話,就是一不想做官,二不想發(fā)財,只是一門心思做學(xué)問。張老一生經(jīng)歷坎坷,安于過粗茶淡飯、家徒四壁的樸素日子,卻活了96歲,并成為一位特立獨行、著作等身的思想家。 國學(xué)大師馮友蘭,早在1935年,在北平成達師范給學(xué)生講演“青年的修養(yǎng)問題”時說:“要忘卻成敗。我們無論做什么事,如果把成敗看得太認真,就要感受到許多痛苦?!彼簧鷮ξ镔|(zhì)生活的要求很低,只是研究哲學(xué),從不計較得失,活了95歲。每當別人問及他的長壽秘訣時,他只有三個字:“不……著……急?!边@三個字精辟地道出了中國人樂天知命、知足常樂、隱忍安泰的民族特性,他已進入“存,吾順事;歿,吾寧也”的境界。 再看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教授,也已95歲高齡,他也沒有所謂的養(yǎng)生方法。他說:“人的一切都合乎自然大化,順其自然,不大喜大悲,不多慮,最重要的是多做點有益的事。”他奉行三不主義,一是不鍛煉,只是工作之余散散步;二是不挑食,符合口味就行;三是不嘀咕,對生老病死看得開。所以他樂觀、達觀,“無為有處有還無”。 縱觀三位國學(xué)大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任其自然,順性而動,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心平氣和,豁達大度,故學(xué)有所成,健康長壽。 寒來暑往,道行有常。什么事都應(yīng)遵循規(guī)律。老子曾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順從自然規(guī)律,自然而然地生活,不要破壞自然規(guī)律,這樣天、地、人才能和諧共處,相安無事。我們不少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急功近利,廢寢忘食,殫精竭慮,弄不好積勞成疾。唐朝“鬼才”詩人李賀,終日苦吟不輟,其母曾擔心地問:“吾兒欲嘔出心來耶?”果不其然,他身心疲頓,英年早逝,年僅27歲,令人扼腕。我國也有不少中青年學(xué)者,過早地撒手人寰,令人唏噓。近年來,文藝界傅彪、古月、高秀敏、陳逸飛相繼離去,也讓人嘆息不已。 禪宗告誡人們“隨緣行”。一切隨緣,不可強求。我們固然不可失了上進心,但違背了自然之性的努力,實乃自尋勞頓,得不償失,非智者所為。只有清心寡欲,順性而動,量力而行,才能有所作為,益壽延年,幸福美滿。 |
|
來自: 昵稱2899943 > 《養(yǎng)生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