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山海經》 地球人類本文明紀發(fā)現(xiàn)和開發(fā)黃金,能夠逐步追溯的歷史為—— 約公元前1320年正在開采的《金礦圖冊》,其殘片至今尚保存在意大利都靈博物館里,而第一次關于公元前10世紀時期黃金的文字記述則出現(xiàn)在《舊約全書》和《創(chuàng)世紀》的著作中;前蘇聯(lián)的金礦采冶可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500年,從那時起直到公元前幾百年,格魯吉亞、烏拉爾、烏茲別克、阿爾泰一帶的大量黃金,通過撒馬爾罕的黃金之路源源不竭的運到境外;而美洲的印第安人則在公元前2000年就制作了許多精美的金制耳環(huán)、項鏈、面具、香爐等等。據(jù)Quiring(1972)報道,史前-遠古時期的世界金產量達1027噸,約占總產量的9.7%,是人類最重要的采金期之一。 西漢黃金 如果說將都靈博物藏的《金礦圖冊》看成“已知最古老”的黃金開發(fā)史,那真太是目光短淺了,東方華夏文明的黃金發(fā)現(xiàn)和開發(fā)的歷史還要古老得多?!渡胶=洝诽幱谛率鲿r代甚至還要更早的歷史時期,遠遠早于美洲印第安人使用黃金的公元前2000年,更莫論公元前1320年的《金礦圖冊》了。 《山海經》是人類世界現(xiàn)存最古老的博物“百科全書”之一,其中記載了人類世界上最早的金屬礦源。 《山海經·五藏山經》是一部博物志,博物記載的方式(一般順序)是:①山系、②水系(發(fā)源)、③礦源(礦藏)、④動物、⑤植物、⑥藥物與用途、⑦人物和歷史傳說、⑧山神和祭祀禮儀等等(其中內容或缺失、或交叉,無一定)。 在金屬礦源中,共記載了當時所能認知的五種金屬:金、鐵、銅、銀、錫。 這里之所以稱為“礦源”,是因為《山海經》時代處于遠古洪荒,經過億萬年的地殼的裸露風化、浸蝕,淺表的金屬資源自然裸露到山、水的表面,遠古先民主要是早期對金屬資源的認知、識別和自然加以利用。礦源所現(xiàn)也應該同時是礦藏之所在,《山海經》所記載的“礦源”也應該是后代人類能夠開發(fā)的礦藏。 或者以為,遠古人類還沒有產生具體的分別能力,所有金屬資源統(tǒng)稱為“金”,這種認識是沒有根據(jù)的憑空想象。實際上,《山海經》已經明確區(qū)分為金、鐵、銅、銀、錫五種金屬。不但如此,在記錄時還進一步細分“金”為金、黃金、赤金、白金共四種名稱,細分“銅”為銅、赤銅、美銅共三種名稱,細分“錫”為錫、赤錫、白錫共三種名稱,細分“銀”為銀、赤銀共二種名稱,鐵就是一種別稱。所以古籍所稱的“金”,就是特指別無泛蓋。 《山海經》共記載了235座山(或者山下的水)的金屬礦源,其中記載金礦155座山、鐵礦36座山、銅礦28座山、銀礦10座山、錫礦6座山。 其中有不少是共生礦,如“銅山,其上多金、銀、鐵”(5.103),又如“丙山,……多黃金、銅、鐵”(5.197)等等。 自然金 自然金 在記載礦源時還具體記錄到礦源位置、礦源環(huán)境、資源狀態(tài): 如“盂山,其陰多鐵,其陽多銅”(2.70),如“維龍之山,……其陽有金,其陰有鐵”(3.74),如“白馬之山,……其陰多鐵,多赤銅”(3.75),如“柄山,……其下多銅”(5.37),如“獨山,其上多金”(4.10),如“荊山,其陰多鐵,其陽多赤金,……漳水出焉……其中多黃金”(5.95)等等,都是記錄礦源所在的位置,山的陰面還是陽面、山的上面還是山的下面、山上還是山下的水里,都交代得比較細致。 如“瞿父之山,無草木,多金”(1.15),如“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無水”(1.34),如“乾山,無草木,其陽有金玉,其陰有鐵而無水”(3.85),如“門水,其上多銅”(5.72)等等,都是記錄資源所在的環(huán)境,或者草木不生、或者無水、或者出于水中,記錄得也比較清楚。 還有很多記錄了“多金”、“多銅”、“有金”等等,雖然多與有一字之別,但卻細致地區(qū)分了資源的多寡狀態(tài)。 自然金 從金屬資源的分布狀態(tài)來看,大致相當于華夏東部、南方、北方地區(qū)的東山經、南山經、北山經等這部分資源記錄比較少,而相當于華夏中原、西北部地區(qū)的中山經、西山經所記錄的資源比較集中(北山經),這也基本符合中國金屬資源分布的實際情況。 中國金礦資源 遠古時期的金屬資源最多是認識和自然利用而已,還談不上“開采”。后期所謂的“開采”也不過主要是淘洗砂金,就是從含金的砂礫層中淘洗出來的,古稱“河金”或“麩金”。從世界采金史來看,大多數(shù)國家都是從采淘砂金開始的。直到清朝時期還在一直沿用這種“開采”方式,電視連續(xù)劇《闖關東》就有很多這樣的生活場景。 淘金 我國黃金的開采和使用在世界文明史上都是比較早的。根據(jù)考古工作者發(fā)掘出的各種金器的出土墓葬或遺址的年代,最早的為商代早期。如河南鄭州商代早期墓葬中出土的珥形金飾,河南輝縣殷代墓葬和河南安陽小屯殷墟出土的金塊、金箔、金葉都證明了我國早在3500年以前就已開始使用黃金,并掌握了加工制作金的工藝技術。而從《山海經》的礦藏記錄看,華夏先民認識和利用黃金還要至少提前到新石器時代。 所以,《山海經》是人類世界現(xiàn)存最古老的博物“百科全書”之一,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現(xiàn)存最古老的《金礦圖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