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自古以來就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禮儀是華夏民族的立身之本,是一個人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甚至可以從個人的禮儀中,看出你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否良好。因此,吃飯進(jìn)餐時,古人也有自己的一套規(guī)矩。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讓長者。長輩或是尊貴的重要客人坐主要的位子。古人多使用方桌(八仙桌),以進(jìn)門處來看,面對大門靠右主位、靠左次位,背對大門靠右(與主位斜對角)是三位、靠左四位,右邊接近主位者第五位、接近第四位者為第六位,左邊接近次位者為第七位、剩余位子為么位,此位者全桌最小輩份之人坐之,并負(fù)責(zé)執(zhí)壺斟酒之事。 二、入座后不橫肱,不伸足。意思是不要胡亂地伸出胳膊、伸出腿,不要翹二郎腿,以免影響別人;同時,也避免給人留下懶散或者張狂的印象。 三、主先舉杯敬客,客致謝辭。作為宴席的主人要先舉杯真誠地禮敬客人,客人要及時謙恭地答謝作為回應(yīng)。 四、主人親自烹調(diào),須向主人禮謝后食。如果飯菜是主人親自做的,客人要向主人致謝還禮再吃進(jìn)嘴。 五、主人敬酒畢,正客須回敬主人。主人敬完酒后,應(yīng)主人邀請而來的客人要舉杯回敬主人,順序是先由上座的重要客人開始。 六、舉箸匙,必請大家同舉。主人拿起筷子,向眾賓客示意,請大家夾菜品嘗,然后大家一起動手,品嘗菜肴時,還應(yīng)稱贊菜肴的美味。 七、用箸夾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作客之人用筷子夾菜,只夾取對著自己一邊的菜,不要站起來向其他盤子或碗中夾菜;也不要越位伸長手臂去遠(yuǎn)處夾菜,這是不文雅的舉動。 八、箸匙不向碗盤頂心取菜取湯??曜踊蛘呱鬃硬灰虮P、碗中間夾菜或舀湯,應(yīng)該從盤、碗的邊上開始取食。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攪。盤子和碗盞是一桌子人公共使用的器皿,不能使用手中的筷子,去翻動盤碗中的菜肴去尋找自己喜好的食物。 十、匙有余瀝必傾盡,方再入公食器中。當(dāng)使用湯勺時,勺子里有剩余的菜湯必須倒干凈,才能再放進(jìn)公用的餐器中。 十一、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自己碗中已夾起的菜肴,不可以再放回公用的餐器之中,要自己把它吃完,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 十二、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夾取食物時,要先衡量自己胃口的大小,不要多取而產(chǎn)生浪費(fèi),更不能每次夾菜時都比別人多,顯得自己很窮酸貪食的樣子。 十三、食勿響舌,咽勿鳴喉。閉嘴咀嚼飯菜,嘴中不要發(fā)出咀嚼的聲音,吞咽時小心緩慢,不要發(fā)出咕咕聲。 十四、公食以不言為原則,須言亦應(yīng)避免唾沫入公器中。大家在一起進(jìn)餐,不要高聲喧嘩,必要的應(yīng)酬之語也需細(xì)聲慢說,特別不要言談之間唾沫橫飛濺入公共的食器中。 十五、咳嗽必轉(zhuǎn)身向后。如有咳嗽。需轉(zhuǎn)身向著后方,以手巾等物捂嘴而行。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于狗。對于聞香而來的狗,不能大聲呵斥,傷了主人的顏面,也不要把吃剩的骨頭隨意地扔給狗。 十七、碗中不留飯粒。進(jìn)餐至尾聲,自己碗中的飯要吃得干干凈凈,不留一粒,以示有勤儉的教養(yǎng)。 十八、不對人剔牙。吃完飯就當(dāng)著眾人的面剔牙齒,這會使人惡心,是一種極無禮貌的行為,同時還表現(xiàn)出自己的粗俗。 十九、客食未畢,主人不先起。作為主人,如果客人還沒進(jìn)餐完畢,自己不能抽身離桌,這有攆走客人的嫌疑。 二十、起席,主遜言慢待,客稱謝。大家都吃完打算離席時,主人會謙虛客氣地說慢待大家、接待不周之類的話,客人要?dú)g喜地向主人表達(dá)謝意。 二一、宴畢,主人進(jìn)巾進(jìn)茶。最后,作為主人,要及時給客人端來茶水,拿來擦拭手、臉的毛巾,一頓飯才算基本結(jié)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