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堅是南宋末年的書畫大家,蘭花入畫,即始于趙孟堅。 趙孟堅擅長水墨白描水仙、梅、蘭、竹石。其中以墨蘭、白描水仙最精。他首創(chuàng)的墨蘭筆調勁利而舒卷,清爽而秀雅。 南宋 趙孟堅《歲寒三友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從宋代開始,中國畫里的花草樹木,在講究其形態(tài)之外,也多具有象徵的意涵。 《歲寒三友圖》瑩凈的紙面上,畫家以墨筆畫上一株飽結花朵、苞蕾的梅枝,繼而交錯、繞夾著如星芒般的松針與墨影般的竹葉,將它們橫斜置於畫面中央。這三株折枝植物的組合,不但是一件寫生佳作,同時畫中歲寒三友-松、竹、梅的組合,又代表當時文人認為應該具備的節(jié)操與美德。 《歲寒三友圖》亦工亦寫,梅花以淡墨襯染著用細筆、濃墨所圈鉤的花瓣,松針用筆尖挺勁拔,墨竹則以中鋒運使,挺勁有力。松、竹、梅畫法各異,筆墨清新,充滿韻致,是幅極具人文精神的南宋小品。 南宋 趙孟堅《水仙圖》弗利爾美術館藏 南宋 趙孟堅《墨蘭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繪墨蘭兩叢,生于草地上;蘭花盛開,如彩蝶翩翩起舞。蘭葉柔美舒放,清雅俊爽。全圖用筆勁利,筆意綿綿,氣脈不斷,是趙氏畫蘭的代表作 南宋 趙孟堅《水仙圖頁》 南宋 趙孟堅《蘭石圖》 南宋 趙孟堅《水仙圖 南宋 趙孟堅 水仙圖(部分)長卷,紙本,墨本,縱24.5厘米,橫670.2厘米。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全卷繪水仙,布局疏密相間,繁而不亂。作者以勁挺勻凈的細描鉤勒花葉,再用淡墨渲染出陰陽向背。花葉紛披穿插,層次分明,姿態(tài)如生。 南宋 趙孟堅 水仙圖卷 紙本 25.6×675厘米 天津博物館藏 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水仙這一中國傳統觀賞名花,相傳為水中仙女所化,它凝姿約素、高潔脫塵、清秀俊逸,被譽為“凌波仙子”。歷代文人雅士多喜以水仙為題賦詩作畫,天津博物館藏《水仙圖》卷即是宋代畫家趙孟堅的名作。 本卷以白描(中國畫的一種繪畫形式,是用毛筆墨線勾描輪廓)線勾為主,以細長流利而勻凈勁秀的線描勾勒花葉,用淡墨暈染出陰陽向背,將水仙幽靜、婀娜的姿態(tài)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反映出作者超然脫俗的清高氣節(jié)?!端蓤D》卷原無題款,僅在畫尾上角鈐一朱文方印“彝齋”。包首有乾隆行書題簽“趙孟堅白描水仙真跡”。卷首趙孟堅自題書法水平不高,是后人作偽妄加的。拖尾有元代潘純題詩,但元代張楧、劉笏、張伯淳三人題跋,乃是從《趙子固水仙圖并題長卷》移錄的。此卷“用筆尖細、流利,坡草尤極飄灑飛舞,從畫筆以至紙質、墨氣來看,確是宋人真跡無疑。”趙孟堅的傳世作品不多,天津博物館藏《水仙圖》卷保存完好,是研究趙孟堅筆墨風格的重要資料。 此卷曾經明代項希憲、杜瓊收藏,后入藏清內府。《式古堂書畫匯考》、《石渠寶笈》有著錄。解放后入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現天津博物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