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3月17-6月3日,“梅竹雙清——蘇州博物館藏梅花與竹子題材畫展”在蘇州博物館二樓吳門書畫展廳舉行,在看展之前,我們整理了一份“賞竹”攻略,希望對讀者朋友有所啟示。 元 王淵 桃竹錦雞圖軸(局部) 紙本 102.3×55cm 中國文人愛竹成性,甚至到了“不可一日無此君”的地步。他們因愛竹而詠竹、畫竹。在賞析歷代文人竹畫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與竹有關(guān)小細(xì)節(jié)吧! 你注意過沒 為什么“笑”字用的是“竹”字頭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對“笑”字的解釋是“竹得風(fēng)其體夭屈如人之笑。”可見古人在創(chuàng)造“笑”字時,就由人笑彎了腰聯(lián)想到風(fēng)中搖曳的竹子。 篆體 - 笑 篆體 - 竹 竹畫其實是有兩種畫法的 四君子畫中的竹畫為墨竹畫,是典型的文人畫,是在文人“墨戲”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成熟起來的。在中國畫中,竹畫有兩種方式:一為設(shè)色竹子,屬花鳥畫;一為墨竹畫,以墨竹為主,偶爾也有人寫朱竹。 由于愛竹,中國文人才能對竹子進行審美觀照,才能充分體會到竹子千姿百態(tài)的自然美。接下來,讓我們進入正題,一同來欣賞那些大家與他們筆下之竹吧! > 文同:「成竹于胸」說的就是他 他是蘇軾的表兄,熙寧八年(1075年)知洋州。當(dāng)?shù)囟嘀?,文同徜徉于此君庵、霜篤亭、賞彗谷等景區(qū),飽覽竹色,銳意研寫,對畫竹之道饒有創(chuàng)獲,自稱:“圖瀟灑之姿亦莫賢于仆?!?/strong> 宋 文同 墨竹圖軸 絹本 131.6×10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 文同畫竹有以濃淡定向背之說。宋·米芾《畫史》稱:“畫竹葉以墨深為面,淡為背,自與可始也。”此說長期被人信奉,明代文征明也認(rèn)為:“文湖州畫竹,以深墨為面,淡墨為背。東坡謂此法始于湖州?!?/span> 大家都知道,“成竹于胸”一語,就是宋代文同授予蘇軾的畫竹經(jīng)驗之談。 宋 文同 墨竹圖軸(局部) 絹本 131.6×10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倒垂竹》巨軸是其代表作。從構(gòu)圖上說,倒垂竹將畫面占得很滿,似乎并未刻意剪裁,葉子的安排也不追求變化。但在畫家筆下,遒勁峻峭的枝葉顧盼生姿,濃淡掩映的墨色清新爽朗,而其中又注入了作者的一腔豪情。盡管是偃竹,卻給人以昂揚英挺之感。 與《雪竹圖》相較,雖如小枝的畫法等方面不無相近之處,但后者所描繪的幾竿竹子正在寒凍中瑟縮,葉子也顯得干澀,與文同之竹所流露出的情趣有別。 > 蘇軾:不按套路出牌,不畫「竹節(jié)」 畫家的神氣不同,畫出來的竹子也各具神采。墨竹畫家多用濃墨勾勒竹節(jié),但也有畫家不太注重點“節(jié)”。 米芾曾講到蘇軾畫竹“蘇軾子瞻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jié)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jié)生?’運思清拔,出于文同與可,自謂與文拈一瓣香。”蘇軾并不處于改朝換代之際,不用被名節(jié)問題所困,不注重竹節(jié)也在情理之中。 > 趙孟頫:以書法筆法畫竹 趙孟頫畫墨竹,能以飛白作石。又將書法中的金錯刀筆法用來畫竹,使墨竹工整中透出飄逸之氣。相傳金錯刀為南唐后主李煜所創(chuàng),他作書運用顫筆,筆畫遒勁如寒松霜竹。趙孟頫在寫墨竹時,將金錯刀融入永字八法中,使他筆下的墨竹更具有傲霜斗雪的氣勢。 元 趙孟頫 枯木竹石圖軸 絹本 108.2×48.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元 趙孟頫 枯木竹石圖軸(局部) 元代畫竹高手輩出,如峰巒并峙,是我國畫竹史上成績最輝煌的時代。 > 吳鎮(zhèn):畫竹少畫葉 以吳鎮(zhèn)之作為例,他的墨竹被譏為“有酸餡氣”,即特別文縐縐。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他的《墨竹譜》22開,是畫給其子佛奴作教材用的,本不求世人知賞,但其中的一些小幅竹畫,簡淡高逸,真成絕唱。 他畫的竹子一般著葉不多,用極稀疏的枝葉撐起畫面,卻令最挑剔的眼睛亦無以增減,正是其不可及處。 元 吳鎮(zhèn) 竹枝圖軸 紙本 90×24cm 元 吳鎮(zhèn) 竹枝圖軸(局部) > 李衎:深入竹鄉(xiāng),師法自然 李衎,是元代畫竹方面最為用心的文人。他一身孜孜以求,終于成為元代竹畫的集大成者。他早年向黃澹游學(xué)習(xí)畫竹時,有人提醒他:黃澹游只是一味臨摹他的父親黃華,不臨自然之竹,墨竹畫缺乏生氣;黃華雖學(xué)文同,但常用燈照著竹枝,對影寫真,墨竹畫生氣盎然。 衎深受啟發(fā),日后學(xué)畫,轉(zhuǎn)益多師,且深入?yún)窃街襦l(xiāng)以及越南北部,精心研究多種竹子的生長習(xí)性,不斷師法自然。他畫的墨竹,既豐富多彩,又中規(guī)中矩。 元 李衎 雙鉤竹圖 絹布 102.5 ×163.5cm 元 李衎 雙鉤竹圖(局部) > 柯九思:寫墨竹以點綴巨石古木 柯九思之竹又是一種面貌,他將更多的書法筆法引入墨竹畫中,他在《書畫譜》中指出: “寫竹干用篆法,節(jié)用隸書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法,或用奮公撤筆法,木石用折釵股屋漏痕之遺意?!?/span> 寫竹竿用篆書,古樸蒼勁;畫節(jié)用隸書,厚重有力;枝用草書法,生機勃執(zhí)葉用楷書,剛?cè)嵯酀?。竹葉的結(jié)組是集束式的,李霖燦稱之為“帚狀、撣狀”;一大把葉子仿佛都綁在一根筵兒上。葉色濃淡雜出,互相浸潤,既不代表正面、背面,也不代表老葉、嫩葉。 柯氏稱為“破墨法”云:“此法極難,非積學(xué)之久不能也?!笨戮潘寄苋∥耐嬛瘛⑻K軾繪石所長,寫墨竹往往點綴巨石古木,頗具奇趣。 元 柯九思 清悶閣墨竹圖 立軸,紙本,墨筆,132.8×58.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代畫家崇尚秀雅,強調(diào)“士氣”,尤其在文人畫家中,頗以畫蘭寫竹為雅事。其中繪墨竹最出名者,有宋克、王紱、文徵明、夏昶、姚緩、陳芹、唐寅、朱端、陳淳、徐渭、孫克弘和項元汴、趙備、詹景鳳、詹和、朱鷺、朱完、楊所修、歸昌世等,皆以墨竹名世。而最有創(chuàng)新者,為王紱、夏昶二人。 > 王紱:明初畫竹的“國朝第一手” 王紱,得文同、吳鎮(zhèn)遺法,在明初被稱為畫竹的“國朝第一手”。董其昌稱其墨竹是“國朝開山祖”。人評其畫竹曰:“能于遒勁中出姿媚,縱橫處見灑落?!?/span> 他筆下的竹瀟灑簡練,意態(tài)飛揚,很有文人畫的清幽之境。王紱畫竹雖承前人文同、吳鎮(zhèn)墨竹畫遺風(fēng),但筆墨韻味更具文人情懷。 王紱 竹 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 夏昶:落墨即是,出筆便巧 夏昶,初師王紱,后融會吳鎮(zhèn)、倪瓚畫法,他是一位集大成式的人,在技法上雖然未作多少新創(chuàng),但更熟練、更精進,“落墨即是,出筆便巧”。這一特點在他的《懈谷清風(fēng)圖》、《清風(fēng)高節(jié)圖》中也能看到。 夏昶 墨竹圖 > 陳淳和徐渭:白陽、青藤,寫意花鳥畫史上最亮的“雙子星” 明代中葉畫寫意墨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陳淳和徐渭,并稱“白陽、青藤”。徐文長畫雪竹,純以瘦筆、破筆、燥筆、斷筆為之,然后以淡墨鉤染而出,枝間葉上,罔非雪積,竹之全體,在隱跋間矣。 徐渭 墨竹石榴卷 手卷 水墨紙本 385萬元,2007年6月西泠春拍 陳淳 仿云林墨竹 > 石濤:千枝萬葉,一氣呵成 清初的四僧中,只有石濤的竹畫享有大名。石濤生于亂世,原是桂林晴靖王的子孫,出家為僧后,仍為出世與入世所困。石濤畫竹,筆意縱態(tài),脫盡窠臼,開墨竹寫意畫風(fēng)氣之先。石濤畫竹多用生宣紙,用筆奔放,水墨淋漓,濃淡干濕,千枝萬葉,一氣呵成。 石濤 蘭竹當(dāng)風(fēng) 石濤 墨竹圖 > 鄭燮:畢生精力專攻蘭竹 清代“揚州八怪”中的汪士慎、金農(nóng)、鄭燮、李方膺等都愛畫竹,其中屬鄭燮的成就尤其突出。 他畢生精力專攻蘭竹,功力之深,非他人所能比及。他的一首題畫詩就道出了其畫竹之甘苦“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span> 清 鄭燮 竹石圖軸 清 鄭燮 竹石圖軸(局部) 對于寫竹必先師法自然之竹,鄭燮在自畫的墨竹上所題的一段文字中說得十分詳盡: “余家有茅屋二間,南面種竹。夏日新籃初放,綠蔭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涼適也。秋冬之際,取圍屏骨子,斷去兩頭,橫安以為窗欞,用勻薄潔白之紙糊之。風(fēng)和日暖,凍蠅觸窗紙上,冬冬作小鼓聲。于時一片竹影零亂,豈非天然圖乎!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span> 可見,鄭板橋能成為清代墨竹畫的大家,跟他四季以竹為伴,細(xì)察日光月影、風(fēng)霜雨雪中的竹子不無關(guān)系。 除了上面提到的名家,中國歷代還有許許多多畫竹大家,我們將這些精品一并整理,大圖與局部皆有,供各位讀者欣賞學(xué)習(xí)! ▼ 北宋 趙昌(傳) 竹蟲圖軸 100×54cm 東京國立博物館 北宋 趙昌(傳) 竹蟲圖軸(局部) 明 孫克弘 梅竹扇面 明 孫克弘 梅竹扇面(局部) 明 孫克弘 蘭竹圖卷(局部-竹) 明 邊景昭 竹鶴圖軸 絹本 180.4×11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 邊景昭 竹鶴圖軸(局部) 明 仇英 梧竹書堂圖 紙本 148.8×57.2cm 上海博物館藏 明 仇英 梧竹書堂圖(局部) 明 錢榖 竹亭對棋圖 紙本 62.1×32.3cm 遼寧省博物館 明 錢榖 竹亭對棋圖(局部) 明 沈貞 竹爐山房 紙本 115.5×35cm 遼寧省博物館 明 沈貞 竹爐山房(局部) 明 唐寅 風(fēng)竹圖立軸 紙本 83.4×44.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 唐寅 風(fēng)竹圖立軸(局部) 明 文嘉 竹明風(fēng)恬圖 扇面 明 文嘉 竹明風(fēng)恬圖(局部) 明 文徵明 漪蘭竹石圖(局部) 紙本 29.8×295.5 遼寧省博物館 南宋 馬麟 梅竹圖頁 42×42cm 南宋 馬麟 梅竹圖頁(局部) 南宋 馬遠(yuǎn) 竹澗焚香圖(局部) 34×67cm 南宋 徐禹功 雪中梅竹圖 絹本 31×153cm 遼寧省博物館 南宋 徐禹功 雪中梅竹圖(局部) 蒲華 竹石圖頁 25.5×32.6cm 紙本 嘉興博物館藏 清 華喦 錦雞竹菊圖 106.8×47.2cm 紙本設(shè)色 上海博物館藏 清 華喦 錦雞竹菊圖(局部) 清 李方膺 瀟湘風(fēng)竹圖軸 清 李方膺 瀟湘風(fēng)竹圖軸(局部) 清 李方膺 竹石圖軸 清 李方膺 竹石圖軸(局部) 清 羅聘 竹石圖軸 清 羅聘 竹石圖軸(局部) 清 汪士慎 蘭竹石圖軸 清 汪士慎 蘭竹石圖軸(局部) 宋 梁楷 六祖截竹圖 77x33cm 宋 趙佶 竹禽圖 絹本 33.8×55cm 大都會博物館藏 宋 趙佶 竹禽圖(局部) 元 倪瓚 古木竹石圖軸 64.3×37.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元 倪瓚 古木竹石圖軸(局部) 元 倪瓚 梧竹秀石圖軸 紙本 96×36.5cm 元 王淵 桃竹錦雞圖軸 紙本 102.3×55.4cm 綜合整理 | 葉芳芳 編輯 | 沛然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