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別人講述著你的故事,神情中帶著憧憬和悵然。駐足觀看這一切,悠悠歲月,載載千古。你的名字,深深流淌在每個后來人的心中。 蘇東坡,我應該用一個什么樣的心態(tài)看待你呢?而你,又希望我怎樣看你呢?我想,這些雜語太過黯淡?!霸厨Q鶴喚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睂Π。矇m中的矯揉造作又與你何關呢? 蘇老泉,蘇東坡的父親。這個被寫進《三字經(jīng)》的男人二十七歲發(fā)奮讀書,成了一個催人奮進的典型。或許是因為有了兒子,又或者是家族中其他人的影響,不管原因是什么,這個放蕩不羈的浪子終于在二十七時將目光望向了考場。事實上我們到現(xiàn)在都不能給科舉下一個清晰的定義,它成就了許多人,卻又毀滅了更多的人。假如沒有科舉,蘇子或許不會輾轉(zhuǎn)多地,但若沒有這些漂泊,也不會有我們現(xiàn)在知道的蘇東坡吧。 蘇老泉生下了蘇子瞻和蘇子由,他分別給他們起名位軾和轍,其中飽含著一位父親對兒子熱切的希冀與盼望。這一對父子是同一年去趕考的,蘇子瞻高中第二。因為主考官歐陽修以為此人的文章是自己一個弟子曾鞏寫的,而且寫的還特別好,就為了避嫌,給了他第二。等后來知道真相才懊悔不已,并預測他日蘇東坡的文章必定獨步天下,后來證明歐陽修的預測是對的。 按照學而優(yōu)則仕的原則,蘇東坡此時已經(jīng)敲開了官場的大門。在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學習和考試之后,蘇東坡當上了官。按照他的成績就應該留在京城,然后快快樂樂地等待退休,只可惜那樣的年代出了一個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撫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的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出現(xiàn)在語文課本中的,是他那《元日》和《梅花》。但出現(xiàn)在歷史課本中的,便是那場發(fā)生在嘉佑三年的改革。我們在這里不過多的評判這個人和那場變法,提到他是因為蘇軾并不同意變法??赏醢彩敃r是宰相,新黨當政。蘇軾是舊黨,在政治上得不到肯定的情況下,便只得請求出京。他先后被外放到杭州、徐州、密州等地,做一些通判之類的小官。我們所看到的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就是在這個時期寫的。總體來說雖然政治上并不得意,但豁達的蘇東坡依舊樂觀無比,如風一樣自在的人。這個豪放派的創(chuàng)始人,將他那種萬丈豪情與樂觀在詩詞中展露無遺。此時他的名氣不斷上升,超越了那些文壇舊貴。出于政治與嫉妒,一幫小人便用盡心思想置他于死地,因此便有了烏臺詩案。 元豐二年,即蘇東坡寫《記承天寺夜游》的前幾年。例行公事的蘇東坡向當時的皇帝宋神宗上奏了一篇《湖州謝表》,可能正義感很強的蘇軾言詞有些偏激,被抓了辮子。新黨的人糾住他的措辭說他對皇上不忠,理應殺頭。 除此之外,那些平日里生活在蘇軾光芒下的小人, 看見這位文壇大家落馬,也紛紛上書。他們把蘇軾曾經(jīng)寫的詩都又翻出來,添油加醋地勾勾畫畫,說蘇軾很多詩詞文章都帶有反意。那些污蔑的奏表像雪片一樣向神宗飛去,三人成虎,假的也成真的了。值得一提的是,寫《夢溪筆談》的沈括,也是其中一員。更有那些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他們看不得這位遠超他們之上的人好,也有人想趁此讓自己名存史冊。 蘇東坡就這樣被人隨意地糟蹋,而且這些是與他在文壇上的聲望成正比的。確實,蘇軾的名氣太大了,樹大招風也難免,只是這場風來得太猛突兀,太猛烈。像余秋雨先生所說的,“越是超時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處的具體時代”。當時的蘇軾正在承受著的,是他那名氣帶來的副產(chǎn)品。在這群小人的攛掇下,宋神宗糊里糊涂地判了蘇東坡的罪。這就是中國那可笑的體制和可悲的人,過去有,現(xiàn)在有,未來依舊有。想想看,這群小人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啊??蓯鄱哔F的魅力,被惡臭無比的臟水玷污,而飽含冤屈被深深埋葬,中國古典文化史就因此成了一部辛酸史??v觀歷史,文人們被小人所嫉恨,被帝王所不喜。在歷史的長卷中,留下的濃濃的血霧。 事情發(fā)生的時候,蘇東坡并不在意,后來差人上門,他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在被押往監(jiān)牢的途中,蘇軾還想跳湖一了百了,他不想讓親人朋友受牽連。幸而蒼天有眼,這位文壇巨子沒有自殺成功,不然我們的中學課本里就會少了許多要被背誦的詩詞。 經(jīng)過各方面的博弈,蘇東坡被流放黃州。就這樣蘇東坡帶著官場和文壇給他潑的臟水,一步一趔趄地來到了黃州。昔日的朋友也都消失殆盡,唯一能陪伴他的,或許只有那絲絲的落寞吧。可能這時的他會去靜下心思索吧,因為自己的幾首詩,而落得這般田地,連累了親人和朋友。此時的他也只能是心存芥蒂,少言時事。在給李常的信中說 “吾儕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直須談笑于死生之際?!?/p> 雖懷坎壈于時,遇事有可遵主澤民者,便忘軀為之,禍福得喪,付與造物?!?/p> 他怕嗎?不,只是有些累了?;叵脒@些年自己走過的路,比起一般人就過于平坦,名氣也太旺了。當繁華落盡,留給自己的也只有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愛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p> 好一個寂寞沙洲冷,那種落寞此刻正回蕩在蘇東坡的心中,出現(xiàn)在他的夢里。這樣一個達觀的人,被欺凌到這般田地,又能說什么呢?他開始自醒,反思自己這些年的種種。原來自己這些年來的所謂成就都是在炫耀無知,自己太浮躁了,現(xiàn)在的自己和過去的自己理應是不一樣的。由此,蘇東坡走向了一個新的境地,走向了成熟。一種淡然,從容,厚重,安然與大氣。他便樂得自在,帶著一家老小耕種于此,并常說他是陶潛的來生。不去談這些觀念,單論陶潛與蘇蘇東坡的性情,大部分是一樣的。我們可以作一個假設,倘若蘇東坡沒有進入官場,或許又是一個陶潛了。在黃州,蘇東坡完成了自我的一種突圍,由此便出現(xiàn)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可見是黃州成就了蘇軾,但蘇軾又何嘗沒有成就黃州呢? 蘇軾在黃州落下腳以后,又有變動傳來,他被調(diào)往汝州。新黨的那些人,不希望蘇東坡的生活那么愜意,總覺得應該讓他在路上多走走。在去往汝州的途中,他和朝云的幼子夭折,加上旅途勞頓,蘇東坡便上書留在了常州。常州風景優(yōu)美,而且當?shù)匕傩找蔡貏e歡迎這位大詩人,加上遠離官場,和蘇軾此時的心境相符,蘇軾便把常州當成了 自己的終老之地。 而此時,相比常州的寧靜,遠在千里之外的朝廷卻風起云涌。神宗駕崩,哲宗即位,新黨下臺,舊黨得勢,本來已傾心終老常州的蘇軾又被調(diào)往京城??梢驗樘K軾的性格,舊黨同樣排擠他,他那正直與朝中的彎曲格格不入。他便請調(diào)杭州,這是他第二次來到杭州,被稱作天堂的地方。這段時間蘇軾創(chuàng)造很少,他致力于自己的崗位,排澇、修堤、改善民生。直到他離開杭州還惦記著給百姓調(diào)糧,然而從此他再也沒有回到杭州。 因為英宗皇后的庇護,蘇東坡被調(diào)回京城。英宗皇后死后,蘇東坡又被調(diào)往儋州。這時蘇東坡已經(jīng)是一位垂暮的老人了,流落他鄉(xiāng),幸而他的兒子一直陪伴著他。但邊荒之地的生活又有多少快樂可言呢?萬幸,此時的各路仇敵都已遠去,神宗皇后又使他免與被流放。終于,在蘇東坡最后的時間段恢復了自由。 又過了兩年,一代文壇翹楚--蘇東坡卒于常 州。次年,子蘇將蘇軾的遺體帶回郟城縣。 反觀蘇軾的一生,飄飄然若謫仙。儒釋道三家的精華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曠達樂觀,自在悠然。他一改前人風氣,開創(chuàng)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張力和影響力。他是喜歡詩這種文體的,但詩有時候不能承載他豐富的情感,他便以詩為詞,將詩中的題序和典故用于詞中,同時又在這些作品中又夾雜著上他的性情。我們感受到的蘇軾便存在于這些作品中的。除了“千古風流人物”,這位大家依舊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些娟娟深情,讀罷難免又有些許惆悵。或許文人最大的優(yōu)勢,也就是把自己的情感更好表達在紙上吧。 除了詩詞,他的文章依舊透著遒勁。包含著他父親的理性,同時又有歐陽修等人倡導的儒道。除此之外,又盡顯真情。在被貶謫后,用臺閣體與四八體寫出的文章,同樣讓人讀罷而產(chǎn)生共鳴。 再者是書法與美術。他的作品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色彩。我沒什么鑒賞力,就不妄加評價了。 還有就是蘇東坡是一個美食家,雖然汪曾祺認為他關于美食的看法有些局限性。但這也恰恰說明了,蘇東坡在那個時代還是很會吃的。 就是這樣一個人,承載了太多,也遭受了太多,留給后人的,終歸是一個夢罷了。 最后用林語堂先生的話來評判蘇東坡吧,“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憫天人的道德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珈術的修煉者,是工程師,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p> |
|
來自: acerbookstore > 《蘇東坡103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