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都是千古絕唱。 一個少年氣盛,才華橫溢,一個君子赤誠,坦坦蕩蕩。 各有千秋,各有所愛。 1 即興創(chuàng)作與準備斟酌的不同 兩人創(chuàng)作的背景是截然不同的。 《滕王閣序》 公元675年,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滕王閣,歡宴群僚和賓客。王勃南下探親,受邀即席賦詩,寫了這篇序。 此時,王勃才24歲,因錯寫文章而被逐出長安,失去官職,又因私殺家奴,險些丟命。 正是人生最艱難的時期。 676年,25歲的王勃省親歸途中溺水而亡,此篇乃王勃生命的絕唱。 《岳陽樓記》 公元1046年,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范仲淹應(yīng)好友之請而創(chuàng)作。 時值北宋王朝內(nèi)憂外患,范仲淹倡導(dǎo)的“慶歷新政”,觸犯了地主階級利益,皇帝半路動搖,失敗告終。后,范仲淹又得罪了宰相呂夷簡,被貶放河南鄧州。 寫于河南鄧州,而非岳陽樓。 此時,范仲淹已57歲,人生暮年。 正是仕途不順,人生低谷的時候。 《滕王閣序》是即興創(chuàng)作,須臾而就,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岳陽樓記》是準備之作,據(jù)說依滕子京所送畫作所作,沒有親臨現(xiàn)場,全憑想象。 近千字文,妙手偶得,文采華麗,非王勃莫屬。 憑想象而作,臆中之景,如同親臨,文字之功深,范仲淹不讓。2 形式,內(nèi)容,風(fēng)格的不同 《滕王閣序》是駢體文,被譽為駢體文的巔峰之作。 《岳陽樓記》是散文,形式自由,卻也形神兼?zhèn)洹?/p> 比如,最有名的一段文字, 《滕王閣序》: 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岳陽樓記》: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滕》七字對偶句幾乎全篇都是,文字空靈,意境幽靜闊遠,以抒情為主,舒緩而感傷。 《岳》四字排比幾乎貫穿全文,文字干脆有力,意境明麗壯觀,偏于議論,明朗而昂揚。 文字的感性,抒情的優(yōu)美,一個人的靜寂時光與落寞,最好讀讀王勃。 沉穩(wěn)內(nèi)斂,感悟生活,品嘗歲月的痕跡與理想的得失,不妨讀讀范仲淹。3 情感,思想的不同 最勵志的文字, 《滕王閣序》, 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岳陽樓記》,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王勃表現(xiàn)更多的是個人的斗志與熱情, 死里逃生,身處逆境,仍能不氣餒,不妥協(xié),樂觀積極,是年少氣盛的熱血之作。 范仲淹則是忠君愛國,以身作則,勵精圖治的楷模,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灑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意識,是君子有為的慷慨之歌。 若年輕,更喜歡《滕王閣序》的文采飛揚,情感恣意,更驚嘆王勃的天生鋒芒。 若滄桑過,更欣賞“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超然曠達與淡泊寧靜。 唯有時間能改變我們的選擇。 |
|
來自: 午夜流星ZDR > 《詩詞對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