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又稱支氣管哮喘,一般表現(xiàn)為發(fā)作性咳嗽、胸悶、喘息及呼吸困難,既往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可因氣溫降低或上呼吸道感染誘發(fā)或加重,一般我們見得比較多的患者大多是通過口服或吸入化學藥物進行癥狀的預防或緩解,典型的有復方甲氧那明膠囊、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氣霧劑等,臨床上也根據(jù)患者的哮喘中醫(yī)分型搭配相關的中成藥。我們今天就來了解哮喘的中醫(yī)辯證分型及正確中成藥物選擇。 一、風寒閉肺型 辨證:風寒閉肺型的哮喘患者,多因外感風寒、停于肺內(nèi)所致喘促、胸悶、氣短、咽癢,咳嗽痰白,喉中有痰鳴音,且痰多帶泡沫,并有感受風寒的表征,如頭痛、無汗、惡寒、肢體酸痛、流清涕、鼻塞、打噴嚏等。舌薄白、苔滑潤,可有齒痕。 常用中成藥:氣管炎丸、小青龍合劑、通宣理肺顆粒、風寒咳嗽丸、桂龍咳喘寧膠囊、寒喘丸、定喘止咳膠囊等。 代表藥物方解:小青龍合劑 小青龍合劑組成中麻桂相須配伍,除外寒而宣肺氣,加強發(fā)汗、散寒、解表的功效;干姜、細辛,兩者配伍溫肺、化飲、散寒,收斂肺氣而達到平喘的功效,散中有收,散寒而不傷正;五味子收斂肺氣、止咳平喘;白芍益陰血而收斂津液;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炙甘草既可益氣和中,又可調(diào)和諸藥;八種藥物合用達到解表散寒,溫肺化飲的功效。 二、痰濁阻肺型 辨證:痰濁阻肺型哮喘以喘促、咳嗽、胸悶、氣短、喉中痰鳴、痰多而白黏或清晰為主證,可伴有胃脘痞滿、便溏、納呆食少、肢體困重。苔薄白膩,舌胖,有齒痕。 常用中成藥:蛇膽陳皮散、橘紅痰咳液、牛尾蒿油軟膠囊、蘇子降氣丸等。 代表藥物方解:橘紅痰咳液 橘紅痰咳液中化橘紅、半夏、茯苓、甘草理氣燥濕化痰;百部潤肺止咳;苦杏仁、白前宣肺降氣,化痰止咳;五味子益氣斂收。諸藥合用,理氣化痰,潤肺止咳,有效緩解痰濁阻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 三、痰熱雍肺型 辨證:痰熱雍肺型的哮喘患者,多表現(xiàn)出氣喘而急、胸悶氣短、咳嗽、胸部脹痛,痰質(zhì)黏稠、色黃或夾血痰,可伴有身熱、有汗、口渴喜冷飲、咽干、面紅,尿赤而便秘。舌紅,苔薄黃膩。 常用中成藥:蛇膽川貝枇杷膏、化痰平喘片、喘嗽寧片、止咳定喘丸、黃龍咳喘片、止咳平喘糖漿、清肺化痰丸、京制咳嗽痰喘丸、蟲草清肺膠囊等。 代表藥物方解:蛇膽川貝枇杷膏 蛇膽川貝枇杷膏中蛇膽性涼,具有清熱解毒、化痰鎮(zhèn)痙的作用,平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枇杷葉清肺祛痰、降氣止咳,三者共為君藥;半夏降肺祛痰利咽、半夏理氣燥濕化痰、薄荷腦疏風利咽,三者共為臣藥。六種藥物相配伍,起到清肺止咳、祛痰定喘的功效。 四、腎不納氣型 辨證:腎不納氣型哮喘主要癥狀為喘促日久,胸悶,氣短,運動后喘息加劇,咳痰不爽,伴有自汗、神疲乏倦、肢冷畏寒、面唇青紫、腰膝酸軟、夜尿頻多。舌淡苔薄。 常用中成藥:固腎定喘丸、喘舒片、參蛤平喘膠囊、蛤蚧定喘丸、金咳息膠囊等。 代表藥物方解:蛤蚧定喘丸 蛤蚧定喘丸中蛤蚧補肺益腎,攝納腎氣而達到定喘的功效,為君藥;鱉甲、麥冬、百合滋肺陰、生津潤燥而退熱,共為臣藥;紫菀、紫蘇子、苦杏仁、瓜蔞降逆化痰,麻黃宣肺平喘,四藥配伍達到宣肺降濁的功效;肺氣郁而日久化熱,以石膏、黃芩、黃連清胸中郁熱;配朱砂安神鎮(zhèn)驚共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諸藥相合,達到滋陰清肺,止咳平喘的功效。 哮喘本身作為一種慢性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應注意中西結(jié)合和防治結(jié)合,使用對癥的中成藥加平喘化學藥物,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而在治療的同時,更應注重預防,以免疾病的復發(fā)或加重,如日常注意保暖等。 |
|